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發掘孩子的潛能——《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Einstein Never Used Flashcards》

0 意見
分享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為什麼該讓幼兒多玩一點,少背一點Einstein Never Used Flashcards: How Our Children Really Learn--and Why They Need to Play More and Memorize Less》是我送給親朋好友最多本的一本書,也在好幾篇網誌推薦過這本我認為很讚的幼教育兒書。書裡面有一個叫做「發掘孩子的潛能」的單元,每個單元會標示出適合這麼做的小孩年齡,告訴你可以怎麼跟小孩互動,以全新的角度觀察小孩的發展,就好像一個發展心理學家一樣。

  例如,在小孩12到24個月大時,你可以測試寶寶對外貌的自我認知(Sense of Physical Self)。

  你的寶寶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嗎?每隔幾個月試試這個紅粉測驗,看寶寶會有什麼反應?你必須趁寶寶不注意時,將紅粉抹在他的鼻頭上,然後在一面大鏡子前觀察寶寶的反應。寶寶只是一直盯著鏡子裡的自己看嗎?會不會想要把紅粉擦掉?寶寶會指著鼻頭的紅粉對著你笑嗎?還是他一點也不在乎,一副沒事的樣子?(《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為什麼該讓幼兒多玩一點,少背一點Einstein Never Used Flashcards: How Our Children Really Learn--and Why They Need to Play More and Memorize Less》頁233)

  也因為「發掘孩子的潛能」這個單元,讓這本書不是看過一遍就好,在小孩成長的不同階段都可以再拿出來翻一翻(這也是我覺得這本書值得送的其中一個原因)。不過,這單元散佈在書中各處,可惜的是出版社沒有另外做索引,要再找當下適合小孩年齡的單元,總是麻煩。

  所以,我做了一個整理,希望能幫這本好書發揮更大的作用。

適合年齡
發覺孩子的潛能
第幾頁
懷孕第7個月到出生
在子宮裡傾聽
113
出生~2個月
模仿
266
612個月
跟隨視線或比劃
121
78個月
認識你的名字
118
820個月
發現故事書
169
8個月~2
扮演遊戲及語言發展
321
916個月
對物體進行推理
313
918個月
交涉過程
107
寶寶開口說的第一個字
125
1018個月
寶寶手語
126
1224個月;1
語言實用性
133
對外貌的自我認知
233
了解他人的觀點
281
12個月~3歲半
評估「玩」
299
12歲半
同理心
268
1524個月
塗鴉
179
1830個月
結合字彙
129
18個月~3
發現故事書
170
2436個月;2
語言規則
131
24
一對一的對應原則及固定順序原則
91
發現文字世界
173
性別與種族的身分認同
238
27
基本原則、抽象原則及無關順序原則
93
25
錯誤信任實驗
284
2歲半~6
自我認知
229
35
敘述故事
161
玩的劇情編排
325
36
守恆問題
89
質量保留
211
了解情緒
251
46
接著數
85


相關文章: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Einstein Never Used Flashcards)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
  稱讚孩子「很聰明」或「很努力」,會有什麼差別?
  《告白こくはく》——給孩子真誠的讚美,而不是矯情的過度讚美
  讓小孩獨自到公共場所前,小孩必須知道的12件事
  台灣學童數學比美國好的原因——看美國人自己怎麼說
  九九乘法表應該用背的嗎?
  孩子比你想的還聰明
  教養的迷思——孟母三遷VS養不教,父之過
  有其母必有其子的飲食偏好
  從腦神經科學談棉花糖實驗

繼續閱讀...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告白こくはく》——給孩子真誠的讚美,而不是矯情的過度讚美

0 意見
分享






  2010年有三部跟教育有關的電影在台灣上映,《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三個傻瓜3 Idiots》、《告白Confessions》,都是值得一看、引人思考的好電影。

  就像電影《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與其原著小說《Q&AQ & A: A Novel》各有絕妙精彩處,《告白》也一樣。

  不想去學校。可是因為這種理由不想上學,不管怎樣都沒辦法跟媽媽說。要是說了,媽媽一定會很失望。我現在這個樣子離媽媽的期望還遠得很呢。媽媽期望我成為人上人,像她弟弟功治舅舅那樣。

  媽媽總是很驕傲地跟親戚和鄰居說我「善良」。「善良」到底是什麼呢?要是有參加什麼義工活動也就罷了,但我不記得自己做過什麼讓人說我很「善良」的事。因為沒什麼可被誇獎的,所以只能用「善良」這種辭來蒙混。這樣的話不要誇獎還比較好。我不喜歡墊底,但也沒因為當不成第一而不爽啊。

  我從小就是被稱讚大的,一直相信自己頭腦聰明、運動萬能。我們這裏雖然是鄉下,小學的學生人數也不算少。上了三年級我就發現那只是媽媽的期望而已,事實上我努力起來也頂多是中上程度。

  即便如此媽媽還是把我在小學期間得到的唯一一張獎狀裱起來掛在客廳,跟所有來家裏的人誇獎。那是三年級的時候參加書法比賽得到第三名的獎狀。我記得是用平假名寫的「選舉」兩個字。那時候的班導師稱讚說:「很樸實的字呢。」

  上了中學之後媽媽不這樣誇耀了,開始成天把「善良」掛在嘴邊。但我更討厭的是媽媽動不動就寫信給學校。這我是在第一學期期中考之後發現的。

  班導森口老師在班會的時候,公佈了總成績前三名的同學。那三個人看來就是很會念書的樣子。我一面拍手一面覺得他們好厲害啊,並沒有不甘心,因為我本來就沒他們的程度。住在附近的美月是第二名,晚餐的時候我就跟媽媽說了。她好像沒什麼興趣,只回道:「喔,這樣啊。」但其實不是。

  幾天後我偶然在客廳的垃圾桶裏看見丟棄的信件草稿。

  「重視個別人格的時代已經到來,然而卻還有教師倒行逆施,在所有同學面前只表揚成績好的人,這使我感到非常不安。」

  我立刻知道這是針對森口的抱怨信。我馬上拿著信紙到廚房去跟媽媽抗議。「媽,不要寫這種信給學校啦。這不就像是我因為自己不會念書所以忌妒別人嗎?」

  媽媽聽了很溫柔地說:

  「哎呀,小直在說什麼啊,哪是忌妒?媽媽並不是說不能排名次。只是抗議公佈考試的名次而已。只有考得好的學生才特別嗎?只有他們才是優秀的人嗎?不是這樣吧?但是老師有替善良的學生排名次嗎?替認真掃除的學生排名次嗎?然後在大家面前公佈嗎?媽媽想說的只是這個而已。」

  這麼煞有介事真讓人受不了。雖然一本正經地講道理,但要是我的成績好的話,媽媽才不會寫這種信呢。她只是覺得失望而已。

  從那時起每次媽媽誇耀我多「善良」,我就覺得好悲慘。悲慘、悲慘、悲慘……。(《告白こくはく》頁123)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小說情節中青春期男生的無病呻吟,剛好《教養大震撼:關於小孩,你知道的太多都是錯的!NurtureShock: New Thinking About Children》這本書整理了這方面的心理學研究。

  研究發現,讚美要發揮效果,針對哪一件事必須很明確。……

  是否出自肺腑也是關鍵。杜薇克(Carol Dweck)博士表示,爸媽最大的錯誤,便是假設小孩腦袋太簡單,聽不出話中有話,感覺不到對方說話背後的用意。然而,就好像大人能聽出誰的讚美是明褒暗貶,誰的道歉是虛情假意,小孩也有類似能力。小孩會仔細揣摩你怎麼誇他,研究你是否話中有話。只有年紀很小的孩子,不到7歲那些,才會你誇什麼他就信什麼。年紀大一點的孩子聽到讚美,會跟大人一樣懂得推敲真假。

  杜薇克(Carol Dweck)博士就是網誌「稱讚孩子『很聰明』或『很努力』,會有什麼差別?」裡的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德威克,只是中文譯名不同。

  這方面的專家是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伍夫維‧梅耶(Wulf-Uwe Meyer),他做過一系列研究,小孩在其中旁觀其他學生受到讚美。梅耶教授發現,小孩到了12歲,就不再相信老師讚美你是因為你表現好,這時小孩會認為正相反,是因為你太差,老師才認為你需要額外鼓勵。小孩已經看穿一套模式:程度落後的孩子往往會被大誇特誇。梅耶教授發現,青少年對讚美已經完全不相信,竟然到「直把批評當讚美」的地步,他們覺得誰被老師批評,才代表他在老師的心目中是資質優異。

  認知科學家丹尼爾‧威靈漢(Daniel T. Willingham)指出,老師稱讚學生,可能會無意間傳達出「你已經把潛能發揮到極限」的訊息;老師批評學生,則可以傳達出「你還有進步空間」的訊息。

  紐約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茱蒂絲‧布魯克(Judith Brook)解釋說,這是信用度的問題。她說:「讚美很重要,但不能空洞,必須基於事實,基於對方真擁有的某種技巧或才華。」一旦你有哪次讚美被小孩解讀為沒有根據,他們以後不只不再相信你不誠懇的誇獎,連誠懇的那些他都不再相信了。

  如何讚美?讚美要注意什麼細節?可參閱網誌「怎樣送出最廉價、卻又無價的最佳禮物?」。

  過度讚美也會扭曲小孩的成就動機。他們會用有沒有得到讚美來決定什麼要做,什麼不要做,而忘記把事情做好本身的樂趣。里德學院(Reed)與史丹福大學的學者曾審核過150篇有關讚美的論文,統合分析的結果,顯示學生聽多了誇獎,會變得不喜歡嘗試新事物,不懂得獨立自主。學者發現,學校的老師常把讚美掛在嘴邊,與以下的學生特質呈現相當一致的關聯性:「毅力變糟、向老師投以揣摩上意的眼光變多、答題時帶有一種怕答錯的不堅定語調」。受到過度讚美的學生唸到大學,會遇到辛苦就停修某堂課,寧願學少一點也不想拿七八十分。美國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到大三才選擇主修,但受到過度讚美的學生卻會一拖再拖,下不了決心。他們不敢「定於一」,因為怕不成功。

  紐澤西州有位高中英文老師告訴我,她光靠肉眼就看得出誰來自過度讚美的家庭。爸媽以為這樣是表示支持,小孩感受到的卻是爸媽的高期待,這會給小孩很大的壓力,變得太計較分數,反而無法在消化課程內容上面好好用心。「有一位媽媽怪我:『妳毀了我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我給她兒子七十分。我跟她說:『這孩子還有進步空間。老師的工作,是幫助學生表現更好,而不是感受更好。』」

  ……常受誇獎的孩子會變得很計較輸贏,更喜歡打敗別人。維持面子變成他們的頭號關心。許多研究結果都指出這一點,對家長與教育工作者應是警訊。這些研究也都是出自杜薇克團隊的手筆。

  有一項研究,學生要接受兩次測驗。兩次之間的空檔,他們可以二選一,一是選擇上一堂課,學習第二次測驗所需的解題新技巧,二是選擇知道自己在第一次測驗中的成績排名。時間只容許他們選一樣。被誇聰明的學生都選擇知道自己的成績排名,而不是利用時間準備下一次測驗。

  另一項研究,學生必須為自己製作成績單。研究員告訴他們,成績單將寄去給別校學生看。他們既不會見到別校這些學生,也不會知道別校學生的姓名。結果,被誇聰明的孩子當中有四成不老實,為自己加分。被誇用心的那些,不老實的則很少。

  學生升上初中,班級變大,課業變吃力,有些在小學表現很好的孩子會覺得很辛苦。那些以為自己是因為聰明才很會唸書的學生,這時就會想,原來自己一直都是笨的。這種小孩的成績無法重新變好,因為成績要變好的關鍵正是加倍努力,他卻視努力只更加證明自己真的不行。這種學生在訪談中,許多都招認,「有認真考慮要不要作弊。」

  學生會作弊,原因是找不出面對失敗的策略。家長若無視於孩子不會唸書的事實,只堅持說:「你下次一定會考更好」,問題將會更棘手。密西根大學的學者珍妮佛‧克洛克(Jennifer Crocker)研究的正是這種親子互動。她表示,孩子到頭來可能會相信,失敗實在很恐怖,爸媽連他考低分這個事實都不願承認。孩子如果沒機會與父母討論自己是錯在哪裡,就沒辦法從錯誤中學習。(《教養大震撼:關於小孩,你知道的太多都是錯的!NurtureShock: New Thinking About Children》頁25)

  大腦必須學會,挫折期可以挺過去。「成長過程太常得到獎勵,就會缺少恆心與毅力。獎勵一消失,這種人就會縮手。」(《教養大震撼:關於小孩,你知道的太多都是錯的!NurtureShock: New Thinking About Children》頁30)

  現代爸媽對親職教養都有一大堆焦慮,讚美小孩於是成了一種萬靈丹,用來克服爸媽自己的焦慮。在早餐與晚餐之間,我們沒辦法陪小孩,只好在下班回家時加倍補償。在親子共處的那區區數小時內,我們希望孩子能聽到我們白天無法說的一大堆東西:「我在你左右、我挺你、我相信你。」

  以相似的方式,我們把小孩放進高壓的環境裡,幫他們找最好的學校,接著再用不停的讚美去軟化孩子環境裡的緊張。我們對孩子期望很高,再用讚不絕口去掩飾我們的期望。我感覺到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矯情。

  在我戒斷讚美之癮的最後階段,我意識到,不跟兒子講「你好聰明」,等於是把他聰不聰明這件事留給他自己去判斷。講「你好聰明」其實是一種外力介入,就像小孩做功課遇到難題,爸媽就幫忙解答一樣。這會剝奪小孩自己找答案的機會。

  不要剝奪小孩自己找答案的機會,有其重要性,參閱網誌「孩子比你想的還聰明」。

  萬一,小孩自己下錯結論,覺得自己笨就是笨,怎麼辦?聰不聰明這種事,真的可以留給小孩自己去判斷嗎,在這麼小的年紀?

  我是個焦慮的爸爸。今早,在上學途中,我考他說:「再問一次,當你在想很困難、很困難的問題,必須很用力、很用力去想的時候,你的腦袋會怎樣?」

  「我的腦袋會像肌肉,變壯壯,」他答。這個問題已經考不倒他了。(《教養大震撼:關於小孩,你知道的太多都是錯的!NurtureShock: New Thinking About Children》頁32)


相關文章:
  用主動建構式回應改善你的關鍵正向性比率(critical positivity ratio,羅沙達比例,Losada ratio)
  怎樣送出最廉價、卻又無價的最佳禮物?
  如何接受他人的讚美?
  大腦當家育兒篇《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
  孩子比你想的還聰明
  活出自信──將自信建立於自己是誰,而不是你做到了什麼

繼續閱讀...

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百度識圖:以圖找圖、神人、類似TinEye的相似圖片搜尋引擎(reverse image search engine)

0 意見
分享
  在2008年5月的網誌「TinEye:找正妹圖、神人、網路交友預防被騙的網站」介紹了TinEye這個可以用圖片找圖片的搜尋網站(reverse image search engine)。

  你是否也曾遇過不知如何用文字Google的時候?想知道網路上某位正妹的圖出自何處?想知道網路上照片中的人是誰?想知道交友網站上的照片是否是盜用其他人的?想知道轉寄的電子郵件裡秀麗的風景照片在哪拍的?想知道某張經典圖像出自哪裡?甚至是想確認某個圖檔是不是修改自網路上的那個圖(比如把人像中頭的部分移花接木)?

  2009年11月有一則新聞「色男騙善心多金女 20人受害 詐財逾2億」。正妹照片會被用來騙人,帥哥照片也會。

  網海無涯,人海茫茫,唯搜是岸。

  有些圖你在TinEye搜尋不到,或者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之前只能盼望TinEye的資料庫快快長大,把全世界所有網站的圖片包含進去。現在,有另一個不遜於TinEye功能的網站,可以跟它做為互補。

  百度識圖(百度识图)http://stu.baidu.com/

  百度識圖的搜尋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上傳電腦中的圖檔(上传本地图片):圖檔大小不能超過5M,支援的格式有JPG、GIF、PNG、JPEG、BMP。

  第二種是給圖片網址(输入图片URL地址):由於中國政府當局的網路政策的關係,有些網站的圖片沒法直接這樣給網址搜尋,必須先下載到電腦,透過第一種方法搜尋。

  不過,似乎也因為中國政府當局的網路政策的關係,讓百度識圖成為了TinEye資料庫伸手不及處的識圖老馬。


相關文章:
  TinEye:找正妹圖、神人、網路交友預防被騙的網站
  Hello Kitty有多少種樣貌?TinEye酷搜集(Cool Searches)找給你
  男人在妳面前變笨出錯,是因為妳太迷人的緣故
  為什麼學歷高的人照樣(有時更容易?)會被詐騙?

繼續閱讀...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本性難移?Born That Way》書摘

0 意見
分享






  就一個局外人的身分來說,我剛踏進這個領域時,以為所有的科學家都是單純地在尋找真理,此處所有男女都奉獻自己的時間在探索周邊世界的運作方式,並試圖了解事實。我以為他們都是受強烈的好奇心所驅使,因此,當我了解到許多頗負盛名的科學家並未將真理放在第一位,而且當面對會威脅到他們意識形態的證據時,竟以不科學的方式回應,相當令我難過。他們縱使心中十分清楚科學的規矩,其第一個動作還是想以反論去攻擊,可是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攻擊不具實證效度時,便只想假裝他們無法打敗的那些證據壓根不存在。這種選擇性記憶充斥在行為基因學的爭論之中。在非科學的世界裡,「不誠實」(dishonesty)可以形容這樣的行為。(《本性難移?Born That Way: Genes, Behavior, Personality》頁183)

  這一段話讓我想起我之前摘錄自《反常識經濟學More Sex Is Safer Sex: The Unconventional Wisdom of Economics》的內容。

  如果刑罰無法嚇阻犯罪,實施這些刑罰就沒有什麼意義。幸好此等刑罰很有成效。以死刑為例,每次當我聽到政客們重複述說死刑的嚇阻效果沒有實際證據時,都會讓我感到十分驚訝。的確沒有證據顯示當人們「立法制定」死刑時具有嚇阻效果。但是「執行」一次死刑時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三十年來,多種經濟期刊已經發表大量嚇阻效果的證據——當每一次死刑實際執行後,可以預防8次至24次的謀殺不等。

  1970年代中期,艾爾力克教授(Issac Ehrlich)首開先河地展開以精密的統計方法評估定罪與刑罰的嚇阻效果。最近他與劉志強教授(Zhiqiang Liu,音譯)合作,再度展開此領域的研究,不但反駁批評最力的對手,同時提供能支持他原先結論的證據:當定罪率每提高1%時,謀殺率就會下降1%,當死刑執行次數每增加1%時,謀殺率約下降0.5%。如理論上預測的,刑罰的輕重確實攸關嚇阻犯罪的成效,但是定罪率的高低具有更大的影響。

  我十分感謝艾爾力克教授的研究成果,因為我在教室裡用這些研究成果對學生證明三個重點。第一,誘因攸關重大,即使是謀殺也一樣。第二,經濟理論預測——資料也確認——部分誘因比其他誘因更有效果。第三,如果你想給出政策建議,光是知道你的數字還不夠,你必須有你的價值觀。雖然艾爾力克教授說服大多數經濟學家死刑的確有用,但他本人卻是位強烈反對死刑的人士。(《反常識經濟學》,頁123)


  慘遭猴子扯後腿的行為主義者

  ……行為學派之所以主張行為乃經由學習而非與生俱來的,其依據的「證據」是藉由一系列的獎賞與懲罰實驗便能改變動物的原本行為。單單是改變了動物行為的這件事,就被當成是此現象與遺傳無關的鐵證。華生/史基納(或譯史金納)一派人馬失望地發現,實驗數個月後,被調教過的動物一概又回復到從前的行為。笨老鼠的嚴重退步表現,使那些不相信本能、主張「白紙論」的人非常不舒服,他們無法草草解釋動物故態復萌只是因為牠們懷念過去。雖然有些行為主義學者願意承認動物有本能,但仍然否認人類有本能,華生和他的弟子們宣稱,不論是對於動物或是人類,本能都不具任何重要性;學習才是一切。可是假如此事屬實,那麼動物又為何會回復到過去的行為模式?(《本性難移?Born That Way: Genes, Behavior, Personality》頁259)

  之前讀心理學課本時,沒有讀到行為學派的心理學家對動物的調教會失效,果然馴獸師突然遭到動物攻擊的新聞報導,才是真正的殘酷現實。


  是的,在某些情境下,每個人都可能展現暴力行為——而多數人會同意處於困境中的貧民區黑人青少年正符合這種情境。而且某些個體由於他們先天基因構造的關係,比其他人更具有暴力犯罪的傾向。附帶一提的是,對於暴力行為的處理方式,藥物療法能減緩這種傾向的蔓延。而那些一再犯下暴力案件的累犯,有許多是可以藉由藥物治療而遠離暴力行為的,至於這種措施是否出自於罪犯個人的選擇或是交給社會來決定,則不是科學上的問題,而是一個價值觀的判斷……。

  這兩種類型的罪犯——一為社會情境的產物,另一為神經生物缺陷的產物——讓我覺得有些諷刺。在場人士大多是高級知識份子及某些領域的專家,他們竭盡心力欲釐清兩種類別,有趣的事是,洛杉磯的黑社會份子在分辨這兩種類型的時候,一點困難也沒有,他們知道夥伴中必定有人的腦筋線路「不同」。我彷彿可以聽到他們說:「沒錯,我們會搶劫銀行,也會偷竊商店,可是阿南是個瘋子被他看到一定沒命!」

  許多博學多聞的教授在馬里蘭會議廳裡,絞盡腦汁思索著,暴力犯罪的導源究竟是文化還是基因因素。因犯案而遭監禁的幫派份子知道,就某種意義而言,有些人由於過去的紀錄而歸於文化上的因素;有些人則因為本身就是與別人不同,而屬於基因上的因素。而且他們可以分辨出誰是哪一種的。對於規劃社會政策者的一個老問題:是否能夠或應該及早辨識出像阿南這樣的人,並藉由諮商輔導、職業訓練或是藥物治療,來降低他這方面的傾向?或者必須等到他犯下無數的兇殺案後,才讓政府以化學藥物使他安分?或是還有別的辦法?此刻,政府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監獄和死刑。(《本性難移?Born That Way: Genes, Behavior, Personality》頁355)


  其他研究顯示基因可能不僅會影響政治立場,還包括一些人們所堅持的立場,例如槍械管制、死刑及同性戀權利等爭議性議題。……

  1981年史卡爾發現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也就是對嚴格紀律的傾向)在遺傳上呈現顯著。假如這種特質能透過基因傳遞,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或民族)可以服從於權威式的政府或宗教體制之下,有些人則起而反抗。

  1975年澳洲一項針對3810對雙胞胎所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從愛好現代藝術到宗教信仰等各種態度中都具有基因的成分,或許最有意義的發現是對種族歧視的態度。在三個與此議題相關的問題中,包括相信白人的優越性、跨種族聯姻的接納以及非白人移民的看法,在遺傳性上皆達到顯著。……

  想到《教養大震撼:關於小孩,你知道的太多都是錯的!NurtureShock: New Thinking About Children》第三章族群意識:小孩天生就會歧視(族群平等教育不只有必要,還要趁早。),還沒讀,不知道書中有沒有更新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雖然我們在此盡情地推測基因影響社會態度的可能性,但不該忘記的是我們所獲得的基因證據,完全不涉及這些特質的好壞或道德價值觀;基因並非永恆不變,或全權支配個體。在好處方面,僅僅是了解堅定立場所可能具備的基因基礎,便能降低許多衝突。

  例如向種族敵意或死刑這類難以對付的問題,我們是否應該找出導致這種態度的生化基礎?或許因此能解釋何以支持派或反對派都訴諸理性和公平,但雙方仍各執一詞。我猜想有些人的基因構造使他們較易接納某些意識型態,而不論是《紐約時報》的社論,神棍羅伯森(Pat Robertson)的佈道大會或納粹政府的口號等具強大影響力的社會因素,則能增強這些固執的立場。我強烈質疑這些主張的說服具有另一種意識型態導向基因的人,幸運的是,許多人對此議題是抱持中立態度……,而政客努力討好的對象,正是這群永遠「未表態」的人。

  即使能夠證明基因可以使我們偏向某些看法,亦不代表其他基因不會將我們導正。某個基因可能使我們相信犯罪應該重罰,然而染色體的另一端基因卻引發對死刑的厭惡。關於死刑的議題將演變成一個基因蹺蹺版,一篇好的社論或餐桌上的辯論都可能像這樣來回擺盪。(《本性難移?Born That Way: Genes, Behavior, Personality》頁375)

  如果確定證明基因可以使人偏向某些看法,那麼,就又多了一個理由不要跟人爭論政治、宗教議題。


相關文章:
  除了送信,鴿子也會迷信
  連續強暴犯應該化學去勢(或許比較正確的說法是進行針劑治療)嗎?
  反對死刑的人是殺人幫兇?——從經濟學看死刑
  為什麼反對死刑?
  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為什麼不要跟人爭論政治、宗教議題?——我們先用情緒下決定,再用理性找理由
  如何輕易地讓人道德沈淪?
  佛洛依德對心理學的傷害

繼續閱讀...

不論擁核或反核,先問你自己一件事

0 意見
分享




  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的9級大地震,由於導致福島核能發電廠發生7級事故,台灣的核四跟核能發電政策再度成為熱門的政治議題,甚至成為有志競選2012總統大選的政治人物的主要政見。

  但是,不論你擁核或反核,我想請你先問你自己一件事,你家會蓋得比核能發電廠堅固嗎?

  根據維基網站到日本時間4月18日18時的資料,這個地震造成至少1萬3965人死亡、1萬3677人失蹤、傷者(輕、重傷)4938人,遭受破壞的房屋29萬6538棟。

  如果日本沒有興建福島核能發電廠,這一次的地震就不會發生嗎?傷亡人數跟遭破壞的房屋數,就會大幅減少嗎?

  依據中央氣象局自1991~2006年16年的觀測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1萬8500次地震(平均一天約50次),其中約有1千次為有感地震(平均一天約3次)。

  地震發生次數最多的是在1999年,主要是受到921地震的影響,該年共計發生了4萬9919次地震(平均一天約137次),其中有感地震達3228次之多(平均一天約9次)。就災害性地震資料統計分析,從1901年至2006年總共有97次災害性地震(幾乎是一年一次了)。(資料來源:http://www.cwb.gov.tw/V7/knowledge/encyclopedia/eq054.htm

  其中,造成最大死傷的是1935年4月21日6時2分,新竹台中烈震,震央在新竹關刀山東南方偏南3公里,此次地震死3276人,傷1萬2053人,房屋全毀1萬7907棟,半毀1萬1405棟,破損2萬5376棟。

  台灣災害性地震引起損害最大者是1999年9月21日1時47分(相隔僅64年,比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短),南投集集大地震(921大地震),震央在日月潭西方9公里,此次地震死2456人,傷1萬0718人,房屋全毀5萬3661棟,毀損5萬3024棟。(資料來源:http://www.cwb.gov.tw/V7/knowledge/encyclopedia/eq071.htm

  如果台灣沒有興建核能發電廠,就不會發生地震了嗎?921大地震就不會有那麼多傷亡人數跟遭破壞的房屋數了嗎?

  你家會蓋得比核能發電廠堅固嗎?在你花時間思考,或跟人討論台灣的核能發電廠安不安全時,你是不是應該先考慮核能發電廠沒事,你家卻已經全毀的狀況下——就像921大地震,你該怎麼辦?還沒繳完的房貸,不會跟著全毀的房子歸零,政府也不會免費地蓋一棟跟原來一樣的房子給你(例如:「繳不出錢! 東星大樓住戶回不了家」)。如果不幸,你家全毀,你也死了,你活著的家人該怎麼辦?如果更不幸,你家全毀,你變成重度殘障,需要看護且無法工作,你跟你家人該怎麼辦?

  根據財團法人地震保險基金的資料,全國住宅戶數807萬7482戶,有229萬4738戶投保150萬元保額的住宅地震保險(一年保費1350元),投保率為28.41%。(資料來源:http://www.treif.org.tw/contents/B_financial/B1.aspx

  
相關文章:
  地震時,在室內的10種緊急應變措施
  地震時,在室外的緊急應變措施
  火災逃生(求生)自救黃金守則
  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與騙術
  假如…—心智之眼的盲點
  明顯的事實,合理的推論,但……
  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他人容易——丹麥面對能源危機的態度
  惡性循環的小島寓言:開發石油、原物料及水資源要面對的問題
  風力發電(再生能源)的最大問題
  為什麼不要跟人爭論政治、宗教議題?——我們先用情緒下決定,再用理性找理由
  壽險、醫療險、意外險、旅行平安險、投資型保單常見問題的官方回答
  想要中頭獎,星期幾買大樂透、威力彩最好?
  懷抱著最好的希望,但預做最壞的打算
  保險公司倒閉對你的保單有什麼影響?
  怎樣查到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條款跟費率?
  幫小孩或自己保醫療險要留心的地方
  打保險理賠官司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繼續閱讀...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求職須知:如何不被怪題考倒

0 意見
分享

「機會青睞有準備者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巴斯德(Pasteur)。

秘訣一:先決定考官要的是哪一種答案,要獨白還是對話。

  大多數難解的考題都需要你用口語清楚交代推理過程的來龍去脈,結束時說出正確或適當的解答。你在回答時必須區分題型,分辨這一題要的是獨白,要你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說話,還是你必須和面試官對話。


  邏輯題通常需要獨白。面試官刻意給你有限的資料,並期望你自己找出解答。不斷逼他提供刻意不給的資訊是會討人厭的。

  邏輯題需要獨白很合理,可是回答其他類型的問題,規則常會完全不同。像設計題和個案題,面試官都會期待你問更多資料。如果你想自己獨力解決,可能會有麻煩。面試官的個性也是一個因素。刁難的面試官提出問題後就面無表情的坐著,不刁難的則願意與應試著交談。

  ……「不怎麼聰明的應試者認為設計就像畫畫:拿到一張白紙,可以隨興創作。聰明的應試者了解,設計是一連串困難的折衷方案。」

  好的答案會顯現出應試者了解設計的過程就是折衷再折衷。應試者應該儘可能從面試官口中問出相關資訊。……

  題目形形色色,尤其是碰到這類問題時,「重點就是要對話半個小時。面試官依據對話內容評斷應考者的聰明程度」。

  除非考題明顯是邏輯題,不然應考者最好假定面試官要的是對話。我所謂的對話是你要說一大堆話,但可以問面試官一些聰明的問題。


秘訣二: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錯誤的。

  碰到頭腦體操和謎題,第一個竄入腦中的答案通常不是正確答案。如果一想就有正確答案,頭腦就不用大操特操了。

  因為難答,才需要絞盡腦汁。就像視幻、戲法或騙術,頭腦體操也是利用你基本的、日常的心智能力來欺騙你。……你無法立即解出頭腦體操,只是代表你的心智正常。頭腦體操讓你解不出,也才名實相符。

  許多人在一時語塞時會緊張。你雄辯的最佳起點,就是先說出明顯的解答,並解釋為什麼這個是錯的。這樣不僅可以緩和緊繃的氣氛,也是了解問題的絕佳方式。


秘訣三:忘記你曾經學過微積分。

  面對邏輯題,就抱持這種心態。一般企業的面試都不需要用到微積分。如果你認為頭腦體操所需要的知識,比電視上的益智問答更為高深的話,你很可能錯了。

  有一種好像要用到微積分的考題,解答很簡單,根本用不著微積分。你一定要回答簡單的答案。即使你運用了高階數學,而且計算正確,面試官仍會認為你犯了見樹不見林的錯。

  這條規則只適用於邏輯題。如果你去應試的是投資銀行,他們要你用Black-Scholes偏微分方程式計算選擇權定價,你就要用到微積分。


秘訣四:複雜的大題目通常答案簡單。


秘訣五:簡單的問題常需要複雜的答案。

  ……只有一句話的問題常常需要冗長複雜的答案。務必確定徹底思考過再回答。如果面試官認為你漏失了答案的重要部分,你可能會有苦頭吃。


秘訣六:「完美的邏輯思考者PLB」並不像你和我。

  許多邏輯題都提到「完美的邏輯思考者」(perfectly logical being,簡稱PLB)。……「PLB」幾乎是個通關密語,解答玩家很清楚箇中含意,其他人卻不懂。當你聽到「PLB」時,題目正告訴你,忘記你所知人類心理學的一切。你應該作下列假設:

◆PLB動機單純。他們只關心得到最多的錢、逃離魔鬼的控制、遵守愚蠢法令等等,其他都不重要。因此,PLB絕對不會幫朋友的忙。PLB都只顧自己。

◆PLB思考迅速,能夠快速知道每一件事合理推論的結果。絕對不會神智不清,也不會犯錯,更不會遺忘。

◆PLB了解其他PLB的心理,有把握精確掌握其行事結果。不喜歡玩意志邏輯遊戲的人總是想不通這一點。人類的行為總是難以預料。PLB的行為絕對不會如此,難怪這種題目的正確答案總是大大偏離現實。通常,答案是A會獲致B的結論,B會獲致C的結論,C會獲致D的結論等等。真實世界無法這樣運作。真實世界中,人類動機的小小不確定性會打亂秩序,複雜的推理會失去價值。可是益智邏輯遊戲的狀況就不同。

  你可以把「PLB」當成提示。答案幾乎總是離不開PLB對其他PLB的推理。有時,問你「在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之類的問題時,你自己就要假裝是PLB。


秘訣七:百思不得其解時,不妨列出你所做的假設。看看你否定每一個假設時,會發生什麼。

  ……碰到最高明的題目,問題的假設可能十分簡單自然,讓你幾乎意識不到它就是假設……。寫下每個假設,然後依序寫下每個假設的相反。有新進展嗎?幸運的話,你會發現丟棄其中一個假設,答案就唾手可得。

  即使這招不管用,你仍可贏得面試官的好感,起碼顯示你了解「重設框架」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部分。


秘訣八:邏輯題如果遺漏重要資訊,不妨列舉各種可能的情境。你將會發現,你十之八九不需要這些遺漏的資訊。

  幾乎我們稱為邏輯題的題目都使用相同的伎倆,換句話說,大多數人碰到遺漏的資訊都會傻眼。

  當一個題目有選言命題,有一種未知狀況,可能是A或B,你不知道是哪一個,你必須從每一種可能進行有系統的推理。假定情況是X,看看可以獲致什麼結論。假設情況是Y,看看可能有什麼結果。你將發現,這種推論往往能導致突破性的進展。結果遺漏的資訊可能是沒必要的。

  這樣想吧:橋不能過,你必須游泳過河。幸運的是,你絕對不必游很遠,因為橋通常是搭在河最窄的地方。


秘訣九:可能的話,給面試官一個他從沒聽過的好答案。

  秘訣九對「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式問題尤其適用。面試官已經聽過普通答案很多次。……

  我搜集到的故事讓我相信,有獨創性的好答案何只是受到重視而已,簡直是過度重視。可能是因為面試官大多已對普通答案感到厭煩。太多傻瓜都在寄花俏的履歷表,希望贏得雇主的注意,所以這招幾乎從不管用。在面試時,具有創意的好答案卻會讓人眼睛一亮。只是你要確定,你說的真的是好答案。
(《如何移動富士山:答得出來,才是頂尖企業要的人才How Would You Move Mount Fuji?: Microsoft's Cult of the Puzzle -- How the World's Smartest Companies Select the Most Creative Thinkers》頁155)


相關文章:
  2秒鐘就決定你的第一印象
  芝加哥有多少位鋼琴調音師?
  面試不出錯的12要領
  [心理測驗]你的身體語言信心指數有多高?
  商務穿著的要與不要
  情緒預測(Emotional Prediction,EP)——跨國企業執行長跟清潔工的差別
  劣幣驅逐良幣的加班文化
  人有多會記仇,第一印象就有多重要

繼續閱讀...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

0 意見
分享



  《大腦當家-靈活用腦12守則,學習工作更上層樓Brain Rules: 12 Principles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at Work, Home, and School》的作者John Medina在去年(2010年)10月新出了一本書《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應該可以看做「大腦當家育兒篇:如何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做為養育0到5歲幼兒的參考。

  作者在這本書的網站上放了一個測驗「Are you a Brain Rules parent?」,一方面讓為人父母檢驗自己的觀念,一方面讓讀者檢驗是否有記住書中重點。換個角度看,這測驗也是這本書的重點整理。這本書還沒有中文版(已在2012年1月16日出版,書名為《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也不曉得會不會有,只知道翻譯《大腦當家》的洪蘭教授曾在演講中提過這本書。所以,我試著將這測驗及其解答翻成中文,如果有翻譯錯誤之處,煩請告知。


1. 底下哪一項最能預測小孩未來的學業表現?
□ 智商
□ 自制力
□ 考試成績


2. 達到哪一項最基本的條件,大腦才有辦法開始進行學習?
□ 刺激性的環境
□ 善用學習心理學教學的老師
□ 安全感

3. 嬰兒具備底下哪一項認知能力?
□ 出生後不到45分鐘,他們就會模仿。
□ 他們會記得一星期前只出現過在他們面前一次的事物。
□ 他們知道東西的大小不會變,東西放遠些,看起來就會小些。
□ 他們會預測速度。
□ 他們知道「共同命運原則」(principle of common fate),例如,籃球上的線會跟籃球一起跳動,是因為線是籃球的一部份。
□ 他們一出生就能分辨真假人臉。
□ 以上皆是。
□ 以上皆非。嬰兒大多只會哭、吃東西、大便跟流口水到你的衣服上。

4. 宣稱可以在懷孕期讓胎兒更聰明的商品都無法通過科學檢驗,這些商品沒有效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大腦是一個生物器官,最主要的影響來自生物性方面:體重、營養、壓力、運動。
□ 懷孕前半期,胎兒的感覺系統跟大腦才剛成形的感覺區域尚未連結。
□ 現今的研究資料雖足以發現早期心智現象,但還無法解答其中的謎團。
□ 以上皆是。

5. 有多少百分比的夫妻變成新手爸媽時,對婚姻的滿意度下降?
□ 16%
□ 55%
□ 83%

6. 小孩多大時,就開始會受到父母親吵架的影響?
□ 不到6個月大的嬰兒就能發覺狀況不妙。他們會像大人有壓力時一樣: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分泌壓力賀爾蒙。
□ 嬰兒或許不懂吵架的內容,但是假如有吵架發生,他們會知道。嬰兒會變得比較難平靜下來,比較慢從壓力中恢復過來。
□ 這方面的壓力所造成的影響會在開始上學後顯現出來,小孩比較可能使壞跟具有攻擊性,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比較常生病,智商較低。
□ 以上皆是。

7. 新手爸媽常因為哪四件事起衝突?
□ 誰包尿布,教養方式,做愛次數變少,錢
□ 缺乏睡眠,社交孤立,家事分擔不公,憂鬱
□ 基於必要性,或只是因為可愛,買許多嬰兒服;誰要半夜起來照顧小孩;無性生活;是否要繼續全職工作

8. 有多大的機率,你會生出一個比較焦躁不安的孩子?
□ 50-50
□ 20%
□ 天曉得

9. 你會如何處理小孩哭鬧?

  假設你跟你好動的2歲女兒在郵局的人龍中排隊,她說:「我想喝水。」,你平靜地回答:「親愛的,我現在沒法給妳水喝。」。接著她用快哭出來的聲音說:「我要喝水」,你曉得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血壓開始升高。為了避免接下來不可收拾的局面,你會說什麼?

□ 「我剛說了,等回家就可以喝水了。這裡沒水,現在不要吵。」
□ 「大小姐小聲點好不好?不要讓我在大庭廣眾之下丟臉。」
□ 「妳覺得口渴對不對?如果能喝一大口冰水該有多好。如果那台飲水機沒壞,我就能把妳舉高高,讓妳喝很多很多水。」
□ 當你小孩開始哭鬧時,你帶著無奈的微笑對著旁觀的人聳聳肩。


10. 同理心對緩和情緒很有效,因為:
□ 當大腦感受到同理心,身體也會跟著放鬆下來。迷走神經在這過程中起了作用。
□ 顯示出你關心大腦最在意的事——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 小孩曉得自己做錯了,你的同理心讓他覺得意外,轉移了他的注意力。

11. 同理心是建立人際關係的重要技能,常常練習,對交友、團隊合作、婚姻和養育小孩都有幫助。表達同理心最好的方式是:
□ 傾聽。不時用「嗯哼」、「喔」回應。
□ 清楚地說出你感受到對方的什麼情緒,試著猜導致這股情緒的原因。
□ 把自己相似的際遇滔滔不絕地細說從頭。

12. 哪一項最可能為你的小孩帶來快樂?
□ 有一群好朋友。
□ 找到滿意的工作。
□ 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

13. 小孩在求學的哪一個階段就不會一直問問題了?
□ 小學。孩子很快就學會一件事——老師比較喜歡他們答對問題,而不是問問題。
□ 國中。青少年開始被其他更重要的事吸引,比如研究來自帥哥或正妹的簡訊內容。
□ 不可能,真的。好奇心是大腦的天性。

14. 你的小孩有沒有面對面跟朋友互動重要嗎?
□ 不太重要。簡訊、電子郵件、社群遊戲都能讓小孩從中學到如何跟人互動。
□ 當然重要。常跟人面對面互動,可以讓你的小孩更懂得察言觀色。

15. 你累斃了,需要休息一下,暫時沒法照顧小孩。你可以讓2歲的小孩看多久電視,才不會對他的大腦有不好的影響?
□ 不能看電視。
□ 一天大約一小時。
□ 只要你挑教育性兒童節目,多久都沒關係。

16. 你的小孩考試考高分,你會怎麼說?
□ 我就知道你可以考高分,你這麼聰明。
□ 我以你為豪,你一定很努力學習。
□ 上面兩句中的一句。

17. 是非題:激發小孩腦力的其中一個好方法是,讓他常做遠超過他能力的練習題,有優良表現時才讚美他。
□ 對。
□ 錯。

18. 哪一種教養方式在統計上比較可能培育出優秀的小孩?
□ 小孩要管得死死的,或許還要有一點怕父母,這樣他們才會變成有禮貌的大人。
□ 除了愛,還是愛,以及更多的愛。避免跟小孩起衝突。
□ 對小孩有所要求,也同時給予溫暖的關懷。
□ 只要提供吃住就可以,剩下的讓他們自己照顧自己——這就是他們的學習方式。

19. 你正試著糾正小孩的錯誤行為。有什麼妙方會讓他更聽話?
□ 持續處罰壞行為。
□ 解釋你立下這些規矩的原因。
□ 賄賂。嘿!這有效。

20. 哪一項因素最能夠預測小孩未來?
□ 一個充滿愛的家。
□ 你是多完美的父母。
□ 你如何處理小孩的強烈情緒。



  「Are you a Brain Rules parent?測驗解答中文版


相關文章:
  稱讚孩子「很聰明」或「很努力」,會有什麼差別?
  讓小孩獨自到公共場所前,小孩必須知道的12件事
  台灣學童數學比美國好的原因——看美國人自己怎麼說
  有其母必有其子的飲食偏好
  母親對你的影響有多大?——電影「蝴蝶」(Le Papillon)
  喝保特瓶裝的水(或飲料)對你或你的小孩可能有什麼影響?
  噪音對小孩的智力有損害
  孩子比你想的還聰明
  教養的迷思——孟母三遷VS養不教,父之過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繼續閱讀...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Brain Rules for Baby》測驗解答

0 意見
分享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測驗題目:「Are you a Brain Rules parent?」,題目中文版


1. 底下哪一項最能預測小孩未來的學業表現?

□ 自制力。

  史丹佛大學Walter Mischel研究發現,能夠延遲滿足15分鐘的小孩,SAT(類似台灣大學學測)的分數平均比只能忍1分鐘的小孩高210分。為什麼?衝動控制是歸類在大腦「執行功能」的大腦活動。小孩不分心,大腦的「執行功能」才能好好運作。能夠專心的小孩在學校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是的,情緒管理(避免衝動)的表現較能預測認知作業上的表現。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105頁「自制力」,以及135頁「心智的工具」。



2. 達到哪一項最基本的條件,大腦才有辦法開始進行學習?

□ 安全感。

  大腦的第一優先考量是求生存。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66頁「大腦的主要工作不是學習」,以及124頁「親情提供了安全感」。


3. 嬰兒具備底下哪一項認知能力?

□ 以上皆是。

  科學家曾認為嬰兒是一張白紙——無助、可愛、潛力無窮可以任意塑造。但是現今的研究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嬰兒的神經系統一出生就包含許多功能,且大多數跟學習有關。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64頁「Monkey see, monkey do」。


4. 宣稱可以在懷孕期讓胎兒更聰明的商品都無法通過科學檢驗,這些商品沒有效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以上皆是。

  商人為了賺錢,不斷推出宣稱可以增強胎兒注意力、記憶力跟語言能力的商品。你可以省下這筆錢。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23頁「神奇的孕婦傳話器」。


5. 有多少百分比的夫妻變成新手爸媽時,對婚姻的滿意度下降?

□ 83%。

  大部分的夫妻無法想像生小孩會對婚姻生活造成這麼大的改變。小孩應該會帶來無窮無盡的快樂,不是嗎?很多人這麼想,特別是父母在充滿傳統婚姻家庭觀念的50年代後期長大的人。但是社會學家E.E. LeMasters指出,其實在1957年,大多數的夫妻過得不太好。他的發現不斷被驗證。

  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59頁「多數婚姻不怎麼美好」,以及80頁「第一步是要覺悟」。



6. 小孩多大時,就開始會受到父母親吵架的影響?

□ 以上皆是。

  來自父母不斷爭吵的壓力會傷害小孩的大腦。父母若能停止爭吵,小孩的大腦就能在8週內開始復原。夫妻偶發的爭吵,進行和好時要讓小孩看到。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70頁「夫妻爭吵的四大主因」。


7. 新手爸媽常因為哪四件事起衝突?

□ 缺乏睡眠,社交孤立,家事分擔不公,憂鬱。

  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70頁「夫妻爭吵的四大主因」,以及80頁「第一步是要覺悟」。

  或許你會有興趣做做[心理測驗]家事公平性測驗


8. 有多大的機率,你會生出一個比較焦躁不安的孩子?

□ 20%。

  長久以來,父母就知道小孩有自己天生的性情。心理學家傑若米‧卡根(Jerome Kagan)是第一個證實這件事的人。在他的研究樣本中,有20%是高反應兒童(High-reactives)。但是高反應兒童長大後性情會變怎樣取決於許多事情,部分原因是每個人大腦神經連結的方式不一樣。這些小孩可能不好養,但他們也會有一些吸引人的個性。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180頁「與生俱來的性情」。


9. 你會如何處理小孩哭鬧?

  假設你跟你好動的2歲女兒在郵局的人龍中排隊,她說:「我想喝水。」,你平靜地回答:「親愛的,我現在沒法給妳水喝。」。接著她用快哭出來的聲音說:「我要喝水」,你曉得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血壓開始升高。為了避免接下來不可收拾的局面,你會說什麼?

□ 「妳覺得口渴對不對?如果能喝一大口冰水該有多好。如果那台飲水機沒壞,我就能把妳舉高高,讓妳喝很多很多水。」

  聽起來很奇怪,對不對?很多父母以為這樣做只是火上加油。但是研究清楚的顯示,只有同理心的反應跟輔導,才能在短時間內緩和爆發的情緒,並減少以後發生的次數。

  記住,你要面對小孩的情緒,而不是迴避它們,要把小孩的感覺清楚地說出來,表示你明白這感覺。這才是同理心。其他答案的反應沒有考慮到小孩的感受。



10. 同理心對緩和情緒很有效,因為:

□ 當大腦感受到同理心,身體也會跟著放鬆下來。迷走神經在這過程中起了作用。

  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215頁「為什麼同理心有用?」。


11. 同理心是建立人際關係的重要技能,常常練習,對交友、團隊合作、婚姻和養育小孩都有幫助。表達同理心最好的方式是:

□ 清楚地說出你感受到對方的什麼情緒,試著猜導致這股情緒的原因。

  研究人員在跟自閉症兒童互動時,創造出稱為「同理心反射」的兩個步驟。這兩個步驟出乎意料之外的簡單有效。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85頁「將同理心變成反射作用」。

  可參考網誌「Change:同理心的角度」。


12. 哪一項最可能為你的小孩帶來快樂?

□ 有一群好朋友。

  自1937年開始的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或許是這類研究中最大的一個,尋找「什麼讓生活變得美好」的答案。研究發現,有沒有一群好友,是預測一個人生活是否快樂的最佳指標。人到中年,友誼更變成唯一可以預測生活是否快樂的指標。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164頁「快樂的秘訣」。

  可參考網誌「影響快樂的外在因素」。


13. 小孩在求學的哪一個階段就不會一直問問題了?

□ 小學。孩子很快就學會一件事——老師比較喜歡他們答對問題,而不是問問題。

  2009年,一個長達6年,調查對象超過3千名各行各業創新企業家的研究發表。這些企業家的最大共通處是「求知慾」。研究計畫的主持人Hal Gregersen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訪問時提到了兒童。

  「小孩4歲的時候還會一直問問題,但是等到6歲半時,就不再問個不停了,因為他們很快就學會一件事——老師比較喜歡他們答對問題,而不是問問題。中學學生很少表現出求知慾,他們忙著長大,與同儕在一起,好奇心已不知所蹤。80%的企業家花至少20%的時間尋找新的觀念。」

  這真是令人難過的一件事。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102頁「探索世界的慾望」,以及132頁「好好玩!」。


  可參考網誌「如何培養興趣與好奇心」。


14. 你的小孩有沒有面對面跟朋友互動重要嗎?

□ 當然重要。常跟人面對面互動,可以讓你的小孩更懂得察言觀色。

  大腦有一塊很大的區域是專門用來處理人臉辨識的,由此可見其重要性。解讀非語言訊息是生存所需的技能。了解他人的動機,讓我們的祖先能夠組成工作團隊,也能共禦外侮。

  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好好學會解讀臉部表情,這也是你的小孩需要常常跟你或其他人面對面相處的原因。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113頁「解讀非語言訊息」,以及151頁「面對面互動的重要性」。


  可參考網誌「[心理測驗]眼睛會說話,但你會對意了嗎?」、「你能分辨真笑或假笑嗎?」。


15. 你累斃了,需要休息一下,暫時沒法照顧小孩。你可以讓2歲的小孩看多久電視,才不會對他的大腦有不好的影響?

□ 不能看電視。

  當然,你需要休息。但是,找一個人——親朋好友或鄰居,來填補你休息的空檔會比較好。簡言之,盡量不要讓小孩看電視。美國小兒科醫師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s)建議,不要讓2歲以下的小孩看電視,因為小孩電視看得越多,跟其他小孩的互動就越差。

  以對霸凌的研究為例,4歲以下的小孩每天多看1小時電視,上學後霸凌的機率就多9%,這是因為小孩情緒管理不好的原因。

  電視也對注意力的集中跟持續度有害,這就會影響到大腦的「執行功能」(「執行功能」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表現)。3歲前每多看一小時電視,7歲時就多10%的機率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學齡前小孩每天多看三小時電視,就比完全沒看電視的小孩,多30%的機率有注意力上的問題。


  五歲以後,某些教育性節目的確對大腦有益。不過,情願減少電視時間,也要讓小孩每天做運動。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142頁「數位時代:電視、電玩與網路」。


16. 你的小孩考試考高分,你會怎麼說?

□ 我以你為豪,你一定很努力學習。

  讓高手或低手有所不同的並不是聖光術,而是老掉牙的努力、努力、再努力,還有反覆練習。

  如何讓小孩更努力?出乎意料之外的簡單,稱讚小孩「很努力」就可以。千萬不要稱讚小孩「很聰明」,因為當他們遭遇困難時,他們會自認為不夠聰明,不曉得如何客服困難。

  相反地,被稱讚「很努力」的小孩,曉得辛勤耕耘才能歡笑收割,所以會更加努力地面對挑戰。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138頁「稱讚小孩很努力,不要稱讚小孩很聰明」。


  可參考網誌「稱讚孩子「很聰明」或「很努力」,會有什麼差別?」、「怎樣準備有題庫或考古題的考試會比較有效率?」。


17. 是非題:激發小孩腦力的其中一個好方法是,讓他常做遠超過他能力的練習題,有優良表現時才讚美他。

□ 錯。

  幫小孩排滿才藝課程的父母會這樣做,但這情況超乎你預期的嚴重。揠苗助長的父母常因自己的小孩不如天才兒童而失望、不高興,甚至生氣。這種失控的情況是有害的。這會讓小孩進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使得大腦受到傷害。習得性無助會導致憂鬱症。來自父母的過度壓力也會導致小孩好奇心跟高階思考能力的喪失。

  給小孩適當的挑戰,但是不要揠苗助長。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153頁「我家小孩比你家優秀」。



18. 哪一種教養方式在統計上比較可能培育出優秀的小孩?

□ 對小孩有所要求,也同時給予溫暖的關懷。

  199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光從父母的教養方式就能預測小孩長大後會怎樣。只有一種教養方式能培育出優秀的小孩——這些父母對小孩要求,但也付出極大的關心。父母會對小孩解釋立下的規矩,並鼓勵小孩勇於表達。父母鼓勵小孩獨立,但不違背家中的價值觀。這些父母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與子女互動。

  想知道有哪四種教養方式,看優秀的小孩是如何定義,你是否同意這個定義?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197頁「優秀的小孩」。



19. 你正試著糾正小孩的錯誤行為。有什麼妙方會讓他更聽話?

□ 解釋你立下這些規矩的原因。

  維持紀律的重要關鍵就是,違反明確、一致的規矩時,就馬上進行懲罰。但是如果能一開始就跟小孩解釋立下這些規矩的理由,就像施了魔法似的,處罰會更有效,守規矩的時間更持久,甚至內化為小孩自身的規矩。

  舉例來說,沒有講理由:「不要摸狗,否則就將你隔離(timeout)」;有講理由:「不要摸狗,否則就將你隔離(timeout)。那狗很兇,我不希望你被咬。」

  研究發現,解釋理由會讓小孩(或大人)一下子乖很多。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245頁「解釋規矩」。



20. 哪一項因素最能夠預測小孩未來?

□ 你如何處理小孩的強烈情緒。

  情緒管理不只是社交能力的關鍵,也是認知能力(比如:大腦的「執行功能」、做決策)的關鍵。你對小孩情緒如何反應,小孩就學會如何管理他的情緒。父母可以練習情緒管理的重要三步驟:察覺小孩的情緒,告知小孩你感受到這樣的情緒(但不做好壞的判斷),對小孩表示同理心。

  然而,這並不表示小孩做什麼都沒關係,大多數成功的父母對小孩有同理心反射,同時也訂立了明白清楚的規定讓小孩遵循。

  詳情請參閱《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英文版199頁「情緒優先」,以及237頁「規矩要合理、明確」。




你答對了幾題?

18-20 分: 及格!

  你了解情緒對小孩的快樂跟智力很重要。同理心是安撫情緒的最佳良方。能幫助小孩成長的不是現代的電子玩意,而是亙古不變的安全感、深厚情誼與愛。

13-17 分: 還差一點點。

10-12 分: 你可以做得更好。

0-9 分: 有點距離。


相關文章: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Brain Rules for Baby: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
  《告白こくはく》——請給我真誠的讚美,而不是矯情的過度讚美
  讓小孩獨自到公共場所前,小孩必須知道的12件事
  台灣學童數學比美國好的原因——看美國人自己怎麼說
  有其母必有其子的飲食偏好
  母親對你的影響有多大?——電影「蝴蝶」(Le Papillon)
  喝保特瓶裝的水(或飲料)對你或你的小孩可能有什麼影響?
  噪音對小孩的智力有損害
  歐美的EQ教育課程:促進另類思考方法PATHS
  孩子比你想的還聰明
  教養的迷思——孟母三遷VS養不教,父之過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