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青少年做決定時容易犯的錯誤

分享

  我曾想,是不是因為台灣的教育讓小孩在小時候做太多是非題了,才會讓我遇到的青少年在做決定時,不會去想更多的可能性。

  任教於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巴魯·費契賀夫(Baruch Fischhoff)教授,為了深入瞭解青少年決策的方式,跟幾位研究同仁在賓州的匹茲堡和奧勒岡州的尤津(Eugene),先後訪問了105位女孩,請她們仔細回答在七個生活面向上最近一陣子所做的決定,包括:學校、父母、衣著、同學、健康、金錢和課餘時間等。

  訪談中發現,有些青少年給的答案頗為奇特。

  一般來說,在想到決策這兩個字時,通常是遇到的情境,必須在兩個或更多的選項中,選定其中之一。

  要去哪家餐廳吃飯?肯德基還是麥當勞?

  該買什麼顏色的襯衫,深藍、黑色還是白色?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青少年的決策行為中,似乎很少見到這樣的思考理路。

  費契賀夫教授把青少年的決策方式歸類之後發現,最常見的樣態是完全沒有其他選項的決定,他把這樣的狀況稱為「決定的表述」(statement of resolve)。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我以後再也不會亂責怪別人了!」

  青少年的決策行為中第二種常見的樣態是,只考慮一個選項,諸如:「我在想要不要跟朋友一起去抽煙?」或是像「我在想要不要跟男友分手?」(這類的決策,我們稱為「要不要」的決定。)就只單純針對單一選項說要或不要,這跟「去肯德基還是麥當勞吃東西」這種有多重選項的決策是不一樣的。

  「決定的表述」與「要不要」這兩種決策樣態,大約含括了青少年決策的65%。換句話說,青少年做決定的時候,其實並沒有真正的選擇。

  (先岔開主題一下,當看到費契賀夫教授帶領的團隊做出的研究結果時,我們著實吃了一驚。青少年是如此不關心他們決策時可能有的選項。然而,當跟自己的妹妹分享這件事的時候,她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她有兩個青春期的小孩。「他們要怎麼做才符合你的期望呢?」她說:「青春期的小孩,是荷爾蒙在作祟,會有好幾年的時間,他們是在沒有大腦前額葉的作用下過日子。」)

  大腦前額葉負責高階認知功能。講白點,就是說青春期的小孩,容易衝動,缺乏理性思考。

  青少年做選擇的時候,幾乎是盲目的。

  他們經常卡住,問的問題多半是「我要不要去參加派對呢?」派對是他們心智聚光燈照得到的地方,也就只能看著這件事思考,根本不會去想其他選項。

  如果是個比較開竅的小孩,或許會讓他的聚光燈動一動:「該整晚都待在派對裡?或是跟幾個朋友去看場電影?或是先去打場籃球,再到派對裡去打的招呼,坐個幾分鐘?」

  簡單說,青少年很容易掉入「偏狹的框架」裡,也就是決策會遇到的第一個惡棍。其實,他們應該要有寬廣的選項,可惜只看見很少的一部分。(《零偏見決斷法:如何擊退阻礙工作與生活的四大惡棍,用好決策扭轉人生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Choices in Life and Work》頁47)

  「決定的表述」與「要不要」這兩種決策樣態,表現出來的,很容易就變成「非此即彼」,看不到其他可能性的存在了。


相關文章:
  有助於做出好決策的好書書單
  學習觀察力,培養分析力,擁有判斷力
  人事精簡(或改革)為什麼欲速則不達?
  星群比它最亮的星星來得重要
  當個有效抱怨者的七個步驟
  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創造我們的世界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