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美國老師如何預防跟處理女生班的霸凌





  雖然研究顯示年輕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表現出攻擊行為(亦即男性直接攻擊目標者),但女孩往往隱藏其攻擊情感,然後透過閒言八卦、誹謗、散播謠言等對付目標者。……

  女性表現攻擊行為時,比男性更容易感到罪惡或焦慮。(《社會心理學(原書第七版)Social Psychology (7th Edition)》頁529)

  因為有這樣的不同,預防跟處理女生班的霸凌,就跟男生班有所不同。

  女生對女生的霸凌跟男生對男生的霸凌有很大的區別。有些男生之所以霸凌,是因為他喜歡欺負弱小的男生,喜歡讓別人痛苦,這種情況在女孩中很少見。

  假如情境對的話,任何女孩都可能成為霸凌者,你該如何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我要教你一個策略,這是我從芝加哥北邊一所天主教學校林地聖心女中(Woodlands Academy of Sacred Heart)的輔導老師馬哥(Marsha Marko)那裡學來的。後來許多不同的學校(公立的、私立的、富有社區的、低收入內城區的學校都有)都使用這個策略。

  開學第一天上課時,老師說:「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討論一下在這一年中,如何跟大家和平相處,我們來訂定一些大家都必須遵守的規則。」

  老師並沒有為班級訂下規則(雖然老師知道最後規則應該如何訂),而是引導全班討論,從這類問題開始:「上課可以傳簡訊嗎?」。

  這一步很重要,要學生討論、同意的規則,學生才比較願意遵守,也比較容易說服學生遵守。可參考《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上完這堂課,世界都會聽你的!Getting More: How to Negotiate to Achieve Your Goals in the Real World》第12章的方法。

  當然有些學生會叫:「可以!」

  老師便指出,假如每個人都在上課時傳簡訊,會很混亂,不能好好上課。假如你看到朋友傳簡訊給別人,卻沒有傳給你,你就會想:她在傳什麼、傳給誰?這會使你很難專心在這堂課的內容上,所以老師說:「大家可不可以都同意,上課時不能傳簡訊?」全班很勉強的同意了。

  老師慢慢的引導學生達至一個大家都同意的共識,以下就是典型例子。

我們所有簽名者都同意:

  1.每個人都有權力讓上學是安全的。

  2.學校應該是個讓我們學習、又讓我們覺得好玩的地方。

  3.每個人都有權利去經驗學校所提供的學習機會。

  4.沒有人應該因種族、性別、宗教、性傾向、體重、衣著、喜歡的音樂等的不同而被排斥。

我們所有簽名者鄭重的承諾我們會:

  1.尊重每一個人。

  2.對待別人就像我希望別人也如此對待我。

  3.假如我跟別的女孩有過節,我會直接去找她,「不會」發動杯葛或聯合抵制等。

  4.假如不能去找那個女孩,我們會找老師或輔導員。

  5.假如有霸凌的情況發生,我們會介入或找老師、學校的行政人員或輔導員幫忙。

  6.我們會促進學生、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

  7.我們不會在班上傳紙條,不會在課堂上傳簡訊、打手機等等。

我在這份公約上簽名,做為學生,我了解在課堂上執行這些目標的重要性,也誓言會遵守這份公約。

  老師把這份公約用海報紙印出來,所有學生簽了名以後,把它貼在教室的牆上。

  簽名、貼在教室牆上讓所有人都能清楚地看到,這個步驟也很重要。這運用到說服的心理學,有興趣可以看《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這本書。

  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老師要強調──不只是第一天上課,要不停的提醒──每個學生都可以隨時來找老師談任何事情,即使這件事跟上課內容沒關係也沒問題。假如有人想找老師談她父母離婚的事也可以,想找老師談其他女孩都不跟她說話也可以。

  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這樣做。……

  第二部分的計畫開始於被霸凌者去找老師,告訴老師其他女孩都不理她、不跟她說話等等。

  被霸凌者只有在老師明確且重複地說老師想知道學生私人的事之後,才會去跟老師談,女生對女生的霸凌有時候很細微,老師可能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除非有人告訴你。

  魯德曼(Cindy Rudman)在卡門路小學(Carman Trails Elementary School)教女生班,這是聖路易市的一所公立學校。

  她告訴我如何鼓勵學生跟她分享秘密,她稱之為「悄悄話盒子」(the tattle box)。別的老師也跟我提過這種方法,你可以利用這個小小的「進言箱」讓學生把心中的話告訴你。

  文具店都有賣這種箱子,一個小木盒,上面有條細長條的開口,旁邊有鎖,學生可以安心的把紙條塞進去,因為只有老師有鑰匙。

  魯德曼老師跟學生說,如果有任何事想讓她知道,但又不想直接找她談,可以寫紙條丟到盒子裡。

  「我從沒親眼見過哪個女孩把紙條放進盒子,」魯德曼老師說:「但她們就是有辦法在沒人看見的時候,把紙條塞進去。等到週末,盒子裡總是有幾張紙條。」她讀了每一張紙條,有時學生會告訴老師別人如何霸凌她,有心的老師可以利用這個方法或其他方法,確保學生會把生活上的困境告訴她(她最近增加了第二個小木盒,如果學生想稱讚別的同學,又不好意思當面說出來,可以利用它。到週末時,這個讚美箱總是塞得滿滿的,而另外一個盒子只有幾張紙條而已)。

  被霸凌者告訴老師發生了什麼事,幾天後,老師把為首的霸凌者找來談,老師要霸凌者看看掛在牆上的教室公約,並提醒她,她在上面簽了名,「妳答應過,如果和別的女生有過節,必須來找我或其他的老師,而不是發動杯葛或聯合抵制她。但是妳沒有遵守這份公約,所以現在妳必須做這些事情。」

  老師給霸凌者一個任務,必須和被霸凌者一起做。在林地聖心女中,霸凌者要和受霸凌者每個星期六到芝加哥城裡一起做社區服務,為期三週。然後再一起寫報告,告訴全班她們學到了什麼。

  假如你是老師,得用你的判斷力來分派她們的工作。假設這些女孩在討論用刀片割手腕的事,就不能讓她們做教室以外的工作,必須讓她們在你嚴密監視下完成任務。

  於是霸凌消失了。

  馬哥的策略之所以有效的原因在於,它建立在大多數女生並不想作罷凌者這個事實上。她們欣然接受任何一種下臺階,而這方式又不損她在團體中的地位。

  在這個例子裡,當霸凌者跟被霸凌者一起做老師指定的事後,霸凌者很容易跟其他的女孩說:「嘿,還記得我們認為某某很高傲、自以為很了不起嗎?嗯,一個爛老師叫我放學後跟某某一起去做社區服務,結果我發現她沒有那麼臭美,我們不跟她講話時她覺得被排斥,很失落,所以,現在邀她過來和我們一起吃午餐如何?」。

  這個策略在預防霸凌以及快速終結霸凌這兩方面都很有效。但是要有效,還得靠女子學校或女生班這樣的環境。

  假如你要求男女合校的國中生或高中生討論這一年的教室行為規範,只要幾個男生起鬨就破功了。一個20個學生左右的男女合班班級裡,一定會有一個專門搗蛋的男孩,什麼事都要和你爭辯,或堅持他在班上有打手機的權利。

  你很少看到女生如此倔強,敢犯眾怒和老師的權威,堅決反對一個合理的規章,但是男生這種情形就很普遍。

  這個策略在男女合班的班上比較沒有效的另一個原因是,假如你把霸凌的男生和受霸凌者放在一起,可能會創造另外一個機會讓這個霸凌者再去凌虐受害者。(《棉花糖女孩:充實甜美外表下的空洞心靈,教養出自信健康的生命舵手Girls on the Edge: The Four Factors Driving the New Crisis for Girls--Sexual Identity, the Cyberbubble, Obsessions, Environmental Toxins》頁202)


相關文章:
  挪威政府如何遏止校園霸凌
  小孩不乖怎麼辦?怎麼做小孩才比較容易聽話、規矩些?──改善孩子行為的策略
  女人的友誼跟男人的有什麼不同
  考試時穿什麼服裝,成績會比較好?穿泳裝考試又如何?
  如何控制憤怒的情緒
  對孩子公正而合理的規則就是關心的表示
  感覺憤怒就應該發洩出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