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佛洛依德對心理學的傷害

分享






  正統的心理治療,你和醫生一起探索你的問題(像是影集《黑道家族The Sopranos》裡的主角老大和心理醫師)。問題根源是什麼?可以回溯到你的童年嗎?有點像考古學家開鑿遺址:你試圖挖出潛藏在腦中的想法,藉此解釋行為。發掘過往通常很花時間;假設每週諮商一次到兩次,一名標準的佛洛伊德派心理分析師可能需要花上5年。(在你花了5年和5萬美元後,終於發現,原來一切都是你媽的錯。)(《改變,好容易Switch: 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頁42)

  但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上世紀初的幾十年裡,波普(Karl Popper)一直在尋找一個疑問背後的答案:為什麼有些理論使科學知識停滯不前,而另一些卻導致知識的長足進步?例如愛因斯坦(Einstein)的相對論,它之所以能夠導致後面一系列驚人的發現(例如,從遠距離恆星發出的光線在行經太陽附近時會彎曲),正由於這一理論的預測結構與很多有可能發生的事件或現象矛盾,因此其理論是很有可能被證偽。

  波普指出,一些使知識停滯的理論卻並非如此。例如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就是用複雜的概念結構對人類行為進行事後解釋——在事情發生之後才給的解釋,而不做事前預測。波普認為,正是因為它可以解釋一切已發生的事情,所以在科學上毫無用處,因為它不做具體的預測。精神分析學派的追隨者,花費大量時間和心血使該理論能夠解釋所有已知的人類事件,從個人的怪癖到廣泛的社會現象;但是他們在讓該理論成功地成為事後解釋的厚實依據時,卻使其喪失了任何科學價值。與其把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看作當代心理學的理論,不如當作文學創作的靈感更為恰當。它在心理學領域的消亡,部分原因就是不能滿足可證偽性這一標準。

  這些不能證偽的理論,有時還給心理學帶來更大的傷害。正如一位知名評論家指出的:「不正確但廣泛傳播的有關心理學的想法,無可避免地會對整個社會帶來災難。由於精神分析學派的聲望一度被人為地抬高,導致社會上許多有疾病及遺傳缺陷的人延誤有效的治療,轉而從個體早期經歷中尋找自己現有痛苦的根源。」例如,對自閉症原因的解釋(部分是遺傳決定的一種病症)曾被精神分析學派帶入死巷。受到此一學派的影響,心理學家貝托漢姆(B. Bettelheim)把一個現在已經不為人所接受的概念——「冰箱媽媽」——給炒熱,成為自閉症的主要原因:「嬰兒自閉症的成因是父母期望他們的子女不存在。」像這樣的想法不但對病患本身有傷害,也讓對自閉症的研究因失焦而遭延誤。

  再以妥瑞氏症(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的治療史為例,這種病的症狀是發病時軀體的某個部位會抽搐和痙攣,並伴有言語症狀,例如發出咕噥聲和狗吠聲、模仿言語(echolalia,無意識地重複他人的語句)、穢語癖(coprolalia,強迫性重複淫穢語句)等。這是一種器官型的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症,現在已可以使用藥物氟哌啶醇(haloperidol)治療。然而在它的治療發展史上,妥瑞氏症患者卻飽受種種殘酷的迫害。早期他們被宗教權威視為是妖魔而遭迫害,後來又要被迫接受「驅邪」的儀式。更重要的是,在1921至1955年間,精神分析學派的概念佔據了對該病症之病因及治療研究的主導地位,許多學者用無法被證偽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解釋該病,而這些似是而非的解釋,模糊了人們對該症本質的認識,從而阻礙對真正病因及治療的研究。例如,一位學者曾經這樣說:

  想到電影片名有「驅魔」字眼的電影,裡面被認為「中邪」的人,該不會是倒楣的妥瑞氏症患者吧?

(妥瑞氏症是)精神分析學派理論對腦疾病研究產生消極影響的一個典型例子。最初認為這種病是腦的退化過程引起的;但本世紀初期,當佛洛伊德的理論成為時尚,人們的注意力開始偏離大腦……結果是使該類疾病的病患轉而求救於使用精神分析法的精神科醫師,而不是神經科大夫,從而忽略了對身體器官的檢查和研究。

  夏皮羅(A. Shapiro)等人曾提到當時許多精神分析師對妥瑞氏症的一些現在看來很可笑的想法。其中一位認為他的病患「不願意放棄抽搐,是因為對她而言,這種抽搐已經變成性快感的源泉和潛意識性慾的表達方式」;另一位精神分析師則認為這種抽搐「已經等同於手淫……與生殖器相聯結的性慾利(libido)錯放在身體的其他不為」;第三個把這種抽搐看作是「肛門——受虐轉化期的症狀」;第四個認為妥瑞氏症患者具有「強迫性人格和自戀傾向」,病患的抽搐「代表一種情感的症狀,是對想要表達情感的壓抑性防禦」。事實上,像這樣的例子很多,而且往往以盲目自信的方式說出來。發展心理學家凱根(J. Kagan)告訴我們:「佛洛伊德有個從來沒有見過妥瑞氏症病人的學生,叫佛蘭梓(S. Ferenczi),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他曾寫道:妥瑞氏症病人面部的抽搐是壓抑手淫衝動的結果。」

  夏皮羅等人下面的一段總結,恰當地說明了忽視可證偽性這一標準可能對理論帶來多壞的影響:

精神分析學派建構理論的方式實際上面面俱到。抽搐是一種轉化症狀,表現為歇斯底里但又反映的性慾,受意志控制而又是具有不受控制的強迫症,是器官性病變,同時又與心理衝突有關……所有這些心理學的標籤、診斷和治療,很不幸地統統貼到病患及其家人身上。而且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治療者自大又武斷,從而給病患及其家屬造成很大的傷害……由於這些論文後來產生廣泛的影響,因而給人們認識和治療這個疾病造成極大的障礙。

  後來,當研究人員認識到精神分析理論的「解釋」對治療該疾病毫無用處時,進一步認識和治療妥瑞氏症才變得可能。但那些毫無用處的解釋往往相當誘人,因為它們看似在解釋事情——事實上它們卻是解釋了所有事情,不過都是事後諸葛。精神分析理論的解釋,只創造了理解的假象。由於要努力解釋所有事後發生的事,所以理論本身得不到進展。一個理論只有再不預測所有事件的發生,而只是預測特定的事件,即事前告訴我們什麼具體的行為會出現時,進步才會發生。當然,由這類理論推導出的預測有可能證實是錯誤的,但這正是科學研究的長處,而非缺點。(《這才是心理學!-教你如何以科學方法,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9th Edition)》頁63)

  這樣是說心理治療沒有用嗎?絕對不是!除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療還有其他方法,比如認知治療在某些心理疾病的療效就經過科學實證過。


相關文章:
  如何評估心理測驗的好壞?
  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我是懷疑論者,不是鐵齒
  見鬼、陰陽眼,還是邦奈特症候群(Charles Bonnet Syndrome)?
  外星人為什麼比較喜歡綁架男人?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