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公司改名為蘋果(Apple)公司有什麼差別?
落入種類的陷阱
我們經驗這個世界的方法,是把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加以分門別類。「這是一個中國花瓶,而不是一個日本花瓶。」「不,他只是一個大學一年級的新生。」「這種白色蘭花已瀕臨絕種。」「她現在變成他的上司了。」在這種方式下,我們描繪出全世界,也描繪出我們自己。好像一旦沒有了各種分類,世界就會脫離我們一樣。西藏高僧稱這種心理習慣為「執著於分別之妄心」:
我們採納了一套分類方法來管理各種現象。而這種趨勢中發展得最完整的就是意識型態,這個思想系統將我們的人生合理化、正常化、神聖化。國家主義、共產主義、存在主義、基督教、佛教都提供我們各種身分與行事標準,並且解釋事情如何以及為何會這樣產生。
……開創新類別是一項用心的行為。而當我們不知變通、一味依賴過去所建立的類別(男性/女性、年老/年輕、成功/失敗)時,「不用心」就會出現。一旦類別被建立起來之後,它們就像擁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樣。想想看:(1)一開始有了地球。(2)然後有了土地、海洋與天空。(3)接著產生了國家。(4)然後出現了德國。……我們創造的類別,在透過越來越多人的流傳和使用後,宛如會自行聚集能量一般,變得很難被推翻與改變。我們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充滿類別與差異的世界,並與其他人分享,然而我們卻也變成了自身的受害者,無法看穿這一切只是我們建構出來的假象。
如果我們回溯那些在年幼時期就已牢牢印在我們腦海中的類別,就能較為容易發現,其實創造新類別是必要的。阿根廷作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自一本古老的中國百科全書《太平廣記》中引述了幾種動物的歸類:「(一)為皇帝所有,(二)被做成標本,(三)被馴養的,(四)乳豬,(五)做為警示用,(六)野狗,(七)包括在現有的類別中,(八)發狂的,(九)數之不盡的,(十)以非常細緻的駱毛筆所畫出的,(十一)以此類推,(十二)剛剛才推倒了一個水瓶,(十三)遠看起來像是蒼蠅」。不用心就好比是身陷於不知變通的頑固世界中一樣,在那裡,每一種生物都是屬於皇帝所有,基督教永遠都是好的,某些人永遠都只能是賤民,而門就只是門。(《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跨過分類思考、自動行為、單一觀點的局限思路(舊版中文書名為「用心法則:改變你一生的關鍵」)Mindfulness》頁16)
上面的分類不知道是出自《太平廣記》哪裡,誇張到覺得,波赫士看的是不是亂翻的版本?還是波赫士在精神不佳的狀況下寫下這段文字?
當蘋果電腦公司在2007年1月9日把公司名稱改為蘋果公司,等於向世人宣告要拋開電腦公司這個類別所加諸的限制──它在那一天推出了iPhone。
當蘋果公司在2010年1月27日推出iPad時,它創造了一個新類別。而中文將這類產品翻譯成「平板電腦」,就又陷入了「電腦」這個舊類別的思維。
我聽過有人買iPad送給有電腦恐懼症的父母使用,不到5歲的小孩跟父母搶iPad玩,老人家跟小孩,不知道什麼是USB、Micro SD、Flash(我相信即使是會使用電腦的人,也是會有人不了解這些名詞),但是他們用得很開心。
當廠商行銷時,提起這是平板「電腦」時,「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產生影響。廠商大概不曉得,消費者的決策過程被引導成,我需不需要買一台新的電腦?買這台平板電腦好,還是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好?結果消費者不是跟iPad比規格,他跟所有市面上的電腦比規格。
而iPad依舊是iPad,買的人不會覺得是多買了一台「電腦」。
對企業來說,單一僵化的自我形象(企業形象)造成的後果同樣是非常嚴重的。透過企業管理,一家企業可以設定它要經營的市場,但也會使它陷入自己所設的範圍中。在1975年,拉維特(Theodore Levitt)為《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寫了一篇文章,其標題為「行銷之短見Marketing Myopia」,裡面寫道:
在過去的時代裡,鐵路並沒有因為乘客需求與貨物運輸的下降而停止拓展,一直持續擴大。現在,鐵路陷入危機不是因為其他產業(汽車、貨車、飛機、甚至電話)滿足了交通上的需求,而是鐵路沒有滿足交通上的需求。鐵路讓其他產業搶走了客戶,因為它只把自己當成是「鐵路產業」,而不是「運輸產業」。(《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跨過分類思考、自動行為、單一觀點的局限思路(舊版中文書名為「用心法則:改變你一生的關鍵」)Mindfulness》頁56)
能否遠離僵化的心態是一個企業能否設計出好產品的關鍵因素。以製造輪椅的公司為例。現今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使得製造輪椅的公司生意也越來越好。有些消費者對輪椅的需求態度和對眼鏡的需求態度變得很像。不過,跟眼鏡不同的地方是,輪椅的樣式從來沒有變化過。事實上,除了輪椅公司的製造習慣外,並沒有任何的理由必須要讓輪椅看起來總是充滿「醫療器材」和「不祥」的感覺。現在的輪椅設計者已經開始把輪椅視為是一種賽車、娛樂性的交通工具,也可以是充滿不同色彩、舒適與敏捷活潑的。大約是1981年,在一家我擔任諮詢工作的養護之家中,我們讓裡面的居民們自己裝飾自己的輪椅,使得輪椅更加美觀與實用。透過這個活動,「輪椅」這兩個字似乎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意義。最近我偶然見到了三種新輪椅的廣告:「野貓」、「朝聖者三號」、和「渦輪」,這三種雅緻時髦的新設計似乎都重新賦予輪椅新的定義。
如同之前所指出,如果對一個工作的印象太過狹隘僵化,那麼革新的可能性將會減小。輪椅製造商可以把自己視為是一種運輸業或娛樂產業,並藉此來打破輪椅與殘障和醫院總是相連在一起的僵化印象。李維特的著名詞彙「行銷短視症marketing myopia」在這裡或許可以被轉譯成「行銷不用心症」。這也讓我們想起了一個輕鬆有趣讓人印象深刻的例子:馬車鞭子產業。或許有人會認為,無論馬車鞭子再怎麼革新都不可能挽救這項產業,但是,一種對產業的自我重新定義或許可以,李維特就曾這麼說:「如果當時這項產業可以把自己定義成是在生產『能源的刺激物或能源的催化劑』,或許它可以轉成風扇皮帶或空氣清淨機之類的製造商也說不定。」
如果把「競爭」定義得太狹隘,會同樣地對產品抱持著狹隘的思考模式。例如,一家小規模的銀行認為自己是在跟其他小銀行競爭,他們覺得自己扮演的角色是社區裡面的收款人以及出借金錢的人。但另一家銀行像是花旗,則認為自己的功能在於「資訊處理活動」,也因此讓自己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同樣的,打字機製造商例如皇家(Royal)、瑞明頓(Remington)、或史密斯·可瑞那(Smith Corona),如果這三家廠商認為自己的競爭對象只有彼此的話,那他們就無法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競爭力。在另一個角落,IBM旗下的某個部門正摩拳擦掌準備推出「精選」打字機,打算將市面上幾家打字機製造商一舉擊潰。對紙上打字而言,這個新機器是當時一項新的發明,但不久以後,打字機就被個人電腦以及文字處理器給完全取代了。
要遠離狹隘定義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去思考行為者與觀察者之間的差異。(《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跨過分類思考、自動行為、單一觀點的局限思路(舊版中文書名為「用心法則:改變你一生的關鍵」)Mindfulness》頁164)
相關文章:
iPad2不是亞馬遜Kindle Fire的主要競爭對手假想敵,Nook Color才是
有吸引力的東西比較好用──正面積極的情緒是學習、好奇心和創造性思維的關鍵
為何星巴克(Starbucks)大杯叫Grande,不叫large?
Web 2.0命名學
好的公司名帶你上天堂,不好的公司名帶你住套房?
再談「姓名學」
好運發自內心(Luck comes from within)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