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油價上漲,黃金存摺為什麼可以考慮用來保值

1 意見
分享






  最近常聽人問,黃金還可不可以買?我的想法是,「不要買飾金,但是可以考慮用黃金存摺來幫現金資產保值。」
  
  底下兩張出自時報出版《美元失色 黃金發熱The Collapse of the Dollar and How to Profit from It: Make a Fortune by Investing in Gold and Other Hard Assets》一書中的數據資料圖,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油價可能持續上漲時,有人會想買黃金?

  
(《美元失色 黃金發熱》頁70)

(《美元失色 黃金發熱》頁72)

  由於上面書中的資料只有到2003年12月的數據,於是我又找了底下從2005年10月31日至今的油金價走勢圖來看。

資料來源:http://www.cnyes.com/FC/index7fc_chart.asp?fcode=CLCON&Term=W


資料來源:http://www.cnyes.com/fc/index7fc_chart.asp?fcode=GCCON&Term=W

  套用一句基金業者常用的一句話:「過去的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不過假如油價真如委內瑞拉總統所說,因為美國攻打伊朗而飆上200美元,我相信歐元、加幣、人民幣、台幣,或者說,任何國家的貨幣都不太可能跟上油價的漲幅,但黃金跟上漲幅的機會則比較大些。
  
  如果這樣的話,為何不直接買金塊,而要辦黃金存摺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跟費用門檻低。

  首先談方便性。黃金存摺可以透過網路交易。也不像金塊需特別找地方保存,還不用怕被偷被搶。
  
  再者,台灣銀行現在到年底開辦黃金存摺不用手續費,加上黃金存摺買賣單位是公克,所以不用一千元就可以開始買賣黃金。
  
  因為黃金存摺可以透過網路交易,加上買賣單位是公克,所以可以把買一公克黃金想成存了一千元紙鈔進去,需要錢時,賣出一公克黃金就類似領了一張千元大鈔出來。
  
  但這又跟現金資產的「保值」有什麼關係?假設有一個人將下個月的油錢在這個月先換成黃金存摺,那麼下個月當中油宣布油價調漲時,沒有先將油錢換成黃金存摺的人一定要貼錢才能加到同樣多的油,但換成黃金存摺的人則有可能加到同樣多的油還有找。
  
  當然天底下沒有穩賺不賠的事,從下面的最近三年黃金存摺走勢圖,可以看到價格波動不小。

資料來源:台灣銀行

  從資料中可以看到,2006年5月15日黃金存摺賣價731元,一個月後,暴跌至583元,跌了20%。

  不過,因為台灣銀行每天都會很清楚地公告當天牌價,所以可以透過定時定額,加上自己調整買賣點來克服波動。不會有像基金無法在贖回當下知道贖回單位價格的情況。

  假如我本來每個月存一筆錢準備繳保費年費或是明年的所得稅,現在我可以每個月把這筆錢依照我的風險承受度,一部份或全部換成黃金存摺,等到明年需要時,再賣出等價的黃金就可以了。
  
  但是,前提是油價還會持續上漲啊?不是有人從前年就說油價上漲是因為炒作,油價很快就會大跌。加上明年美國經濟衰退,應該也會導致油價下跌才對,不是嗎?

  首先,你可以看《石油衝擊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 How You Can Thrive When Oil Costs $200 a Barrel》這本書,評估油價上漲的機率。

  再來,《羅傑斯教你投資熱門商品Hot Commodities: How Anyone Can Invest Profitably in the World's Best Market》書中所提到的歷史也值得參考。

  1970年代時,美國、歐洲和世界很多國家經濟惡化,油價卻上漲了15倍,英國是當時世界五大經濟體之一,後來卻破產了,國際貨幣基金必須火速去拯救英國,但是石油供應極低,以至於價格繼續上漲。

  也請你記住,在1960年代,石油鑽探生產科技的突破十分驚人,石油供應仍然低落。地質學家知道海域油田存在,卻不可能鑽探海中的原油。即使在陸地上,當時所具有的科技也不能鑽到五千英尺以下。接著人們發明了鑽石鑽頭,到1970年代,石油公司可以從深達二萬五千英尺的深處抽取石油,大量的海域石油平台點綴了富藏石油的國家海面。即使阿拉斯加、北海與墨西哥灣生產出新原油,石油探勘與鑽採科技出現革命性進展,1968到80年間,油價仍然巨幅上漲。在油價歷史中,供需失衡的因素甚至壓倒經濟惡化與科技革命。(《羅傑斯教你投資熱門商品》頁207)

  或許你跟台灣媒體一樣忽略了這兩則新聞,提供給你參考:一、去年剛建好第一個戰略石油儲備庫的中國官員說:「油價並非中國決定是否向戰略石油儲備庫注油的主要考慮。」(http://hk.biz.yahoo.com/071109/239/2j6l5.html);二、OPEC秘書長艾爾巴德里說:「不僅中國需要安全供應,OPEC也需要安全需求。」,OPEC將投入5000億美元增加900萬桶原油,以確保石油供應。(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rno=5&fi=%5CNEWSBASE%5C20071115%5CWEB1700&vi=33626&sdt=20071113&edt=20071115&top=50&date=20071115&time=14:52:26&cls=index15_totalnews)

相關文章:
  通貨緊縮時該如何配置資產
  利率下降時該如何挑選投資標的
  物價一直漲(通膨),你應該注意並避免的事
  黃金(存摺)走勢與中國印度節日的關係

繼續閱讀...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物價一直漲(通膨),你應該注意並避免的事

0 意見
分享




  先說個題外話。記得國中時有一次國文考試,有一位同學由於成績太差,在考試時,國文老師走到他的座位叫他直接把課本拿出來找答案,沒想到那位同學理都不理,把老師氣得半死。那時我心想,如果老師也准我拿課本起來抄多好。大學時,知道了Open Book這名詞,每次考試前,只要教授宣布可以open book(帶書進考場)考試,同學們無不歡聲雷動。現在離開學校了,我不是比一般人愛看書,只是不想放棄可以翻書找答案得分數的權利。

  今年(2007)以來,物價輪番上漲,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從各種媒體上看到有人說這時候該怎麼辦,該投資什麼。但是,卻很少看到有人提到應該注意並避免什麼。時報出版的《石油衝擊》(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 How You Can Thrive When Oil Costs $200 a Barrel)這本書,在倒數第三章,整理了上一次石油危機時,什麼會讓人遭受損失。歷史不一定重演,但值得借鏡——特別是如果你有定時定額投資什麼。(倒數第二章則是整理了上次石油危機時,投資什麼可以賺錢;最後一章,則是對當今投資替代能源的建議。)


一、1970年代投資現金資產的結果
     年度平均  年度平均  實質總報酬率 一萬美元的
     名目報酬率 實質報酬率         實際變化
現金資產  6.3%    -1.1%    -10.5%  8950美元
(《石油衝擊》頁231)

  現金資產包含了活存、定存、國庫券。想知道通膨極端的狀況會怎樣,除了可以看《這一夜,誰來說相聲》,還可以看今年(2007)9月19日蘋果日報這一段描寫辛巴威現況的新聞,「我在當地超市查詢物價概況時發現,2公升的柳橙汁周一售價為12萬辛巴威幣,周二跳升到18萬辛巴威幣,周五暴增到60萬辛巴威幣」,然後在10月31日又有新聞報導100萬辛巴威幣只值1美元,當然也不夠買2公升柳橙汁了。

  通膨就像每個月都會強迫你將所有現金資產放上賭桌的賭局,只要是現金資產,不管你怎麼做,就注定要輸,能買到的東西跟著越變越少。

二、1970年代投資債券的結果
     年度平均  年度平均  實質總報酬率 一萬美元的
     名目報酬率 實質報酬率         實際變化
債券   5.5%    -1.9%    -17.5%   8250美元
(《石油衝擊》頁232)

  書中提到的唯一例外是TIPS(美國的國庫抗通膨債券。如果有人知道還有那個國家有發行類似的債券,麻煩告知一下)。

三、1970年代投資大型股的結果
     年度平均  年度平均  實質總報酬率 一萬美元的
     名目報酬率 實質報酬率         實際變化
S&P500指數  5.9%    -1.5%    -14%  8600美元
(《石油衝擊》頁234)

  書中這一段的說明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這句話「1970年代期間,S&P500股價指數本益比從16倍降到8倍以下」。除非有《石油衝擊》(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 How You Can Thrive When Oil Costs $200 a Barrel)倒數第二章中提到的好理由,不然,通膨時,市場願意給股市的本益比會下降。

  高本益比的日本股市與台股中高本益比的族群要留心避開為妙。

四、通貨膨脹上升時應該避免的股票
      1960年高點~1979年低點
類股       名目變化      今日岌岌可危的股票
防禦型類股
化妝品    -45.6%        雅芳、伊莉莎白雅頓
食品     -6.0%         家樂氏、賀喜
零售商店   -34.0%       聯邦商店、沃爾瑪、柯爾
雙重不利類股
航空公司   -37.0%        AMR集團、捷藍航空
汽車廠商   -55.0%        福特汽車、通用汽車
化學廠商   -47.3%        陶式化學、杜邦
(《石油衝擊》頁237)

  當時沒有科技股,所以沒法參考。但很明顯地,填飽肚子還是第一優先。

五、1970年代投資小型股的結果
     年度平均  年度平均  實質總報酬率 一萬美元的
     名目報酬率 實質報酬率         實際變化
小型股   11.6%   4.2%     50.9%   15090美元
(《石油衝擊》頁238)

  因為作者是美國人,作者提到要避開美國的小型股,因為美國的經濟成長率已經趨緩了。延伸這想法,也就是投資最好要避開全世界經濟成長率不夠高的國家(日本股市再度被打叉)。


相關文章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但也要用心思考
  股市大崩盤是好事還是壞事?端看你的年紀而定
  油價上漲,黃金存摺為什麼可以考慮用來保值
  黃金(存摺)價格與中國印度節日的關係

繼續閱讀...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幸福會寫在臉上——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

0 意見
分享

  謹以此篇

  祝所有已經結婚、最近要結婚的親友們能夠擁有「夫妻臉」!特別是被郭老闆操出不少白髮的好友阿佶。


  恩愛廝守數十年的夫妻也會有明顯的徵象。長期水乳交融會在兩人的臉上留下印記,使他們愈來愈肖似對方,原因顯然是他們多年來經常表達相同的情緒,對臉部肌肉造成雕塑的效果。由於每一種情緒都會繃緊與放鬆特定的臉部肌肉,因此當一對伴侶相視而笑或者相視皺眉時,他們會強化相同的肌肉。這種效應逐漸塑造出臉部類似的隆起、縐摺與線條,使兩個人長得越來越像對方。

  一項研究揭示了這項驚人的現象,請幾對夫妻提供兩組分別攝於結婚時和二十五年之後的照片,受試者觀看之後回答一個問題:哪一組照片中的丈夫與妻子比較相像?白頭偕老的夫妻不僅越來越像對方,而且相似程度愈高,對婚姻生活的感覺也更為幸福。

  
一對伴侶在日積月累之下,會以微妙的方式相互「塑造」對方,透過無數細微的互動,強化彼此都能接受的模式。有些學者認為,這種塑造作用會讓一個人逐漸趨近伴侶心目中的理想形象。這種追求理想愛情的潛移默化稱之為「米開朗基羅現象」,會讓一對伴侶相互影響塑造。(《SQ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 The New 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頁265)

  書中的另一章提到了契合關係的三要素,我想,擁有「夫妻臉」的夫妻正是透過這三個要訣把幸福滿滿地寫在臉上吧!

  契合關係只存在人與人之間,也就是我們與他人在一起時愉悅欣然、互動密切、順暢無礙的感覺。……契合關係令人如沐春風,引發志趣相同的喜悅,讓彼此在友善的氣氛中感受到對方的溫暖、體諒與真誠。這種你來我往的惺惺相惜,會讓兩個人的關係更為強固,無論時間多麼短暫,都彌足珍貴。

  這種特別的關連有不可或缺的三項要素:相互關注、分享正向感受、協調一致的非語言互動。當這三項要素一應俱全,我們就能營造出契合融洽的關係。

  相互關注是第一項基本要素,當兩個人關注對方的一言一行,就會萌生一致的興趣與共同的焦點,在知覺上如膠似漆。像這樣雙向進行的關注,會刺激彼此產生共同的感受。

  契合關係的指標之一,是看兩個人是否會對彼此產生同理心:知道對方能與自己感同身受。……第二項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美好的感受,主要是來自說話音調與臉部表情。為了營造正向的感受,非語言訊息有時比說話內容更為重要

  契合關係的第三項要素是協調或同步。要達到最有效的協調,非語言管道是不二法門,諸如對話的節奏與時機、身體的動作等等。處在契合融洽的關係中,會讓人精神奕奕,自由表達情緒,兩人之間那種自發性、即時性的此呼彼應,彷彿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蹈,讓人以為他們事先做好安排,他們四目交會,身體相倚,椅子越坐越近,連鼻子也相互靠攏,渾然不似一般的交談對話。就算一言不發,也是樂在其中
。(《SQ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 The New 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頁51)

  在現代忙碌的工作下,我們或許以為電話或MSN可以取代或彌補兩人相聚時刻的減少,但若仔細再看契合關係的三要素,就能明白「再忙也要陪你喝一杯咖啡」這句廣告,多麼溫暖人心。

  最糟的是,因為工作的忙碌,做了類似底下書中提到的例子而不自知。

  一位女士最近遭逢喪姐之痛,接到一位男性朋友打電話來表示關懷,對方在幾年之前也失去姊妹。他哀悼安慰,她深受感動,開始詳細描述姊姊長年病魔纏身的痛苦歷程,以及喪失親人的椎心刺骨感受。

  然而她談著談著,卻聽到電話那端傳來敲擊電腦鍵盤的聲音,於是她逐漸省悟;這位朋友一邊與她談論她的痛苦,一邊回覆電子郵件,對話雖然繼續進行,但他的談話內容愈來愈不著邊際,空洞敷衍。

  掛上電話之後,這位女士的心情反而更加低落,深覺這通電話有不如無。她剛剛經歷這番令她大受打擊的人際互動,正是哲學家馬丁‧布伯所謂的「我—它」(I-It)關係。

  在「我—它」互動之中,一個人不會與另一個人的主觀實體調適呼應,也不會產生真實的同理心。收受者這一方會強烈感受到連結的匱乏。在上述案例中,那位男士可能認為自己有必要打個電話,安慰喪姐的朋友,然而他並沒有在情緒上做完整的連結,結果使這通電話淪為虛應故事。

  布伯創造「我—它」一詞來指涉一系列關係……在這種類型的人際關係中,他人淪為物體;我們傾向於將他人視為一件事物,而非一個人。

  心理學家以「代理人」一詞來描述這種冷漠的待人方式,全然將他人視為滿足我們自身目的的工具。當我完全不關心你的感受,只在意我想從你身上得到的事物,我就是以「代理人」的心態來對待你。

  這種自我中心模式與所謂的「共融」截然不同。當我們處於「共融」狀態時,雙方都會產生高度的同理心,你的感受不僅令我關切,而且會改變我。我們保持同步狀態,交織成一個相互反餽的迴圈。然而如果我們只扮演代理人的角色,彼此就會失去連結。

  我們與他人談話時,如果注意力被其他的工作或心事分散,投注在對方身上的心力就相當有限,使我們像機器人一般自動運作,只能讓對話勉強下去。如果對方期待我們更加投入,這場互動就會顯得「脫軌」。

  任何不只是例行公事的對話,都會被對話著的心有旁鶩拖累,尤其當對話進入涉及情緒問題的領域時。那位致電慰問朋友卻一心多用的男士,原本只是想表達關懷,並無意傷害對方。然而現代生活的通病就是如此,每當我們一心多用,在從事多項活動之餘進行談話,這時我們就會淪入「我—它」模式。
(《SQ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 The New 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頁141)

註:《SQ社會智能》是《EQ》作者丹尼爾.高曼的新書《Social Intelligence》中文版。


相關文章:
  幫愛情加溫的方法──心理學教你談戀愛,增進夫妻感情
  愛情地圖20問的遊戲
  [心理測驗]檢視你的親密關係
  為什麼男人連結婚紀念日都記不住?
  常見的婚姻迷思
  用主動建構式回應改善你的關鍵正向性比率(critical positivity ratio,羅沙達比例,Losada ratio)
  [心理測驗]魯賓愛情量表(Rubin Love Scale)──媒妁婚姻跟戀愛結婚哪一種比較幸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