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假如你有50億台幣的財產──「《功夫‧詠春》主角白靜 北京遭夫刺死」新聞聯想

分享






  假如你有50億台幣的財產,你會自殺嗎?如果你回答絕對不會,很明顯你還沒讀過「假如…—心智之眼的盲點」這篇網誌。

  2月29日看到蘋果日報報導「《功夫‧詠春》主角白靜 北京遭夫刺死」。

  曾演出電影《見龍卸甲》、及在《功夫.詠春》擔任女主角的中國28歲女演員白靜,昨天在北京住家被丈夫周成海刺死,周行兇後隨即自殺,經搶救也無效死亡。消息指二人之間恐出現第三者,還有財務糾紛,目前公安已封鎖現場,正在進一步調查。

  白靜與周成海昨天中午在家中發生爭執,屋內傳出激烈爭吵聲,大樓清潔工通知管理員到場,發現白靜已被人用刀刺中,當場身亡。涉嫌行兇的周成海也已自殺,在救護車上搶救無效死亡。目擊者說:「房間和走廊裏全是血。」與兩人相熟的友人表示,周母上月去世是事件的誘因,但也有人說涉及兩人的感情和財務糾紛,並指二人之間出現第三者。

  熟悉白靜的人士表示,周成海對她很嚴格,「她一上飛機就給她老公打電話,一下飛機也是第一個就打給他老公」。二人領取結婚證明後,半年多才補辦婚禮。現場一度傳出白靜的母親也在屋內遇害,但已被警方否認。

  看到這段內容,第一個聯想到的是「危險家暴的30項徵兆」。

  目前有關這起命案的傳言愈來愈多,由於周成海是「官二代」,身價超過50億新台幣,光是房地產就有10多處,白靜是它的第二任妻子,兩人2010年結婚時曾被周成海母親強烈反對,但他堅持要娶白靜。但傳聞婚後白靜對周成海並不好,騙了他的錢外,還企圖逼他離婚,以在離婚案中分得大筆財產,但白靜的計畫走漏了風聲被丈夫知道,並將情況告訴了母親,身體一直不好的周母聽到白靜的計畫後活活氣死。母親的死讓周成海非常痛苦,和白靜天天大吵,才釀成悲劇。

  假如周成海是中國的「官二代」,那麼在中國的新聞報導跟傳出的訊息就有被扭曲的可能。就算如後續報導,周成海沒有50億的身價,但確定他至少有超過960萬人民幣(約4400萬台幣)可以被騙,財產應該也有1億台幣左右。

  一個人擁有很多錢,甚至可能同時擁有「權」(官二代),不代表他也能擁有快樂、真愛。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作者)認為快樂有三種:

◎情緒性快樂:……這種快樂是一種情境(情緒)的感覺,一種經驗、一種主觀的狀態,由外界一些東西所引起的。你的孩子看到藍色很歡喜,被電影感動,看到大峽谷很興奮,喝到牛奶覺得很滿足。

◎道德性快樂:這跟美德不可分,道德性快樂是一種哲學上的態度而不是自發性的主觀感覺。假如你的孩子過著很好、很有意義的生活,他可能會覺得滿意和滿足。……

◎情緒性快樂:在這裡,快樂後面要跟著about或for或that。你的孩子因為馬上要去公園而感到快樂;她替她的朋友高興,因為朋友剛得到一隻小狗。這包括對世界做判斷,它不只是一些暫時的主觀的感覺,而是快樂感覺的來源。它可以試過去的、現在的,或是未來的。

  不管是哪一種,我們想問,這個快樂是怎麼來的?

快樂的祕密

  這個快樂的來源是美國近代科學史上最長久的一個持續實驗所發現的。主持這個研究的心理學家叫維倫特(George Vaillant)。自1937年起,他主持一個大型研究叫「哈佛成人發展研究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蒐集了幾百人的私人資料,這個計畫通常稱為「葛蘭特研究the Grant Study」,因為這個研究是由百貨業鉅子葛蘭特(W. T. Grant)出資支助的。他們問的主要問題是:「美好生活」有沒有公式可套用?是什麼使人們覺得快樂?

  ……這個專案最開始時的研究者已經全部過世了。在1937年時,他們招募了268名哈佛大學的學生參加這個研究,他們都是白人,看起來都適應良好,有大好前途等著他們(其中最有名的是甘迺迪總統及《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資深編輯布萊德利〔Ben Bradlee〕。這些年來他們的生命之門敞開,使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工作者甚至生理學家可以追蹤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每一件事。

  這研究一開始時資料蒐集之齊全,我想連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的人都會感到羨慕。這268個人經過仔細的身體檢查(每5年就得做一次),耐心的回答一大堆心理測驗卷,每15年要忍受詳細的面談,每隔一年要回答一份問卷,這樣做了75年。葛蘭特研究可以說是這類研究中最徹底的了。

  題外話,當我聽到有人說算命、星座之類是經過「統計」出來的結果,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人沒學過或沒學好統計學,第二個想法是人類歷史上什麼時候有過這麼大規模的詳細個人生活史記錄?有人在幫我記錄我爸、我媽、我爺爺、我奶奶、我曾祖父、我曾祖母什麼時候初戀、初戀對象是誰、何時失戀嗎?沒有原始的紀錄資料,是要「統計」什麼東西。

  他們在這麼多年的新苦衷找到了什麼?建構美好的生活的祕密究竟是什麼?什麼東西會使我們持續快樂?我讓維倫特自己來答覆你。下面是他接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專訪時說的話:

  在生命中唯一真正有關係的是你跟別人的關係。(The only thing that really matters in life are your relationship to other people.)

  75年來,唯一始終不變的發現是成功的友誼使生命圓滿。朋友和家庭可以預測人們的快樂,而友誼又是最能預測快樂的一個變項;當人到了中年以後,友誼變成唯一的預測指標了。海特(Jonathan Haidt,《象與騎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Finding Modern Truth in Ancient Wisdom》作者)是其中一位研究者,他曾非常詳盡的檢視社會化(socialization)和快樂之間的關係。他說:「人類在某些地方很像蜜蜂,我們演化出來住在一個非常社會化的團體裡,假如我們離開蜂巢,前途就堪憂了。」

  參閱「為親情、友情、愛情製作感心的地圖」。

  關係越親密越好。維倫特的一位同事發現,除非這個人有羅曼蒂克的關係,不然他不會進入快樂曲線的前百分之十。婚姻是一大因素,大約有百分之四十結婚的人說他們「很快樂」,只有百分之二十三沒有結婚的人這樣說。

  這23%的單身,確定有一部分是修禪的高僧(比如《世界上最快樂的人The Joy of Living: Unlocking the Secret and Science of Happiness》、《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The Art of Happiness》)。

  後來有更多研究確定了上述的發現,除了滿意的人際關係,其他可以預測快樂的行為包括:

◎持續的利他行為。

◎列出值得你感恩的清單,這在短期內會帶給你快樂。

  參閱「三個小習慣,讓自己更快樂」。

◎耕耘一個「感恩的態度」,這會帶來長期的快樂感覺。

  參閱「時時心感恩的十種方法」、「感恩的好處有那些?正向心理學家的研究這麼說」。

◎跟你所愛的人分享新的經驗。

◎當所愛的人輕忽你時,準備好「寬恕反射forgiveness reflecx」。

  假如這些事情聽起來像老生常談──很多自我幫助的雜誌都在賣這些點子──下面這句話可能會令你驚訝:「金錢並不會帶來快樂。」年薪500萬美元的人並不會比年薪10萬的人更快樂,這是《快樂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發現的。錢會增加快樂只有在它使人們脫離貧窮、把人放到五位數字年薪中間的部份的時候(約年薪150萬台幣)。超過年薪5萬,快樂和金錢就分道揚鑣了。這是個務實、令人寬心的建議:幫助你的孩子找到一個使他至少拿到5萬美元年薪的職業。他不一定要是百萬富翁才會感到快樂,在基本需求被滿足了以後,他們需要很多的朋友和親人。(《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頁199)

  上面的書摘內容,我想不只是對家中有0~5歲寶寶的父母有用,這也是我不會不看幼教書籍的原因。

  再說一次我在「被細麻繩綁住的大象」說的話。有錢的人可以雇用聰明人,但他怎麼知道他雇用的是不是聰明人?這聰明人會不會是馬多夫(Bernard L. Madoff)?就算這聰明人是諸葛亮,這有錢人是阿斗也沒用。

  如果蘋果的報導全部屬實,有網友提到官二代身價就能超過50億,說中國不貪汙他不相信。

  那麼反過來想,既然他是官二代,為什麼要自殺?而不是像「拒官二代追求 少女被毀容」這則新聞的官二代認為可以私了。為什麼不用「權」,將他認為被騙的錢追回來?難道有一個更大的「官」?

  但我可以確信的是,周成海不相信中國的法治可以幫他討回「公道」,所以他動用私刑,殺人,而後自殺。在一個法治的國家,法律也同時保護加害人避免被私刑,但是當法律過於保護加害人時,只會蠶食法律自身的公正,造成私刑的逐漸增加。

  沒有看到中國有人寫「官二代的沈淪,你我都推了一把」。

他們知道行為是一種選擇,而情緒不是

  快樂孩子的父母親不因他們了解情緒的由來而允許壞行為的出現。一個小女孩可能因為她覺得被威脅了而打她弟弟,了解原因並不使打人變成合理。這些父母了解孩子有權選擇他們要怎麼表達他的情緒,他們有一份清單,列出的不是他們讚許的或不允許的情緒,而是行為。這些父母嚴格執行這份清單,一致性的教孩子哪些行為是合適的,哪些是不當的。……

  有些家庭沒有規矩手冊,有些家長讓他們的孩子自由表達他們的情緒,也讓他們的孩子隨便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他們認為對負面的情緒的狂流你無能為力,除了爬上河岸,讓洪水過去。有這種態度的爸媽是放棄了他們為人父母的責任,統計上來看,這種父母比研究測試過的任何一種父母都更糟,他們養出行為最不端的孩子。

  這讓我想到PTT鄉民常用的一個造句句型:「你就讓他XX,XX久了他就不想XX了」。

  ……50年來的實驗顯示發脾氣只會增加攻擊性,唯一有幫助的發洩怒氣是立刻半隨著建構性的問題解決。……

  參閱「感覺憤怒就應該發洩出來嗎?」、「如何控制憤怒的情緒」。

他們把危機當做教育的機會

  教出快樂孩子的父母不停的從孩子強烈的情緒中尋找可以教他的時機。他們似乎有種直覺,人們只有在面臨危機時的反應會造成永久的改變。他們歡迎這種強烈情緒的時刻。

  「你永遠不要浪費一個嚴重的危機」是這些父母共同的態度,就跟政治團的人不浪費危機來趁機炒作一樣。問題是孩子的危機有時對父母來說實在太小了,好像不值得花寶貴的時間處理。但是這些父母知道,你不需要是得喜歡這個問題才去處理它。他們用「潛在的教訓」取代「潛在的災難」,這就使災難看起來不一樣了。

  這樣做會有兩種長期效應。第一,這使父母在面對情緒大腦爆炸時可以出奇的冷靜和放鬆,這是有好處的,因為這給孩子立下一個好榜樣,當他們長大碰到危機時,知道該怎麼反應。第二,及時反應可以減少情緒災害,因為時間性很重要:房子失火要減少損失最好的方法就市立即將它撲滅。假如你迎向火而不是忽略它,你修理的帳單會少很多。(《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頁257)


相關文章:
  再談家暴(DV,Domestic Violence)
  危險家暴的30項徵兆
  影響快樂的外在因素
  時間觀與12個讓自己更快樂幸福的方法
  越有錢,越快樂?
  快樂,從心開始——學習創造樂趣
  別當正常的傻瓜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