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一群美國在學高中生振興家鄉經濟的真實故事

分享

  這篇網誌應該可以跟「振興陷入困境的地方產業,日本福井市這麼做」互相參照來看。

  順便再次推薦《改變,好容易Switch: 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這本好書給懷有「希望Hope」的人。

  1995年,一群住在美國南達科他州邁納郡(Miner County, South Dakota)豪爾市(Howard)的高中生開始策劃一場振興運動。為了挽救日漸凋零的家鄉地區,他們什麼都願意做。

  幾十年來,豪爾市和附近的城鎮漸趨沒落。農業與工業的工作機會慢慢消失,也沒有新的工作出現。豪爾市的房價中位數僅值2萬6500美元,人口約3千人,而且持續流失。市內的老年人口比例為全州之冠,青年外移比例也是全州最高,這表示當青少年到了一定年紀就會離鄉背井,一去不返。

  「我們已經衰退了90年,」蘭迪.派瑞(Randy Parry)說。派瑞久居豪爾市,他在當地高中教商業課程,擔任籃球隊的教練,同時經營一家冰淇淋店。

  豪爾高中的學生才剛讀完一本關於愛荷華州農業社區衰亡的書。學生說:「這就是我們,我們70年後的情況,」派瑞回憶當時的場景。「於是他們開始在課堂上問道:『我們要如何改變這件事?』」

  想像一下這個狀況中的決策癱瘓,想一想影響一座城鎮興亡的因素有多少:過往歷史、人口組成、地理位置、經濟基礎、氣候條件,還有其他數不完的因素。整個問題過於複雜,沒有人可以解決。雖然他們不缺乏動力──每一位邁納郡的居民無不對社區振興躍躍欲試;象群已經準備好要行動了。但是,要往哪裡去?一小撮人要做些什麼才能重振全郡?

  學生們從研究事態著手,設計了一份問券,發送給抽樣選出的一千位邁納郡登記選民。調查結果中學生們特別注意到:半數的居民不在鎮上購物,而是開一小時的車到蘇族瀑布市(Sioux Falls)的大型商店消費。

  即使學生們自己就是土生土長的居民,仍舊透過社會科學的方法,對現況有更全面的了解跟觀察。

  如果邁納郡要重生,經濟勢必得成長。大部分能夠振興經濟的事項──投資、創業、移民,都超出學生的能力範圍。但是他們發現一件可以掌握的事:在地消費。他們找出了第一個號召:讓邁納的錢留在邁納。

  派瑞激勵學生向社區發表他們的研究結果。學生們欣然接受挑戰,著手製作簡報。

  學生們對於城鎮振興初萌的熱忱,恰好搭配上社區內其他居民的努力。另一群邁納郡民已經召集了一連串的會議,想使郡民聚在一塊兒共商未來。他們舉辦了五次集會,有幾場在高中教室,幾場在成員家裡,並邀請各種身分的居民參加:農民、商人、神職人員與退休人士。每個人彼此質問:我們該如何讓邁納郡重現活力?

  大夥兒提出的議題五花八門:為什麼我們的鎮看起來這麼破爛,一堆生鏽的車停在街上?為什麼農夫有津貼,商人卻沒有?我們為何不打造一條更繁榮的主街?許多議題都正確但沒用,無法靠社區力量解決。有些議題需要資金挹注,但由於稅收有限,居民顯然找不到資金來源。但是,他們知道有幾件事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完成。

  費多拉鎮(Fedora)總人口150人,鎮上有位加油站老闆抱怨著多年前砍下生病的樹之後,至今仍然遍地殘幹,讓費多拉鎮看起來破敗黯淡。熱心的民眾決定處理費多拉的殘幹問題。某個星期六,農夫們攜帶電鋸,開著拖拉機和鏟斗機來到費多拉,其他居民則為工作人員準備三明治和餅乾。一天之內,他們清理了400根殘幹。

  當天統籌伙房部隊的凱西.卡莉絲(Kathy Callies)說,能看到50個人,年齡從5歲到95歲不等,一同前來替社區做點事實在是不可思議。卡莉絲記得當天快結束時,「大家深覺,『看看我們一天內做了多少事啊。』當你和別人一同挖起樹根,你開始發現大夥兒對於社區的未來有共同的理念,於是事情就此展開。」(請注意,清理樹根這一天同時具有強大的大象與路徑元素。成就改變的勝利快感,給予大象堅持下去的力量;來自社區的強烈支持,則讓路途看來輕鬆了點,因為有人作伴可以走得比較遠。)

  大象、騎象人、路徑的比喻參閱「象與騎象人」、「怎樣可以讓更多人做善事?」。

  社區運動開始號召。卡莉絲記得八十多歲的菲莉絲(Phyllis)來訪那天,社區推動小組正在辦公室裡開會。熱心公益的菲莉絲聲明:「我一直在等你們打電話給我。我想如果你們需要我幫忙,就會撥電話。結果我發覺,『啊,大家根本忙到沒時間打電話。』所以,我自己跑來了。」菲莉絲在家裡的冰箱上貼了一幅十字繡,上面寫著「去他媽的黃金歲月Screw the Golden Years」。

  豪爾高中的學生已經準備好將建議公告周知,那一天,有85位居民來到學校體育館聆聽簡報,其中不乏邁納郡各城鎮的領袖人物:學校董事、市議員,還有鎮級官員。

  聽眾聚精會神地聆聽學生的報告。派瑞說:「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見……。大家說:『我無法說不,因為我想讓這裡成為孩子有朝一日能回來的家鄉。』另一條路就是坐困愁城,眼睜睜看著情況一天糟過一天,很快地只剩下滿地黃沙。」

  學生們準備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試算表和圖表,但也把複雜的數據簡化成一個令人吃驚的真相:根據他們的計算,只要豪爾市民能保留每月可支配所得的10%在當地消費,地方經濟將增加700萬美元(約新台幣2億元)。

  學生們並不是民粹地訴求只買邁納郡生產的東西,也沒有訴求完全不要去其他地方消費。

  聽眾全部牢記在心,簡報效果也好得超乎大家預期。學生們替邁納郡制定了第一步關鍵行動,而當地居民也立即回應,特意在郡內進行更多消費活動。一年後,南達科他州的稅務署發表一份驚人數據:全邁納郡的消費金額增加了美金1560萬美元(約新台幣4.5億元),是學生所預期數字的兩倍多。

  改變像雪球般愈滾愈大。忽然間,由於全部的稅收增加,當地團體原本考慮的其他方案也有了資金。學生簡報後的數年間,稅收持續增加,讓社區有能力解決更嚴重的問題。不久後,豪爾市和邁納郡都從不同的基金會收到了600萬美元的轉型贊助金。蘭迪.派瑞離開教職,成為全職的振興計畫總指揮。豪爾市也變成多種21世紀事業的開發站,例如有機牛肉製造商和風力渦輪修理店。

  「一切都從小地方開始,」派瑞說:「就好像剛接手高中籃球隊的時候;他們剛結束慘敗的球季,你根本請不動人們來體育館。但是當你開始贏球,就有一些人會來,接著愈來愈多人來。最後我們變成球場上的常勝軍。」截至今天,派瑞已經和來自33個州的社區領袖交流過邁納郡再生的故事。(《改變,好容易Switch: 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頁77)

  一條鐵路(本書62頁的真實故事)和一座南達科他州的小城鎮,兩者都已衰敗,兩者都有密密麻麻的問題,卻沒有實際的資源可以運用。在這兩件個案中,分別出現了令人跌破眼鏡的領導者──剛從商學院畢業的年輕人以及高中籃球教練。面對想要解決的問題,兩位領導者都成功找出和問題相較之下顯得格外渺小的對策。(在傑瑞.史坦寧的越南經驗[本書34頁的真實故事]與問題兒童巴比[本書40頁的真實故事]的案例中,我們已經見識過這種不對稱性。)

  邁納郡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巨大,而且蕪蔓龐雜:產業根基的衰退,人口的老化。居民都很了解自己面對的挑戰,但這些認知正確卻沒用,只是一堆令人癱瘓的知識罷了。

  對騎象人而言,大問題需要大對策。但如果你想找一個和問題一樣複雜的對策,結果就是一座食物金字塔(本書70頁用來作為反例的真實故事,台灣政府單位今年重蹈覆轍),然後什麼事也不會發生。(騎象人試著理出頭緒,卻只會原地打轉。)我們必須終止騎象人的內省,終止他的分析。他需要一套解釋如何行動的腳本,所以我們看到的成功案例全都包含一清二楚的方向。購買1%牛奶(本書22頁的真實故事)除非能賺錢,否則別花錢多在邁納郡消費

  我們都聽過一堆關於改變的「基本常識」:人不喜歡改變;人會抗拒改變;人總是照自己的方法;人很固執。但現在我們看到迥然不同的情形:鐵路開始賺錢,城鎮重生,飲食習慣改變,還有虐童家長改過自新(本書73頁的真實故事)

  指示清楚明白,就能消弭抗拒。(《改變,好容易Switch: 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頁81)


相關文章:
  振興陷入困境的地方產業,日本福井市這麼做
  星群比它最亮的星星來得重要
  貧富差距擴大會縮短每個人壽命
  公民意識的「芬蘭驚豔」
  象與騎象人
  學習觀察力,培養分析力,擁有判斷力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