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我寫的網誌「挫折復原力指南」,心想或許《挫折復原力The Power of Resilience》這本書可能可以幫到他的親人。
可惜《挫折復原力The Power of Resilience》這本書已絕版,嘗試了許多管道,他仍無所獲,所以他寫信給我,看我能不能把書賣給他。
之前也曾有其他人寫信或留言,希望我割愛某本書。
如果我將問題侷限在要不要把書賣給他,這樣就犯了「青少年做決定時容易犯的錯誤」。
在確認「博客來」跟「TAAZE讀冊生活」(包含二手書)都沒法買到這本書後,我寫信給了這本書的譯者洪慧芳,問她是否還有出版社給的贈書可以割愛。
熱心助人的她回信說:「我自己也沒書了,其實這種絕版書,每年都會收到一兩個人跟我買,但我自己也沒了。」,但她不愧是收集資訊的高手,還特地花時間找出雅虎拍賣還可以買到這本書。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我寫部落格的其中一個想法是,希望能讓我喜歡讀的書有更多曝光的機會,賣得更好,更多人閱讀,出版社賺錢,再引進更多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所以當介紹過的書從買不到,又重新在市面可以買到時(比如最近的《隨機騙局: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舊版中文書名為《隨機的致富陷阱:解開生活中的機率之謎》、《推出你的影響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舊版中文書名為《推力:決定你的健康、財富與快樂》、《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跨過分類思考、自動行為、單一觀點的局限思路》舊版中文書名為《用心法則:改變你一生的關鍵》、《象與騎象人》),我都會因此而感到開心。
我比較常做書摘,很少寫心得或評論一本書。
其中一個理由就是避免《專注的力量:不再分心的自我鍛鍊,讓你掌握APP世代的卓越關鍵Focus: The Hidden Driver of Excellence》26頁所說的情況:
當讀者仔細閱讀一篇文章時,通常會有20%到40%的時間心不在焉。……
即使我們沒有心不在焉,但如果文字內容出現胡言亂語──例如「我們必須為馬戲團賺一點錢」寫成「我們必須為錢賺一點馬戲團」──約有30%的讀者會繼續往下閱讀一段(平均17個字)之後才會發現。
當我們讀一本書、部落格或任何敘述性的文字時,我們的頭腦會建立一個心中的模型,這個模型可以讓我們看懂閱讀的內容,同時這個模型會與我們腦中其他已知的相同主題模型相互連結。
這個理解的擴張網路位於學習的中心。
當我們建立這個網路時,我們愈是分心,在開始閱讀後就會愈快偏離內容,途中也會留下愈多的「空洞」。
做書摘強迫我一個字一個字地閱讀我認為重要或有意思的內容。
有時因此發現自己之前的理解有誤,寫到一半的網誌也就因此作廢。
如果只是單純地寫心得,我相信不會那麼容易發現自己理解有誤的部份。
另一個理由是,讓自己或其他人在沒有辦法看到實體書的情況下(這也包含書絕版或人在國外)也能看到書的部份內容。當然,這也有助於書的推廣。
有時,我會整理書單,除了幫自己發現好書,也希望能幫這個部落格的讀者,甚至是台灣的出版社,發現好書。
畢竟,一個人能讀書的時間有限,等到有空想讀時,卻發現書已絕版,不免令人扼腕。
在幫國外讀者解決了他的問題後,重新溫習《零偏見決斷法:如何擊退阻礙工作與生活的四大惡棍,用好決策扭轉人生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Choices in Life and Work》時,一個想法跑了出來。
遇到好書時,我們只能買(或等以後買)、借來看嗎?我們是不是能把聚光燈轉一轉,看看能否擴增更多選項?
不管我們是否要買那本書,我們可以主動推薦學校、政府、私人的圖書館,甚至是公司的福委會去買那本書。
讓你心目中的好書能夠被更多人看見,有更多的人購買那本書,創造良性循環,才能避免台灣落入跟埃及類似的情況。
相關文章:
繁體中文版與簡體中文版的差別
1 意見:
真的找不到的話, 圖書館也是一個不錯的來源,象與騎象人我就是從圖書館借來看的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