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埃及人和一個印度人乘坐同一列火車旅遊,途中無聊開始哈啦。
埃及人說:「上個月我國科學家在尼羅河三角洲考古,挖出了一大圈電線。」
印度人問:「這有什麼稀奇的呀?」
埃及人回答說:「證明我們埃及在古時候就有了電話,比世界其他國家早了一千年。」
印度人想了想說:「我們印度前段時間也在新德里郊區做了一次考古挖掘,但是什麼也沒有挖出來。」
埃及人聽後大笑:「那有什麼值得吹噓的。」
印度人一本正經地說:「這充分證明了我們國家在幾千年前就有了無線電技術。」
(之前在讀者文摘看到的笑話)
有人在網路發帖詢問世界各國對基因工程的貢獻。
英國人搶先回答:「我們發明了複製羊。」
南韓人不甘示弱:「我們發表了假的幹細胞研究,過了好幾年才被拆穿,讓世人瞭解基因工程不簡單。」
台灣人很驕傲地回答:「我們發明了姓名學。想改長相、個性、才華,只要改名字就可以改變基因,而且現在連國籍都可以改,名字叫XX扁就是台灣人,叫XX九就是中國人。」
相關文章:
為什麼不要跟人爭論政治、宗教議題?——我們先用情緒下決定,再用理性找理由
如何輕易地讓人道德沈淪?
電影「惡魔教室」(The Wave;Die Welle)
你被洗腦了嗎?—脅迫憲章Chart of Coercion(上)
心理學「巫術」
唇薄無情?厚唇性感?
外星人為什麼比較喜歡綁架男人?
風水心理學
繼續閱讀...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戴不戴口罩有關係——意想不到的原因
如果你是機車族,卻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如果你的工作被要求戴口罩,可是你常嫌麻煩而不戴口罩;如果你有認識的人,個性有了大轉變卻找不出原因;如果你常喝得酩酊大醉。
你應該看看底下這則從《滿腦子都是性感Sex on the Brain: 12 Lessons to Enhance Your Love Life》一書中摘錄的真實故事。
檢視大腦讓我明白夫妻之間的麻煩可能是由意想不到的問題引起的,下面的故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戴夫和邦妮在心理學家那裡接受了三年的婚姻治療,那是一段令人氣餒的嘗試。嘗盡一切讓他們親近的手段,但似乎都沒有效果。治療期間充滿指責、爭吵、經常的爆發以及痛苦的感覺。經驗豐富的治療師試了又試,但還是沒有改善。經過仔細思考後,醫生決定宣告這對夫妻的婚姻關係不合格。她告訴戴夫和邦妮,在她看來他們是時候離婚了。這對夫妻不滿這樣的結果,畢竟他們努力了好幾年,花了超過兩萬五千美金想要改善他們的婚姻關係,治療師告訴他們還有一個選擇。她告訴他們亞蒙診所的作業情況,在那裡她有些最棘手的客戶得到了幫助。
在經過評估之後,我們對這對夫妻進行SPECT腦部掃瞄。戴夫的掃瞄看起來有萎縮的情況,布滿坑洞,就跟吸毒或酗酒的人一樣。這樣的掃瞄結果很奇怪,因為在戴夫的病史中,他表示他並不喝酒,而且從未吸過毒。為了要確定,我們在邦妮面前問他是否有酗酒或吸毒的情形。他回答道沒有。他說他並不喝酒,而且從未吸過毒。
我向邦妮打探更多的資訊,因為酗酒的人經常會否認,而吸毒的人通常會說謊。她說:「他說得沒錯,他並沒有喝酒,而且就我所知他從來沒吸過毒。亞蒙醫生,他沒有這些毛病。他只是個渾球而已。」
我對她的評論輕聲發笑,但在內心深處我的心思開始奔馳起來。若他不是個酒鬼,又沒有吸毒,為什麼他會有個看起來中毒的腦袋?我在腦中想盡所有可能的醫學原因:腦部感染、瀕臨溺死經驗、甲狀腺機能衰退、貧血,以及環境毒素。我的精神病學家朋友巴茲坦吉是哈佛精神病學與法律計畫的偕同主持人,他經常說掃瞄通常不會提供答案,只是教你去問更好的問題。所以我問戴夫的下一個問題是:「你在哪裡工作?」
他答道:「我在家具工廠工作。」
「你在那裡做什麼?」我問他。
「負責家具的完成。」
「廠房裡有良好的通風設備嗎?」喔!我的天啊!戴夫受到毒物影響的腦袋是來自於他工作時所用的溶劑;就算他從來不想使用這些藥劑,它們還是會侵蝕他的大腦。戴夫只是想上班養家,但他的腦袋卻因此中毒。
「沒有,」戴夫說:「那裡通常很熱,還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你有戴面罩嗎?」
「沒有,他們告訴我應該要戴,但我覺得無所謂。」
「哎呦!」我說:「你真的應該要戴。」
我問邦妮的下一個問題是:「他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一個渾球的?」
她想了一會兒。「我們並不是一直都這麼不幸福的,我們結婚15年了,似乎在最近的八年來變得很糟,之前的日子很棒,他那時很不一樣。」
然後邦妮的臉出現了「我明白了」的表情。「戴夫八年前開始到家具工廠工作,你認為他的人格有可能因為他的工作而改變嗎?」
「你猜對了。」我回答她。「他的腦袋受到侵蝕,連帶他仁慈、思考、同情與愛你的能力也一起被侵蝕掉。」
這對夫妻的案例著實給我上了一課,讓我看到腦部與愛情之間的連結。我叫戴夫離職六個月,而且只允許他尋找無毒環境的工作。邦妮開始同情她的丈夫,以前在她心中他只是個混蛋,現在他成了需要幫助與理解的人。當行為不合理時,將腦部的健康視為出錯的可能原因是很重要的。當人們對他們的行為存疑時,腦部是該檢視的重要地方。(《滿腦子都是性感》頁119)
相關文章:
噪音對小孩的智力有損害
壓力對你的傷害有多大?
影響情緒與投資行為的六個自然環境因素
緊褲症候群(Tight Pants Syndrome)
外星人為什麼比較喜歡綁架男人?
風水心理學
喝保特瓶裝的水(或飲料)對你或你的小孩可能有什麼影響?
繼續閱讀...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油價上漲,黃金存摺為什麼可以考慮用來保值
底下兩張出自時報出版《美元失色 黃金發熱The Collapse of the Dollar and How to Profit from It: Make a Fortune by Investing in Gold and Other Hard Assets》一書中的數據資料圖,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油價可能持續上漲時,有人會想買黃金?
(《美元失色 黃金發熱》頁70)
(《美元失色 黃金發熱》頁72)
由於上面書中的資料只有到2003年12月的數據,於是我又找了底下從2005年10月31日至今的油金價走勢圖來看。
資料來源:http://www.cnyes.com/FC/index7fc_chart.asp?fcode=CLCON&Term=W
資料來源:http://www.cnyes.com/fc/index7fc_chart.asp?fcode=GCCON&Term=W
套用一句基金業者常用的一句話:「過去的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不過假如油價真如委內瑞拉總統所說,因為美國攻打伊朗而飆上200美元,我相信歐元、加幣、人民幣、台幣,或者說,任何國家的貨幣都不太可能跟上油價的漲幅,但黃金跟上漲幅的機會則比較大些。
如果這樣的話,為何不直接買金塊,而要辦黃金存摺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跟費用門檻低。
首先談方便性。黃金存摺可以透過網路交易。也不像金塊需特別找地方保存,還不用怕被偷被搶。
再者,台灣銀行現在到年底開辦黃金存摺不用手續費,加上黃金存摺買賣單位是公克,所以不用一千元就可以開始買賣黃金。
因為黃金存摺可以透過網路交易,加上買賣單位是公克,所以可以把買一公克黃金想成存了一千元紙鈔進去,需要錢時,賣出一公克黃金就類似領了一張千元大鈔出來。
但這又跟現金資產的「保值」有什麼關係?假設有一個人將下個月的油錢在這個月先換成黃金存摺,那麼下個月當中油宣布油價調漲時,沒有先將油錢換成黃金存摺的人一定要貼錢才能加到同樣多的油,但換成黃金存摺的人則有可能加到同樣多的油還有找。
當然天底下沒有穩賺不賠的事,從下面的最近三年黃金存摺走勢圖,可以看到價格波動不小。
資料來源:台灣銀行
從資料中可以看到,2006年5月15日黃金存摺賣價731元,一個月後,暴跌至583元,跌了20%。
不過,因為台灣銀行每天都會很清楚地公告當天牌價,所以可以透過定時定額,加上自己調整買賣點來克服波動。不會有像基金無法在贖回當下知道贖回單位價格的情況。
假如我本來每個月存一筆錢準備繳保費年費或是明年的所得稅,現在我可以每個月把這筆錢依照我的風險承受度,一部份或全部換成黃金存摺,等到明年需要時,再賣出等價的黃金就可以了。
但是,前提是油價還會持續上漲啊?不是有人從前年就說油價上漲是因為炒作,油價很快就會大跌。加上明年美國經濟衰退,應該也會導致油價下跌才對,不是嗎?
首先,你可以看《石油衝擊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 How You Can Thrive When Oil Costs $200 a Barrel》這本書,評估油價上漲的機率。
再來,《羅傑斯教你投資熱門商品Hot Commodities: How Anyone Can Invest Profitably in the World's Best Market》書中所提到的歷史也值得參考。
1970年代時,美國、歐洲和世界很多國家經濟惡化,油價卻上漲了15倍,英國是當時世界五大經濟體之一,後來卻破產了,國際貨幣基金必須火速去拯救英國,但是石油供應極低,以至於價格繼續上漲。
也請你記住,在1960年代,石油鑽探生產科技的突破十分驚人,石油供應仍然低落。地質學家知道海域油田存在,卻不可能鑽探海中的原油。即使在陸地上,當時所具有的科技也不能鑽到五千英尺以下。接著人們發明了鑽石鑽頭,到1970年代,石油公司可以從深達二萬五千英尺的深處抽取石油,大量的海域石油平台點綴了富藏石油的國家海面。即使阿拉斯加、北海與墨西哥灣生產出新原油,石油探勘與鑽採科技出現革命性進展,1968到80年間,油價仍然巨幅上漲。在油價歷史中,供需失衡的因素甚至壓倒經濟惡化與科技革命。(《羅傑斯教你投資熱門商品》頁207)
或許你跟台灣媒體一樣忽略了這兩則新聞,提供給你參考:一、去年剛建好第一個戰略石油儲備庫的中國官員說:「油價並非中國決定是否向戰略石油儲備庫注油的主要考慮。」(http://hk.biz.yahoo.com/071109/239/2j6l5.html);二、OPEC秘書長艾爾巴德里說:「不僅中國需要安全供應,OPEC也需要安全需求。」,OPEC將投入5000億美元增加900萬桶原油,以確保石油供應。(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rno=5&fi=%5CNEWSBASE%5C20071115%5CWEB1700&vi=33626&sdt=20071113&edt=20071115&top=50&date=20071115&time=14:52:26&cls=index15_totalnews)
相關文章:
通貨緊縮時該如何配置資產
利率下降時該如何挑選投資標的
物價一直漲(通膨),你應該注意並避免的事
黃金(存摺)走勢與中國印度節日的關係
繼續閱讀...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物價一直漲(通膨),你應該注意並避免的事
今年(2007)以來,物價輪番上漲,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從各種媒體上看到有人說這時候該怎麼辦,該投資什麼。但是,卻很少看到有人提到應該注意並避免什麼。時報出版的《石油衝擊》(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 How You Can Thrive When Oil Costs $200 a Barrel)這本書,在倒數第三章,整理了上一次石油危機時,什麼會讓人遭受損失。歷史不一定重演,但值得借鏡——特別是如果你有定時定額投資什麼。(倒數第二章則是整理了上次石油危機時,投資什麼可以賺錢;最後一章,則是對當今投資替代能源的建議。)
一、1970年代投資現金資產的結果
年度平均 年度平均 實質總報酬率 一萬美元的
名目報酬率 實質報酬率 實際變化
現金資產 6.3% -1.1% -10.5% 8950美元
(《石油衝擊》頁231)
現金資產包含了活存、定存、國庫券。想知道通膨極端的狀況會怎樣,除了可以看《這一夜,誰來說相聲》,還可以看今年(2007)9月19日蘋果日報這一段描寫辛巴威現況的新聞,「我在當地超市查詢物價概況時發現,2公升的柳橙汁周一售價為12萬辛巴威幣,周二跳升到18萬辛巴威幣,周五暴增到60萬辛巴威幣」,然後在10月31日又有新聞報導100萬辛巴威幣只值1美元,當然也不夠買2公升柳橙汁了。
通膨就像每個月都會強迫你將所有現金資產放上賭桌的賭局,只要是現金資產,不管你怎麼做,就注定要輸,能買到的東西跟著越變越少。
二、1970年代投資債券的結果
年度平均 年度平均 實質總報酬率 一萬美元的
名目報酬率 實質報酬率 實際變化
債券 5.5% -1.9% -17.5% 8250美元
(《石油衝擊》頁232)
書中提到的唯一例外是TIPS(美國的國庫抗通膨債券。如果有人知道還有那個國家有發行類似的債券,麻煩告知一下)。
三、1970年代投資大型股的結果
年度平均 年度平均 實質總報酬率 一萬美元的
名目報酬率 實質報酬率 實際變化
S&P500指數 5.9% -1.5% -14% 8600美元
(《石油衝擊》頁234)
書中這一段的說明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這句話「1970年代期間,S&P500股價指數本益比從16倍降到8倍以下」。除非有《石油衝擊》(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 How You Can Thrive When Oil Costs $200 a Barrel)倒數第二章中提到的好理由,不然,通膨時,市場願意給股市的本益比會下降。
高本益比的日本股市與台股中高本益比的族群要留心避開為妙。
四、通貨膨脹上升時應該避免的股票
1960年高點~1979年低點
類股 名目變化 今日岌岌可危的股票
防禦型類股
化妝品 -45.6% 雅芳、伊莉莎白雅頓
食品 -6.0% 家樂氏、賀喜
零售商店 -34.0% 聯邦商店、沃爾瑪、柯爾
雙重不利類股
航空公司 -37.0% AMR集團、捷藍航空
汽車廠商 -55.0% 福特汽車、通用汽車
化學廠商 -47.3% 陶式化學、杜邦
(《石油衝擊》頁237)
當時沒有科技股,所以沒法參考。但很明顯地,填飽肚子還是第一優先。
五、1970年代投資小型股的結果
年度平均 年度平均 實質總報酬率 一萬美元的
名目報酬率 實質報酬率 實際變化
小型股 11.6% 4.2% 50.9% 15090美元
(《石油衝擊》頁238)
因為作者是美國人,作者提到要避開美國的小型股,因為美國的經濟成長率已經趨緩了。延伸這想法,也就是投資最好要避開全世界經濟成長率不夠高的國家(日本股市再度被打叉)。
相關文章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但也要用心思考
股市大崩盤是好事還是壞事?端看你的年紀而定
油價上漲,黃金存摺為什麼可以考慮用來保值
黃金(存摺)價格與中國印度節日的關係
繼續閱讀...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幸福會寫在臉上——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
謹以此篇
祝所有已經結婚、最近要結婚的親友們能夠擁有「夫妻臉」!特別是被郭老闆操出不少白髮的好友阿佶。
恩愛廝守數十年的夫妻也會有明顯的徵象。長期水乳交融會在兩人的臉上留下印記,使他們愈來愈肖似對方,原因顯然是他們多年來經常表達相同的情緒,對臉部肌肉造成雕塑的效果。由於每一種情緒都會繃緊與放鬆特定的臉部肌肉,因此當一對伴侶相視而笑或者相視皺眉時,他們會強化相同的肌肉。這種效應逐漸塑造出臉部類似的隆起、縐摺與線條,使兩個人長得越來越像對方。
一項研究揭示了這項驚人的現象,請幾對夫妻提供兩組分別攝於結婚時和二十五年之後的照片,受試者觀看之後回答一個問題:哪一組照片中的丈夫與妻子比較相像?白頭偕老的夫妻不僅越來越像對方,而且相似程度愈高,對婚姻生活的感覺也更為幸福。
一對伴侶在日積月累之下,會以微妙的方式相互「塑造」對方,透過無數細微的互動,強化彼此都能接受的模式。有些學者認為,這種塑造作用會讓一個人逐漸趨近伴侶心目中的理想形象。這種追求理想愛情的潛移默化稱之為「米開朗基羅現象」,會讓一對伴侶相互影響塑造。(《SQ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 The New 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頁265)
書中的另一章提到了契合關係的三要素,我想,擁有「夫妻臉」的夫妻正是透過這三個要訣把幸福滿滿地寫在臉上吧!
契合關係只存在人與人之間,也就是我們與他人在一起時愉悅欣然、互動密切、順暢無礙的感覺。……契合關係令人如沐春風,引發志趣相同的喜悅,讓彼此在友善的氣氛中感受到對方的溫暖、體諒與真誠。這種你來我往的惺惺相惜,會讓兩個人的關係更為強固,無論時間多麼短暫,都彌足珍貴。
這種特別的關連有不可或缺的三項要素:相互關注、分享正向感受、協調一致的非語言互動。當這三項要素一應俱全,我們就能營造出契合融洽的關係。
相互關注是第一項基本要素,當兩個人關注對方的一言一行,就會萌生一致的興趣與共同的焦點,在知覺上如膠似漆。像這樣雙向進行的關注,會刺激彼此產生共同的感受。
契合關係的指標之一,是看兩個人是否會對彼此產生同理心:知道對方能與自己感同身受。……第二項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美好的感受,主要是來自說話音調與臉部表情。為了營造正向的感受,非語言訊息有時比說話內容更為重要。
契合關係的第三項要素是協調或同步。要達到最有效的協調,非語言管道是不二法門,諸如對話的節奏與時機、身體的動作等等。處在契合融洽的關係中,會讓人精神奕奕,自由表達情緒,兩人之間那種自發性、即時性的此呼彼應,彷彿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蹈,讓人以為他們事先做好安排,他們四目交會,身體相倚,椅子越坐越近,連鼻子也相互靠攏,渾然不似一般的交談對話。就算一言不發,也是樂在其中。(《SQ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 The New 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頁51)
在現代忙碌的工作下,我們或許以為電話或MSN可以取代或彌補兩人相聚時刻的減少,但若仔細再看契合關係的三要素,就能明白「再忙也要陪你喝一杯咖啡」這句廣告,多麼溫暖人心。
最糟的是,因為工作的忙碌,做了類似底下書中提到的例子而不自知。
一位女士最近遭逢喪姐之痛,接到一位男性朋友打電話來表示關懷,對方在幾年之前也失去姊妹。他哀悼安慰,她深受感動,開始詳細描述姊姊長年病魔纏身的痛苦歷程,以及喪失親人的椎心刺骨感受。
然而她談著談著,卻聽到電話那端傳來敲擊電腦鍵盤的聲音,於是她逐漸省悟;這位朋友一邊與她談論她的痛苦,一邊回覆電子郵件,對話雖然繼續進行,但他的談話內容愈來愈不著邊際,空洞敷衍。
掛上電話之後,這位女士的心情反而更加低落,深覺這通電話有不如無。她剛剛經歷這番令她大受打擊的人際互動,正是哲學家馬丁‧布伯所謂的「我—它」(I-It)關係。
在「我—它」互動之中,一個人不會與另一個人的主觀實體調適呼應,也不會產生真實的同理心。收受者這一方會強烈感受到連結的匱乏。在上述案例中,那位男士可能認為自己有必要打個電話,安慰喪姐的朋友,然而他並沒有在情緒上做完整的連結,結果使這通電話淪為虛應故事。
布伯創造「我—它」一詞來指涉一系列關係……在這種類型的人際關係中,他人淪為物體;我們傾向於將他人視為一件事物,而非一個人。
心理學家以「代理人」一詞來描述這種冷漠的待人方式,全然將他人視為滿足我們自身目的的工具。當我完全不關心你的感受,只在意我想從你身上得到的事物,我就是以「代理人」的心態來對待你。
這種自我中心模式與所謂的「共融」截然不同。當我們處於「共融」狀態時,雙方都會產生高度的同理心,你的感受不僅令我關切,而且會改變我。我們保持同步狀態,交織成一個相互反餽的迴圈。然而如果我們只扮演代理人的角色,彼此就會失去連結。
我們與他人談話時,如果注意力被其他的工作或心事分散,投注在對方身上的心力就相當有限,使我們像機器人一般自動運作,只能讓對話勉強下去。如果對方期待我們更加投入,這場互動就會顯得「脫軌」。
任何不只是例行公事的對話,都會被對話著的心有旁鶩拖累,尤其當對話進入涉及情緒問題的領域時。那位致電慰問朋友卻一心多用的男士,原本只是想表達關懷,並無意傷害對方。然而現代生活的通病就是如此,每當我們一心多用,在從事多項活動之餘進行談話,這時我們就會淪入「我—它」模式。(《SQ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 The New 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頁141)
註:《SQ社會智能》是《EQ》作者丹尼爾.高曼的新書《Social Intelligence》中文版。
相關文章:
幫愛情加溫的方法──心理學教你談戀愛,增進夫妻感情
愛情地圖20問的遊戲
[心理測驗]檢視你的親密關係
為什麼男人連結婚紀念日都記不住?
常見的婚姻迷思
用主動建構式回應改善你的關鍵正向性比率(critical positivity ratio,羅沙達比例,Losada ratio)
[心理測驗]魯賓愛情量表(Rubin Love Scale)──媒妁婚姻跟戀愛結婚哪一種比較幸福?
繼續閱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