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逆轉「季諾的悖論Zeno's Paradox」

分享

  許多人在學校學過「季諾的悖論Zeno's Paradox」。

  我想季諾八成是悲觀主義者,他有個著名的悖論:如果每次都朝目的地前進一半的距離,將永遠無法抵達目的地。

  換句話說,如果我離飲水機兩公尺,每次都朝它走一半的距離,我會永遠喝不到水。

  在別人眼中,我向來很樂觀,其實我自認是個現實主義者。

  我發現一種簡單而正面的思考方式,並稱之為「逆轉季諾的策略」:只要走一小步,無論這一步有多小,都可以讓我們離目的地更近。

  只要走一小步,肯定會有另一小步可走,如此一來,原本認為不可能達成的事,最終也會變得可以實現。(《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Counterclockwise: Mindful Health and the Power of Possibility》頁59)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我們經常只看事物的現況,然後假設那就是它應有的模樣。

  但如果每次都能朝目標走一小步,就表示有些習以為常的限制,很可能是自己或所處的文化為極端例子所設下的。

  例如多年前我擔任一家安養院的顧問,那裡有一位年長的女士上半身癱瘓,我問她:「有什麼是妳想做,卻做不到的?」

  她說她想自己擤鼻涕,因為她覺得讓別人替她擤鼻涕很丟臉。

  於是我開始帶她練習,請她把手臂朝鼻子挪動個15公分,她做不到,但我們一直縮短距離,直到她的手臂能稍微移動為止。

  在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和許多「一小步」之後,她終於能自己擤鼻涕。

  懷疑論者或許會大喊:「她的癱瘓可能是誤診,所以這無法證明任何時候都有一步路可走。」

  就前半句而言,沒錯,她的確有可能被誤診,這意味著嘗試移動手臂正是她該做的事。

  再者,有多少人也同樣被誤診了?

  而就後半句來說,就算我們的努力徒勞無功,但這並不代表其他人的嘗試也會失敗。

  如果努力沒有成效,僅僅意味著我們沒有找到可以支持原假設的證據,但這跟找到推翻這個假設的證據是兩回事。

  如果在原本假設「不可能」的事發生時,就說是誤診,等於剝奪了質疑原假設的機會。

  我們可以說自己相信事情有可能變好,但除非真心相信,否則不可能看到改善。

  換句話說,除非用心尋找改進的方法,否則不可能會有成果;而如果一開始就假設不可能變好,就更不可能獲得改善。

  總而言之,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無法控制生命,而真相也的確如此,則生命沒有意義;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無法控制生命,而這想法也是錯的,那麼我們就是在浪費生命。

  但假如我們相信控制權在自己手裡,就算無法控制發生過的每一件事,並不代表未來我們不會找到控制的方法。

  此外,探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穫。

  如果我們得的病無法控制,何必還要嘗試治療?這樣做一點意義也沒有。

  事實上,現在每一種有藥可醫的疾病,以前都曾被視為無法控制,但最後都是由某個認為這個病是「無法確定」而不是「無法控制」的人找出治療方法。(《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Counterclockwise: Mindful Health and the Power of Possibility》頁59)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應該學會樂觀?
  樂觀的缺點與限制
  好運發自內心(Luck comes from within)
  即使中風,也不是絕望的時候——Impossible is Nothing
  不怕失敗,才能讓理想飛翔
  最成功的人,其實也就是被拒絕最多的人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