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歲月催人老;當然,變老一定會很辛苦。外頭有些人(人數並不夠多,但還是有些人)瞭解現在就要開始儲蓄,等到老年需要用到時,才能累積到足夠的財富。
那為什麼不現在就對至少和你的錢一樣重要的東西——也就是你的靈魂——也這麼做呢?(《追逐日光:一位跨國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Chasing Daylight:How My Forthcoming Death Transformed My Life》頁177)
在生理機能開始衰退的同時(我認為速度很慢,而且是非常緩慢),那些偶爾出現的沮喪情緒,變成了我所謂的商業頓悟,通常與錯失的商機有關:我認為,消費性商品必須要設計得更簡單才行,而且要簡單非常非常多。小小一個裝置內建太多功能、太多模式了。……
那種具備各式各樣我不需要的功能的手機真的快把我煩死了,而且我也已經無法再憑直覺操作這種手機。有拍照模式、沒拍照模式把我搞得一頭霧水。我不是買手機來當照相機用的,我買手機是要用來打電話的。我不需要可下載的鈴聲、遊戲或網路存取。我需要的,是簡單的快速撥號名單,哪天發生緊急狀況我可能會需要的那些人:醫生、家人。……
年輕人可以同時操作多種功能,但我不能,再也辦不到了。美國商業界老是只顧慮到年輕市場,光想到這點就讓我有點生氣。給我簡單、更簡單。我很確定美國那些老人、更老的人、退休的人和不健康的人要的也是簡單、更簡單。(《追逐日光:一位跨國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Chasing Daylight:How My Forthcoming Death Transformed My Life》頁158)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在年所得不到1000美元(約三萬三千元台幣)的印度鄉下,現在每個月仍新增數百萬手機用戶。很顯然地,這些手機也應該是功能簡單的手機。不曉得善於降低成本的臺灣電子業,有沒有從中獲利?
不過,或許該改善的是人機介面(或者說使用者介面,UI,user interface)。記得曾讀過,以前某些戰機的航電系統,由於提供太多資訊,反而讓飛行員反應不過來,造成飛安意外。
作者尤金.歐凱利(Eugene O,Kelly)提到了他在解開(unwind)人際關係時(或者該用佛教的說法,了結塵緣),創造了無數個完美時刻。
我想起了「三個讓自己更快樂的小習慣」,他做的正是「專注於正面的事件」與「記得感恩」。
他將人際關係劃分成六層的圓圈,最內圈是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在關係最淺的第六圈,有1000人。他回想所有人際關係的美好過去,表達對這些人的感激與感謝之意。
完美時刻的最終結果(目標),是盡情品味生活不斷提供的滋味,但要能體驗這一切,要透過接受。(《追逐日光:一位跨國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Chasing Daylight:How My Forthcoming Death Transformed My Life》頁195)
我想起王鼎鈞的〈六字箴言〉
三十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少小離家、雲山蒼蒼,心裏難免有幾分惶恐。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
老族長正在臨帖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一位後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隨手寫了三個字「不要怕」,然後抬起頭來,望著前來求教的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六個字,今天告訴你三個,供你半生受用。」
三十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哀樂中年,他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近鄉情怯,又去拜訪那位族長。
他到了族長家裏,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封套來對他說:「這是老先生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三十年前他在這裏只聽到人生一半的秘密。拆開封套,裏面赫然又是三個大字:
「不要悔」。
對了,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這是經驗的提煉,智慧的濃縮。這六字箴言的奧義,要一本長篇小說才說得清楚。但是我相信對那些有慧根的人,這幾個字也就夠了。留一點餘味讓人咀嚼體會,豈不更好?(《開放的人生》)
相關文章:
讀《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的隨想與書摘
假如…—心智之眼的盲點
男人精蟲上腦時跟冷靜時有什麼差異?
如何控制憤怒的情緒
為顧客創造價值
活到一百歲以上的長壽秘訣
三個小習慣,讓自己更快樂
人的記憶有多不可靠?
你絕對想不到的寫日記的七大好處
憶往惜今
別當正常的傻瓜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