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好運發自內心(Luck comes from within)

分享






好運發自內心(Luck comes from within)——《Q&A電影「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原著小說》

  有些書讀得時候可能不會覺得非常特別,但是之後卻會令人回味無窮。對我來說,《誰說人是理性的!》正是這樣一本書。

  這一切必須從書中的四個心理學實驗講起。

  你一定記得知名的「百事可樂下戰帖」(Pepsi Challenge)電視廣告,或至少對此有所耳聞。廣告內容是隨機挑出一群人喝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並要他們說出比較喜歡哪一個。這些由百事可樂打出的廣告宣稱,人們喜歡百事可樂勝過可口可樂。同一時間,可口可樂打出的廣告卻說,人們喜歡可口可樂勝於百事可樂。這怎麼可能?兩家公司的統計資料是胡謅的嗎?

  答案是,這兩家公司採取了不同的產品評估方法。可口可樂的市場研究根據的是,消費者在看到他們喝的是哪種可樂、甚至連知名的紅色商標都看得見時所表達的偏好。至於百事可樂下的戰帖則是採盲目測試,裝飲料時用的是分別標示著M和Q的標準塑膠杯。有沒有可能在盲目測試時是百事可樂比較好喝、而在非盲目測試時是可口可樂比較受歡迎呢?

  另一個知名的盲目測試是,在英國劍橋的某天午后,有位女士聲稱,把茶加到牛奶裡,和把牛奶加到茶裡,兩種方法調出來的下午茶喝起來味道不同。在座的科學家都對她的說法嗤之以鼻,但知名的統計學家費雪(Ronald Aylmer Fisher),提議用科學的方法,也就是盲目測試,來檢驗這位女士的假設。這是《統計,改變了世界》的原文書名《The Lady Tasting Tea: How Statistics Revolutionized Scien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出處。

  為了深入了解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對決之謎,麥克魯爾(Sam McClure)、李健(Jian Li)、湯林(Damon Tomlin)、賽博特(Kim Cypert)、拉妲妮、蒙塔格(Latane Montague)、李德‧蒙塔格(Read Montague)等一群傑出的神經科學家進行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盲目測試和非盲目測試。這項實驗加入了一項現代化的法寶,那就是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fMRI)技術。有了fMRI機器,研究者可以監視受試者喝飲料時的大腦活動。……

  實驗結果同時和可口可樂的說法及百事可樂的「挑戰」吻合。原來,受試者的大腦運作取決於是否知曉飲料名稱。其中詳情如下:受試者喝到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時,大腦中央掌管強烈情緒連結感受的部分(即「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會受到刺激。但是當受試者確知接下來會喝到可口可樂,則會出現另一種大腦活動,也就是大腦的前側(即掌管記憶、聯想、高階認知和思想等高階人類腦部功能的「背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也會啟動。用百事可樂做實驗時也一樣,只不過可口可樂所引發的反應較強(當然,對可口可樂偏好愈強的人,反應愈強)。(《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頁210)

  簡單來說,有些人在不知道他喝的是百事可樂或可口可樂的情況下,他會認為百事可樂比較好喝。但是當他知道他喝的是百事可樂或可口可樂,他會認為可口可樂比較好喝。更重要的是,他並沒有說謊,他的感覺就是如此。大腦讓這兩種「事實」成立。

  你聯想到什麼?我想到伊東美咲和深田恭子演的日劇「山女壁女」,其中有一幕是公司內部上性騷擾防治課程,當英俊的男主管把手輕放在女同事肩上時,所有女同事舉牌認為這不算性騷擾。換另一位比較不帥的男同事做一模一樣的動作時,所有的女同事都舉牌認為這是性騷擾。

  同樣一個動作,X國男人做就是熱情浪漫,本國男人做就是……。對某些女人來說,她們也沒有說謊,她們的感覺就是如此。

  當你討厭一個人時,不管對方做什麼,都很難討你歡心。我們在解讀外界訊息時,大腦常常會先用「偏見」幫我們過濾。

  「偏見」不僅適用在外界的人事物,也適用在我們自己身上。當你認為自己是「衰尾道人」時,你的大腦也會幫你如此感覺,甚至還改變了你的行為。

  對刻板印象的研究顯示,當我們對某群人懷有刻板印象時,不僅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會不同,那些被賦予刻板印象的人在意識到自己被貼上標籤時,行為舉止也會不同(用心理學術語來說,標籤對他們產生了「促發效果」,priming effect)。一個對亞裔美國人的刻板印象,就是他們在數學和科學方面特別有天份。女性給人的一般刻板印象則是她們的數學能力不好。這表示美國亞裔女性可能會同時受到這兩個觀念影響。

  事實上,她們確實會受到影響。辛瑪格(Margaret Shin)、彼汀斯基(Todd Pittinsky)和安巴迪(Nalini Ambady)在一項實驗裡,請美國亞裔女性接受一項客觀的數學測驗。不過,他們首先把這些女性分成兩組。第一組女性會被問到有關性別的問題,如對男女共同宿舍的看法和偏好,藉此促發他們對性別相關議題的思維。第二組女性被問到的問題則觸及她們的種族,如她們知曉的語言、她們在家裡說哪種語言、她們家族的移民美國史等,藉此促發她們對種族相關議題的聯想。

  結果,兩組受試者的數學測驗成績分別於女性和美國亞裔的刻板印象相呼應。那些在問題裡被提醒她們是女性的受試者,測驗成績低於被提醒她們是美國亞裔的受試者。這些結果顯示,連我們自身的行為也會受到自己的刻板印象所影響,而刻板印象的開啟有可能取決於我們當下的心態,以及我們當時如何看自己。(《誰說人是理性的!》頁214)

  你也可以在「A Class Divided——免費練習英聽的好影片」看到貼標籤對人的影響力有多強大。

  算命,不論是星座、塔羅牌、紫微斗數、血型、生肖……等等,都是自己送上門去,讓人貼標籤。

  有這麼嚴重嗎?

  或許更驚人的發現是,刻板印象也會影響不屬於刻板印象群體成員的行為。巴爾(John Bargh)、陳馬克(Mark Chen)和布洛絲(Lara Burrows)三人進行了一項值得注意的研究。他們要受試者做句子重組練習。有些受試者拿到的練習是以「爭強好勝」、「冒失魯莽」、「討人厭」和「侵擾」等字彙為主題。有些人則拿到「榮譽」、「體貼」、「彬彬有禮」和「敏感」等字彙的練習。這兩組字彙的用意是讓受試者運用這些字彙建構句子,藉此促發他們對「彬彬有禮」或「冒失魯莽」的思維(這是社會心理學的常用技巧,而且效果出奇地好)。

  受試者完成句子重組練習後,隨即進入另一間實驗室,參加實驗所號稱的第二項練習。他們抵達第二間實驗室時,發現實驗主持人正在對一名還不太了解練習如何進行的受試者解釋練習內容(這名受試者其實是實驗主持人刻意安排的)。你認為真正的受試者會在多久之後打斷他們的對話,詢問下一步要做什麼?

  結果,等待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受試者在句子重組練習所拿到的字彙類型。那些練習內容是禮貌字彙組的人耐心地等了大約9分鐘才插嘴,而那些拿到粗魯字彙組人只等了大約5分半鐘就開口插話。

  第二場實驗用的是諸如「佛羅里達」、「賓果遊戲」、「古老」等字彙,藉此促發「年老」這個概念,以測試同一套理論。受試者完成句子重組練習後就離開房間,以為他們已經完成實驗,但事實上,研究的重頭戲才正要開始。真正讓研究員感興趣的是,受試者離開建築物時,要花多少時間走完走廊。不出所料,實驗組的受試者受到「年老」字彙的影響,走路速度比沒有受到促發的控制組受試者慢得多。記住,受到促發的受試者本身並不是被提醒自己年老體衰的老人,而是紐約大學的大學生。(《誰說人是理性的!》頁215)

  也就是,就算你只是抱著好玩的心態算命,你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

  不過,上面的兩個心理實驗,卻讓我對「姓名學」、座右銘、家訓、校訓,甚至某些服務業每天開業前的呼口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姓名學」真的會影響一個人,因為你會反覆聽、說、讀、寫到這個「詞彙」,但重點是在這個名字的意義(或是讓人聯想到的意義),而不是筆劃或字形。前一陣子,有一則新聞就報導,勞保局苗栗辦事處主任姓饒名恕,他曾經在交通違規時,因為警察看到他叫饒恕,就饒了他。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像古人一樣,準備類似座右銘的東西,激勵自己。

  換個角度來看,當我們對某人口出惡言時,正是將對方快速地塑造成我們厭惡的模樣。

  若我們對世界能保持正面的看法,我們的大腦會比較容易幫我們發覺出他人的善意與世界萬物的美好,做事也比較容易得心應手。

  好運發自內心,不用等幸福來敲門。


PS.可以藉由玩「可以提升自尊的心理遊戲」這篇網誌提到的心理遊戲,來幫助自己建立更容易發覺他人善意的「偏見」。理由請參閱「可以提升自尊的心理遊戲(續)」。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應該學會樂觀?
  煩憂不請自來,快樂要費心尋找
  人有多會記仇,第一印象就有多重要
  符咒、巫術能否取人性命?
  唇薄無情?厚唇性感?
  除了送信,鴿子也會迷信
  風水(Feng shui)心理學
  為什麼學歷高的人照樣(有時更容易?)會被詐騙?
  高學歷、高社經地位、愛面子的人的致命傷——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