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化危機為轉機的三個步驟

分享






  為什麼有些人的力量被壓力削弱,有些人卻變得更堅強?基本上,答案很簡單,懂得如何把無助的狀況,轉變為心的心流(flow)活動,並加以控制的人,會為自己找樂趣,在考驗中鍛鍊得更堅強。這樣的轉變可以分三個步驟來討論:

  一、不自覺的自我肯定:羅根曾對受過嚴格體能折磨的人作過一項研究,這些人包括單獨到北極流浪的探險家、集中營的囚犯等,他們共有的心態就是,深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不妨說他們是自信,但同時他們的自我又似乎並不存在:他們一點也不自我中心,他們的能量不用於控制環境,而是致力尋求一種與環境和諧共存的途徑。

  算命的人的命運掌握在賺他錢的人的嘴巴上。

  抱持這種態度的人,不把環境視為敵人,也不堅持自己的目標和企圖必須在一切事物之上。他只覺得自己是周遭的一部份,應當在運作的體系當中,盡一己之力。矛盾的是,承認自己的目標或許是一個更偉大實體的附庸,為了成功,可以遵守一套並非出於自己選擇的遊戲規則,往往是強者必備的特徵。

  在此舉一個很普通的例子,假定某個寒冷的早晨,你趕著要去上班,但車子發不動。這種情形下,很多人會變得愈來愈固執,一心一意非趕到辦公室不可,沒法子擬定其他計畫。他們可能咒罵車子,拼命轉動車鑰匙,或憤怒的猛敲儀表板,這些動作通常都不會有任何效果。他們的自我太強,使他們無法適應挫折,也不能實現目標。比較理性的態度是,認清不管你是否急著趕到公司,汽車自有它的運作方式,唯一能發動汽車的法子就是按照它的規矩來。如果你實在不知道點火系統出了什麼問題,倒不如叫輛計程車,或是乾脆請一天假,在家做些別的有用的事。

  基本上,要達到這樣的自信,一個人首先要對自我、自己的處境、自己在環境中的地位,都有相當的信心。一名優秀的飛行員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技巧、對飛機有信心,也知道萬一遇到颶風或機翼結冰,該如何應付。他對自己在任何天候下的適應能力有信心,並不是因為他能強迫飛機服從他的意志,而是因為他把自己當作調節飛機性能、配合天氣的工具。他是飛航安全不可或缺的環節,但只有在他以一個環節自居時,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二、注意力集中於外界。注意力向內集中時,精神能量都被自我的關注與欲望吸收,很難再去觀察周遭環境。懂得如何把壓力轉換成充滿樂趣的挑戰的人,很少花時間想到自己,他們不會把所有的能量都用在滿足自己的需求上,或為受社會制約的欲望煩惱。相反的,他們的注意力隨時保持警覺,不斷在處理來自周遭環境的資訊。注意焦點仍由個人的目標決定,但猶需保持開放,隨時注意外界的變化,作相應的調整,儘管這些變化不見得跟他想要達成的目標直接有關。

  開放的態度使一個人客觀,能夠注意到變通的可能性,自覺是周遭環境的一部份。……

  就如《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的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所忠告的,不要心胸狹隘。

  達到這樣天人合一的和諧,不僅是享受心流經驗樂趣的重要因素,也是克服困境的中心機制。首先,把注意力從自我轉移出去,欲望受挫就較不可能干擾意識。精神能趨疲是因為注意力集中於內在的無秩序而產生,這時若把注意力轉而投注在周遭的事物上,壓力造成的破壞就會減輕。其次,如果一個人沈浸在環境裡,成為環境的一部份,利用精神能量參與到環境體系之中。這麼一來,他就更能了解體系的特性,可以用更好的方式適應不利的情況。

  這讓我想起漫畫《灌籃高手》裡櫻木花道第一次上場比賽的情節。

  不過在某些情況下,過度配合體系可能就會是非常恐怖的事。(請參閱史丹福大學心理學退休榮譽教授菲利普.金巴多Philip Zimbardo的著作《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再回到前面那個車子發不動的例子:如果你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及時趕到辦公室這個目標上,你心裡想的可能只是萬一遲到會有什麼後果,對不肯合作的車子滿懷敵意。那麼你就不太可能注意到汽車要告訴你的訊息:引擎油氣太重,或電瓶沒電了。同樣的,如果飛行員一心只想著他要飛機怎麼做,就可能忽略有助安全導航的資訊。……

  我過去的一位同事G,經常提起他在空軍服役時一次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說明當我們過度以安全為念,忽略了現實狀況時,反而可能造成嚴重的危機。韓戰期間,G的部隊參加一次例行的跳傘演習。有一天,依組受訓的傘兵發現標準型的降落傘不夠,有個慣用右手的人,被迫使用左手開啟的降落傘。負責軍需品的士官長向他保證:「兩種傘完全一樣,但是拉繩在背帶左邊。你可以用任一隻手開傘,但是用左手會比較容易些。」全組登機,飛到8000英尺的高空,大家在目標降落區的上空,一個接一個往下跳。一切都很順利,只除了一個人:他的降落傘沒有打開,活活摔死在沙漠裡。

  G是負責調查降落傘為何沒能打開的特別小組成員。死去的士兵分配到用左手開啟的降落傘,在他的制服右襟,標準降落傘開傘拉繩所在的位置已完全撕裂,甚至右胸也被他染血的右手抓得皮開肉綻,只要再向左幾吋就是拉繩實際的位置,但那根繩子完全沒有動過的痕跡。降落傘一點問題也沒有,問題在於這個人下墜時,一心一意只想在習慣的部位找到拉繩,他知道拉開繩子自己就安全了,但他的恐懼太過強烈,根本沒想到真正的安全只差幾英吋。

  危機迫在眉睫時,我們自然會動用精神能量自衛。但這種內在的反應不見得有助於適應狀況。它往往反而使內心的混亂加劇,削弱反應的彈性,更糟的是,它還可能使一個人變得孤立在世界之外,獨自面對挫折。相對的,如果我們繼續跟事態發展保持接觸,就會出現新的可能,啟發我們採取新的因應對策,不至於被完全排除在生命的主流之外。

  平時就必須提醒自己的是,大腦有「情緒一致性」(mood congruity)的特質。因為大腦是個聯結的網際網路,又因為我們的記憶在登錄時是帶有情緒成分的,所以當大腦在某個情緒狀態時,它很自動的就會勾起許多與此情緒相似的過去情緒回憶。當你經驗到壓力時,你比較容易想起過去的一些壓力情境回憶;當你感到害怕時,你會聯想起過去害怕的回憶,這就是情緒的一致性:你的情緒系統比較會想起跟你現在情緒相似的過去事件回憶。(《心思大開Mind Wide Open: Your Brain and the Neuroscience of Everyday Life》頁185,請參閱「煩憂不請自來,快樂要費心尋找」)

  三、找尋新出路。應付造成精神能趨疲的狀況,有兩種基本的方法。一種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阻撓我們達成目標的障礙上,消除它,並重建意識的和諧,這種方法比較直接。另一種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於整個狀況,包括自己在內,探討有沒有其他更合適的目標,尋求不同的解決之道。

  比方我們可以假定,應該可以升為公司副總裁的費爾,眼看著升遷的機會可能落到另一位跟總裁處得特別好的同事頭上。這時他有兩個基本的選擇:設法改變總裁的想法,證明自己比較勝任副總裁(第一種方法);或考慮新的目標,如轉到公司別的部門,或乾脆轉行,或降低事業野心,多投注精力照顧家庭、社區獲自我人格的發展(第二種方法)。任一種方法都不會是絕對的好,重要的是,費爾選擇的出路對他整個人生目標有無意義,能否幫助他享受到人生最大的樂趣。

  不論採取何種對策,只要費爾把自己、自己的需要看得太重,那麼一旦事態不能照預期發展,他就會出問題。若不保留注意力尋覓實際的變通之道,就非但找不到有樂趣的新挑戰,反而會陷入壓力的重圍。(《快樂,從心開始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頁305,繁體中文版已絕版,可以買簡體中文版《當下的幸福︰我們並非不快樂》,翻譯是同一個人。)


相關文章:
  挫折復原力指南
  挫折復原力小語
  如何控制憤怒的情緒
  如何放鬆與睡個好覺
  快樂,從心開始——學習創造樂趣
  如何培養興趣與好奇心
  煩憂不請自來,快樂要費心尋找

2 意見:

DavidLee 提到...

細讀您文章很久了,此篇的真好,收藏起來,感謝您知識的分享。

Ming-Tsung 提到...

To DavidLee:

多謝稱讚。最主要是《快樂,從心開始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書。希望此書能像「股市見底的六個訊號」這篇網誌中提到的《股票投資的危機處理》這本書,從絕版中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