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資料時,借了最新版的《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來看。看到作者介紹寫了這幾位社會心理學家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起因,這些起因或許可以解釋他們為何踏入社會心理學領域,對於不了解社會心理學領域的人,也可以知道社會心理學想解答什麼問題。(這算做是網誌「沒有警察會怎麼樣?──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Steven Pinker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起因」系列)
在我16歲那年的秋季裡,有一天我跟一位好友沿著舊金山海灣散步,相互傾訴少女的情懷。過了不久,我注意到海面上有一艘帆船翻覆,我提醒好友注意,她敷衍一下之後還是繼續走著;接著,我又看見有兩個人浮出水面,攀著那艘翻覆的帆船,於是我又指給好友看,她看了看回答說:「好了,他們會把帆船扶正的,別擔心。」
但是當時我很擔心。這會不會是意外事件?我的好友不這麼想,而我也不是水手,對船隻一無所知。但是我的心中還是想著,「海水是那麼冷,他們支持不久的。」我還記得當時的思緒很亂,也拿不定主意。我應該怎麼做?做些什麼?他們會不會真的需要幫忙?
不遠處有一家餐廳,裡面有一面很大的落地玻璃可以瞭望整個海灣,於是我決定到餐廳裡面看看有沒有人採取任何救援行動。我發現,許多人都在看著這艘翻覆的帆船及那兩個落海的人,但是什麼也沒做。這個情境令我困惑,於是我很恭敬地請求一位餐廳服務人員進行某種救援,他只是聳聳肩。我又來到玻璃前面,看著那兩位遇難者。為什麼沒人表示關心?我是不是瘋了?
幾年後,我回想當時我接下去所採取的行動,對我而言是多麼的困難。接著,我要求服務人員允許我使用電話,首先查明海灘救援隊的電話,然後撥電話給他們。那確實是一件意外事件,我目睹救援隊員把那兩位遇難者拉上岸,那天也是我救了他們的命。多年以來,這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他人為什麼無動於衷,以及他們的表現給予我的感受。餐廳的服務人員似乎一點也不關心別人的死活,大家的反應也使我懷疑自己,並使我難以決定是否要採取行動。後來在大學裡,我上了社會心理學的課程,才恍然大悟這就是「旁觀者效應」:別人的在場,特別是服務人員的無動於衷,使我們難以確定眼前的現象是不是意外事件,以及我是不是有責任去救援他們。(《社會心理學(原書第七版)Social Psychology (7th Edition)》作者介紹)
相關文章:
發生緊急事故時,怎樣求救可以讓你或你的親友最快獲得幫助?
怎樣可以讓更多人做善事?
沒想到這樣做,人們反而會捐比較多錢給公益團體
腦中風的警訊與處理方法
好事為何多磨?好人為何會辦壞好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