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愛滋器官移植事件的聯想(二)

分享




  有一年,某某電臺報導國民大會開會的消息,有一句話是「美輪美奐的大會堂中間懸掛著總統的肖像」,句子太長,播音時段句換氣,說成了「懸掛著總統」,引起驚擾。那時我代理編撰科長,一向注意長句之害,這一次更叮囑撰稿同仁:「總統」之前切記有任何動詞。可是報館的同業未能吸取教訓,新聞稿說「全體同胞跟著總統走」,那時還是活字平版印刷,同一部首的字容易揀錯,加上校對疏忽,結果印成「踢著總統走」…… (《文學江湖(在台灣三十年來的人性鍛鍊)》頁67)

  1950年3月,蔣介石總統認為「不能視事」的原因消失,宣布「復行視事」,報紙標題為了減少字數,稱為「總統視事」,廣播跟著報紙走,也用「總統視事」。我一看這四個字就覺得怪怪的,仔細一想,「總統視事」和「總統逝世」根本聽不出分別來,這還了得,文字獄就在你身邊!傳統語文教育重視字形,忽略字音,制定憲法的國民大會留下這樣一個瑕疵。

  我立刻去見節目部主任邱楠,說明顧慮,他立刻拿起電話報告中央黨部第四組,從前的宣傳部。四組不敢怠慢,當天以「最速件」行文各報社電臺改用「總統復職」。自此以後,所有的公開文件都不用「視事」,只見「復職」,雖然違背憲法也顧不得了。

  進了廣播這一行,才知道同音字是一大患。那時稱讚人才,常說他是某一行業的「奇葩」,這兩個字難聽,經我「揭發」,廣播予以淘汰,報紙雜誌繼之。菲政府很像「匪政府」,改成菲律賓政府就清楚了,十月十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聽來好像是「偽中華民國」,改成「是中華民國……」就安全了。台中有一家農民廣播電臺,農民節那天,電臺為了顯示專業特色,整天呼喊「各位農胞」,聽來像「膿包」。

  由同音字容易出錯,我進一步發現雙聲疊韻也容易聽錯,像七點半╱七點吧,甜豆漿╱鹹豆漿,王明東口頭報名,登記下來的名字是王明登,老師呼喊李瑞蘭,跑過來的是李瑞蓮。最早發現這個問題的人也許是無線電報務員,他們常常口頭傳送電碼,「一」和「七」容易相混,「零」和「六」容易相混,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他們改變了字音,讀「一」為「么」,讀「七」為「拐」,讀「零」為「洞」,讀「六」為「路」,造成明顯的區別。

  再進一步,我發現廣播稿聽不懂或聽不清楚的地方,大半由文言的詞彙或句法造成,文言求簡,儘量使用單音詞,同音混淆的情形嚴重。文言還有一些詞彙,聲音模糊不清。那時候我也不知道寫廣播稿要遵守多少清規戒律,最簡單的辦法是對文言保持警惕,努力向日常生活中的白話靠近,幾千年來,列祖列宗天天改進說話的方式,早已把一切容易聽錯難以聽懂的詞語淘汰乾淨了。

  「人民大眾」早已把辛棄疾換成辛稼軒,把讀物換成讀本,把出租計車換成計程車。早已把「如」換成如果,把「但」換成但是,把「雖」換成雖然。在他們口頭,大雁、小燕,油桶、水桶、飯桶、聽筒、信筒,分得清清楚楚。他們不在乎多一個字,他們叫爸爸,媽媽,哥哥,太太,奶奶,公公,婆婆,他們說「老」鼠,石「頭」,桌「子」,尾「巴」。……

  再進一步,我發現句子太長也使聽眾窮於應付,時間不停留,後浪前浪,印象殘缺不全。那時流行長句。執筆人常把一句文言直譯為一句白話,泥濘不堪。更重要的原因該是受「歐化」影響,英文句法繁複綿密,聽覺來不及破解。我這裡來有中央通訊社譯的新聞稿,每條新聞的第一句總是很長很長,堪稱歐化長句的典範:

  每三年舉行一次三十四個國家一百多位權威學者參加的國際防癌會議

  美國國務院否認外傳美國空軍噴射機進駐蘇俄剛剛從摩洛哥撤出的空軍基地

  行政院院長今天下午三點中在立法院第二十六會期第三次會議中答覆立法委員周雍能張其彭牛踐初魯蕩平就施政報告提出的詢問

  廣播記者爭相仿效,於是在實況轉播中可以聽到:

  「步下飛機的朴總統夫人穿的是蘋果(停頓換氣然後)綠的旗袍」

  某太太聽到這裡,很納悶她為什麼「不」下飛機,然後,是了,她還沒穿好衣服。

  「美輪美奐的大會堂中間懸掛著總統(停頓換氣然後)的肖像」

  節目未完,警備總部派人上門來了,懸掛著總統?搞甚麼鬼?

  「人民大眾」口頭溝通沒有這樣的句子,國語專家何容說,通常一句話不超過10個字,因為人在一呼一吸之間可以講10個字,換氣最好也換句。(《文學江湖(在台灣三十年來的人性鍛鍊)》頁25)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第7章空中危機,提到了大韓航空(Korean Air)藉由強制規定所有機組人員用英語溝通,不再使用韓語,擺脫語言的文化束縛,改善了該公司的飛行安全。


相關文章:
  愛滋器官移植事件的聯想
  愛滋器官移植事件的聯想(三)
  如何提高器官捐贈率?看看美國伊利諾州怎麼做
  打勾勾 (The Heartbroken Princess)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網站
  器官捐贈問與答(Q&A)
  社會壓力釀成的大災難
  有吸引力的東西比較好用──正面積極的情緒是學習、好奇心和創造性思維的關鍵
  壓力對你的傷害有多大?
  熬夜加班(唸書)有多沒效率?
  松下幸之助談工作
  別搞錯了,Google的「打盹艙nap pods」可不是員工福利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