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巴菲特、彼得林區、索羅斯的年平均投資報酬率──為什麼基金經理人的好壞無法很快地分辨出來?

0 意見
分享






  我認為知道巴菲特、彼得林區、索羅斯這三位傳奇人物的年平均投資報酬率,有其必要性。

  首先,有人提供給你一個投資方案時,你可以衡量,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會不會「好得太不真實」。

  其次,當你在要求或詢問投資報酬率時,不會顯得太過「天真」。

  巴菲特從1965年以來,其經營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這是一家控股公司,除了投資股票之外,旗下有保險、傳播、出版、糖果、製造、清潔用品製造等)的年平均報酬率達到27.7%

  彼得林區在1977至1990年的13年間(他在1990年退休)操盤富達麥哲倫基金的年平均報酬率達29%

  索羅斯從1969年至1995年間,操作量子基金(Quantum Fund)之年平均報酬率高達35%,即使從1969年算到2008年,量子基金的年平均報酬率亦達30%(《逮到底部,大膽進場》頁217)

  光用運氣,無法解釋麥哲倫基金(Magellan Fund)從1977年到1990年的表現。在這段期間,負責操盤的,是具傳奇性色彩的選股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他每年創下超越大盤13%的優異成績。

  為達成如此驚人的績效,麥哲倫基金所承擔的風險比較高,可是,要它14年來,每年都領先威爾希爾5000指數(Wilshire 5000)這麼多,若說要純屬運氣,那麼機率只有50萬分之一。

  在彼得林區負責操盤的這段期間,麥哲倫基金的突出表現當然是因為他高明的選股技巧。可是,對於一般的基金經理人來說,優異的績效究竟是因為技巧高明,還是純屬運氣,這就很難說了。表20-2計算出基金經理人以選股實力擊敗大盤的機率。

表20-2 1972年到2006年12月,根據報酬、風險和相關性來計算打敗威爾希爾5000指數的機率

預期超越大盤報酬率

持有期間(年)

1

2

3

5

10

20

30

1%

53.8%

55.4%

56.6%

58.5%

61.9%

66.6%

70.1%

2%

57.6%

60.7%

63%

66.6%

72.8%

80.4%

85.3%

3%

61.3%

65.7%

69%

73.9%

81.7%

90%

94.1%

4%

64.8%

70.4%

74.5%

80.2%

88.5%

95.5%

98.1%

5%

68.2%

74.8%

79.3%

85.5%

93.2%

98.3%

99.5%


  結果令人意外。即使基金經理人所選的股票每年預期會有高於大盤1%的報酬率,十年之後,基金績效超越市場報酬率的機率,只有61.9%,若時間拉長為30年,則機率也只上升到70.1%。

  如果經理人所選的股票每年預期報酬率能高於大盤2%,則十年後,基金績效要打敗市場報酬率的機率,也不過增為72.8%。這意味著,它們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會落後大盤。

  若想百分之百確定高明的經理人能夠打敗大盤,恐怕在經理人的有限的操盤生涯,還等不到呢!

  要找出差勁的經理人,也一樣困難。

  事實上,一個基金經理人得連續15年績效低於大盤達4%,才能從統計上確認他的確能力不佳(誤差率小於5%)。若等到那個時候,你的資產早就比當初按照指數來投資少了一大半。

  換個角度來看,散戶自己投資績效的好壞,除非太差,也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分辨出來。

  即便是表現異常出色的例子,也很難看出來。

  若有基金經理人選的股票每年報酬率能夠超越大盤5%,事實上,並沒有任何一檔自1970年以來一直存在的基金曾達到這種績效,你一定以為這檔基金很快就能受到投資人矚目。

  可是並不見得。在一年以後,這樣的基金績效打敗大盤的機率只有70%。時間拉長兩年,這名經理人打敗大盤的機率只增加為74.8%。

  假設有個尚未出名的年輕小夥子,他有潛力會成為未來的彼得林區,長線能夠超越大盤5%,現在,你給他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他兩年內部能趕上大盤表現,你就要把他開除。

  表20-2顯示,他在兩年內會打敗大盤的機率74.8%。這表示,他幾乎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會輸給大盤,而你就認定他選股能力不足,開除了這位未來的林區!

  某些經理人擁有一雙選股「金手」,這是否表示他過去優異的績效能夠持續到未來呢?許多相關研究結果,皆無法清楚證明這一點。

  有證據顯示,基金在某一年創造出優於大盤的績效,則隔年仍然能夠繼續保持這樣亮麗的成績。優異績效之所以能在短期持續下去,可能是因為經理人依循某一投資「風格」,而這個風格剛好適合這幾年的行情。

  不過,把時間拉長,就很難找出證據來證明基金經理人是否有能力持續打敗大盤。艾爾頓(Elton)、葛魯伯(Gruber)和布雷克(Blake)宣稱,打敗大盤的風光能持續三年以上,可是伯頓‧麥凱爾(Burton Malkiel)和傑克‧伯格(Jack Bogle)等人不同意這個說法。

  無論如何,基金績效會不預期地突然出現變化。也許,在彼得林區離開後,麥哲倫基金表現不佳,是投資人意料中的事。可是由比爾‧米勒(Bill Miller)的金手所操縱的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Legg Mason Value Trust),創下了連續15年擊敗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 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後,卻突然在2006年和2007年光芒盡失。(《散戶投資正典Stocks for the Long Run: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Financial Market Returns And Long Term Investment Strategies》頁346)


  涉及對沖基金詐騙案的伯納德.馬多夫(Bernard L. Madoff),他可以吸收那麼多的資金,靠的不僅是個人專業背景所累積的聲譽(曾任那斯達克﹝NASDAQ﹞電子交易所主席、慷慨的慈善家,也是社會賢達),他虛設的對沖基金不斷地提供投資人報酬也有關係。當然,這些報酬大都只是帳面上,只有少數提早退出的投資人才真正拿到這些報酬。

  一直到了經濟狀況變差,愈來愈多投資人退出之後,大家才驚覺這個基金根本是個大騙局。馬多夫玩的正是一場聲譽遊戲,跟其他多層次的老鼠會很不一樣。

  他設定的投資報酬率是比較合理的10%,而非50%之類的天馬行空。如果投資人上門,他來者不拒的話,馬多夫原本可以更快地騙到更多基金,但事實上,他還拒絕了一些投資。

  事後來看,這是他的細膩做法,他走的是細水長流,而不只是想在短期間謀取暴利而已。由於他慢慢地累積聲譽,似乎也會讓人願意投資得久一點,從而降低發生擠兌,致使騙局曝光的危險。

  換句話說,馬多夫的聲譽不但為他帶來資金,事實上也是靠這個才撐住整個騙局,要不是後來經濟情勢逆轉,他這個基金騙局可能完全不會破功。(《金錢實驗室的人性考驗:為什麼行為經濟學可以幫你做對商業決策Secrets of the Moneylab: How Behavioral Economics Can Improve Your Business》頁185)


相關文章:
  射飛鏢選股票的猩猩與基金經理人──連續常勝紀錄與運氣
  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與騙術
  當指數型基金(ETF)風行時,會產生什麼狀況?
  《股市之神:是川銀藏これかわ ぎんぞう》是怎樣修煉的?
  為什麼投資不應該整天盯盤?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但過去經驗值得未來參考
  科斯托蘭尼的投資(機)天賦測驗

繼續閱讀...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作文七巧》書摘

0 意見
分享




  以前我常會想,智力測驗、托福、GRE為什麼要考那麼多單字或詞的意思?直到看了「東大特訓班」(日劇跟漫畫),才真正了解了語文在其他科目、學習,甚至生活上的重要性。

  身為讀者應明白,抒情文是不能「考據」的

  他說「我的血管連著他的血管」,你幹嗎要解剖呢?他說:「我飲下滿杯的相思」,你幹嗎要化驗呢?他說他將在銀河覆舟而死,你又何必搬出天文知識呢?他說他坐在那裡坐成禪,坐成小令,坐成火山,你又何必搖著頭說不可能呢?

  他說的血管、銀河、火山,都是一種情,都和生理、天文、地質毫無關係。

  抒情文裏的記事其實並不是記事。「從你的瞳子走出來、流浪終生」,豈是記事?「莫道繁華無憑,山鳥記得百花開過。」豈是記事?並非記事,全是抒情。

  最有名的例子也許是蘇東坡的〈前赤壁賦〉。拿它當作記述文看,它可以說是失敗了,東坡居士弄錯了地方,他所遊的根本不是三國鏖兵的戰場;拿它當抒情文看卻是偉大的作品,那思古之幽情,曠世之豪情,瀟洒之逸情,十分迷人。評論家以情取文,那地理上的錯誤竟未貶損此文的價值。(《作文七巧》頁80)

  讀這一段時,想起了電影「戀愛通告」的情節跟主題曲「你不知道的事」。


  人有七情,在小說戲劇中七情俱到,散文似乎有所選擇。以我的印象,時下散文寫「哀」(悲),觸目皆是,幾乎是抒情的主調。「愛」常和「悲喜」交織或融合,人的情感本是如此。「喜」「樂」「愛」也常在一篇文章中互相代替,例如「農家樂」裏面有「豐收之喜」「鄉土之愛」,「讀書樂」離不了「愛書成癖」「欣然忘食」和偶然以低價購得珍本的慶祝心情。情就是情,這些不必強為畫分。

  抒情散文很少寫「怒」,簡直避免寫「惡」和「欲」。七情中沒有「恨」。中國文學的術語中雖有恨字,卻不做仇恨解釋,七情中沒有恨字,「怒而惡」大約就是吧。抒情散文極少有「怒而惡」的作品流傳,從一般選集和文集中很難找出例子來。我懷疑抒情散文若是寫恨,讀來怪可怕的,若是淋漓寫怒不可遏,恐怕又未免可笑。作家總要等一等,等那「怒」轉化為諷刺,等「怒而惡」昇華為悲憫,等「欲」淨化為欣賞或曠達再動筆吧。

  散文要「抒」的是人的「高尚感情」。

  作家為了「精於藝事」,必得努力提昇自己,這是寫作對人的良好影響之一。

  記述文可以增進我們的知識,議論文可以增進我們的見解,抒情文對此二者「應該」無能為力。抒情文「應該」給我們情感教育,使我們由無情而有情,由卑劣之情而優美之情。

  情是肺腑真誠,無情也是。卑劣之情是肺腑真誠,優美高尚也是。這種改變是自內而外的改變。(《作文七巧》頁86)

  用比喻描寫;

  用烘托描寫;

  再用想像描寫。

  古詩人描寫明月用「皓魄」──潔白的精靈,如果說這是比喻,誰見過皓魄甚麼樣子?這就違反了「以熟悉之事物喻陌生之事物」,可是描寫的功效仍然很大,因為事實上雖沒有皓魄,想像中卻可以有。

  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想像的魔力。白居易用「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灘」描寫音樂,後來出現了「珠走玉盤、水行花底」的成語,用來形容美麗的聲音。事實上,「珠走玉盤」的聲音誰聽見過?何以知道那聲音很美?如果作一實驗,珍珠在玉盤中跳動的聲音可能並不悅耳。然而人們「甘願」由珠玉之美去想像珠走玉盤的聲音之美。西諺有「金蘋果落在銀網裡」的說法,這句話在事實上只有視覺之美,想像中卻兼有聽覺之美。

  再說「水行花底」。如果水流的聲音不美,何以經過花底便美?如果水流的聲音很美,何以經過花底更美?花影對流水的聲音並不能增加或改變,只不過花是美的,人們「甘願」水聲也因之特別好聽。這也是「想像」的作用。

  由於文學欣賞者信任想像有時甚於信任事實,想像就跨出了比喻的範圍。

  李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是想像,平實的說法乃是,中國的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黃河由西北高原順著地勢流下來。蘇東坡月夜泛舟,聽人吹簫,形容蕭聲可以「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嚴格的說,都屬想像,放寬一點說,下一句如果是烘托,上一句「必定」是想像。「閒花落地聽無聲」是白描。形容落花有「碎聲」(跌碎了的聲音)是想像。「大江流日夜」,江水日日夜夜奔流不息,是實景,若是解釋為江水把白天沖走了,把黑夜沖走了,把光陰沖走了,那就是想像。「夜黑成了一瓶墨汁」,是比喻,「夜黑得可以用刀切」,是想像。野火燒山,白天半邊天是黑的,夜晚半邊是紅的,是實景;七天七夜以後,火熄了,整座山大概也熟透了吧,是想像。

  想像力是一種無中生有、推陳生新的「巫術」。有時候,整篇作品都是想像的產物,例如神話。白蛇和許仙的戀愛故事,除了地名,全屬虛構,堪稱「大巫」。另有一些作品,寫實際生活,僅在部分細節用想像來加強描寫,堪稱「小巫」。本文所述的想像歸於此類。本文又特別把想像與比喻、烘托分開,用以專指陌生的、「想當然耳」的、不可能發生的然而感性特強的景象,以突出想像並激發想像力。如果沒有豐富的想像力,像「酒到盃乾」這種句子(形容大家豪飲)怎麼寫得出來,怎麼看得懂。「酒到盃乾」還可以解釋,形容絕對秘密的文件而說是「先燒後看」,那就連解釋也難了。(《作文七巧》頁113)

  學然後知不足。

  大家都相信這句話站得住。拿它作論據,加以演繹,我們想到,那位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無知」的人,說「在宇宙面前,我是個幼稚園的學童」的人,都是偉大的學者,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人,到了老年還在發憤忘食,他也是偉大的學者。倘若有人自以為他的學問夠大了,滿足了,(開玩笑的話例外)我們敢說他「不學」或是「停學」。這就是憑演繹。這樣就可以寫成一篇文章。(《作文七巧》頁148)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無知」(I know nothing except the fact of my ignorance.)出自蘇格拉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出自孔子《論語‧爲政》篇。

  「在宇宙面前,我是個幼稚園的學童」,不知道是誰講的?


相關文章:
  《作文十九問》書摘
  如何豐富文章內容──以「下課十分鐘」為例
  《古別離行,送頌臣》作者丘逢甲
  怎麼找話題聊天?;作文寫太短,怎麼辦?
  為什麼不要跟人爭論政治、宗教議題?——我們先用情緒下決定,再用理性找理由

繼續閱讀...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台灣股市底部出現的10個訊號

1 意見
分享




1.月K線走完艾略特的八個波段。
2.月成交量大幅萎縮。
3.融資餘額的跌幅大於大盤的跌幅。
4.月K線走完八波段後,股價盤整不再破底。
5.政府一連串干預動作。
6.月K線走完八波段後出現月紅K線。
7.日K線完成打底形態。
8.月KD值跌到20以下盤旋,形成黃金交叉。
9.股價超跌,本益比呈現物超所值的倍數。
10.股神巴菲特進場買進時。
(《逮到底部,大膽進場:我如何利用10個訊號逮到底部區?》目錄)

  第一個訊號:月K線走完艾略特的八個波段。對我來說,每個波段的起點跟終點沒有足夠明確的定義(為什麼取這一點,不取那一點?),這樣就缺乏「信度」,容易陷入事後諸葛、自圓其說的狀況。

  既然我自己覺得第一個訊號不太靠譜,當然第四跟第六個訊號,我也會有疑慮(怎樣確定八個波段走完?),不會拿來做為判斷。

  第二個訊號:月成交量大幅萎縮。

  為什麼在底部區時,成交量會明顯的大幅萎縮呢?因為這時多空的趨勢混沌不明,多空雙方都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方面多方不敢買,因為害怕買了之後股價還會下跌;另一方面空方也不願賣,因為股價太低了,實在賣不出手,而且放空者到此處亦有所顧忌,也害怕被多方軋空,因此形成了多空均縮手觀望的局面,所以成交量才會大幅萎縮。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跌下來後,股價變便宜了。本來一張股票要10萬元,跌到一張4萬元。就算有一樣的人氣,同樣買賣那麼多張股票,成交量也會大幅萎縮。

  台股第一次大空頭,從1990年2月12日加權指數12682點,下跌到1990年10月12日2485點,加權指數跌80%。

  1990年2月月成交量35245億,下降到1990年9月4557億,縮幅87%。

  台股第二次大空頭,從2000年2月18日加權指數10393點,下跌到2001年9月26日3411點,加權指數跌67%。

  2000年1月月成交量45816億,下降到2001年9月6572億,縮幅86%。

  台股第三次大空頭,從2007年10月30日加權指數9859點,下跌到2008年11月21日3955點,加權指數跌67%。

  2007年7月月成交量50316億,下降到2009年1月8630億,縮幅83%。(《逮到底部,大膽進場》頁42)

  證所稅若實施,會對成交量造成什麼變化,還有待觀察。

  第三個訊號:融資餘額的跌幅大於大盤的跌幅。

  台股2000年的大空頭,融資餘額從2000年4月13日的5956億,減到2001年10月15日的1092億。跌幅82%,遠大於大盤的67%。

  2007年的大空頭,融資餘額從2007年10月31日的4144億,減到2008年11月24日的1159億。跌幅72%,大於大盤的60%。(《逮到底部,大膽進場》頁46)

  第五個訊號:政府一連串干預動作。

  台灣政府在股市低迷,接近底部區時,常有下列的動作:

  一、國安基金、退撫基金、勞保基金、勞退基金等四大基金在政府指示之下,進場買股票,護盤。

  二、中央銀行調降重貼現率與存款準備率。

  三、各銀行紛紛調降存款利率。

  四、縮小股價的漲跌幅。

  五、停徵或調降證券交易稅。

  六、交易所總經理或財經主管主動邀約外資聚餐,呼籲進場買股。

  七、全面禁止放空。

  要留意的是,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之後,股價通常還會下跌二至三成。(《逮到底部,大膽進場:我如何利用10個訊號逮到底部區?》頁51)

  第七個訊號:日K線完成打底形態。對我來說,這訊號有看圖說故事,事後諸葛之嫌。

  第八個訊號:月KD值跌到20以下盤旋,形成黃金交叉。我不了解這值是怎麼算出來的,所以無法評斷。

  第九個訊號:股價超跌,本益比呈現物超所值的倍數。

  本益比多少時才可以買進呢?這跟當時的銀行年利率有關,當年利率為10%時,本益比10左右可以買;當年利率6%時,本益比17左右可以買;當年利率3%時,本益比33左右可以買。目前(2009年初)台灣銀行的年利率只有1.5%,本益比67左右可以買。(《逮到底部,大膽進場》頁65)

  我覺得說本益比67左右不可以買,除非是由虧轉盈,公司體質變好,或是前景很好的超級成長股。

  因為世界是平的,我可以買其他國家低本益比的股票或基金。再者,公司能不能永久經營也是一個問題。

  過去被稱為優良企業的日亞航竟然在2010年宣告破產。諷刺的是,日亞航不久前都還是「最受學生歡迎企業」名單中的首選。如今就連背著日本國旗航行世界各國的航空公司都破產了,經濟情勢大家可想而知。

  過去這20年來,山一證券、北海道拓殖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日本長崎信用銀行和佳麗寶等優良企業,都陸續宣告破產。而在最近這10年裡,MYCAL、長崎屋、第一飯店、Footwork Express、日本租賃、NOVA、穴吹工務店、Willcom這些優良企業,也都申請適用公司更生法。……

  根據調查,一家公司的壽命通常為30年,當然有些企業可以永續經營,也有的如曇花一現。但從我身邊的情況來看,公司的平均壽命似乎愈來愈短。(《上班族不買房,過富裕人生》頁71)

  第十個訊號:股神巴菲特進場買進時。這要看巴菲特買進的標的跟理由,美股多頭,台股不一定會跟著多頭。


相關文章: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但過去經驗值得未來參考
  《股市之神:是川銀藏これかわ ぎんぞう》是怎樣修煉的?
  科斯托蘭尼的投資(機)天賦測驗
  股市見底的六個訊號
  股市從空頭進入多頭時該買什麼股票(基金)
  如何克服股市空頭時的恐懼?
  股市大崩盤是好事還是壞事?端看你的年紀而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