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日本製所代表的品質

分享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80603/2/zb5m.html

美國3大汽車製造商5月銷量都出現兩位數減幅,但日本最大車廠豐田Toyota Motor受惠於節能車款式整齊,5月美國銷量僅減少4.3%,至25.74萬輛,與美國汽車霸主General Motors的差距創下史上最小。另一日本車廠本田Honda 5月銷量逆勢成長16%至16.8萬輛,超越 Chrysler的14.87萬輛,躍居美國第4大。GM 5月銷量衰退28%至26.88萬輛,Ford亦減少16%至21.72萬輛。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80604/2/zdca.html
▲J.D. Power & Associates公佈年度「新車品質報告」,向以優良品質著稱的豐田Lexus、本田Honda和BMW品牌全都倒退,Ford和GM則縮小了與對手的差距。另一令人意外的是Chrysler 3大品牌的分數都低於產業平均。在整體排名方面,每100輛汽車中,Porsche以87個問 題連3年排名第一。日產Nissan的Infiniti則由去年的第9 竄升至第2,曾經5年居首的Lexus退居第3。Mercedes-Benz和豐田Toyota並列第4。Honda雖由去年的第4掉到第7,但每100輛汽車出現110個問題,優於產業平均的 118個。Ford和GM旗下品牌有7個優於產業平均,兩年前只有4個。

  上面是這兩天出現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的兩則新聞,恰好最近看完大前研一的《中國,出租中China Impact》有提到相關的內容。


  豐田、日產Nissan Motor也是歷經這樣的波折,1960年代後半期,正當我在美國留學之際,日本車還無法在加州的高速公路上行駛,經常因為引擎過熱而拋錨

  日本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是在1963年完工。過去,日本車廠還特別把車子運到加州高速公路實驗,以日裔第二代、第三代為主要顧客,再以哀兵政策推銷日本車,在這樣的情況下才逐漸打開市場。

  記得我在波士頓唸書時,看到豐田Corolla時,心中有無限感動。這是我離開故鄉的第三年,第一次在國外看到日本車,心中的悸動,至今難忘。後來我將母親在伊勢神宮求得的護身符,掛在我的Corolla車上,並且一面祈禱「不要故障」。那是1969年的事情

  1973年,發生石油危機,日本車因為具有省油特性,因此開始大賣,並且獲得美國消費者的認同,短短四年就奠定了日本車在美國市場的地位

(過了三十年後,美國車廠還是不懂省油節能的重要嗎?)

  1972年,也就是我擔任企業顧問期間,身為日本企業的尖兵的我,開始四處調查美國市場,掌握美國消費者需求、開發商品、進行價格競爭、建立服務據點,一路披荊斬棘地向前邁進。

  一般日本企業進入美國市場都是以西岸做為跳板,成功之後,再越過排日主義的底特律,向東發展,接著往南延伸,最後再回攻底特律。我雙腳走遍美國50州中的48州,深入當地市場調查,花了20年才征服美國。大部分的日本企業,都是歷經20年的努力才打入美國市場。

  所以,日本企業能夠成功登入美國市場,是許多人流血流汗、努力耕耘的結果。也因為這些努力,才了解美國的市場需求,生產出滿足美國消費者的商品。這是1980年代中期以後的情形。之後,日圓升值,追兵四起,日本只好轉向價格高的高級車種發展。許多日本企業都篳路藍縷地走過這些足跡。不只是汽車業,音響等其他商品也是如此。(《中國,出租中China Impact》頁248)

  20年!想要建立品牌,贏得消費者的心如此不易。不進則退,扭轉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印象,真得只能靠自己努力。


相關文章:
  為什麼聖誕老公公(Santa Claus)的衣服是紅色的?
  《設計的法則:125個影響認知、增加美感,讓設計更好的關鍵法則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為什麼招財貓要面帶微笑?
  「未知」的吸引力
  為何星巴克(Starbucks)大杯叫Grande,不叫large?
  為顧客創造價值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