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都市更新整合相當費時,因此檯面上真正在經營都更的大建商很少,常見到的是一些小型開發商或規劃整合公司,先和地主談好條件,整合好再包裹賣給建設公司。……
再者,都更重建完成前,建商發生財務危機或倒閉的案例也很多;或者是都更後,房屋品質與約定或內心期待的有相當落差。因此,慎選建商非常重要!地主分辨建商是「良心建商」或「黑心建商」,在此提供三個辨識方法:
一、專業者的評價:
首先,可以從專業機構對建商的評價來做初步判斷。例如:《住展雜誌》每年會精選出台灣「十大優良建商」;「中華教科文創新發展協會」每年會頒發「中華建築金石獎」;「台灣永續關懷協會」頒發的「國家建築金獎」;「中華民國企業競爭力發展協會」頒發「國家建築金質獎」或「優良建商營造商認證標章」。這些獲獎的建商,多半是知名的建商,而且商譽較佳。其次,如果是上市櫃建商,因為會擔心自己的股價漲跌,比較珍惜企業的商譽形象。其三,如果是老牌建商,因為是長期經營,具有永續理念,相對上較值得信賴。
《住展雜誌》的「十大優良建商」似乎只辦到2009年(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377)?
上市營建公司:http://tw.stock.yahoo.com/s/list.php?c=%C0%E7%AB%D8&rr=0.27909100%201334402306
上櫃營建公司:http://tw.stock.yahoo.com/s/list.php?c=%C2d%C0%E7%AB%D8&rr=0.27926400%201334402306
不過大建商、知名、上市或老牌建商,未必就是好建商,地主只能多方打聽,例如從報章雜誌、消基會、購屋網站或司法院裁判書查詢系統,查閱是否有不良記錄;或者是向建商曾經手的建案或更新案的住戶打聽,聽取他們的實際經驗,以判別是否為惡劣的「黑心」建商。
參閱網誌「哪裡可以查到判例(官司的判決結果)?」。
二、刪去五種建商
依據《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一書,張教授列出以下五種建商可摒除在外的「刪去法」,也可供作參考:
(1)第一次推出建案的建商(所謂一案建商)。
(2)非「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成員的建商。
(3)連「官網」都沒有的建商。
(4)過去記錄不良的建商。
(5)不以公司名義,而用「某某關係企業」進行宣傳的建商。
三、實際接觸的感受
以上是從檯面上與建商有關的資訊來判斷,地主可再從實際與建商接觸的過程,來判斷是否為「良心建商」。
(1)是否提供充足完整的資訊?
首先,可以從建商「公開資訊」的程度來判斷。「資訊透明公開」,可以避免不公平,如果建商準備的資料都很詳盡、用心,而且不怕地主留存,那麼這個建商比較可以信賴。反之,如果建商對於房屋規劃設計、設計分配方式或與都更有關的資訊,處處含糊其詞、模稜兩可或是一語帶過,而且不肯提供書面資料,那麼地主可就得小心了。畢竟有白紙黑字的資料,雙方在事後都有個對證,建商若是不怕提出,就代表建商對自己的誠意與承諾是有信心的。而如果建商在書面或合約文句內到處暗藏陷阱,那麼可就要把建商的「良心」大打折扣了!
(2)是否不避諱分析風險?
其次,都更法令雖然繁雜,但是好好的說明還是可以聽得懂的。如果建商能夠不厭其煩、詳實地向地主解釋都更的內容,分析地主會面臨的風險與利弊得失,而不是一味花言巧語,把都更講的多麼天花亂墜、「多好多好」、「錯過可惜」之類,那麼至少還算是比較有「良心」的建商。
(3)有沒有黑箱作業?
再者,地主可向鄰居們多多打聽與建商的交涉過程、內容,探詢是否有厚此薄彼的情況。一個好的建商,應該儘可能一視同仁,若是不得不給予某些地主比較優渥的條件,也應該要有正當理由,而不是習於「暗盤」交易,製造住戶之間的不安與對立。
最後,對照本書所寫的都更內容,和建商講的有沒有不一樣?如果發現建商有欺瞞、誘騙的說謊情事,那麼這個建商通常也不是「良心」建商!(《圖解!良心律師教你看穿都更法律陷阱》頁76)
相關文章:
買房子自住前要先考慮的十個忠告
「早早開始證券投資,而非先買房子」:富爸爸的觀點
投資股票好?還是房地產好?
「投資任何股票之前,先考慮買房子」:彼得‧林區的看法
你落入「老鼠賽跑」的陷阱了嗎?
不論擁核或反核,先問你自己一件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