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慧的同時,其他的美德品格(譬如:慈悲、親切、謙虛、公正、審慎明智)似乎也會因此而建立或強化。
事實上,某人之所以被認為是有智慧的人,大體上乃是因為該人擁有許多優良的美德。
我們很難想像,還有其他比智慧更根本的美德,不過,鮑曼斯特和艾克斯林(Baumeister & Exline,1999)卻論稱,自我控制可能也足以和智慧相提並論。
根據他們的形容,自我控制就像許多美德行為背後的「道德肌肉」(moral muscle)。
鮑曼斯特(Roy F. Baumeister)和艾克斯林(Julie Juola Exline)心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忽略道德與品格的探索。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也抱持相同的看法。
道德與品格是非常重要的個人特質,對於個人身分認同的定義而言,甚至比人格心理學研究的各種個人特質還重要。
比方說,他們指出誠實、信用、正直等品格特質,乃是選擇結婚對象的重要考量條件。
品格特質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輔助建立與維繫和諧關係,而這對於個人與社會的福樂安適都是很重要的。
大部分的文獻回顧結論指出,歸屬感的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一種動機,這方面需求的滿足更是福樂安適的根基所在(例如:Baumeister & Leary,1995)。
邪教的推行也常利用歸屬感的需求。(參閱「你被洗腦了嗎?—脅迫憲章Chart of Coercion(上)」)
當人們為了滿足自私自利的需求,而不顧及甚或犧牲其他人利益需求與/或社會整體的福祉,這就會阻礙關係難以和諧。
道德在文化與個人的關鍵角色就是控制自私自利,以便完成共同福祉。
人們公認的許多美德行為與成功的人我關係,基本上都包含優先考量其他人的需求,而把自我的需求擺在後面。
限制自私自利的意思也就是自我控制,鮑曼斯特和艾克斯林相信,自我控制是大多數美德的心理基礎,而美德的相反,罪惡與惡德則是自我控制失敗。
鮑曼斯特和艾克斯林指出,基督教七大罪:貪食、懶惰、貪婪、色慾、嫉妒、憤怒、傲慢,很清楚都涉及某方面的自我控制失敗:貪食是自我放縱、過度追逐歡樂;懶惰是缺乏自動自發的心態;貪婪、色慾、嫉妒是自私自利,剝削他人以滿足個人的需求;憤怒是缺乏情緒衝動的約束;傲慢是貶抑他人以達到自我誇耀的目的。
惡德是某方面的自我控制失敗,相對地,美德則是某方面的自我控制成功。
比方說,睿智是能夠理性考量長遠的影響,而不是昧於一時的需求或機會。
自我控制與自我規範的核心要素是延宕滿足,堅持長遠目標,努力不懈。
公正需要控制自私自利的考量,秉持行為的標準,追求共同福祉的目標。
節制的美德(限制情緒、避免過度放縱或濫情)很清楚也需要自我控制。
除了與個別美德的連結之外,自我控制與自我規範也有助解釋一般美德如何引導行為。……自我規範涉及監督與改變與某些標準有關係的行為。
就個人目標的自我規範而言,這意味著建立目標、監督進展、改變行動與自我,以期達成目標。鮑曼斯特和艾克斯林論稱,美德的角色也有些類似前述的自我規範。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成為有道德責任感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有些道德標準用來監督個人行為,只要保持某種程度的自我覺知,我們就會知道行為有沒有符合自己的道德標準。
當我們感到有罪惡感,那就是不符合標準的清楚訊號,要符合自我的標準,就必須自我控制,而不是任由誘惑或一時的情緒衝動牽引我們。
保持行為符合道德標準就是自我控制,因此鮑曼斯特和艾克斯林相信「惡德代表自我控制失敗,美德則是始終堅定而且進退得宜的自我控制。持平而論,自我控制當然是美德之首。」(Baumeister & Exline,1999,p.1189)(《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頁388)
當團體中大多數人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或者是自私自利時,會產生什麼情況?
在一個模擬的經濟情境下,「森林遊戲」的參賽者成了一家木材公司的老闆,時間設定為25年。這些人在第一年獲得500英畝的林地,並得知林地每年會以10%的速率擴增。無論哪一年,每位老闆最多能砍下100英畝的森林,而每砍下一英畝的森林,參賽者就能獲得6美分。
先別忙著算數學,在這種條件下,讓森林擴增而不是早早把樹砍掉賣錢,所得的利益當然最豐厚(更不用說環保效益有多大)。
然而這樣的策略需要耐心,並且願意與別的參賽者合作,才不會有人試圖將整片森林全數砍伐,只為了讓錢早早落入自己口袋。
在遊戲開始之前,部分參賽者先完成了一項自制力的任務,需要將各種令人分心的事物摒除在外──這是消耗意志力的典型設計。因此,當這些參賽者開始進行遊戲時,其意志力已消耗了許多。
遊戲開始之後,這些參賽者果然持續砍伐森林,以獲得短期的金錢利益。到了第10年,他們的林地已經從500英畝縮減至62英畝。到了第15年,整座森林已經被完全破壞殆盡,於是這場模擬情境只好提前終止。
這些參賽者並沒有相互合作,而是認為能砍多少就砍多少,免得其他人把森林先賣光。
相反地,那些事前沒有執行干擾任務的參賽者,在第25年模擬情境結束時,仍保有一座完整的森林。
他們不但賺到更多錢,也多保存了幾棵樹。這些人通力合作,成功獲利,還兼顧環保責任。
教導更多人擁有更強的意志力、自制力,對推動公益跟環保是有幫助的。
我不知道你怎麼想,但我找來管理我的森林、我的事業或治理我的國家的人,絕不能沒有自制力。
「森林遊戲」只是一個模擬的情境,但卻令人聯想到復活島上的森林,正是以類似的神祕原因而消失殆盡。
這座林木茂盛密集的太平洋島嶼,曾孕育出一個欣欣向榮的文明長達數世紀。
然而隨著人口愈來愈多,島上的居民開始砍伐樹木,以換取更多土地和木材。
到了公元800年,居民砍伐樹木的速度已超越了森林再生的速度。
而到了16世紀,森林已經被破壞殆盡,居民賴以維生的許多物種也跟著消失,因而造成饑荒蔓延、同類相食。
到了19世紀晚期,島上97%的人口都已死亡,或離開了這座荒島。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寫的好書《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裡面生動地描寫了復活節島的崩壞,以及其他人類社會的崩壞。
後人一直不解,復活島的居民當時究竟在想什麼,怎麼會將自己的森林和社會親手摧毀?他們難道不知道自己的作為會造成哪些長遠的後果嗎?
我們簡直無法想像,自己也會做出如此明顯短視近利的決定。不過,我們實在不該太有把握。
人的天性往往會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如果要改變原本的行徑以避免未來發生災難,就需要社會上所有人同時發揮強大的自律。並不是關切某議題就好,改變是需要付諸行動的。(《輕鬆駕馭意志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The Willpower Instinct: How Self-Control Works,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 of It》頁109)
相關文章:
認真盡責是預測長壽的最佳指標──我要推薦《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這本好書的其中一個原因
建構成功的元素──我要推薦《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這本好書的其中一個原因
提升意志力(注意力、專注力)、控制衝動、減輕壓力、幫助睡眠的冥想技巧
從腦神經科學談棉花糖實驗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善用時間?(腦神經科學的建議)
管理拖延的技巧清單
象與騎象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