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脈王(superconnector)?如何才能成為人脈王?
顯然一個基本條件是擁有很多友善的人脈,也許數百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弱連結(weak links),不必花很多時間與每個人培養與維持關係。
弔詭的是,正因缺乏時間接觸,反而必須建立相對高度的信任與和諧:就像仙人掌必須仰賴偶爾的少量供水,這類關係既建立在稀少的接觸機會上,因此必須有很好的開始。
一個有利的條件是過去經常接觸,有機會瞭解彼此的性格;或者你也可能剛認識對方,彼此立刻產生好感與信任。有些人例如魏斯博格(Lois Weisberg),特別擅長快速結交朋友。
但對我們多數人而言,最好能體認到,交朋友是可以學習的,而且會愈來愈熟練,設法記住新朋友的詳細資料就是很好的開始。
《超級關係》作者對弱連結的定義是,我們偶爾或鮮少見面的人——可能是朋友的朋友,關係疏遠或不太與人交往的鄰人,過去曾經是強連結但現在幾乎沒有連絡的人,以及每天(可能)碰面的陌生人與泛泛之交。最重要的是,彼此必須保持友善的關係。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多認識一些不是那麼密切相關的人(至少在你的圈子裡)。這多少要仰賴直覺以及個性——必須有好奇心,願意認識不一樣的人,或願意將某種興趣變成生活的一部份,就像哈定(Peter Harding)或梅爾(Andreas Meyer)一樣,如此自然而然必須與人連結,甚至讓你置身蜘蛛網的中心點。
一步一步地,你認識的人可能就會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多樣。想想看如何才能遇到吸引你的人,找機會和對方聊幾分鐘。自覺性要高——保持開放與親切。一個很好的方法是每隔幾年便換工作或換角色或搬家,且更換的工作或住家最好與原來差距很遠。
切記,「2秒鐘就決定你的第一印象」,「人有多會記仇,第一印象就有多重要」。
人脈王的最後一個特點很明顯但常被忽略——就是在沒有外在動機或潛在利益的情況下,願意採取行動將人們連結起來。
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網絡,如果沒有被運用便毫無價值。美國國稅局與上億人連結,人們的個資與辛苦賺來的錢不斷湧入,國稅局也永無休止地向人們徵稅,但國稅局並不是人脈王,因為它沒有將任何兩位納稅人連結起來。傳統電視或暢銷書也是一樣,它們與數百萬人相連,本身卻沒有發揮連結的作用。
有些人也是如此,他們有很棒的網絡:可能認識幾百甚至幾千人,一生中一直與大家維持良好的關係。但如果他沒有花力氣將這些人連結起來,在這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並不比電視或稅務員更大。
在為這本書做研究時,我不斷想到一句很有道理的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為別人連結的人,到頭來別人也會為他連結——也許不是立刻看得到,有時候是經過非常迂迴、不對稱的路徑。例如我為A與Z連結,他們又形成AB與ZY的連結,後者再形成ABD與ZYW的連結……最後,其中一個難以溯源的衍生人脈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冒了出來。
好名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若是出了名地擅於連結,便很容易吸引更多人脈;因為大家比較不會擔憂被拒絕或感到尷尬。不論是透過何種方式發揮廣結善緣的效果,通常規模都不會太小。我們知道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連結機器,鬆散而隨機,但具有很高的效能。
讓連結能夠不斷累增與穿梭碰撞的燃料則是互惠原則。
我們之中很少人真正發揮連結的潛能,即使是目前身處的網絡也有很多效益沒有運用到。網絡有很多價值是潛藏的;要等到我們進行連結時,對自己與別人才會大幅提升價值。
我們訪問過的一位人脈王說,每次她碰見認識的人,都會問對方想要認識什麼人,然後她便去找出可能相關的人介紹給對方認識。
我們為了寫這本書訪問了不少人脈王,有趣的是其中很多人其實相當謙虛低調,完全不是一般印象以為的那種外向、強勢、富有吸引力的交際高手。
美國作家葛拉威爾描述他在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招待會見到的魏斯博格:「看起來有些茫然……有時候她會有點害羞,一開始還站在房間一角,站在後面觀察。」她也不具備傳統印象裡的那種領袖魅力,「她不是很引人注目,不是那種一走進房間所有人的眼睛都轉向她的那種人。」對於我們這些在大團體裡有時會感到不自在的人而言,聽起來比較放心與開心。
可見你不一定要熱衷跑趴才能做一個成功的連結者。很多人內心深處其實討厭跑趴,因為派對裡的連結往往虛假浮淺,沒有友善交往的條件與背景。
有價值的連結通常是很自然的,彼此之間感到意想不到的投緣,可能是因為擁有共同的興趣或性格上被吸引,也因此不必聊一些瑣碎的話題或覺得有連結的義務。
人脈王甚至可能是易怒難纏的人。(《超級關係Superconnect: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Networks and the Strength of Weak Links》頁73)
我們看到一些很不像人脈王的人脈王;這些人出乎意料的只是很正常、平實的一般人。……
但即使我們不是且可能永遠不會是人脈王……我們可以擴展自己的弱連結,更明智、更頻繁地為他人進行連結,讓弱連結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可以找出周遭的人脈王,善用他們的網絡——記住,人脈王通常都是開放而容易親近的。(《超級關係Superconnect: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Networks and the Strength of Weak Links》頁84)
別忘了,你也可以分享這篇網誌,讓你的周遭有更多的人脈王出現。
有人或許會想到透過臉書之類的社群網站來快速拓展人脈,《超級關係》作者對此做了很重要的一點提醒。
網路讓我們可以培養的弱連結與參與的樞紐多很多。有利開拓人際關係的社會網絡與相關工具蓬勃發展,可幫助我們記錄、組織、管理網路的人脈關係與會員資料。
透過社會網絡,我們可以約略知道自己的社交圖譜(social graph)——亦即透過直接與間接人脈構成的連結——這在尋求介紹或推薦時非常有用。
社會網絡讓我們可以瞭解我們與朋友,以及朋友之間的連結情形。我們會知道自己的網絡是否很開放,能夠串連不相連結的世界,或只是與相近的人密集交互連結。
透過網路,我們可以建立與管理數百或數千條弱連結(與強連結)。你不必一天花好幾小時在臉書或LinkedIn上——只須將你的資料放上去,然後便可重新發現與追蹤久未連絡的熟識或不熟識的朋友,而且不必花什麼力氣。我們可以把這類網絡當做電話簿使用,卻又不必花時間在上面。如果能衍生出更多現實生活中的團聚與交流,潛在的效益是很可觀的。
但即使出現最炫目的進步科技,可能也很難改變那些主宰人類互動的社會、經濟甚至生物的基本規則——那是我們的基因與文化經過千萬年演變出來的結構。……我們還是在與人面對面溝通時最能互相瞭解、最快樂、感覺最有生命力。……
虛擬世界的範圍極廣,但深度與情感的力量少很多。你無法傳遞隱晦、富含個人意涵的資訊,尤其是不熟識的人之間。
反之,若能搭配傳統面對面的溝通,則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我們需要人際連結,就像成癮者需要經常解癮,幾乎每個人都需要經常有面對面的連結——那種溫暖、複雜、無法預測、有來有往、談笑風生的人際互動,甚至是與不太認識的人也希望有這種互動。互動讓人產生動力,我們都需要與人合作,即使只是短暫的時間。……
網路世界需要大量的非網路現實來平衡,我們希望讀者同意這個看法。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部分主要都是發生在現實世界——包括與誰在一起,從事什麼工作,個人的健康,居住的地方等等。……
如果網路讓我們能遇到原本不可能遇到的、與自己不相似的人,或重建舊的連結,或許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但這不是主要的方法。網路讓我們能以非常方便、強大、有趣的方式獲得資訊以及與人溝通,但不能代替面對面的互動——這種自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溝通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選擇,甚至讓生活產生巨大的改變,找到人生新的方向。(《超級關係Superconnect: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Networks and the Strength of Weak Links》頁129)
人脈的連結,換個角度來看,就是合作的促成。
到1970年代後期,已經累積了很多社會兩難實驗資料,結果發現人們其實比基本經濟理論所預期的更合作。事實上,人們不需要外在權威的強制,本身很自然的就相互合作了。
研究者發現,使自私自利行為崩潰最有效的因素是讓人們面對面的溝通,也就是中國人說的見面三分情,通常面對面溝通會大大提高合作的意願。的確,沒有任何其他因素有如此一致性及強烈的效應。
不過,不是隨便的交談就會有效,如果透過電腦交換訊息,人們合作的意願就降低許多。
為什麼面對面的溝通這麼重要呢?政治學家歐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這麼說:「交換彼此的承諾會增加互信,建構出兩人相同的立場,發展出團體認同,這些都是使溝通有效最重要的歷程。」(《騙子?情人?英雄?看大腦科學如何揭露:你是怎樣變成這個你Liars, Lovers, and Heroes: What the New Brain Science Reveals About How We Become Who We Are》頁215)
相關文章:
現代寂寞
影響快樂的外在因素
早到良緣
社交技巧——不害羞的人會怎麼做?
2秒鐘就決定你的第一印象
人有多會記仇,第一印象就有多重要
為什麼網路上容易出現極端性的言論?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