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會讓我不使用網路嗎?絕對不會。會讓我鼓吹不要使用網路嗎?也不會。
但是,會讓我留意,網路會讓我的大腦發生什麼變化,而不是像電影《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那樣,逐漸消失記憶而不自知。這是我覺得《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是值得細讀的好書的原因之一──讓我知道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事。
既然使用網路是一個會消耗心智力的活動,就要留心自己是不是像網誌「象與騎象人」實驗中啃蘿蔔的大學生,導致無法創意思考、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衝動、情緒控管變差,遇到挫折就很快放棄。
如果再加上深度思考的喪失,很難讓我不想到「民粹」兩個字。
最近20年來一系列的心理學實驗發現,人在貼近大自然的鄉下環境裡待上一段時間後,就會有更集中的注意力和更強的記憶力,認知能力普遍也會增強;另外,大腦也會變得更安定、更敏銳。
根據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縮寫為ART)的看法,人類沒有受到各種外在刺激轟炸時,就能讓大腦產生放鬆的效果。由下而上的干擾物不會再不停流入他們的工作記憶裡,因此讓工作記憶得以休息。由此而生的靜思狀態會加強他們控制自己心智的能力。(《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頁241)
即使只是看自然景色照片,也能更加掌握自己的注意力。我認為,運動跟禪思也會有效果。
《開機:電視,電腦,電玩佔據生命,怎麼辦?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一書中,史蒂芬.強森拿電腦使用者滿布大腦的神經活動,與書籍讀者較為平靜的腦內活動做對照。這樣的比較使得他認為使用電腦對大腦的刺激比閱讀書籍來得強烈。強森認為,從神經科學來看,甚至可以讓人得出「閱讀書籍對感官的刺激嚴重不足」的結論。但是,雖然強森的分析是對的,他對不同腦內活動模式的解讀是錯的。
正因為閱讀書本「對感官的刺激嚴重不足」,從事這個行為的知識收獲才會這麼豐富。深度閱讀可以讓我們除去紛擾,讓額葉的解題功能休息,也使得深度閱讀成一種深度思考。經常讀書的人的大腦是平靜的,不是一直吱吱作響的。就啟動神經元來說,並不是數量愈多就愈好。(《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頁139)
對感官的刺激過度會怎樣?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過動兒。如果台灣宣稱「全腦開發」的業者,做的是讓客戶整個大腦的神經都盡量一直活動,會不會訓練出一群過動症患者?
讀《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的意外收獲是了解書本的演化史。字跟字之間不留白的古書,讓我想起在PTT看到的kfclikeshit簽名檔(TwinzLewis:請問肯德基像屎大大!!! kfclikeshit:另外我是kfc likes hit 是指它的雞肉經過許多敲打很韌、很好吃 別誤解意思了 感恩)。
讀到一般人只花19到27秒觀看一個頁面時,我也想過部落格還要不要寫的問題。即使只是單純地做書摘,打字校對也是一件耗時耗神的事。
在這樣的過程中,有時會發現自己第一次讀的時候誤解意思了,就整個捨棄;有時會覺得翻譯怪怪的,就找原文書內容來看,我覺得翻得不順或錯誤的地方,會做修正(當然,我也可能出錯,所以我會標明頁碼或關鍵字,方便找出原文對照)。
不過,這樣寫網誌做書摘,就如書中所說,對書的內容再次回憶,重啟整個記憶固化過程,會產生新的連結、新的脈絡,自己反而獲益良多。
網路的使用既然已經回不去了,一般人不太會知道網路對他們大腦的影響,出版社跟作者想要讓讀者讀得下書,就要有所改變,每一段的文字不能夠太長(這讓我想到古龍的武俠小說)。
這樣的演化,有點像外國古書從字跟字間沒空白,到有留白,接著有標點符號。如果因為成本考量,實體書不方便將每一段落的文字數減少,出版電子書或在網路行銷時,就必須考慮另外排版。
讀了《誰在操縱你的選擇: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The Art of Choosing》後,我根據書中的實驗結果,寫網誌文章的相關文章時,會限制在7篇(最多9篇),改掉之前會列出一堆文章的做法。
現在,我會盡量讓網誌段落不要太長。
不過,關於超連結讓人容易分心的情形,在書名的部份,我會維持原狀。畢竟這是鼓勵閱讀的部落格,不是取代閱讀的部落格。
再者,我做書摘不是要侵犯著作權,而是要推廣好書,減少「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與「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我希望能讀到更多好書,就必須幫出版社多賣些好書。
至於網誌的其他超連結,在分心跟幫象與騎象人鋪好路徑之間,雖說我私心比較偏向鋪好路徑,方便自己之後找資料,也會留意太多超連結會讓人分心這件事。
或許,Twitter、plurk、微博開始在某國流行的那一年,可以看成是網路已經成功大規模改造某國人腦的元年。
相關文章:
為什麼網路文章標題越來越長?內容越來越短?
一目十行,過目即忘──讀電子書、透過網路或多媒體來學習或行銷,要注意的事
深層閱讀──《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書摘
為什麼許多東西還是要記,而不是要用時透過網路搜尋就好?──腦神經科學的觀點
象與騎象人
為什麼新車掛牌後才沒多久,要賣價格卻差這麼多?──「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與「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
1 意見:
其實我看您的網誌,都不會只花19到27秒而已耶,這應該只是指一般人在網路上衝浪的情況, 遇到有興趣的文章還是會停下來慢慢思考.
之前提出超連結的問題只是一些建議,很感謝可以看到回應 ^^
其實看到您在看書的同時也會有意識的改變網誌的寫法,這樣就很感動了.
感覺這些書寫的不只是冷冰冰的知識, 而是可以實地應用出來讓世界變得更好的知識, 這也是研究者的希望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