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有其母必有其子的飲食偏好

分享




  小孩子偏食或挑食,除了「偏食有時要順其自然」提到的先天因素,有時是從父母(或褓姆)臉上學來的。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某個小朋友遺傳到他父母喜歡吃甜食的特性,或是遺傳到喜歡吃蔬菜或辛辣食物。雖然基因陪審團還沒有出現,但是很顯然的,當小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吸收了一些媽媽的口味。還記得懷孕的女性在她們懷孕的最後三個月之中喝胡蘿蔔汁,結果她們的小孩在出生一個月後,就很明顯地偏愛胡蘿蔔口味的早餐穀片嗎?

  他們不只在胎兒期發展出對食物的偏好,小孩子在4個月大之前,也會開始學習喜歡以及「不喜歡」的東西。當他們接收到父母親或照顧他們的人在無意識間釋放出來,關於某種食物好吃或不好吃的訊息時,他們就會學起來。

  這種現象是在1940年代,麻薩諸塞州的女性感化院中第一次被發現。監禁在那裡的女性,可以把她們三歲以下的小孩帶在身邊,也可以常常到托兒所探視小孩以及小孩的褓姆。小孩子的飲食記錄都會保留下來,所以當小孩子愛喝果汁的習性突然改變時,就有人注意到這種情況了。在感化院裡面工作的心理學家艾斯卡‧隆納(Sibylle Escalona),開始懷疑是不是褓姆們在無意識間影響了小孩子的喜好。

  她的報告一開始寫道:「這是因為我們意外地發現,許多不到四個月大的小嬰兒都不約而同顯示出討厭柳橙汁或是蕃茄汁的狀況。」她接著報告說,拒喝柳橙汁長達三個禮拜的小嬰兒們,在兩三天之內突然就變得很愛喝柳橙汁。她從這些突然的變化追溯到換褓姆這件事上。根據訪談的結果,她發現有幾個新來的褓姆非常喜愛柳橙汁,而且很討厭蕃茄汁。不知怎麼的,這種喜好竟傳給了小嬰兒。

  怎麼會這樣呢?有趣的是,即使是只出生兩天的嬰兒,就已經會模仿大人的臉部表情了。這可能是因為褓姆下意識地根據他們個人對食物的觀感,表現出細微的接納或拒絕的訊息。一個一閃即逝的微笑或是痛苦的表情,或許就能解釋為什麼一個小嬰兒擁有爸爸愛吃甜食的習性,另一個小嬰兒跟媽媽一樣愛吃蔬菜。這樣一來,人們在餵食小嬰兒時會假裝的「嗯,好好吃喔!」,以及在餵頑皮的小朋友吃東西時,父母親會張開嘴巴,玩起「飛機飛入機庫」的遊戲,就顯得很有道理了。

  想要小孩不挑食,父母自己就先要不挑食。不要以為他們不會察言觀色。

  我們透過模仿來學習,嬰兒天生就會模仿大人的臉部表情,《天生愛學樣:發現鏡像神經元Mirroring People: The New Science of How We Connect with Others》就是在講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發現。

  隆納的這個意外發現隨著時間飛逝而發展得日益成熟。看到某個人在吃東西時擺出怪異的表情,就會讓小嬰兒嚇得不敢接近其實很好吃的食物。微笑與親切的態度則能產生相反的效果。添加蜂蜜的食物比加了醋的食物更能吸引小朋友的青睞。跟一個不太親切的成人比起來,當一個友善的成人不斷讓小朋友們吃沒有添加糖份的鳳梨罐頭或是腰果時,小朋友們較容易很快喜歡上這些新食物。

  小孩從我們身上繼承的,不只是我們的飲食口味而已。他們也可能會繼承我們對食物的看法以及對飲食的態度。在耶魯大學一項以正常體重的一歲小孩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如果小孩的母親非常關心體重,她們比較會在吃飯的過程中做出一些奇怪的行為。有時候,她們會鼓勵小孩多吃一點,有時候會要小孩子少吃一點,有時候她們會匆忙地餵小孩子吃飯。跟那些不太關心體重問題的母親比較起來,關心體重的媽媽在餵小孩子吃東西時,也比較會有情緒上的反應。小朋友就在敏感嬌弱、未受外界污染的年紀,就看到了這種焦慮以及對食物的執念。(《瞎吃-最好的節食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節食Mindless Eating: Why We Eat More Than We Think》頁204)

  在我們的飲食習慣中,一個會造成肥胖的轉變常常發生在三歲到五歲之間,如何幫助小孩養成一生適用的飲食份量習慣,請看《瞎吃Mindless Eating》212頁。


相關文章:
  母親對你的影響有多大?——電影「蝴蝶」(Le Papillon)
  喝保特瓶裝的水(或飲料)對你或你的小孩可能有什麼影響?
  噪音對小孩的智力有損害
  歐美的EQ教育課程:促進另類思考方法PATHS
  孩子比你想的還聰明
  教養的迷思——孟母三遷VS養不教,父之過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台灣學童數學比美國好的原因——看美國人自己怎麼說
  戴不戴口罩有關係——意想不到的原因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