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效率市場的概念、種類與檢定

分享

效率市場的概念

(一)效率市場的意義:

  當市場能夠反映所有攸關資訊時,即稱為效率市場,此時所有投資者將無法利用任何資訊賺取超額的報酬。

(二)效率市場的假設:

  1.每個市場參與者能同時免費獲得市場的資訊,意即每位投資者均對市場具有相同的預期。

  先不論要「每個」市場參與者能「同時」「免費」獲得市場的資訊,這三個條件有多難達成,要「每位」投資者均對市場具有「相同的」預期,也非常困難,請參考「事實的真相只有一個?」。

  2.沒有交易成本、稅賦以及其他交易的障礙。

  這樣的市場不存在。

  3.個人的交易並不會影響證券的價格,亦即每位投資者均為價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

  證券的供給不可能無限,此外,如果交易不會影響價格,價格要怎麼有效率地調整?

  4.每位投資者均在追求利潤的極大化,藉由分析、評價、交易,積極地參與市場。

  請看《別當正常的傻瓜》這本好書,就知道這個假設也很難成立。

(三)完全效率市場v.s.經濟效率市場

  由於效率市場的假設在現實世界中很難達成,於是便有人區分出完全效率市場(Perfectly Efficient Market)與經濟效率市場(Economically Efficient Market)的不同。

  1.完全效率市場:意指當市場出現新的資訊時,價格能立即地反應。也就是說,價格一直能反映市場所有的訊息,似乎沒有任何的套利機會。

  2.經濟效率市場:經濟效率市場中,價格的調整並不是立即的,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正,直到賺取的套利利潤等於交易時所要支付的成本時才停止,這些成本包括經紀商的佣金、手續費以及稅賦等。


效率市場的種類

(一)弱式效率市場

  係假定目前的股票價格已充分反應所有歷史或現存的資訊,如過去的價量關係等。因此無法利用技術分析(歷史資訊)來獲取超額的報酬。

(二)半強式效率市場

  係指股票價格除了反應歷史資訊外,還包括了所有公開可獲得的資訊,如財務報表分析、盈餘預測等等。因此無法利用基本分析獲取超額報酬。

(三)強式效率市場

  其境界最高,代表股價能充分反應所有的資訊,包括公開與非公開的資訊,如內線消息。因此連內線消息也無法讓投資人獲取超額報酬。


效率市場之檢定

(一)弱式效率市場之檢定:方法有隨機性、濾嘴法則、報酬趨勢、小型公司效應。

  1.隨機性:資訊的出現必須具有隨機性,一旦資訊隨機發生,則價格的變化也將具有隨機的特性,使投資者無法利用過去的資訊來獲取超額的報酬,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所以當價格的變化具有隨機性,則表示至少是弱式效率市場。故隨機性檢定可用來驗證市場是否符合弱式效率的假說。

  2.濾嘴法則:濾嘴法則是一種判斷買賣時機的策略,使投資者知道何時能買進證券,何時要賣出證券。當證券價格由跌反升時,若上漲的比例超過某一預定值(濾嘴)則買進;反之,當證券價格由升轉降時,若下跌的比例超過預定值則賣出。經由一段時間的買進與賣出後,其總結之累積報酬與買入持有者比較,如果利用濾嘴法則所獲得的報酬高於買入持有者,則顯示此交易法則可為投資者帶來超額的報酬,亦即此技術分析方法有效,反之則證實無效。

  3.報酬趨勢:包括元月效應、月效應、週效應、日效應等。若有此趨勢,即表示市場不符合弱式效率市場假說。

  (1)元月效應:元月份之投資報酬大於一年中其他月份。

  (2)月效應:任何一月份的前半月之投資報酬均高於後半月。

  (3)週效應:一週內,星期一的報酬會低於其他天的報酬。

  (4)日效應:股價傾向於每日收盤前15分鐘上漲。

  4.小型公司效應:即小型公司的報酬率較大型公司高。若實證結果符合此效應,即表示市場不符合弱式效率假說。

(二)半強式效率市場之檢定:方法有股票分割與股票股利、新上市股、盈餘宣告。

  1.股票分割與股票股利:在分割當日,沒有其他會影響公司價值的資訊存在時,如果股票分割可為投資者帶來超額的報酬,則可證明市場不符合半強式效率的假說。

  2.新上市股:如果市場是效率的,所有的資訊將反映在股價上,所以新上市股票的價格也應該會完全反應相關的訊息,而將價格調整至合理的價位。因此,股票上市初期的報酬率與當時的股價指數報酬率不應有太大的差別。如果有,則表示市場不具效率性。

  3.盈餘宣告:如果市場具有效率性,且公司所公布的財務報表所含之盈餘資訊具有分析價值,則盈餘宣告資訊將完全且立即地反應在股價上。若宣告的盈餘水準正如投資大眾的預期,股價應會在宣告日之前完全反應。

(三)強式效率市場之檢定:方法有公司內部人員、基金經理人檢定。

  1.公司內部人員:公司內部人員包括公司的董事、經理人以及重要股東等。這些人常被認為具有先獲得公司消息的能力,如果他們能利用內線消息獲取超額報酬,則表示市場不是強式效率。

  這應該跟「法治」比較有關,而不是跟強式效率市場有關吧?

  2.基金經理人:共同基金是一種專業的投資機構,聘有許多的投資分析專家,而且與證券發行公司有密切的交往,所以常可以獲得公司一些內線消息。若基金的投資績效能因這些資訊而擊敗市場時,代表市場並未符合強式效率假說。(《投資學》97年版,頁371)

  換個角度看,這些檢定方法是不是可以做為「非」效率市場的投資方法呢?


相關文章:
  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的奇怪矛盾?
  別當正常的傻瓜
  成功投資者的心理特質
  效率市場假說(EMH)的矛盾
  如何克服投資上的心理偏誤(非理性行為)
  常見的投資心理偏誤(psychological biases)及其影響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