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施比受更有福──關於幸福的投資遊戲實驗(The Investment Game)
把錢給一些互不相識的人,進行遊戲實驗。實驗中,有的人可以把錢送給別人花;有的人必須等收了別人的錢以後,才能花。
然而,在這個實驗中,是有機會讓雙方都獲利的。兩位義大利教授以他們的學生為對象進行這個實驗,估量學生的感受。(註1)
施與受,何者比較快樂?
實驗的研究對象來自三所義大利大學的368名學生,將這些學生隨機配對,兩人一組,匿名玩「投資遊戲」(The Investment Game)。
在投資遊戲中,我們會給學生一些錢(在此例中,即為10枚代幣,1枚代幣相當於0.5歐元)。
首先,扮演「受託人trustee」角色的玩家B不能花用代幣,而扮演「委託人trustor」角色的玩家A,必須決定把多少枚代幣送給B。
A送出的代幣(0~10枚皆可),會乘以3倍後,再交給B。
A本來有10枚代幣,減掉送出的代幣Y,就是手中有的代幣數(10-Y)。
B本來有10枚代幣,加上3倍代幣Y,就是手中有的代幣數(10+3Y)。
B收到這3倍的代幣,必須決定將當中的多少枚代幣Z(0~3Y枚皆可)送回給A。
A有(10-Y)枚代幣,加上B送的Z枚代幣,手上變成有(10-Y+Z)枚代幣。
B有(10+3Y)枚代幣,減掉送A的Z枚代幣,手上變成有(10+3Y-Z)枚代幣。
顯而易見,A與B的決定,都會影響遊戲的結果和最後的報酬。
此外,由於A送出的代幣會乘以3倍,因此A擁有增值的權力,這也是唯一能增加總報酬(即「社會福利」)的方法。
為了估量玩家自稱的幸福度,我們向玩家提出以下最常見的幸福度問題:「將所有因素納入考量,你覺得自己有多幸福?請以1至10分表示,1分表示非常不幸福,10分表示非常幸福。」玩家會在遊戲結束還不知道遊戲規則時,隨機回答。
施與受的差異
實驗結果清楚顯示,玩家收到的個人報酬多寡,並不會影響其在遊戲後表明的幸福度。
相反的,A的幸福度則跟他們送出的代幣金額呈正比。換言之,決定將錢送出的人,會比沒送出錢的人還要感到開心。
此外,還有一個或許是最有意思的結果,那就是給越多的人越感到開心──即使最終獲得的代幣金額較低。
實際上,B往往不會回報那些送出代幣的A,而且送錢的決定其實會損及A的最終報酬。
若說「較幸福者較慷慨」這件事會影響到結果,其實是無稽之談。實際上,A送出的金額及其在玩遊戲前表明的幸福度,兩者並不相關。
……即使自己的物質利益受損,卻仍願意照顧他人的福祉,會比只顧自己還要感到開心。
幸福密鑰
◎我們收到的個人報酬不會影響自身的快樂度。
◎比較幸福的人並非比較慷慨,而是比較慷慨的人比較幸福。
◎即使自身的物質利益受損,卻仍願意照顧他人的福祉,會比只顧自己還要感到快樂。(《和全世界一起幸福:找到幸福的102種方法,全世界的幸福專家都這麼做!The World Book of Happiness》頁81)
想到兩個人,一位是陳樹菊女士(「一分未取 陳樹菊150萬元獎金捐馬偕」),另一位是沈芯菱。
其他研究也顯示,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會讓人更快樂。(參考TED影片,邁克爾·諾頓Michael Norton:如何買快樂How to buy happinesshttp://www.ted.com/talks/lang/zh-tw/michael_norton_how_to_buy_happiness.html)
註1.Becchetti L. and Degli Antoni G. (2010), The Sources of Happiness: Evidence from the Investment Game,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31, pp.498-509
相關文章:
「為善不欲人知」的原因跟你想的不一樣──善人門前是非多
不同版本的獨裁者賽局(dictator game)——人是自私或利他的動物?
惡人常早夭,好人易長命
怎樣可以讓更多人做善事?
最後通牒遊戲(Ultimatum Game)
貧富差距擴大會縮短每個人壽命
快樂、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情緒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蜻蜓效應The Dragonfly Effect》書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