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心理測驗]測量你的給予商數(Giver Quotient)──你是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cher),還是索取者(taker)?
我們經常處在回饋真空的狀態,無法獲悉自己的行動究竟對他人有什麼影響,因此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免費線上工具,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影響力及評估自我意識:請造訪http://www.giveandtake.com/網站,接受免費測驗,測測你的給予商數。
除了自己填寫問卷外,也可以邀請認識的人評量你的人際互惠模式,之後你就會收到資料,了解你在別人眼中貢獻、索取和互利的情形。(《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 Why Helping Others Drives Our Success》頁325)
底下是作者給的網站首頁畫面(點擊可放大)。你必須先點右上角的「Sign Up」註冊,註冊過後才能做給予商數的測驗。
底下是註冊畫面。最簡單的註冊方式是點右邊「Log in with Facebook」裡的臉書符號。
註冊完之後,就可以點選左邊「Assess Your Style」下面的「Evaluate Yourself」來做給予商數的評量。
會出現兩個選項,上面的「Begin Assessment」是自己開始做評量,下面的「Ask Others to Rate You」是請其他人對你做評估(系統會透過寄電子信件的方式邀請對方)。
選擇「Begin Assessment」後,就會出現題目,總共有15題,必須選擇答案後才能繼續下一題。過程中可以回到前面的題目。
第一題:你跟一位陌生人將會收到一些錢。你可以決定你跟陌生人可以拿到多少錢。這個陌生人之後你不會再見到,你會怎麼做?
A.我拿5塊,陌生人拿5塊。
B.我拿8塊,陌生人拿4塊。
C.我拿5塊,陌生人拿7塊。
第二題:你正在應徵一個主管職,之前的上司給你寫了一封充滿讚美的推薦信。你最可能會怎麼做?
A.找可以幫忙前上司的方法,好有所回報。
B.幫我之前的一位下屬寫一封推薦信,把善意傳下去。
C.特地給新上司一個好印象,好讓自己在未來能獲得另一個強烈的推薦。
第三題:你遇到一位不同部門的新同事,她跟你提起她先生正在找工作,但在這認識的人不多。她問你是否有認識在地方上的Kramerica工業公司工作的人,你回答有。第二天,你想起你在三家跟Kramerica做類似性質的地方公司也有認識的人。你會怎麼做?
A.協助她先生跟四家公司的人聯繫。
B.看看他們夫妻倆有沒有什麼可以幫你忙的地方,再來決定是否只協助她跟Kramerica聯繫,或是連其他三家公司也一起聯繫。
C.協助她先生跟Kramerica聯繫,再以他留給人的印象來決定是否要跟其他三家公司的人聯繫。
第四題:你簽了新辦公室的租約,並安排在三個月內搬過去。你接到租屋仲介的電話,跟你說前一個房客提早搬走,新辦公室已經可以搬過去了。你心中很樂意馬上搬:新辦公室比較好,每個月租金也只多300元台幣。然而,租屋仲介以為你比較想過一陣子再搬,你知道他不想讓房子空三個月。你最可能會跟他說什麼?
A.假如你可以把租金降到跟我現在的辦公室一樣,我願意現在搬。
B.我真的比較想過一陣子再搬,但假如你給我比較大的折扣,我願意現在搬。
C.我很樂意現在搬,我可以配合。
第五題:你跟兩位同事負責一項計畫,有三個任務必須完成。當你們討論如何分配任務時,很明顯地,大家都只對其中兩個任務感興趣,認為剩下的那一個任務很無趣。你會怎麼做?
A.試著說服其中一位同事做那個無趣的任務。
B.志願做那個無趣的任務,之後再要求同事回報。
C.志願做那個無趣的任務,不求任何回報。
第六題:現在是下午一點,你正準備兩點到機場搭機到國外出差。你收到三個要你給予簡報建議的請求,但你的時間只足夠幫其中一個。第一個請求來自主管的上司,他要你對他下週要進行的簡報馬上給建議。第二個請求來自一位工作夥伴,他曾在你上週的重要簡報給予很有見地的意見。這位工作夥伴是天生的演講者,他請你為他明天簡報的用詞做一些細節上的修飾。第三個請求來自一位菜鳥同事,他對今天下午要在公司的第一個簡報感到很緊張,希望你能給他意見。你最可能會幫誰?
A.主管的上司。
B.工作夥伴。
C.菜鳥同事。
第七題:一位從你公司離職的同事,創立了軟體公司,做得很不錯。他在尋求擴展公司業務的建議時,問你是否能幫他引見一家成功的科技公司的CEO。那位CEO剛好是你小時候的鄰居,你已經跟他有五年沒講過話了。不過你之前也希望能在近期跟前同事聯繫,請他對你自己的新事業想法給予建議。你會怎麼做?
A.告訴前同事,你會做引見。
B.告訴前同事,你會做引見,然後請他幫幫你新創立的公司。
C.告訴前同事,你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做引見,因為你已經很久沒跟那位CEO聯繫。
第八題:出乎意料,一位之前的主管在LinkedIn網站給你寫了一個好評。你的第一個反應是?
A.將我的前主管加入我的推薦人名單中。
B.給我的前主管寫一個好評。
C.給另一個人寫一個好評。
第九題:你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打電話的是對你工作領域有興趣的一位紐約大學大四生,你花了20分鐘給他一些工作上的建議。通話結束前,那個學生問你是否有認識任何可能有助於應徵進谷歌工作的人。你回說要再想一下,之後會再給他答覆。講完電話後,你仔細查看你在LinkIn網站上認識的人,看到一位大學時認識的熟人現在在谷歌工作。那一晚,家庭聚餐,你讀高中的堂妹告訴你紐約大學是她的第一志願,她正開始準備她的入學申請。你坐下來寫電子信件給那位紐約大學學生。你會怎麼寫?
A.要那位大學生幫你堂妹,但不幫他引見在谷歌工作的熟人──因為你已經給他二十分鐘的建議了。
B.要那位大學生幫你堂妹,並幫他引見在谷歌工作的熟人。你會追蹤他是否有幫你堂妹。
C.幫他引見在谷歌工作的熟人,但不請他幫忙。你知道找工作會很忙,並且壓力很大。
第十題:你在廣告公司上班,要帶領團隊做出一支鼓勵喝牛奶的商業廣告。一位實習生建議用「喝牛奶沒?」做宣傳口號,你決定採用,並花了八個月做好廣告。你安排名人出現喝完牛奶後,嘴巴上好像留了白色鬍子的模樣,獲得極大的迴響。有一天,那位實習生告訴你,他認為自己創意不足,沒法想出類似「喝牛奶沒?」這樣有創意的台詞,並且跟你說他申請到了醫學院。幾個月後,在那位實習生離開公司去讀醫學院後,你得知那支廣告將獲得一項廣告大獎。你知道那位實習生不記得自己創造了那個宣傳口號。你被認為具有最大的貢獻,你需要把這支廣告的創作者列出來給頒獎單位。你會怎麼做?
A.把那實習生列為第一作者,自己列為第二作者,因為那實習生是想出這雋永口號的人。
B.把自己列為第一作者,實習生列為第二作者,這樣才能公平地代表我們各自的貢獻程度。
C.將自己寫成唯一的作者,因為廣告是你做出來的,反正那實習生也不會知道或有所影響。
第十一題:一月時,你提供一份六月開始的工作機會給一位令你印象深刻的求職者。你要求求職者最慢三月就要做決定,並且會給予一萬五千元台幣的提早簽約獎金。二月時,那位求職者打電話來,請求將決定日期延到四月,好讓他可以在跟其他公司面談後,根據充分資訊做決定。你知道如果延長最後期限,你有失去這位求職者的風險,而且第二位候選求職者也沒不像他這麼好。你會怎麼做?
A.拒絕求職者的請求,如同最初般要求他在三月前做決定。
B.答應將期限延長到四月,也同時延長簽約獎金的期限。
C.答應將期限延長到四月,但是跟他說簽約獎金的期限不變。
第十二題:在貧窮城市El Salvador長大的派特,拿到了獎學金去念史丹佛大學。在一篇短文中,派特表達了想當El Salvador市長的想法。史丹佛大學畢業後,派特回到El Salvador,用他在史丹佛學到的知識,幫助之前教他的老師們改善他們的課程計畫。派特這麼做最可能的理由是什麼?
A.報答這些幫助他上史丹佛大學的老師。
B.改善學生的教育機會。
C.開始建立好聲譽,為政治前途布局。
第十三題:幾年前,你幫助一位叫Jamie的朋友找到工作。自此沒有再有任何聯繫。突然,Jamie寄了電子信件來,將你引見給一位潛在的商業夥伴。Jamie寫信最可能的動機是什麼?
A.Jamie真心地想幫助你。
B.Jamie想要有所回報。
C.Jamie想要我再幫他一次忙。
第十四題:2006年,在颶風卡崔娜造成災難後,一位美國銀行的執行長帶領一隊員工幫忙重建紐奧良。你認為他為什麼這麼做?
A.他對災民感到同情,並想要做任何他所能幫上忙的事。
B.他想要上報,塑造公司慷慨、願意給予的形象。
C.他想要表現他對有家屬在紐奧良的公司員工的支持。
第十五題:一位同事寫一篇工作環境如何改變的文章。這位同事需要一些有關社會媒體的資訊,這剛好是你的專長領域。你花了幾個鐘頭,做了一個相關資源和書籍的清單。幾個星期後,這同事完成了這篇文章,刊登在大報上。其中一段內容是根據你的建議內容來寫,但你在文章中完全沒被提到,更不用說被感謝。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A.你應該去找那位同事,要求更正,並登出。
B.你同事欠你一份人情了,如果以後有需要時,就用這件事要他幫忙。
C.這沒什麼大不了。你很高興幫上忙。
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cher)、索取者(taker)的定義請參考「給予者、互利者、索取者的利他與利己」。
相關文章:
給予者、互利者、索取者的利他與利己
施比受更有福──關於幸福的投資遊戲實驗(The Investment Game)
「為善不欲人知」的原因跟你想的不一樣──善人門前是非多
惡人常早夭,好人易長命
貧富差距擴大會縮短每個人壽命
快樂、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情緒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蜻蜓效應The Dragonfly Effect》書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