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情緒預測(Emotional Prediction,EP)——跨國企業執行長跟清潔工的差別

分享




  你陪同一位精神病學教授走進一間實驗室,看到2名男子坐在躺椅上,全身上下一絲不掛,只有臉上掛著尷尬的笑容。教授好心丟給兩人各一條毯子,然後跟你解說今天的實驗。

  教授說:「這2位男士在同一家跨國企業工作。一位是執行長,擁有和樂的家庭、忠誠的員工與仰慕他的朋友。他經濟寬裕,可以盡情享受生活,照顧自己關愛的人,甚至大手筆捐助慈善機構。」

  「另一位是清潔工,也是一個品行正直的好人。然而他的人際關係相當失敗,朋友少之又少,而且經濟相當拮据。」

  「親愛的同學,請你告訴我,他們誰是執行長,誰是清潔工?」

  你仔細端詳他們,實在看不出多大差別。不管是年紀、體重與膚色都相去不遠;如果聰明才智會寫在臉上,那麼他們在這方面也是不分軒輊。教授走向他們,掀起毛毯底部,露出四隻光腳丫,問你:「這是線索嗎?」

  「嗯,不是。」你心理覺得奇怪,教授怎麼會如此暗示。

  他繼續將毛毯向上掀,露出他們的膝蓋與大腿,然後走回你身邊,問道:「這是線索嗎?」

  你越來越困惑了,搖搖頭,「不是。」教授又走到毛毯旁邊,你閉上眼睛,深怕會有更難堪的場面。等到你遲疑地張開眼,你和那2位男士都鬆了一口氣。教授只讓你看到他們的頭部與上半身。

  教授捻著山羊鬍,以犀利目光看著你,你知道他還是要問你同樣的問題。你輪流檢視2名男子,他們的長相還不至於登上時尚雜誌,不過仍然可以算得上英俊。

  「抱歉,我實在看不出來。」你說。

  教授一點也不訝異:「如果我讓你知道,他們出身的家庭屬於同一個社會經濟階層,在同一個社區長大,從小就玩在一起,讀的學校也一樣,連智力測驗分數也不相上下,你會有何結論?」

  這回你完全被打敗了。……

  教授再問一次:「他們,哪一位是執行長?哪一位是清潔工?」

  你聳聳肩說:「我實在看不出來。」

  教授微微一笑,轉身對他們說:「感謝你們,現在可以離開了。」他們和你一樣,很慶幸實驗終於結束,緊抓著裹住身體的毯子站起來。

  一號受試者對二號受試者說:「喬伊,你一定很高興實驗結束了。你表現得很好!」他一邊走向門口,一邊看著你和教授說:「我想這場實驗一定也讓你們很不自在。希望下一場實驗能夠愉快一點。你們正在進行的研究一定相當重要。」

  二號受試者也站起來說:「我很高興我能幫上忙。」他走到門口,腳步躊躇,露出期待的表情,教授掏出一疊鈔票遞給他,他很快接過去,準備放進皮夾……猛然發現光溜溜的自己不可能帶皮夾。

  教授關上實驗室門,再問一次那個無比重要的問題:「親愛的同學,請告訴我,哪一位是執行長?哪一位是清潔工?」

  你得意地笑了,自信滿滿地回答:「一號受試者是執行長。」

  「沒錯!」教授也很高興,「何以見得?」

  你推論說:「一號受試者關心另一位受試者以及我們的感受。但是二號受試者說:『我很高興我能幫上忙。』他特別強調自己的角色,似乎在暗示我們虧欠他。」

  「完全正確!」教授的表情有如得到重大發現,他進一步分析:「一號受試者對別人將心比心,因此很快就能與別人建立起關係。他料想喬伊會很不自在,所以試圖以讚美讓對方舒坦一點。」

  「第2位男士因為懷有『你虧欠我』的心態,促使我『回報』。但回報之後,我們兩不相欠。」

  你點頭表示認同:「的確,日後第1位男士如果請我們幫忙做一點事情,就算時隔多年,我們還是會非常樂意。」

  「但是教授,」你有點遲疑,「他們為什麼不穿衣服?」

  教授回答:「我之所以要他們裸體參加實驗,目的是儘可能讓他們坐立難安,以便觀察他們對奇特或陌生的環境有何反應——正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狀況。」

  教授看著你問道:「你有沒有發現,執行長要比清潔工有自信得多?那是因為他能夠預期在如此難堪的環境中,另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因此他自身的不愉快會退居第二線。你還記得實驗結束後他說的第1句話嗎?『喬伊,你一定很高興實驗結束。你表現得很好!』因為他察覺到喬伊的自尊自重需要鼓勵。」

  「他的自信還有另一個成因:他長期受到別人的尊重與熱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今天對待我們三個人的方式,也就是他對待每個人的方式。他能夠預知人們的不同情緒,並做出恰如其分的反應。」

  「執行長還顧慮到我們的情緒。他瞭解我們是在為裸體的他們做實驗時,一定也會很不舒服。你還記得他對我們說的話嗎?」

  「他預知我們的情緒,表示相信我們的研究相當重要,最後還祝福我們。」

  執行長展現了「情緒預測(Emotional Prediction,EP)」能力,他能夠預知喬伊、教授以及你在實驗結束之後的情緒,只需短短幾句話,就可以與每個人建立連結,讓大家如沐春風。

  這種能力,有些人是渾然天成。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並非如此。情緒預測其實非常複雜,人們通常連自身的情緒都難以預知,更別說是別人的情緒。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曾經刊登一篇論文,研究者針對一群幾個星期後要參加重大考試的學生,請他們預測自己在考試開始前與剛考完時的心情。一段時間之後,再請他們預測考試成績揭曉前夕的心情。最後,研究者問學生:「請精確描述你得知成績及格或不及格之後的心情。」結果發現,能夠精確預測自身情緒反應的學生少之又少。……

  實驗室中那位沒穿衣服的執行長能夠呼應你和教授的情緒。他說「我想這場實驗一定也讓你們感到很不自在」這句話時,並沒有明確流露讚美的意思,他只是表達自己的覺察,並預測你們在進行一場奇特實驗時的感受。

  相較之下,清潔工開口時只談到自己,對於你和教授的感受毫無覺察。他的自私與缺乏敏感度有如一根戳刺,我們姑且稱之為「痛刺pain prick」。由於實驗是你和清潔工的唯一的一次接觸,沒有其他的經驗可以緩衝調節,因此這根「痛刺」分外銳利,就算你原本有意為他做一些事或者日後保持聯絡,也會因此而打消念頭。終其一生,這個可憐的傢伙不知累積了多少根「痛刺」,也害得自己永遠只能當清潔工。

  有些人的自我就像一個皮膚超薄的血友病患者,輕輕一戳也會導致血流如注。如果你漫不經心地送出許多細微的「痛刺」,他們的內心在自我受傷流血之餘會告訴主人:「離那個人遠一點,我會有危險!」(《人見人愛的華麗社交:避免說傻話、做蠢事的情緒預測術How to Instantly Connect with Anyone: 96 All-New Little Tricks for Big Success in Relationships》頁5)

  或許有人會為清潔工打抱不平,說他只是比較害羞、不擅言詞。

  這是我希望各位注意的第一件事。

  我認為「別人說出來的看法,是百分之百正確的」。

  這句話聽起來很武斷。

  「妳最近是不是胖了?」

  假設現在有人對自己這麼說好了。這時候就算事實上沒胖,甚至可能比之前更瘦一點,對看的人來說,胖就是胖。那麼我給那個人的印象就是「胖了」。只要有一個人有這種印象,這個印象就會往外擴散。

  所謂的印象,並不是由自己決定,而是由別人決定的。(《0.5秒挑中你:讓機會增加二十倍的印象鍛鍊法》頁11)

  最後一句話,讓我警覺自己是不是也太過自我感覺良好。


相關文章:
  人有多會記仇,第一印象就有多重要
  男人精蟲上腦時跟冷靜時有什麼差異?
  感覺憤怒就應該發洩出來嗎?
  如何控制憤怒的情緒
  敵意——會不會罹患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可以提升自尊的心理遊戲
  社交技巧——不害羞的人會怎麼做?
  歐美的EQ教育課程:促進另類思考方法PATHS
  培養平等心和慈悲的法門

2 意見:

bill 提到...

那也有可能一個人說你胖了,另一個人說你瘦了..,
或者就如同民意調查, 可能是 30%支持, 20%反對, 其他不表態.

Ming-Tsung 提到...

To bill:

推薦你看小說《嫌疑犯X的獻身》。每個人在每個人心中的份量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