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老師,我們學這個,除了考試,什麼時候才會用到?

分享

  我教的國中三年級學生都沒法體會直線的標準方程式有什麼用處,結果就問:「我們什麼時候才會用到這個?」

  在過去,這問題會讓我非常煩惱,結果會搞得我給自己教的每樣東西去找理由。而現在,我只說:「永遠不會。你永遠都不會用到它。」

  然後,我會提醒他們,人們練習舉重,不是為了哪一天有人把他們擊倒在地,然後在他們胸部上放上啞鈴。你要舉重,是為了能夠在玩美式足球時打倒防守線衛,是為了能拿得起超市買回來的菜,或者是抱起你的孫兒孫女,而不會第二天肌肉酸痛。你要做數學習題是為了鍛鍊邏輯思考的能力,讓你將來可以當個優秀的律師、醫生、建築師、典獄長,或是家長。

  數學就是思考的舉重訓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是手段,而非目的。(《創意黏力學Made to Stick: Why Some Ideas Survive and Others Die》頁256)

  之前在「為什麼要(終身)學習?」這一篇網誌,寫了「為什麼要學一些離開學校後再也用不到的知識?」的兩種說法。

  《創意黏力學》這本書提供了另一種想法(說法),具體、容易了解、也不會有壓迫感。我想這說法不只適用在數學,也適用在其他科目上。

  如果你想讓別人更容易了解你要傳達的概念(教書、廣告、簡報等等),並且記得住,《創意黏力學》是本非常不錯的書。

註:這說法出自美國數學老師Dean Sherman。有一群美國數學老師在網路上討論,要如何告訴學生,為什麼學代數?學代數有什麼用?http://mathforum.org/t2t/thread.taco?thread=1739


相關文章:
  不要低估你自己,也別低估你同學
  為什麼要讀書(學習)?——女王的教室阿久津真矢老師版
  如何培養興趣與好奇心
  學習新解:多元智能理論心理學家的看法
  孩子比你想的還聰明
  教養的迷思——孟母三遷VS養不教,父之過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台灣學童數學比美國好的原因——看美國人自己怎麼說
  對抗心智老化的十大要訣
  快樂,從心開始——學習創造樂趣
  為什麼網路民調跟部落格blog上的意見調查不能輕信?
  為什麼學歷高的人照樣(有時更容易?)會被詐騙?
  數字可以怎樣「詐」我們
  合格的民調應該要公布哪些資料?
  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與騙術
  雙重存活者偏差(Double Survivorship Biases)

1 意見:

Kaizin564 提到...

美國數學老師的這套說法,比較起來小的喜歡歐基里德的這個老插曲:
有天一個年輕人問他「老師,學這樣子的東西有用嗎?」
歐基里德跟他的下人說「拿3便士給他,這個人把研究學問跟賺錢混為一談」

這兩個加起來小的想起一件事
現在的數學教育是這樣子的,花了6年的時間來學習一輩子用的到的數學,假設一輩子是70年好了;接下來一樣長的6年,要學習幾百年來發展的數學,於是小的每次遇到考試就頭痛....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