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的指數成分股是怎麼選出來的?

分享






  在看這篇網誌前,請先閱讀「如何克服投資上的心理偏誤(非理性行為)?」這一篇網誌。

  評估股票型基金的績效時,最常用的標竿指數是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標準普爾指數委員會(S&P Index Committee)選擇指數成分股時,採用五個重要的標準,我們將這些標準介紹如下,而這就是年復一年打敗大部分主動管理型經理人策略的核心重點。

  1.流動性Liquidity。委員會希望標竿指數「可以投資」,因此選擇具有充足流動性與流通性的股票,流動性的標準是每月成交量除以發行在外股數,比率不得低於0.3。

  2.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獲利能力標準是「全年四季營運淨收益為正值」。

  3.總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對總市值沒有限制,但是「納入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指導原則,則是必須身為美國主要產業的領導公司」。

  4.類股代表性Sector representation。委員會設法維持每個類股的權重,符合這種類股在整個市場中所佔的權數。委員會通常會在權數不足的類股中增加股票,而不是剔除權數過高類股中的成分股。

  5.缺乏代表性Lack of representation。委員會把缺乏代表性的定義視為:「如果指數今天才創設,這家公司應該不會納入,因為公司無法符合上述標準中的任一項或兩項。」過去75年來,從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中剔除的一千多家公司,絕大部分都是因為併購的關係才被剔除。

  我們觀察標準普爾指數後,或許也應該注意,標準普爾指數委員會不做總體經濟預測,從事長期投資,投資組合周轉率低落,而且不受類股或產業類別限制、部位權重、投資風格因素或績效壓力的限制。指數型基金以極低的成本,密切追蹤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也是關鍵因素。(《魔球投資學More More Than You Know: Finding Financial Wisdom in Unconventional Places (Updated and Expanded)》頁29)

  標準普爾指數委員會(S&P Index Committee)選擇指數成分股的五個重要標準,換個說法,也就是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的選股策略、投資準則。

  因為透過委員會來執行這五個投資準則,反而比一般人或基金經理人更容易執行約翰.納夫辛格(John R. Nofsinger)在《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 (4th Edition)》建議的克服心理偏誤(非理性行為)的五大策略和五個經驗法則。

  那麼,投資S&P 500 ETF(指數型基金)的績效能打敗多數主動管理型基金,除了費用成本較低,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投資心魔(心理偏誤)的免疫,而非效率市場假說。

  當然,前提是ETF的投資準則(以S&P 500來說,就是這五個重要標準)必須是良好的策略,否則,就算是零費用成本,也可能造成虧損。也就是說,就算是買ETF,也必須要挑過,要了解其投資準則。

  反過來看,各種ETF的長期績效,可以看做是各種投資準則是否有效的一種驗證。

評估贏家

  有些主動管理型基金即使在比較長的時間內,顯然還是能夠打敗標竿指數。為了知道是否能夠針對這些基金的投資之道,整理出特定的結論,我篩選出一張到2004年為止十年內,打敗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一般股票型基金名單。這些基金都只有一位經理人,管理的資產超過10億美元(圖表2-1,頁32)。

  這些人和大部分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經理人不同的地方有四點:

  ●投資組合周轉率Portfolio turnover。整體而言,這些投資專家2004年的周轉率大約為27%,和所有股票型基金高達112%的周轉率,形成強烈的對比。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基金周轉率低於5%。換句話說,成功的基金經理人平均持股期間大約三年,一般基金持股期間不到一年。

  ●投資組合集中度Portfolio concentration。長期績效傲人的基金投資組合集中度通常高於指數。例如,這些基金十大持股平均佔管理資產的29%,相形之下,十檔最大的股票只佔標準普爾五百指數資產的22%。

  ●投資風格Investment style。績效超越大盤的基金中,絕大部分支持內在價值投資方法,尋找價格低於價值的股票。巴菲特在著名的〈追隨葛拉漢及陶德的超級投資家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演說中主張,這種投資方法是許多成功投資專家的做法。

  ●地理分布Geographic location。表現優異的投資專家中,只有一小部分位在美國東岸的金融中心,如紐約或波士頓。這些善於創造溢酬的投資專家通常駐居在芝加哥、鹽湖城、孟菲斯、奧馬哈和巴爾的摩等城市。

  根據我們對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觀察,這些經理人似乎在周轉率與花很少時間預測總體經濟方面,遵循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策略,但是,在投資組合集中度與注重價格對價值比率的差異方面,則和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策略大不相同。

  我不是說所有投資人都應該或者可以採用這群投資人的方法,廣大的投資人生態會構成運作良好的市場。市場需要眾多時間架構、分析方法與財力都不同的投資人,而且也有許多基金經理人利用和以上大不相同的策略,創造出優異的績效。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強調,就是這些投資專家的成就並非投資組合結構帶來的結果,反而比較可能是反映了他們的投資過程優異。我曾經聽到一位投資人對其中一位表現優異的投資專家說:「你的周轉率低落,是因為你的績效太好了。」這位投資經理立刻反駁說:「不對,我們的績效優異,是因為我們的周轉率低落。」如果沒有正確的程序,想模仿這些投資組合的特性(即低周轉率、高度的集中度),一定不會成功。(《魔球投資學More More Than You Know: Finding Financial Wisdom in Unconventional Places (Updated and Expanded)》頁30)


相關文章:
  如何克服投資上的心理偏誤(非理性行為)?
  成功投資者的心理特質
  常見的投資心理偏誤(psychological biases)及其影響
  當指數型基金(ETF)風行時,會產生什麼狀況?
  為什麼投資不應該整天盯盤?
  行為財務學的奇怪矛盾?
  效率市場假說(EMH)的矛盾
  效率市場的概念、種類與檢定
  別當正常的傻瓜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