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是一張床睡了兩個家族的結婚。
文化改變的挑戰
失落。從一個文化遷入另一個文化的人,不管是為了什麼理由,或是對新生活抱著什麼希望和夢想,他們都為此拋棄了許多東西。他們離開故鄉,拋棄和故鄉息息相關的身分。他們拋下家庭、朋友、寵物、鄰居和同事,以及多年來這些人所提供的熟悉支持。他們離開熟悉的體制,拋下面對這些體制的方式(從如何求學到如何求職,從如何購物到如何繳稅及如何和員警打交道等等)。他們拋下熟悉的語言、食物、氣候、音樂,以及整個文化所熟知、支持和共享的傳統及價值觀。遷離代表和過去斷絕關係,儘管離開可能伴隨不少正面的情感,這其中也包含重大的失落感。無論你是離開國家,還是城市或鄰里,都會有這種現象。
如果留在原處的人無法了解搬到新環境的體驗,那種失落感會更強烈。如果你從來沒去過那個國家,很難理解不同的世界。對第一代大學生來說,這可能表示他們和親朋好友的關係變得尷尬,家鄉的人可能會說:「你變了。」,甚至說:「最近你只顧自己。」在此情況下,雙方可能很難了解彼此的感受,也難找到共同的興趣,彼此可能都覺得很不舒服,充滿內疚、嫉妒、拋棄、漸行漸遠的感覺。
只要有尷尬和不舒服的現象,就可能產生拖延:學生可能和家人及老友避不見面,開始拖延功課,破壞自己的學業成績,以減少和原有社交圈的隔閡感。有些人甚至因成績不及格而退學,不得不回老家。
有些移民雖然受過高等教育,有專業背景,但是他們在新的國家裡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因此產生另一種失落感。他們可能還無法流利地使用新語言,或在職場上遭到歧視;也可能他們的專業領域並沒有職缺,導致他們不得不接受遠低於其專業和知識水準的工作。有些人或許能接受職業地位的降級,盡快培養新的工作技能和建立新的人脈。有些人則因為工作地位降低而覺得有失身分,因此開始拖延,迴避新挑戰,侷限了未來的發展。
文化衝擊。移民都經歷過某種程度的文化衝擊,即使祖國和新的國家很類似,免不了還是會有些差異需要調適。多數拖延者在學習適應新文化時,都會歷經一段時間的掙扎,覺得生活難以預測。很多人常需要刻意注意那些原本習以為常的事情,因此覺得疲憊。一直處在警覺狀態會令人緊張,久而久之便產生以下的跨文化焦慮症狀:
●無助感或嚴重的思鄉病。
●想要依靠同鄉或同背景的人。
●延遲或拒絕學習新國家的語言。
●為小挫折而大動肝火。
●過度擔心受騙、被搶或受到傷害。
●過度擔心身體健康、衛生或食品安全。
●擔心家庭價值觀之類的文化差異。
●發呆。
我們覺得拖延也可能變成焦慮的一部分,因為經歷文化衝擊的人比較沒有經歷因應新文化的種種混亂要求,往往會想要逃避困境和尷尬的感受。
卡在不同文化間。當你一腳踏進新世界,另一腳還留在舊世界時,你等於跨在兩者之間。一隻腳離開舊環境,表示你已經不屬於那個圈子。儘管你很想進入新環境,也準備好了,但你可能發現那個環境並沒有全面接納你。所以,你可能覺得自己「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裡,兩邊都沒有完全接納你」。對於非法移民來說,沒有安全居所的壓力讓這種情況更加惡化。第一代大學生常有疏離感,覺得格格不入,當他們是少數民族時更是如此。這種疏遠感可能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或產生怨念,……這種感受可能導致拖延。
比預期還難。融入新文化很難,通常遠比預期困難。想像的新生活和真正面對的現實生活之間會有落差,那落差可能是導致你開始拖延的第一個障礙。第一代大學生承認,留在大學裡比考進大學還難,因為學業和社交壓力比他們預期的大很多。同樣的,移民面對語言障礙、公然或暗中的歧視,以及所有的文化變化時,可能發現他們對平等待遇及經濟機會的夢想都幻滅了。
自我懷疑。碰到比預期還多的障礙時,可能讓你陷入自我懷疑的深淵。「或許我不是讀大學的料。」「或許我不屬於這裡,我應該回老家才對。」「我不夠聰明,沒辦法做到。」自我懷疑會侵蝕你的自信,打擊你嘗試新事物和冒險的意願。如果你一直擔心自己不夠聰明,永遠成不了氣候,可能看到困難任務就退縮了。既然你相信自己沒那個本事,又何必學習或設法爭取那份工作?相反的,如果你預期自己可以從經驗中受惠,即使你測試沒過,或沒爭取到那份工作,你還是會學到東西。
額外的責任。移民和第一代大學生通常會長時間工作,工資往往很低,他們竭盡所能想創造更好的生活。移民可能兼好幾份工作養家,或是把錢寄回老家。第一代大學生讀大學時,可能每週工作超過20小時,他們選讀離家80公里內的大學,住在家裡,而不是住學校宿舍。他們打工不僅是為了支付學費,也要貼補家用,所以他們往往放著作業不做,因而影響到學業成績。學業落後以後,他們又更加沮喪,疲於應付,拖延問題可能愈來愈嚴重。移民和第一代大學生常希望自己能改善個人的生活,也改善家人的生活。上大學不單是追求個人目標,更代表家人和社群世世代代努力和進步的成果。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有義務把書念好,以彌補父母的犧牲和辛勞,但這種壓力可能導致完美主義和拖延問題。
孤立。一個人愈孤立,愈容易感到沮喪,在新文化中愈難成功。如果你有拖延的問題,孤立會讓你更難擺脫這個習性。孤立的第一代大學生比較容易遭到退學,孤立的移民可能鑽牛角尖,變得更加孤立。孤立讓你開始懷疑自己和你的決策,讓你更不確定該如何因應陌生的官僚體制(無論是政府機關或是學術機構)。
克服拖延的建議
雖然作者文字上寫的是「克服拖延的建議」,但我在閱讀這一章節時,想起自己曾經歷過的幾次文化轉換,我認為這些建議也有助於文化轉換的調適。
培養社交關係。在管理拖延的問題方面,尋求支持對移民和第一代大學生來說更為重要,可能也是我們的建議中最重要的一點。歸屬感是一種根本的人類需求。缺乏歸屬感時,可能感到孤立,喪失動力。在鄰里社群中尋找社交、宗教或興趣團體,加入他們。你和他人培養的任何關係,無論對方是不是同鄉,都可以讓你在新文化中感到更自在。
社交關係對大一新生來說特別重要,因為這時學生比較容易落單,所以你應該加入團體,例如社團、球隊、兄弟會或姊妹會、服務團體或學習團體。參加系上贊助的活動,尋找你可以分享經驗的人,不管他們是不是來自你的故鄉。切記,善用社交支持和大學是否過得順遂有很大的關係,這對所有的學生來說都是如此。
培養「大學知識」。不要害怕求助輔導老師,請他指導你如何應付大學的種種要求。多數大學和一些高中都會開讀書技巧課程,教大家如何管理時間、分辨輕重緩急、設定目標,甚至也教如何克服拖延問題。這些課程會教你如何因應大學的行政體制,例如報告交到哪裡、如何申請獎助學金、哪裡可找到特殊的活動和機會。你可以參加這些課程,把握機會認識其他的學員。當你感到停滯不前、挫折、孤單或陷入拖延時,可以向這些人求助。
注意時間。不同文化對時間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了解新文化對時間和準時的預期、規定和態度非常重要。知道跨文化的商業、學術、社交環境對時間認知的差異更是關鍵。在新文化中,「準時」是什麼意思?開會、約會、上課遲到,錯過最後期限,意味著什麼?不要以為新文化裡的時間也和你原來的觀念一樣。在陷入尷尬或麻煩以前,先了解時間觀念有和差異。
這部份,《你何時要吃棉花糖?:時間心理學與七型人格The Time Paradox: The New Psychology of Time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第二章時間:時間觀小史,有更詳細生動的有趣描述。
學會說寫當地語言。這可改變你的生活,為未來開放許多機會。有些人不想學當地的語言,覺得學習新語言好像變回小孩一樣,無法以睿智或機靈的方式溝通。他們可能把學習語言看成自己不見得能通過的測試,於是遲遲不肯學習新語言,以免感到羞愧或丟臉。這是妨礙你成長和學習的悲觀看法。神經科學家認為,成人保持大腦活躍的最好辦法,就是學習新語言。試著把學習語言看成改善新生活的機會,不光是增進語言能力而已
堅持克服障礙。……移民和第一代大學生面臨很多障礙,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要放棄。對第一代大學生來說,大一第一學期特別難熬,剛上大學那幾個月常讓他們感到難以招架、困惑和畏縮,這時最好不要修太多學分。……一開始學業失敗的障礙很難克服,但是如果你不把它視為自己能力不足的象徵,並從經驗中學習,你還是可以跨過那障礙。如果你在班上成績不好,切記,那不是世界末日,你可以參加讀書小組(那是成績優異的重要因素),或是找同學當你的家教,以你擅長的技巧作為回饋,例如修電腦或修車。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拖延的問題,可以把拖延看成你需要注意焦慮現象的訊號,了解它究竟是在傳達什麼資訊。
和家庭保持聯繫。夾在兩種文化之間的人往往想要擺脫家人、傳統、老舊觀念的壓力,這是可以理解的。你渴望融入新文化,如果家人又擔心你被同化,你可能會想要跟家人保持距離。如果你從強調家庭和團體的文化中,轉進強調個人利益和發展的文化中,特別容易和家人產生衝突。
面對這種痛苦的衝突時,並沒有簡單的因應之道,但我們覺得家庭是重要的社交和情感連結。幫家人多了解新文化可以減少這種衝突。例如,父母也參與孩子的大學過渡期時,比較了解孩子經歷過什麼,更能給予適度的支持。我們鼓勵你想辦法和過去維持關係,讓你在探索新生活的同時,持續保有豐富的傳統。
以時間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讓自己擁有過去正面型(Past Positive)時間觀。
考慮去看治療師。如果你一直有拖延的問題,或其他問題持續干擾你的進度、讓你感到不滿,可以考慮去看一下治療師。即使你的傳統文化認為,承認自己有無法解決的痛苦事件可恥的事,與其繼續受苦,破壞你現在和未來的生活,不如正視這個恥辱。一位四十幾歲移居美國的職業婦女也陷入這樣的兩難,她對第一位治療師說:「我家鄉沒有人看過治療師,但我先生建議我把這件事當成找一位睿智的阿姨聊天,這讓我覺得好多了。」有些人認為治療是針對有嚴重問題的人,有些人指相信傳統療法,他們看完治療師後,往往驚喜地發現:治療師也有療癒效果。(《拖延心理學:為什麼我老是愛拖延?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還是身不由己?Procrastination: Why You Do It, What to Do About It Now》頁280)
相關文章:
常見的婚姻迷思
活出自信──將自信建立於自己是誰,而不是你做到了什麼
你絕對想不到的寫日記的七大好處
三個小習慣,讓自己更快樂
對抗心智老化的十大要訣
如何成為人脈王(superconnector)?
社交技巧——不害羞的人會怎麼做?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