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影響油價的變數——石油供需數據透露的訊息(1)

分享






  雖說在「投機炒作?供需問題?油價莫衷一是的原因」提到了我們無法即時地獲得石油供需的真實狀況,我還是忍不住整理了「2007年石油供需統計數據」。

  一個原因是最近湊巧在亞馬遜(Amazon)網站看到《石油效應The Oil Factor: Protect Yourself and Profit from the Coming Energy Crisis》、《石油衝擊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 How You Can Thrive When Oil Costs $200 a Barrel》的作者李柏Stephen Leeb,將在明年(2009)元月出版新書《石油玩完了Game Over: How You Can Prosper in a Shattered Economy》。


圖片出處:維基百科「哈伯特頂點」條目

  另一個原因跟哈伯特頂點(Hubbert's peak/Hubbert's Law)現象有關。

  油礦在邁入成熟期時,會出現自然產量降低的物理現象,這是現今石油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每口油井的生產速度歷經時日會自然減低,例如一口油井在開始產出的第一年,平均日產100桶,一年後可能減少至日產75桶,到了第三年可能再降低至日產56桶,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口油井每年衰減25%。全球各地油井的衰減率不同,視地質狀況和油井工程而定,但物理事實無法克服:每口油井的產能會隨著時間衰減。一開始,油井產出的衰減率通常很高,然後,在趨於成熟階段時,產能衰減率逐漸穩定至每年低於10%。

  各方的估計值不同,但整體來說,全球油井產量的平均衰減率現在介於5%到8%之間,這樣的衰減率有很重要的含意:若石油公司不投資於開鑿新油井,那麼,在保守的5%年衰減率下,2006年的產量將每天減少430萬桶,並持續達12個月。到了兩年後的2008年,石油產量將降低至每天7760萬桶;換言之,在短短兩年間,世界的石油產出將回到10年前的水準。若悲觀一點地選擇平均8%的衰減率,這些產出數字將更糟糕。

  更進一步地看世界石油產出衰減率,每天430萬桶相當於伊拉克目前產量的2.5倍;換言之,全世界的石油產業如今必須找到相當於伊拉克目前年產量2.5倍的石油,才能維持現在的產出水準!

  2007年,伊拉克已提高產量到每天214萬桶,是全球第13大石油生產國,佔全球產量2.7%。台灣則是每天消費石油112萬桶。

  當然,光是抵銷5%的衰減率是不夠的,別忘了,我們必須每年提高產出,因為只要世界經濟持續成長,石油的需求量就會繼續增長。(《每秒千桶:看準下一波能源大勢與世紀商機A Thousand Barrels a Second: The Coming Oil Break Point and the Challenges Facing an Energy Dependent World》頁169)

  美國德州的石油產量是在1972年達到高峰,其後,必須靠增加鑽探才能在油價高檔的1980年代初期維持產量,不過在這之後,石油產量便穩定下降。(《無所不在的石油經濟Oil on the Brain: Petroleum's Long, Strange Trip to Your Tank》頁115)

  麥斯威爾(Charley Maxwell)在能源預測的世界是個名人。他於1950年代末期入行,在美國尚未人人關心石油的1960年代成為分析師……現在還在分析這個產業。

  麥斯威爾說,他自1998年起就密切注意這個市場,當時的情況顯示:來自各大非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石油輸出國的產油量開始減少。他用記號標出各國產油量的最高峰期:美國是1970年,埃及是1996年,阿根廷是1998年,哥倫比亞是1999年,英國的北海是1999年,澳洲是2000年,挪威的北海是2001年,阿曼是2001年,葉門是2002年,墨西哥和中國目前是幾近高峰期。這些國家目前都還在生產石油,不過,就像德州東部的鑽井臺工人,他們目前鑽探的不再是容易鑽探或鑽探費用低廉的石油(《無所不在的石油經濟》頁186)

  「如果你檢查全世界的油藏,挪威、墨西哥、美國,甚至加拿大,都會在往後十年內枯竭。」伊朗政府經濟學家。(《無所不在的石油經濟》頁320)

  這裡指的應該是加拿大容易開採的原油,不包括油砂。

  世界前15大石油生產國家(Top 15 World Oil Producers, 2007)

單位:千桶/日(Thousand barrels daily)


  墨西哥、挪威石油預估尚可開採年數分別為9.6年和8.8年,從上面的統計可以看到產量明顯地逐年下滑。可以預估今年(2008)也脫離不了產量下滑的命運,挪威和墨西哥日產能可能總共減少26到43萬桶。

  世界前15大石油消費國家(Top 15 World Oil Consumers, 2007)

單位:千桶/日(Thousand barrels daily)

  即便英國石油公司BP如此解釋全球消費數據與生產統計數據的差異,「造成差異的原因包括庫存的變化,非石油類添加物和替代燃料的消費,以及在定義、衡量或石油供應與需求數據轉換時產生的不可避免的差異。」,仍然可以看到這差異逐年擴大的趨勢。

  假設就如中東產油國所說,現今原油產量充足,沒有供需問題。

  不幸的是,就算我們的石油產量能抵消需求量的增加和現有油井產能的衰減,這仍然不夠,我們還需要超出消費需求的緩衝量。把世界的石油供應鏈視為一個大型的製造系統,你可曾見過有哪個製造系統是每週七天、每天24小時以百分之百的產能在作業?每一條組裝線至少都需要停工以進行維修,因此需要備用產能來因應未知的意外狀況。……

  沒有任何能源供應鏈能以百分之百的產能作業,燃煤發電廠的產能利用率通常是75%左右,核能發電廠則更辛苦,產能利用率高達92%,風力渦輪發電機比較幸運,產能利用率只達35%,原因很簡單,不是任何時候都有風吹。任何製造廠或能源系統都不可能百分之百運作,畢竟,要持續百分之百運作,就代表沒有任何發生錯誤的空間;但今天,在原油供給方面,我們其實就是這麼做。(《每秒千桶:看準下一波能源大勢與世紀商機A Thousand Barrels a Second: The Coming Oil Break Point and the Challenges Facing an Energy Dependent World》頁170)


相關文章:
  2007年石油供需統計數據整理
  影響油價的變數——石油供需數據透露的訊息(2)
  影響油價的變數——石油供需數據透露的訊息(3)
  投機炒作?供需問題?油價莫衷一是的原因
  油價易漲難跌的一個原因:OPEC的態度
  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他人容易——丹麥面對能源危機的態度
  原油價格年底前有可能到300美元嗎?
  中國「調漲」油電價解決油電荒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