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假如…—心智之眼的盲點
近日的兩則新聞,一則讓我想起之前寫過的「危險家暴的30項徵兆」(諷刺的是,最應該要知道《求生之書The Gift of Fear and Other Survival Signals that Protect Us From Violence》一書中提到的知識,好保護自己的女性,對這本書最不感興趣),一則讓我想起《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書中的這一段內容。
我們確切知道的就這麼多:阿朵夫‧費瑟(Adolph Fischer)沒有組織暴動,也沒有煽動暴動。事實上,在警察被殺的那個晚上,他跟暴動完全沾不上邊。可是在19世紀即將結束時,他的工會力阻芝加哥的強勢企業家壓榨在工廠賣命的男男女女和小孩,所以這個工會需要受點教訓。結果費瑟遭到審判,並因為證人被收買作偽證,導致他因莫須有的罪名被判死刑。
1887年11月11日,他站在絞刑台上的最後一句話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幾秒鐘之後,他腳下的活門開啟,繩子迅速勒緊他的脖子,他就這麼離開人間。
所幸他追求美國職場公平的夢想並沒有這麼容易破滅。在費瑟被吊死的一年後,有一位優秀的年輕人完成了乾式攝影的技術,推出革命性的柯達(Kodak)相機,立刻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也發展出一套革命性的管理哲學,他給員工較短的工時、傷殘津貼、退休年金、人壽保險、利潤共享,最後還有公司三分之一的股票。
1932年3月14日,這位受人敬愛的發明家與慈善家坐在桌前寫了一封短信,俐落地套上筆蓋,並抽了一根菸;接著就出人意表地自殺了。
費瑟和伊士曼是很鮮明的對比。兩個人都認為勞工有權獲得公平的薪資與像樣的工作環境;在工業時代初期,兩個人也都為社會改革投注畢生之力。
費瑟可說是徹底失敗,並死於犯罪、貧困與謾罵中;伊士曼則極為成功,並死於擁護、財富與愛戴中。
這麼說來,為什麼成就這麼小的窮人在自己即將被處死的時候會覺得快樂,而成就這麼大的有錢人卻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費瑟和伊士曼對本身處境的反應似乎有著天壤之別,而且完全相反,使人很容易認為他們是有勇無謀或心理錯亂。
費瑟在悲慘人生的最後一天看起來很快樂,伊士曼在圓滿人生的最後一天看起來則不快樂。
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假如處在他們的情況下,我們會體驗到完全相反的情緒。
所以這些人到底有什麼問題?
我要請各位想想,可不可能是他們一點問題都沒有,而是各位和我有問題?
我們的問題在於,當我們試著想像「要是……感覺起來會是什麼樣子」的時候,犯了一些系統上的錯誤。
想像「要是……感覺起來會是什麼樣子」聽起來有點像是空洞的白日夢,但事實上,它是我們心理上所能做的一件最重要的是,而且每天都在做。
我們會決定要跟誰結婚、要去哪裡工作、要在什麼時候生小孩、要在哪裡過退休生活,而且我們在決定這些事情時,大部分都是依照我們認為假如「這件事」發生、但「那件事」沒有發生,感覺起來會怎麼樣。
人生不見得都會按照我們的希望或計畫走,可是我們深信假如真的能照希望按部就班進行,就會獲得無窮的快樂,傷心的事便會一掃而空。
也許我們的確無法總是得到想要的東西,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但有一個弔詭之處,當事人似乎並不同意我們的結論。費瑟宣稱自己快樂,伊士曼的舉動則像個不快樂的人,所以除非這些人搞錯了過他們那種日子的感覺如何,否則我們就必須思考,錯的可能是我們。
因為當我們試著想像身處費瑟或伊士曼的處境中感覺怎麼樣時,想像力可能會以某種奇怪的方式擺我們一道。
我們必須思考,看起來顯然比較好的人生其實有可能比較糟。當我們拉長時間來看我們可能過的不同生活時,不見得會知道哪個好、哪個壞。
我們必須想想,一旦脫離自己的角度而從他們的立場去設想時,我們可能根本就錯了,而這個根本的錯誤會促使我們選擇錯誤的未來。(《快樂為什麼不幸福?》頁110)
很多人看新聞時很喜歡說,假如我是某人,我會如何,絕不會怎樣。
我很喜歡《快樂為什麼不幸福?》這本書的原因是它寫出了人在看待事物的許多盲點。
你是個年輕的德國移民,住在19世紀的芝加哥這個又擠又髒的城市裡。少數富有家族壟斷了所屬行業,像是Armour、McCormick、Swift、Field等,有權把你和你的家人當成機器和馬來使用。你花了許多時間閱讀在社論中主張社會正義的小報,但你並不是笨蛋。你知道這些文章並不會改變什麼,工廠還是會源源不絕生產紙張、豬肉、牽引機,並製造出為生產機器付出血汗的疲憊工人。你可有可無、無足輕重。歡迎來到美國!
有一天晚上,工廠裡有些工人在海馬克廣場(Haymarket Square)跟當地警察爆發口角;有人丟出了炸彈。雖然你並不在場,但你還是跟其他「叛亂頭子」一起遭到逮捕,指控你們在幕後策劃暴動。你的名字突然出現在各大報的頭版,意見也得以傳達到全國。
當法官根據捏造的證據判你死刑時,你知道這個可恥的時刻將永留史冊,你將被稱為「海馬克烈士the Haymarket Martyr」,你的犧牲也將為你真心希望但無力推動的改革打下基礎。等到幾十年後,美國會比現在好得多,人民也將為你的犧牲感到光榮。
你並不是宗教狂熱份子,但你不自覺地想起十字架上的耶穌。他遭到不實的指控、不公平的判決,並被殘忍的處死。他獻出了生命,使偉大的想法得以流傳到往後幾世紀。
當你準備受死時,當然會覺得緊張。但從某個深層的角度來看,這一刻是幸運的降臨與夢想的顛峰。你甚至可以說,這也許是你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
五一勞動節即起源於紀念海馬克廣場事件(Haymarket affair)。
再切入第二則故事。1932年,紐約州,正處於經濟大蕭條的羅徹斯特市(Rochester)。
你是個77歲的男性,一輩子都在建造帝國、提升技術,以及用財富去資助圖書館、交響樂團、大學和牙科診所,因此改善了數百萬人的生活。
在漫長的生命中,你最快樂的時刻就是修補相機、逛歐洲的藝術博物館、釣魚、打獵,或是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小屋子裡做木工。
不過,脊椎方面的毛病使你愈來愈難積極地過你一直以來享有的生活。對曾經生龍活虎的你來說,每天待在床上的時間無異是個可悲的嘲弄,你不可能再變年輕,也不可能再變好了。好日子結束了,多過一天只代表又老了一點。
在一個週一的下午,你坐在書桌前,打開最愛的自來水筆筆蓋,在拍紙簿上寫下了這些字:「親愛的朋友:我的工作結束了,還等什麼呢?」接著你點燃一根菸,盡情抽完後把它熄掉,然後小心地把魯格(Luger)自動手槍的槍口抵在胸前。醫生教過你怎麼找心臟的位置,現在你可以感覺到它正在手掌下快速跳動。當你準備扣下扳機,當然會覺得緊張。但從某個深層的角度來看,你知道這顆瞄準妥當的子彈可以讓你拋開美好的過去,並逃離痛苦的未來。……
某些有錢的方式使它變得不向我們原本預期的那麼美好,某些處死的方式則使它變得不向我們原本預期的那麼糟。
你之所以會覺得費瑟和伊士曼的反應不正常,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你八成是對他們的處境細節產生了錯誤的想像。但在缺乏深思熟慮的情況下,你表現的就像個頑固的現實主義者,自信滿滿地根據大腦編造但你並沒有看到的細節來預測自己的感覺。你的錯誤並不在於想像了你無從得知的事,畢竟那就是想像力存在的目的;相反的,你的錯誤在於不假思索就把想像的事當成了事實的正確呈現。(《快樂為什麼不幸福?》頁129)
很多人常自以為很了解某人,懶得溝通聆聽,卻不知道那只是想像中的了解,而非事實上的了解。等到小孩死了、夫妻離婚、戀人分手……也來不及了。
之前在「煩憂不請自來,快樂要費心尋找」曾寫過,心情不好時,我們的身體也會跟著分泌某些賀爾蒙,但是這些賀爾蒙還沒消退前,也會讓心情不好。此外,當你心情不好時,大腦還會讓你更容易想起讓你心情不好的回憶。
有些人會把想像中的悲觀未來當成一定會發生的事而鑽牛角尖,悲劇也就因此發生。
相關文章:
如何發覺自殺徵兆與提供幫助,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週年紀念專刊。
假如你有50億台幣的財產──「《功夫‧詠春》主角白靜 北京遭夫刺死」新聞聯想
三個小習慣,讓自己更快樂
越有錢,越快樂?
挫折復原力指南
快樂,從心開始——學習創造樂趣
如何放鬆與睡個好覺
人人都認為自己是個非常特別的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意見:
我常在留意人們處於心智耗損的狀況
就像版主說的:
令人心情不好的化學物質會停留許久。
我倒滿少發現,能無視於一些負面情況,只單方面的想解決,或是異於常人的有建設性的樂觀。
不但個性樂觀以外,知識含量也夠高,同時還能夠兼具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效率。
這倒變成了朋友或是同事夥伴能否深交的潛在標準。
*非認知技能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