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如何克服或消除對他人的偏見──蔬菜法(Vegetable Method)

分享

「不論國籍,大家吃到美食的表情都一樣。」──日劇《多謝款待

  如果我們想要說服其他人支持某一個人,或對某一個人改觀,比起直接說服,當然是在偏見消除的情況下比較容易說服。

  我們可能對另一群體有先天的偏見,卻自認為毫無偏見。

  我們自以為公正公平,但其實我們早已被週遭的社會制約,有時甚至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點。

  這些想法未必要像過去幾代那般,經由文化所推波助瀾,而明顯含有偏見的宣傳或訊息來加以灌輸。

  偏見的反應甚至可以經由他人傳達的微妙社會訊號來學習──如感受到其他人遇到一個外團體成員時臉上害怕的表情。

  參閱「如何輕易地讓人道德沈淪?」。

  當然,問題是:這種無意識的本能偏見,仍會造成微妙的不利效果,影響我們對其他種族或群體成員的判斷、互動和關係。

  如果我們根本沒有察覺自己的成見,又怎能消除它們?

  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意味著對其他團體的負面偏見永遠無可避免?

  ……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蘇珊.菲斯克(Susan Fiske)和同事進行一連串實驗,對一組白人受測者展示一系列陌生人的照片,黑人和白人都包括在內。

  他們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監測這些實驗對象的大腦,結果發現受測者看到黑人相貌時,就會激發杏仁體的活動,而看到和他們相同的白人照片時則不會。

  先前的研究已經發現,杏仁體「點亮」得越明顯的人,在種族偏見的標準測驗上分數就越高。

  有趣的是,即使受測者說他們完全沒有偏見或偏執的看法,但他們的杏仁體還是會啟動到一定的程度,代表他們有成見反應,證明了這些反應是自動而無意識的。

  這項研究只能評估偏見的情緒反應,卻無法評估認知成分,也就是刻板印象和錯誤觀念。

  腦部掃描無法讀取我們的思想和觀念,因此社會心理學家開發出認知測驗來衡量我們的刻板印象。……

  參閱「揭露潛藏在你意識之外的祕密──[心理測驗]內隱聯結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

  根本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擺脫偏見?菲斯克開創性的實驗提出了令人驚訝的答案。

  在這個實驗中,研究人員運用如上述的功能性磁振造影成像掃描和認知測驗等技巧,評估一群受測者的情感和認知偏見,而且在兩種不同的情況下,以不同的指示進行這樣的評估。

  在實驗的第一部分,白人受測者要看黑人的照片,並判斷此人是否超過21歲。

  這個指令要受測者依社會分類標準來看這些照片,迅速判斷他們屬於「21歲以上」或是「不到21歲」的群體。

  就如種族和性別一樣,「年齡群體」是以「年輕」或「老」分類的基礎,是我們可以立即在文化中辨識、區分的社會類別或群體。

  由團體成員的角度來看這些相片,會阻礙我們把他們視為個人,因為若要把他們當成個體來看,需要更詳細地分析這張臉上的個人特色。

  在這種情況下,白人受測者必須以「21歲以上或以下」為基礎來評估黑人照片,即引發了他們的種族偏見──同時激起負面情緒偏見(以fMRI偵測到杏仁體的活動)和種族刻板印象(由認知測驗而得知結果)。

  在第二階段的實驗中,受測者受到鼓勵,把照片中的人當成個人,而不是根據其成員所在的群體(如年齡、性別、種族)區分。

  方法是在顯示每張照片之前,先在顯示幕上閃現蔬菜的名字,要求受測者思考照片中的這個人是否會喜歡這種蔬菜。

  這項任務設計的目的,是要讓受測者把每張臉都當成獨特的個人,有各自的喜好和特點。

  教許多研究人員詫異的是,刻意把此人當作個人,完全消除了偏見反應,杏仁體既沒有活動,種族的刻板印象也沒有激發,偏見就此蒸發無蹤!

  這一結果完全推翻了先前科學界的觀念,以為偏見是人類生存不可避免的特徵,而人類沒有能力阻止這些「自動」和「無意識」反應的發生。……

  這真令人震驚!先前已經證明,這些受測者至少具有一定程度的種族偏見。

  而一般也認為,人就算沒有刻板印象,至少也會對其他群體有根深蒂固的負面情緒偏見,這是人類的自動反應,超出了我們的意識控制。

  但現在看來,似乎這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反應,這種導致偏見、仇恨、衝突,甚至暴力的根本反應──這種「我們對抗他們」的反應,可以很快地澆熄。

  其實,只要刻意地把別人視為個體,想想:「嗯……我不知道這個傢伙喜歡什麼樣的蔬菜?」即可辦到。

  這種技巧不但容易,而且效果宏大,讓研究人員不禁納悶,事情是否真的這麼簡單?因此,他們決定提高要求。

  他們根據以往的研究,把普通「外團體」的各種偏見反應記錄在案:根據年齡、性別、殘疾或財富進行分組。

  就像各種族群的照片一樣,這些照片也會引起各種自發的情緒反應。

  而如今他們決定把「蔬菜法」用在「極端」的外團體身上,也就是社會大眾感到羞恥的團體,如遊民和吸毒者。

  學者先前對這些極端外團體的研究,揭露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他們採用相同的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發現人在觀看極端外團體照片的瞬間,會激發大腦被稱為腦島(insula)的區域,這個區域會導致規避的行為和極端厭惡的感受──以往的研究顯示,在受測者看到非人的對象,如垃圾、肢體傷害和人的穢物時,就會出現這種大腦活動模式。

  而這項研究最驚人的發現是,受測者看到遊民照片時,並沒有激發大腦被稱為「內側前額葉皮質」(mPFC)的區域──大腦的這個部位會回應社會刺激,在人想到其他人或自己時啟動作用。

  這個發現意味著什麼?研究人員指出,在我們看到極端外團體的成員時,大腦的反應就「猶如被一堆垃圾絆倒」一樣。

  菲斯克讓受測者以「蔬菜法」再來看一次「人類垃圾」的照片,就能扭轉受測者的偏見反應──這時啟動的是「人類」的識別區──內側前額葉皮質,而未啟動「討人厭垃圾」的反應。

  就這麼簡單,令人難以置信:「你認為這個乞丐喜歡什麼樣的蔬菜?」就能讓受測者看到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堆沒有生命的垃圾。(《亂世中的快樂之道The Art of Happiness in a Troubled World》頁106)


相關文章:
  揭露潛藏在你意識之外的祕密──[心理測驗]內隱聯結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
  為什麼不要跟人爭論政治、宗教議題?——我們先用情緒下決定,再用理性找理由
  如何輕易地讓人道德沈淪?
  2秒鐘就決定你的第一印象
  人有多會記仇,第一印象就有多重要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