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外表看不出來的兩性差異——談眼神測驗、女性大腦(同理商數)、男性大腦(系統商數)

0 意見
分享








  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席蒙‧貝倫科漢(Simon Baron-Cohen)除了在網路擺上眼神測驗(Mind in the Eyes Test)女性大腦(同理商數,Empathy quotient)男性大腦(系統商數,Systemizing quotient),還提供了測驗上線至今的男性女性測驗分數統計圖表

  藍色代表的是男性,紅色則是女性。你可以跟其他幾萬人的分數做個參考比較。


  之前曾在「別再錯怪男人了!女人就是比男人耳聰目明」這篇網誌中提到過男女眼睛先天本質上的不同,上面這張「眼神測驗」的統計圖表也顯示出這樣的差異。

  也難怪會有女人拚命使眼色,男人卻無動於衷,甚至會錯意,事後女人火大、男人卻一臉無辜的情況出現了。


  上面是女性大腦(同理商數)的統計圖表。下面則是男性大腦(系統商數)的統計圖表。


  因為試著把測驗中的敘述做了翻譯,所以每一條敘述都看了好幾遍,常常腦中就跟著浮出了日劇「破案天才伽利略」的畫面。特別是男性大腦(系統商數)的許多條敘述,根本就像是在描述福山雅治飾演的湯川學教授。

  當你看了上面兩個統計圖表所顯現的兩性差異,或許你就不奇怪湯川學為何會對火車讚嘆,而柴崎幸飾演的內海薰卻覺得他在發神經了。

  另外,劍橋大學心理學家貝倫科漢提到別把測驗結果看得太認真,是否有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或高功能型自閉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需要更精確的診斷。換個方式來看,同理商數(Empathy quotient)測試的是同理心的高低、系統商數(Systemizing quotient)則是系統思考的程度。


相關文章:
  男人跟女人對自己理想身材的看法有什麼差別?
  為什麼男人連結婚紀念日都記不住?
  女人不懂性愛對男人的意義
  男人跟女人都需要知道的月經心理學
  女人的友誼跟男人的有什麼不同
  女人和男人對出軌(外遇)的不同反應
  男人在妳面前變笨出錯,是因為妳太迷人的緣故
  [心理測驗]判斷你是否具有「女性大腦」
  [心理測驗]判斷你是否具有「男性大腦」
  [心理測驗]眼睛會說話,但你會對意了嗎?
  [心理測驗]你能分辨真笑或假笑嗎?
  免費又準確的心理測驗網站
  Change:同理心的角度
  兩性差異——看「破案天才伽利略」的另一個有趣角度
  別再錯怪男人了!女人就是比男人耳聰目明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心理測驗]判斷你是否具有「男性大腦」

1 意見
分享

  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席蒙‧貝倫科漢(Simon Baron-Cohen)在2003年出版的《基本差異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Male And Female Brains And The Truth About Autism》一書中開宗明義:「多數女性大腦天生適合感受他人悲喜,而多數男性大腦天生適合推理和系統建構。」

  貝倫科漢隨即補充,並非所有女人都有「女性大腦」,也不是男人就一定有「男性大腦」。不過他舉了諸多例證來說明他的中心主張:較多男性擁有系統思考的大腦,而較多女性擁有同理思考的大腦。貝倫科漢發現,這兩種思考方式的差別很令人玩味:「系統思考的特色是明確、重視各部細節,」以及不因時地改變的固定法則。他說:「系統化的必要條件,是超然。」(貝倫科漢稱自閉症患者為大腦「極端男性」的例子。)(《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 Why Right-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頁193)

  貝倫科漢在網路上提供了判斷「男性大腦」的系統商數(Systemizing quotient)測驗。

http://www.glennrowe.net/BaronCohen/SystemizingQuotient/SystemizingQuotient.aspx

0 -19分 低於平均
20-39分 平均區間(大多數女性得24分,男性則是30分)
40-50分 高於平均,大多數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患者或高功能型自閉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患者的得分區間
51-80分 非常高分,跟一般男性比較,有三倍的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患者得此高分,非常少女性得這麼高分
80分是滿分

測驗結果更進一步的說明(http://readforjoy.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29.html)。


以下供英文不熟悉他的人參考。

測驗說明:

  先選擇你的性別選項(必選),名字可不填。再選擇你對下列每一條敘述的同意程度——Definitely agree完全同意、Slightly agree稍微同意、Slightly disagree稍微不同意、Definitely disagree完全不同意。全部答完後,按下「Get score」按鈕。




1. 當我聽到一段音樂時,我總是會去注意音樂的架構
2. 我相信一些被視為迷信的事,比如13號星期五不吉利等等。
3. 我常下決心做某一件事,但總是難持之以恆
4. 我喜歡看非小說類文學勝過看小說
5. 如果我要買車,我一定要知道引擎排氣量是多少
6. 當我看畫時,我通常不會去想那幅畫用了哪些作畫技巧
7. 如果我家電線有問題,我會自己修理
8. 當我作夢時,醒來後細節常記不清楚了
9. 我比較喜歡一群人一起看電影,而不是一個人看。
10. 我對了解各種宗教有興趣
11. 我很少看跟新科技有關的報導或網站
12. 我對策略遊戲不感興趣
13. 我著迷於了解機械是如何運作的
14. 每天早上一定要看新聞
15. 我對數學上的數字規則跟形態感興趣
16. 我不擅於跟老友保持聯繫
17. 講故事時,我常常去掉細節,只講大綱
18. 看著說明手冊把東西組裝起來,是件難事
19. 當我看到一種動物,我會想知道牠屬於什麼種類
20. 買電腦時,我確切地知道硬碟大小跟CPU速度
21. 我樂於參與體育活動
22. 我能不做家事就不做
23. 煮東西時,我不會去想煮的順序跟材料對煮出來的東西有什麼影響
24. 看地圖跟了解地圖內容對我來說有困難
25. 如果我有蒐集CD、錢幣、郵票之類的東西,我一定井然有序的收藏著
26. 當我看家具的某一個部分時,我不會去注意整個組裝的細節
27. 從事冒險活動對我來說具有吸引力
28. 當我學習歷史事件時,我不會專注在發生的時間
29. 報紙上一堆像大聯盟比賽、股價資訊的表格,總是讓我頭大
30. 當我學一個新語言時,我會對它的文法規則感到興趣
31. 對我來說,到一個新的城市,記路是困難的
32. 我沒有看科普電視節目跟科普新聞報導的傾向
33. 如果我要買音響,我一定要知道它的詳細技術規格
34. 我可以很容易地估算賭博勝率
35. 我不會戰戰兢兢地做DIY
36. 我很容易就能跟剛認識的人聊起來
37. 當我看一棟建築物時,我會很好奇它是怎麼蓋起來的
38. 舉行選舉時,我對其他選區的結果不感興趣
39. 當我借人錢時,我期望對方會完全還我錢
40. 我對了解銀行寄來的投資與儲蓄帳戶對帳單有困難
41. 坐火車時,我常想要知道鐵道系統如何運作
42. 當我買了一件新玩意時,我不會把說明書完全看過
43. 假如我要買相機,我不會仔細注意鏡頭的品質
44. 當我讀文章時,我總會注意文章有沒有文法上的錯誤
45. 聽氣象預報時,我對氣象形態沒什麼興趣
46. 我常想如果我變成某人會是什麼情況
47. 我沒法同時做兩件事
48. 看一座山時,我會去想那座山是怎麼形成的
49. 我可以輕易地在腦中形成住處附近高速公路如何連結的影像
50. 在餐廳點餐時,我常常猶豫不決
51. 坐飛機時,我不會想到流體力學
52. 我常常忘記談話內容的細節
53. 漫步鄉間時,我會好奇各種樹木間有什麼不同
54. 我覺得,要記清楚只見過一兩次面的人的長相,是困難的
55. 我會對一條河從源頭到流入大海的流經路徑有興趣
56. 我不會仔細小心地閱讀法律文件
57. 我對了解無線通訊如何運作不感興趣
58. 我對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感到好奇
59. 旅行時,我喜歡深入了解當地文化
60. 我不在乎看到的植物叫什麼名字


相關文章:
  女人不懂性愛對男人的意義
  男人跟女人都需要知道的月經心理學
  女人的友誼跟男人的有什麼不同
  別再錯怪男人了!女人就是比男人耳聰目明
  男人跟女人對自己理想身材的看法有什麼差別?
  為什麼男人連結婚紀念日都記不住?
  女人和男人對出軌(外遇)的不同反應
  男人在妳面前變笨出錯,是因為妳太迷人的緣故
  [心理測驗]判斷你是否具有「女性大腦」
  外表看不出來的兩性差異——談眼神測驗、女性大腦(同理商數)、男性大腦(系統商數)
  你能分辨真笑或假笑嗎?
  兩性差異——看「破案天才伽利略」的另一個有趣角度
  免費又準確的心理測驗網站
  [心理測驗]眼睛會說話,但你會對意了嗎?
  Change:同理心的角度

繼續閱讀...

[心理測驗]判斷你是否具有「女性大腦」

1 意見
分享

  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席蒙‧貝倫科漢(Simon Baron-Cohen)在2003年出版的《基本差異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Male And Female Brains And The Truth About Autism》一書中開宗明義:「多數女性大腦天生適合感受他人悲喜,而多數男性大腦天生適合推理和系統建構。」

  貝倫科漢隨即補充,並非所有女人都有「女性大腦」,也不是男人就一定有「男性大腦」。不過他舉了諸多例證來說明他的中心主張:較多男性擁有系統思考的大腦,而較多女性擁有同理思考的大腦。貝倫科漢發現,這兩種思考方式的差別很令人玩味:「系統思考的特色是明確、重視各部細節,」以及不因時地改變的固定法則。他說:「系統化的必要條件,是超然。」(貝倫科漢稱自閉症患者為大腦「極端男性」的例子。)(《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 Why Right-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頁193)

  貝倫科漢在網路上提供了判斷「女性大腦」的同理商數(Empathy quotient)測驗。

http://www.glennrowe.net/BaronCohen/EmpathyQuotient/EmpathyQuotient.aspx

0 - 32分 大多數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患者或高功能型自閉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患者得20分
33 - 52分 平均分數區間 (大多數女性得47分,男性則是42分)
53 - 63分 超過平均
64 - 80分 高分
80是滿分

測驗結果更進一步的說明(http://readforjoy.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29.html)。


以下供英文不熟悉他的人參考。

測驗說明:

  先選擇你的性別選項(必選),名字可不填。再選擇你對下列每一條敘述的同意程度——Definitely agree完全同意、Slightly agree稍微同意、Slightly disagree稍微不同意、Definitely disagree完全不同意。全部答完後,按下「Get score」按鈕。




1. 我可以輕易地看出別人是不是要加入談話
2. 我喜歡寵物勝過喜歡人
3. 我會追隨流行趨勢
4. 我發現我可以一眼看透的事情,很難解釋給別人聽懂
5. 我經常作夢
6. 我樂於照顧別人
7. 我習慣自己解決問題,而不跟其他人討論
8. 我在社交場合常不知道要做什麼才好
9. 我全力以赴去做早上第一件事
10. 別人常說我講話離題太遠
11. 跟朋友的聚會遲到,我不會覺得不安
12. 友情跟愛情都太難了,所以我傾向不為它們煩惱
13. 我絕不犯法,不管是多小的事
14. 我常常很難判斷這樣做禮不禮貌
15. 談話時,我傾向講我想要講的,不管聽的人會怎麼想
16. 我比較喜歡開人玩笑,而不是講幽默的言語
17. 我比較在意當下的感覺,而不考慮未來
18. 小時候我喜歡解剖蟲
19. 我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別人話中的弦外之音
20. 我有強烈的道德主張
21. 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某些事會讓人如此不高興
22. 我可以很容易地站在別人的立場著想
23. 我認為父母教導小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禮貌
24. 我喜歡不準備就直接做事
25. 我善於預測別人將會有怎樣的感覺
26. 若有人在團體中感覺不舒服,我可以很快地察覺出來
27. 如果有人覺得我講話冒犯了他,問題是出在他身上,不是我
28. 假使有人問我是否喜歡他們的髮型,如果我不喜歡,我也會照實回答
29. 有時我不明白為何某些話會傷到人
30. 別人常說我無法捉摸
31. 我喜歡成為聚會的注目焦點
32. 看到別人落淚不會讓我覺得難受
33. 我喜歡談論政治話題
34. 即使並非有意,有些人會覺得我的直率太過於無禮
35. 我會判斷場合狀況做適當調整
36. 別人常說我善解人意
37. 跟人說話時,我比較喜歡聊對方的經歷,而不是自己的
38. 看到動物痛苦會使我感到難過
39. 我可以不顧他人感受來下決定
40. 如果我沒做完當天計畫要做的事,我就放鬆不起來
41. 我可以很容易地判斷別人是否對我說的話感興趣
42. 看到有人遭受苦難的新聞畫面會讓我跟著感覺難受
43. 朋友常找我傾訴,他們認為我善於聆聽
44. 即使別人不說,我也能知道我打擾了人家
45. 我經常會有新的嗜好,但只有三分鐘熱度,就又換了
46. 別人有時會說我玩笑開得太過火
47. 我不敢坐雲霄飛車
48. 別人常說我神經很大條,有時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49. 如果有新面孔在團體中出現,我認為他們能不能加入團體取決於他們的努力
50. 我看電影時,情緒通常不會隨著情節起伏
51. 我喜歡每天生活規律,常常寫待辦事項清單
52. 我可以毫不費力、很快地感受到別人的感覺
53. 我不喜歡冒險
54. 別人想說什麼,我很容易就猜的出來
55. 我能分辨別人是否在隱藏情緒
56. 下決定前,我一定會先評估優缺點
57. 我不自覺地就知道社交場合的規矩
58. 我善於預測別人的下一步動作
59. 我常對朋友的問題感同身受
60. 我能尊重別人的看法,即使我不認同


相關文章:
  女人不懂性愛對男人的意義
  男人跟女人都需要知道的月經心理學
  女人的友誼跟男人的有什麼不同
  別再錯怪男人了!女人就是比男人耳聰目明
  男人跟女人對自己理想身材的看法有什麼差別?
  為什麼男人連結婚紀念日都記不住?
  女人和男人對出軌(外遇)的不同反應
  男人在妳面前變笨出錯,是因為妳太迷人的緣故
  [心理測驗]判斷你是否具有「男性大腦」
  外表看不出來的兩性差異——談眼神測驗、女性大腦(同理商數)、男性大腦(系統商數)
  你能分辨真笑或假笑嗎?
  兩性差異——看「破案天才伽利略」的另一個有趣角度
  免費又準確的心理測驗網站
  [心理測驗]眼睛會說話,但你會對意了嗎?
  Change:同理心的角度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心理測驗]眼睛會說話,但你會對意了嗎?

0 意見
分享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Emotions Revealed—Understanding Faces and Feelings》
  大家常說,眼睛會說話,但是你能正確讀懂眼睛所透露出來的訊息嗎?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席蒙‧貝倫科漢(Simon Baron-Cohen)提供了一個「眼神測驗」(Mind in the Eyes Test),評估你僅從眼神就能判斷對方感覺的能力。

http://www.glennrowe.net/BaronCohen/Faces/EyesTest.aspx

  一般人的分數平均介於22到30分之間。超過30分,表示你能非常準確地解讀別人眼睛所透露的無聲訊息。低於22分,請考慮背熟照片與答案,避免錯過帥哥美女的放電,或錯毆無辜的路人。


以下供英文不熟悉他的人參考。

測驗說明:

  先選擇你的性別選項,名字可不填。透過照片,選出你認為最能描述照片中的人正在想什麼、或有什麼感覺的字眼。全部答完後,按下「Get score」按鈕。




1.playful好玩的 comforting令人欣慰的 irritated惱火的 bored無聊
2.terrified害怕 upset心煩 arrogant傲慢的 annoyed氣惱
3.joking開玩笑的 flustered慌張的 desire渴望 convinced確信的
4.joking開玩笑的 insisting堅決的 amused被逗樂的 relaxed放鬆的
5.irritated惱火的 sarcastic嘲笑的 worried擔心 friendly友善
6.aghast嚇呆的 fantasizing幻想 impatient不耐煩的 alarmed受驚的
7.apologetic道歉的 friendly友善 uneasy不安 dispirited沮喪
8.despondent沮喪 relieved放心的,寬慰的 shy害羞 excited興奮
9.annoyed氣惱 hostile懷敵意的 horrified恐懼 preoccupied全神貫注的
10.cautious謹慎的 insisting堅決的 bored無聊 aghast嚇呆的
11.terrified害怕 amused被逗樂的 regretful懊悔的 flirtatious調情
12.indifferent不感興趣 embarrassed尷尬 sceptical傾向懷疑 dispirited沮喪
13.decisive堅決的 anticipating期盼 threatening威脅 shy害羞
14.irritated惱火的 disappointed失望 depressed憂鬱 accusing責難
15.contemplative沈思 flustered慌張 encouraging鼓勵 amused被逗樂的
16.irritated惱火的 thoughtful關心 encouraging鼓勵 sympathetic同情
17.doubtful懷疑 affectionate充滿深情的 playful好玩的 aghast嚇呆的
18.decisive堅決的 amused被逗樂的 aghast嚇呆的 bored無聊
19.arrogant傲慢的 grateful感激 sarcastic嘲笑的 tentative試探
20.dominant佔優勢,主導 friendly友善 guilty內疚 horrified恐懼
21.embarrassed尷尬 fantasizing幻想 confused困惑 panicked恐慌
22.preoccupied全神貫注的 grateful感激 insisting堅決的 imploring懇求
23.contented滿意 apologetic道歉的 defiant挑戰,藐視 curious好奇
24.pensive憂愁 irritated惱火的 excited興奮 hostile懷敵意的
25.panicked恐慌 incredulous不可置信 despondent沮喪 interested感興趣
26.alarmed受驚的 shy害羞 hostile懷敵意的 anxious焦慮
27.joking開玩笑的 cautious謹慎 arrogant傲慢的 reassuring讓人安心
28.interested感興趣 joking開玩笑的 affectionate充滿深情的 contented滿意
29.impatient不耐煩 aghast嚇呆的 irritated惱火的 reflective沈思
30.grateful感激 flirtatious調情 hostile懷敵意的 disappointed失望
31.ashamed感到難為情的 confident有信心 joking開玩笑的 dispirited沮喪
32.serious嚴肅的 ashamed感到難為情的 bewildered困惑 alarmed受驚的
33.embarrassed尷尬 guilty內疚 fantasizing幻想 concerned關心
34.aghast嚇呆的 baffled被難倒 distrustful不信任 terrified害怕
35.puzzled困惑 nervous緊張 insisting堅決的 contemplative沈思
36.ashamed感到難為情的 nervous緊張 suspicious猜疑的 indecisive猶豫不決


相關文章:
  免費用心理學軟體測試你有多會察言觀色──Mind Reading: The Interactice Guide to Emotions中的Hidden Face遊戲
  [心理測驗]你能分辨真笑或假笑嗎?
  正確判讀肢體語言的十大準則
  舊式身體語言的七大迷思
  你的眼睛會說話嗎?
  如何評估心理測驗的好壞?
  [心理測驗]你的身體語言信心指數有多高?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如何克服投資上的心理偏誤(非理性行為)?

0 意見
分享







  雖然我在「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的奇怪矛盾?」提到「知道跟做到是兩回事」,但就如彼得.伯恩斯坦(Peter L. Bernstein)在《投資觀念進化論Capital Ideas Evolving》所說,「投資是對未知將來的一種賭注,風險是所有投資決策的核心」,了解心理偏誤(psychological biases),進而降低發生心理偏誤的次數,也是風險控管的一種。

  華盛頓州立大學財經系教授約翰.納夫辛格(John R. Nofsinger)專門探討與投資有關的心理問題的好書《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 (4th Edition)》,提到了克服心理偏誤(非理性行為)的五大策略和五個經驗法則。

  克服心理偏誤(非理性行為)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了解偏誤

  事實上這就是《投資心理學》前八章的目的所在。辨別在自己心裡的偏誤以及在別人身上的偏誤,是避免偏誤很重要的步驟。

策略二: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投資

  很多投資人在投資程序中,都忽略了這個簡單的步驟。大多數的投資人對於自己的投資目標只有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我想要很多錢,這樣等我退休以後,就可以到國外旅遊。」或者「我想要賺錢把我的孩子送去念大學。」有時候人們習慣以一種負面的形式來思考自己的模糊目標,好比說「我不希望到我退休的時候一窮二白。」……

  與其以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像是在退休之後去旅行之類的,還不如把它弄得具體一點。舉個例子:

  退休之後,年收入如果維持在75000美元以上的話,就能夠讓我每一年去國外旅行兩次。由於我每一年可以從社會安全退休福利金獲得兩萬美元,所以我需要五萬五千美元的投資收益。如果有80萬美元的投資,就可以產生我需要的收入。我想要在十年之後退休。

  具體而明確的目標有很多好處,例如,若能將自己的投資理由隨時謹記在心,就可以專注在長期的更大的目標上,讓自己對投資的進展加以監控與衡量,從而了解自己的行為是否與目標相互一致、彼此配合。

策略三:建立量化的投資準則

  如果擁有一組數量化的投資準則,就可以幫助自己避免按著情緒、謠言、故事,或者其他的心理偏誤來做投資。在買進股票之前,先把這家公司的特性與自己的準則做一比對,如果與準則不符的話,就別投資!

  即使運用了量化準則,質化資訊也不可偏廢,公司管理當局的品質如何,或者目前在發展中的新產品屬於何種形態等等,這些資訊都是很有用的。如果某支股票符合你的量化準則,接下來就可以去檢視這些屬於質化的因素了。

策略四:多角化

  一般來說,你不太可能按照現代投資理論所建議的那些方式去進行多角化,分散風險。但是如果能夠維持一些簡單的多角化原則,你就可以做得很好。

  1.持有多種不同的股票進行多角化。持有15種不同產業、不同規模的股票,就能獲得不錯的分散效果;或者買一個本身就非常多角化的共同基金也可以。但是,一個包含了50檔科技股的投資組合,可不算是一個多角化的投資組合。同樣地,買進5支以科技股為投資標的的共同基金,也不是多角化的投資組合。

  2.你任職公司的股票,不要多買。你已經把自己的人力資本投入了這家公司,也就是說,你的所得基本上已經仰賴這家公司了,因此,要避免把所服務公司的股票放進你的投資組合,好讓「全部的你whole self」有所分散。

  3.也要投資債券。一個多角化的投資組合應該包括一些債券或者債券共同基金。

  按照上列方法進行多角化,可以幫助你避免一些足以影響生活的悲慘損失。此外,多角化也是一個盾牌,可以幫助你避免諸如附著性(attachment)與熟悉度(familiarity)之類的心理偏誤。

策略五:控制你的投資環境

  你必須要限制那些會使你心理偏誤更加嚴重的活動。下面是一些可以幫助你控制環境的方法:

  1.檢視你所投資的股票,一個月一次。一個月檢視股票一次,而不是每小時檢查一次,可以讓你的行為反應不致出現蛇咬效應(snake bite effect)、自尊(pride)效應、賭資效應(house money effect)等等。

  2.每個月只交易一次,而且固定在每個月的同一天。這樣可以幫助你避免一個錯誤觀念,以為速度有多麼重要。其實,速度只有在你想要根據某個謠傳來追逐股票的時候,以及泡沫破滅在即的時候,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每個月交易一次,可以幫助你克服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的交易。

  3.每年都要對自己的投資組合做一番詳細檢視,與自己的特定目標加以比較。當你檢視投資組合的時候,請記得將現狀心理偏誤(status quo bias)、原賦心理偏誤(endowment effect)、代表性心理偏誤(representativeness bias),以及熟悉度心理偏誤(familiarity bias)等等,謹記在心。是不是投資組合當中的每一支證券,都能符合你的投資組合目標以及多角化原則?此外,要保持記錄,以克服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以及其他的記憶偏誤。

  打敗偏誤的五項經驗法則

  1.避免那些價格低於五美元的股票。很多的投資詐欺都發生在這些低價股身上。

(當然這是套用在美國股市的標準,換成台灣股市的說法就是避免買雞蛋水餃股)

  2.聊天室與論壇都只能看成是娛樂而已。人們的過度自信就是在這些地方膨脹起來的,它也會讓你的熟悉度偏誤更加惡化,甚至形成了所謂的人為社會共識(artificial social consensus)。

  3.在你針對某一支不符合你的準則的股票下單交易之前,請記得,你不可能比市場知道的更多。明明不符合你的準則卻仍決定投資,意味著你比別人擁有更多的資訊優勢。你確定自己真的知道的更多嗎?

  4.設定一個賺取市場報酬的目標。大多數的積極交易都是由一種欲望所驅動的:希望賺的比別人多。但是為了賺取更高報酬所採取的策略,常常使心理偏誤更為惡化,最後反而帶來較低的報酬。相反的,如果設定的目標是市場報酬水準,則所採行的策略(諸如充分分散投資)往往是成功的,因為它們可以阻止你的偏誤。

  5.每一年都要好好回顧自己犯下的心理偏誤。

  成功的投資不是只要認識所有的股票知識就可以了,事實上,了解自己同樣重要。一個有知識的投資人常常失敗,就是因為他們允許自己的心理偏誤掌控決策。(《投資心理學》頁152)

  我必須承認,對我來說,很難完全照著去做,甚至還懷疑這裡面有錯誤的地方,但這或許就是常人無法避免的心理偏誤,本性難移外加過度自信。


相關文章:
  如何撰寫投資決策日誌?
  常見的投資心理偏誤(psychological biases)及其影響
  為什麼投資不應該整天盯盤?
  行為財務學的奇怪矛盾?
  效率市場假說(EMH)的矛盾
  別當正常的傻瓜
  為什麼要(終身)學習?
  股票追高殺低的心理學原因

繼續閱讀...

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的奇怪矛盾?

0 意見
分享






  逛書店的時候看到《投資觀念進化論:避險觀念與現代金融創新Capital Ideas Evolving》這本書,作者彼得.伯恩斯坦(Peter L. Bernstein)有點眼熟。拿起來一看,原來是《馴服風險Against the Gods: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我特別喜歡舊版的中文書名「與天為敵」)的作者。最嗆的應該是他為了搜集寫《投資觀念進化論》的素材,同時跟5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電話會議。不過,最吸引我迫不及待想看分明是第二章「行為財務學的奇怪矛盾:『新古典理論是鯊魚理論』」。

  彼得.伯恩斯坦認為,行為財務學對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毫不留情的攻擊,反而促使投資人能夠更加理性,達成效率市場。

  不過,我對行為財務學能促成理性的效率市場的說法保持懷疑。第一個理由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在《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A Gift to My Children: A Father's Lessons for Life and Investing》也有提到——有一半的人智商低於100,這是定義。

  第二個理由是,知道跟做到是兩回事。

  底下有10個問題,當然你可能無法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請盡可能地做出最佳範圍估計。具體的說,請你就每一個問題填一個答案範圍區間(例如500到1000、200到300),而且要確保有9成的把握可以答對。但是請不要為了答對而將區間訂得太大,當然也不要讓範圍太小。如果你能很嚴謹地依照這個指示來填答的話,理論上應該能答對9題。現在請開始作答。

1.藍鯨長成後,平均體重是多少磅?(1磅 = 0.454公斤)
2.「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達文西在哪一年所畫的?
3.在2000年底時,全球有多少個獨立國家?
4.法國巴黎與澳洲雪梨之間的空中距離是多少哩?(1哩 = 1.6公里)
5.人體中有多少骨頭?
6.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多少戰士戰死沙場?
7.在2000年底時,美國國會圖書館有多少書?
8.亞馬遜河的長度為多少哩?(1哩 = 1.6公里)
9.地球在赤道的自轉時速是幾哩?(1哩 = 1.6公里)
10.在PentiumIII的電腦處理器(CPU)中有多少個電晶體?

  如果你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沒有任何概念,填答的範圍應該很大,以確保有九成的信心水準可以答對。另一方面,如果你認為可以做出相當合理的猜測的話,則所填入的範圍會比較小。好,現在來核對答案。如果各題的答案座落於你所填答的範圍,就是答對了。請算算看答對了幾題?

  解答:(1)25萬磅(113500公斤),(2)1513年,(3)191個,(4)10543哩(16868.8公里),(5)206,(6)830萬人,(7)1800萬冊,(8)4000哩(6400公里),(9)每小時1044哩(1670.4公里),(10)950萬個。

  大多數的人錯五題以上。可是如果對於所填的範圍有九成的信心的話,應該只錯一題。很顯然,人們對自己的答案過於確定,即使對於這些問題並沒有任何的資訊或知識。即便學過機率也於事無補。大部分的財金教授也同樣至少錯了五題。

  這個例子說明了人在評量所擁有的知識與資訊的準確度時,遭遇困難。如今你已經看到困難所在了,現在再給你一次機會重新來過。本書既是探討與投資有關的心理問題,就請思考以下這個關於投資的問題。

  1896年,道瓊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40點,1998年年底9181點。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是一個價格加權平均指數,是不計入股利的。如果在過去這段時間,每一年所發的股利都再投資到道瓊工業指數的話,請問在1998年底時,道瓊工業指數應該是幾點?

  同樣地,你要有九成的信心水準確保正確答案座落在你所訂的範圍之內。

  既然你有九成的把握讓正確答案座落在你所定的區間之內,這一次你應該可以答對了。準備好了嗎?要公佈答案了。

  如果每年股利再投資到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則1998年底的平均指數是652230點。這個答案是不是讓你大吃一驚呢?大多數的人都驚訝不已。很多人即使已經清楚地了解到他們在做預測時,總是把範圍定得太窄,也親身經歷了這個過程,可是大多數的人依然持續犯相同的錯誤。(《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頁17)

  我認為,市場是有效率的,但是是有效率地顯示投資人的非理性和理性的交戰過程,所以才會有屢見不鮮的泡沫與暴跌。或許,把大盤(市場)的表現當成比較基準(benchmark),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前提。


相關文章:
  別當正常的傻瓜
  效率市場假說(EMH)的矛盾
  如何克服投資上的心理偏誤(非理性行為)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緊褲症候群(Tight Pants Syndrome)

0 意見
分享

  才寫了「為什麼要(終身)學習?」這篇,昨天重新翻閱由哥倫比亞大學外科系教授兼副主任歐茲(Mehmet C. Oz)醫師與紐約州立大學上州分校(SUNY Upstate)藥學暨麻醉學教授羅意升(Michael F. Roizen)醫師共同著作的《YOU:你的腰圍管理手冊You: On A Diet: The Owner's Manual for Waist Management》,就湊巧看到了一個可以作為說明「健康和了解自己周遭發生的事有直接的關聯,一般來說,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是很重要的。」的例子。

  先看一則流傳許久的笑話。

  有一位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一直為一件事所苦。那就是他常年來都有「偏頭痛」的問題。

  於是他去看醫生。醫生診斷後用專業的語氣告訴他:「你的頭痛是因為蛋蛋(睪丸)的神經出了問題,如果要根治,必須割除它。」

  這位中年男子考慮了許久,想到他的事業與財富,以及後半輩子的美好生活,最後決定忍痛動手術(去勢)!

  他出院後,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舒暢,因為他的頭不再疼痛了。於是邊逛街邊回家,走著走著,經過一家男飾店,他想想,應該要有個全新的生活,於是走進了這家店。

  專櫃小姐說:「帥哥,買頂帽子吧,您應該戴M號的!」,於是拿了一頂漂亮的帽子給他試戴。

  男子對著鏡子看看,非常滿意,稱道:「很準確,我平常都是買M號的」,小姐謙虛地說:「這是我的專業。」

  專櫃小姐又推薦:「那麼,配一件櫬衫吧!您應該穿領口15號的!」,男子穿上後果然非常合身,稱讚小姐:「妳好厲害,我都買15號的襯衫!」,小姐再次謙虛地說:「這是我的專業。」

  專櫃小姐又趁機推銷了一件長褲:「那麼,再配一件長褲吧!您應該穿42英吋的!」,男子再度讚歎她的眼力:「小姐,妳實在太厲害了,連我穿的褲長都一眼看出!」,小姐又再次謙虛地說:「沒辦法,這是我的專業。」

  最後沒什麼好推銷了,專櫃小姐說:「不如再買件內褲吧,看來您應該穿L號的!」男子說:「哈哈!小姐,妳終於看錯了,我從高中以來都是穿S號的!」

  沒想到小姐告訴他:「如果你長期穿S號,就會壓迫到你的蛋蛋,如果長期壓迫到蛋蛋,你就會偏頭痛!所以換內褲就好了!」

  男子當場放聲大哭。
(不知道原作是誰,暫且引用來自http://blog.sina.com.tw/kywem/article.php?pbgid=30704&entryid=199182的版本)

  你的腹痛問題未必全都來自腹部,也可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有個研究發現,緊褲症候群的確存在,通常發生在餐後,持續時間約2至3個小時。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褲腰太緊了。(研究人員表示,人們的實際腰圍與腰帶尺寸之間居然可能有高達約3吋的差距。)有趣吧,男性襯衫尺碼也有類似問題。有三分之二的男性購買的襯衫領圍過小,因此導致頭痛、視力下降,甚至連進出大腦的血流量也受到影響。(《YOU:你的腰圍管理手冊You: On A Diet: The Owner's Manual for Waist Management》頁87)

  「有三分之二的男性購買的襯衫領圍過小」,這個比例可不小,三個男人就有兩個有這樣的問題。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大多數的男人連自己穿的衣服大小都搞不定的話,更遑論要仔細欣賞女人身上裝扮的各種巧思了。假如真有頭痛的問題,記得試試換領圍比較大的襯衫,而不是換比較大號的內褲,當然更不用去試(去勢)練神功了。


相關文章:
  戴不戴口罩有關係——意想不到的原因
  外星人為什麼比較喜歡綁架男人?
  風水心理學
  為什麼要(終身)學習?
  人笨沒藥醫
  只有男人才會做的蠢事
  不景氣賺錢術?只有男人才會做的蠢事又一樁
  別再錯怪男人了!女人就是比男人耳聰目明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為什麼要(終身)學習?

1 意見
分享

  我們為什麼非得要學習呢?我不覺得我們現在的學習有什麼意義,也不覺得學習對我們將來的人生會有什麼幫助,考試和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如果是為了就業求職的話,過了5年,就什麼都沒有用了。我覺得我們在學一些一生都用不到的東西。學習中文字(漢字)怎麼寫有什麼用?我平常寫文章都是用電腦,只要按鍵就能夠顯示出中文字(漢字),為什麼要去記怎麼寫呢?因數、微積分又有什麼用呢?歷史的年號和化學式呢?現在在網路上幾秒鐘就能搜尋到,還需要這些知識嗎?需要的時候再去搜尋不就好了嗎?

  如果有人,甚至是你的小孩,問你類似的問題,你會怎麼回答呢?

  上面的問題出自最近由織田裕二與北川景子、北乃紀伊、吉高由里子主演的日劇「太陽與海的教室(太陽と海の教室)」第5集中的對白。看那一幕時,我跟劇中的櫻井老師一樣,覺得這些問題真是又酷又具有挑戰性,也一邊想著該怎麼回答。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花時間看過一次的日劇「東大特訓班」(龍櫻、ドラゴン桜),由阿部寬飾演的櫻木律師在第1集中有這麼一段話。  

  這社會是有「規則」存在的,人必須活在規則下。但是!所謂的「規則」都是聰明人所制定出來的。

  你們知道這代表什麼意思嗎?這代表這些規則都是為了聰明人方便而訂出來的。相反地,就不利於那些頭腦不好、懶得思考的人。即使大家都遵循相同的規則,例如稅金、老人年金、健保制度等等,那些聰明的人會巧妙地把規則弄得複雜難懂並善加運用。

  也就是說,你們這些不願意動腦筋、只怕麻煩的人將會被他們欺騙一輩子,持續付出高昂的代價。聰明的人不會被騙,過著舒服的生活。笨蛋則是會持續被騙、老是吃虧,這就是當今社會的現況。如果你們不想被騙、不想繼續吃虧,就給我讀書吧!

  如果你們不爽這樣的社會,就讓自己站到訂規則的那一邊去!聽好了,我再說一次,你們如果不想一輩子被人欺騙的話,就給我念書!

  在「太陽與海的教室」中,櫻井老師則故意和學生一起做一次模擬考,結果總分最低分,但在教授的國文科最高分(這讓我聯想到前一陣子的大學聯考假考部隊,總分也是慘不忍睹)。他很率直地跟學生說了,求學時為了考試而學的東西,現在很多都忘記了,但是,他仍然認為要學習,因為:

  就算是百分之99的努力白費了,即便只有百分之1的努力有用,對於那百分之1的可能盡全力的人來說,那百分之1就是百分之百。

  對我來說,學習就像尋寶之路。寶物在哪裡無從得知,在找到之前都是白費力氣的努力,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走過千山萬水,也有找到垃圾的時候。可是,如果因為這些是做白工,就放棄的話就完了。一步之差,寶物就在前方,卻沒有發現就結束了尋寶之旅。想一想,當找到那百分之一的寶物的時候,想一想,寶物就在百分之99的做白工的前方,做白工不是白費力氣。

  世人傳頌的愛迪生名言「Genius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http://www.thomasedison.com/quotes.html),所需要的也是99分的努力。

  教育究竟有什麼作用?當然,它使你可以閱讀警告危險的標誌、了解藥物上的成分或服藥指示。識字的人可以閱讀最好的健康建議,學習最好的方法增進健康,但這絕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有一部份是)。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健康和了解自己周遭發生的事有直接的關聯,了解經濟和社會力量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一般來說,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是很重要的。

  教育帶給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就像古代的文化故事或神話使當時人們的世界比較合理,不那麼具威脅性。假如你知道閃電之後一定會有打雷,就不會受到驚嚇。假如你知道經濟不景氣會影響你的生意,就可以及早計畫相關的措施,就不會憂心。假如你在刺槐開花的季節覺得胸口痛,你可以避開這種植物或至少不會驚恐,以為自己得了心臟病。假如你知道感冒正流行,就可以避開人群避免感染,而不用擔心為什麼會生病。假如你知道大部分人(包括那些有名有成就的人)在開始創業時都遇到困難、瓶頸,也都有過挫敗,你就不會感到那麼挫折與悲觀,你會比較健康一點,使你在挫折時仍然充滿士氣。

  受教育也讓你有主控的感覺,並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教育使我們看到事情在外界的定位,令我們不會驚慌失措,而且文學和知識所帶來健康的快樂可以增進我們的自尊和樂觀,在健康和長壽上給予我們更大的報酬。(《越快樂越健康Healthy Pleasures》頁214)


PS.據統計顯示,百分之90的新生企業都會在5年內夭折。統計還顯示,在那倖存下來的百分之10的企業中,大部分會在第2個5年內結束生命。也就是說,大約百分之99的新創企業活不過10年。(《富爸爸辭職創業Rich Dad's Before You Quit Your Job: 10 Real-Life Lessons Every Entrepreneur Should Know About Building a Multimillion-Dollar Business》頁38)。2007年台灣解散撤銷及廢止公司登記的家數超過四萬家,2006年則是超過三萬家。全世界沒有那個地方特別容易創業,當媒體說哪個地方容易或比較難創業時,跟美國、台灣的數據比較一下,就知道是在講事實還是在搧動了。

PS2.日劇「東大特訓班」(龍櫻、ドラゴン桜)是由漫畫家三田紀房畫的《東大特訓班》改編,這漫畫值得一看。三田紀房另一部漫畫《金錢之拳》恰好講的是如何創業。


相關文章:
  為什麼要讀書(學習)?——女王的教室阿久津真矢老師版
  老師,我們學這個,除了考試,什麼時候才會用到?
  不要低估你自己,也別低估你同學
  人笨沒藥醫
  如何培養興趣與好奇心
  學習新解:多元智能理論心理學家的看法
  文憑無用?連搞文化大革命的毛澤東也注重學歷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人笨沒藥醫

1 意見
分享

  有一陣子我把MSN上的暱稱當twitter用(倒是最近都沒上MSN就是了),大概是顯示的訊息多是又機車又好笑的酸人文字(我承認這對心臟不好),有一天我把暱稱改成「人笨沒藥醫」後,就有朋友很直接的問:「你看了這麼多書,會不會覺得別人都是笨蛋?」

  我說:「妳是不是說反了?在我看來,無所不知的人,才不需要讀書學習新知,因為他什麼都懂了。那些不看書、不學習新知的人,才是認為自己很聰明、什麼都懂了的人。我就是認為自己不夠聰明,很多東西都不懂,才會找書來看、來學。人笨沒藥醫,只有多讀書。」

  在我求學時期,學到的是人出生後,腦細胞只會逐漸死去,不會生長。現在,伴隨著近幾年觀測腦部運作的精密電子儀器的進步,我們知道腦細胞直到年老時還會生長。每一個新生的腦細胞、新的腦神經連結都代表著學習與改變的可能。

  關鍵只是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跟改變而已。盧蘇偉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盧蘇偉,現任板橋地方法院少年調查官(保護官)、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8歲時因患腦膜炎,使得部分腦功能受損,5年級才開始真正學會識字。小學時是班上倒數第2名,國中讀了四年換了三所學校,因智力測驗只有70分,還讀過啟智班,勉強讀完高職電子科,花了7年考了5次大學,最後因為退役軍人加分才考上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然而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個智商不足,被判定學習有障礙的白癡。

  大二時,他在馬傳鎮教授的協助下,發現他對於短暫記憶、數的學習、平面空間等方面較差,卻在分析、整合、創造方面有很強的能力,這才找到了合適自己的讀書方法,看見自己的天才。大學畢業時是全系第三名,當年並以第三名考上高等考試司法行政觀護人科。

  一個智商曾被判定只有70的人,一個到小學三年級才會分辨0到9的孩子,只因為父母沒有放棄過他,不斷的鼓勵他,他走出「學習障礙」的陰影,現在的他,是一位輔導專家,不但負責觀護百位問題青少年,也是位國內、外知名的潛能專家,曾受邀美國、加拿大、澳洲、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菲律賓等國家,演講已逾3000場,更躋身為作家的行列,出版過30多本著作。(《看見自己的天才:一個智商70少年調查官的成長》作者介紹)

  如果盧蘇偉的父母在他小時候認定他就永遠這個樣子,我相信盧蘇偉很難有現在的成就。另一個值得一提的觀念是,智商(IQ)會隨著年齡而改變,不是小時候智商多少,長大後就一定多少,比較的基準是同年齡層的人,100是同年齡層的平均智商分數,也就是比一半以上同年齡層的人聰明,智商就高於100。

  我在這裡寫網誌,記錄我的學習過程,順便賺些書錢,感謝不相識的網友留言鼓勵。不過,我的名字叫Ming-Tsung,不是Joy。


相關文章:
  Impossible is Nothing
  如何培養興趣與好奇心
  做自己的伯樂
  不怕失敗,才能讓理想飛翔
  三個小習慣,讓自己更快樂
  免費又準確的心理測驗網站
  學習新解:多元智能理論心理學家的看法
  從腦神經科學談棉花糖實驗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禿鷹集團炒股手法

0 意見
分享

  如果仔細注意台股,常常可以發現有股票突然一路漲停,投資人買都買不到,等到可以買到的時候,又連續跌停,賣都賣不出去。之前我不了解為何這樣的現象經常發生,也不了解主力是如何從中獲利,直到讀了網路上很多人推薦的好書《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作者劉心陽,smart智富出版),才知道了禿鷹集團的操作手法。

  為了避免法律糾紛,本書模擬一個類似的案例A-money公司,當然,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不過,讀者如果看到類似的股價走勢以及融資融券的型態,就得要小心。……

  首先要先說明的是,股市如戰場,主力是不會讓人輕易看出意圖。所以,想做多的,往往之前會先把股價往下打,洗清浮額之後,再往上拉,走勢有點類似94年第一季聯發科(2454.TW)的情況,4個月內,股價從220元急殺到174元,然後突破350元。

  2005年1月3日聯發科最高218元,收215元,一路下跌到1月27日最低171元,跌了21%,然後一路漲到8月8日(除權前第2天)最高價375元。值得思考的問題來了,有人說一定要設停損,怎麼才能確定停損不會停到起漲前的黎明最黑暗處?怎樣的原因跟心理素質可以讓人持股跌了快一個月,而且股價跌了兩成,持股沒有鬆動?又是怎樣的原因跟心理素質可以讓人抱股將近半年抱到8月?

  相對的,想做空的,一般做法是先買一堆現股與布好融券空單,然後大剌剌的拿現股直接摜殺,利用推雪球方式,等待股價加速重挫後,賺融券回補的錢。……

  現在更聰明的放空者明明想做空,卻會先做多,把股價高高舉起後,再重重地摜壓,賺得會更多,也更有把握。……

  以下就是一種典型的做法,並可分成操作三階段來說明:

第一階段:研讀財務報表,找尋股價偏高,業績衰退的公司,同時建立多空部位。

  先找尋標的,發現A-money公司股價偏高。它每股只賺2塊多,本益比高達20倍。而且,這家公司產業旺季已過,本季以及下一季的營收與獲利,可能會大幅衰退。在禿鷹集團眼中,這是絕佳的放空標的!

  鎖定之後,主力開始暗中吃貨,買入現股並動用融資。一方面壓抑股價,讓股價走勢疲弱,甚至些微盤跌,沒有耐心的一般投資人就會拋出股票,主力就順勢承接,吸納更多的股票。

  更重要的是,主力也同時使用融券,融券餘額開始推升。此時,券資比(融券餘額除以融資餘額,被視為軋空環境的指標)開始向上攀高,引起市場空方的關注。股價持續疲弱,券資比增加,主力又順勢釋放公司股價過高、產業前景看淡的耳語消息,市場散戶也越來越有興趣,開始加入融券放空行列。

第二階段:正式開戰,軋空走勢開始!

  此時,主力持有現股、融資、與融券,市場籌碼面上,散戶空單緩步增加、散戶多方也被陸續清洗出場。眼見時機成熟了,主力瞬間引爆攻擊發起量,往上拉抬股價,放空者不甘被軋空,繼續放空。嗜血的市場多方也加入軋空行列。

  主力持續買入現股,加強軋空氣勢,市場散戶在無力承受虧損之後,開始進行融券回補,主力就順勢邁出先前在底部建立的融資部位,實現獲利,先大賺第一次。外觀上,整體融資餘額已開始降低。

  當市場放空者徹底認輸,整體融券餘額怎麼還沒有降低呢?因為,主力的融券部位並沒有跑走,底部建立的部分當然也是大賠,不過,過程中還會繼續加空,因為他有堅強的信念,這部分才是獲利的主軸大戲啊!

  台灣股市曾經有一家公司的老闆,因為不爽公司股票被放空,老闆跟人借了好幾億買自家公司股票,打七傷拳把放空的人軋到火星去。不過因為公司基本面沒有那麼好,股價最後還是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而下墜。參閱「作空股票的風險有哪些?」。

第三階段:主戲登場,全力摜壓,融券部位歡呼收割。

  在股價達到滿足點後,主力會繼續拋出已經獲利的融資與現股,而且殺得又凶又急,直接摜壓股價,一些半途插花的散戶,看到股價快速回檔,依照回檔0.382、0.5等技術分析理論,趕忙去搶股票,以為可以搶個反彈,再多賺一點,所以整體融資餘額又開始往上升。

  但是,很對不起!這時,股價直接尖型反轉,不但一口氣跌破第一階段的整理區間平台,還會徹底腰斬,而散戶不論多空,全數陣亡!

  你可以看出,A-money公司的股價走勢,首先軋空上漲兩成,緊接著再重挫六成,股價最終回到10倍本益比處才得到支撐。至於當初搶著軋空的市場散戶,從小賺變成大賠,融資斷頭再斷頭。但是,主力所有的放空部位,可是連本帶利的全部大賺!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決定股價最終的走勢,是公司的基本面、是財務報表!……

  如果單是看技術線型操作而任意追高,或是心中沒有投資核心價值概念者,被軋了兩成就棄子投降,都會是股票市場裡被人玩弄的輸家,所以投資人一定要看懂財務報表!(《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頁26)

  A-money公司不一定是地雷股,可能只是股價過高需要修正,或業績跟著景氣衰退等等原因。如果投資人一定要看懂財務報表,指出禿鷹集團操作手法的《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當然是值得推薦的一本書。(如果你想投資台股,卻完全不懂上面在說什麼,你可能比較需要先看《圖解第一次買股票就上手》這本書)


相關文章:
  主力炒作股票的七個步驟
  外資在股市買超現貨,期貨下空單是怎麼賺錢的?
  避開地雷股的五大要訣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但過去經驗值得未來參考
  散戶的六大通病
  大戶如何在股票市場吃貨跟出貨?
  4個失效的股市投資判斷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女人出軌(外遇)的機率和兩個原因

0 意見
分享




  美國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婦女和近半數的男人坦承搞過婚外情。(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女性雜誌《柯夢波丹》的讀者卻有半數以上承認對丈夫不忠。)……

  英國一項研究顯示,男人被妻子「戴綠帽」(cuckoldry)的發生率高達10%,在其他社會的發生率則從1%到30%不等。

  瑞士研究人員乾脆用DNA比對法檢查1607個嬰兒,結果發現11個戴綠帽的案例。

  讓人難過的是,一些男人是在志願捐腎或其他器官給自己生病的孩子時,才發現這個令他心碎的事實。手術前進行的組織配對(tissue-typing),確定了這個男人根本不可能是小孩的爸。(《都是基因惹的禍Mean Genes: From Sex to Money to Food: Taming Our Primal Instincts》頁158)

  一個巴掌拍不響,暫且先排除同性戀,有近半數的男人出軌,卻只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女人出軌。可能的原因有男人吹噓、女人隱瞞、外遇對象近一半是未婚女子。或許有人會想,那是老外、西方人才會如此。

  出軌不是文化的產物。社會制度再嚴苛,它還是存在。

  來看看阿富汗這個回教國家,幾年前一則新聞報導,一名年輕女子因為通姦被處死刑,她的哥哥竟然率先朝她丟擲石頭。

  除了亂石砸死這類刑罰,某些社會還採取「處罰兼防再犯」的措施:像鞭刑、斷手斷腳的殘廢刑責、公開羞辱等。

  但儘管如此,通姦案例在所有社會還是屢見不鮮——不管是富人或窮人,基督徒或回教徒,民主還是獨裁社會。(《都是基因惹的禍》頁161)

  為了表示這一篇不是為了污泥戰術而寫,講一則美國總統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的趣聞來說明男人出軌(外遇)的機率和原因。

  美國總統柯立芝有一次跟太太造訪一座公家農場,夫婦倆被分別引開導覽。

  柯立芝夫人踏進一座雞舍,看見一隻公雞生龍活虎地躍上一隻母雞身上。

  夫人印象深刻,詢問這隻公雞多久交配一次。

  得到回答:「1天12次。」

  「請把這件事告訴總統先生。」她說。

  稍後柯立芝也來到雞舍。聽完這隻公雞的英雄事蹟後,他問:「牠每次都跟同一隻母雞嗎?」

  「噢,不,總統先生,每次都跟另一隻母雞。」

  總統點點頭說:「請把這件事告訴夫人。」

  正如柯立芝夫婦所體認到的,總是想有新的性伴侶的衝動可不止煩惱著少數人而已。

  行為研究者為了向這對夫婦致意,於是把在許多生物身上都看得見的、對於同一個伴侶的興趣逐漸減弱的現象稱為「柯立芝效應Coolidge effect」。這就說明了,外遇傾向是演化遺傳的一項結果。(《不斷幸福論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How Our Brains Make Us Happy-and What We Can Do to Get Happier》頁142)

  公雞挑另一隻母雞,並不是因為另一隻母雞比原來的母雞哪裡比較好,只是單純是有「另一隻」而已。

  一項針對160個社會進行的調查顯示,婚外情是造成夫妻分手得最主要元凶。

  「七年之癢」的說法很流行,殊不知現代夫妻在結婚4年後就開始鬧離婚,有60多個調性非常不同的社會,都不約而同出現「四年之癢」的現象。(《都是基因惹的禍》頁163)


  我們認為女人為了兩個原因背叛丈夫:一是改善自己子嗣的基因,二是找到更願意為自己獻身的伴侶。當然兩個因素未必同時存在。……

  如果女人要出軌,通常她會挑排卵期附近的日子——就是受孕的高峰期。

  雖然女人婚外情的比率不高,但出軌事件通常集中在受孕力強的時候,而且紅杏出牆的女人和情人做愛時更不喜歡避孕。

  這解釋了為什麼許多小孩的父親其實另有其人。

  話又說回來,女人怎麼知道自己某段時間是受孕的高峰期呢?她們可能不自覺,不過下意識裡,行為卻受到賀爾蒙影響。……

  某些女人出軌是為了幫下一代找尋優良品種,有些則藉出軌,腳踏兩條船綁住更好的伴侶。

  事實上,大多數有婚外情的女性都自承她們的婚姻不美滿,有高達四分之三的婦女更表示,她們希望出軌的戀情能有長久的承諾。(《都是基因惹的禍》頁168)

  「出軌事件通常集中在受孕力強的時候,而且紅杏出牆的女人和情人做愛時更不喜歡避孕」,「有婚外情的女性希望出軌的戀情能有長久的承諾」,這告訴男人不要幻想人妻就可以不負責任、不沾黏地偷吃,換個角度來看,先生經常對太太述說情意是有必要的。

  《都是基因惹的禍》的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如何強化浪漫的關係?」的建議。

  一般來說,人類總是表示願意對配偶一輩子專情;好消息是,很多人確實成功辦到了。就算婚姻有種種好處,但保持對伴侶忠誠需要有自制力才辦得到。夫妻雙方得各自放棄部分自由,換得以互信為基石的圓滿關係;出軌則是將婚姻「契約」視若無物的荒唐作為。若要避免衝突,我們得努力學習讓婚姻成為甜美的交易。

  第一步:言出必「行」,能讓夫妻關係更美滿。喜歡多和某人朝夕相處,代表你對他的渴望和承諾。做丈夫的若能三不五時送個禮給妻子,就能鞏固婚姻的盟約。做妻子的也應該常常送禮給先生,不過最頂級的禮品,莫過於一場熱情洋溢的性愛。

  男女交往之初,什麼樣的互動最容易讓人看出他們是一對新戀人?他們渴望多和對方在一起:為了安排一次約會,再匪夷所思、傻不隆咚的招數,都想得出來。他們會互贈禮物,沒事就送個花,或者一本書,藉此表達愛意。

  剛墜入情網的戀人會仔細傾聽對方談話,整個週末都在床上渡過。他們熱烈擁抱對方的行徑很不可思議嗎?可別以為這些作為是特立獨行或愚蠢到極點,他們正在琢磨一套讓彼此滿意的交往條款,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呢!我們不該讓男女關係脫離愛情和浪漫。

  第二步:承諾不做的事,就「別」毀約去做。對一段關係最有殺傷力的作為,莫過於「背信」,女人承諾要讓丈夫升格當爸爸,因此,和別的男人上床形同將婚姻基礎連根拔起。男人承諾全心全意奉獻給妻小、家庭,因此最實質的背叛,莫過於把時間、金錢都花在別的女人身上。

  我們面臨的誘惑,其實就是根深蒂固潛藏在心理和意志的基因,夫妻雙方都應該集中火力對抗這些壞胚基因。如果我們有所謂「紅粉知己」或男性密友,最好認清楚這種關係對婚姻是隱形殺手。我們應該讓配偶和朋友一同參加社交活動,自由交換訊息;比如說,一起聽家裡的電話留言。偷偷摸摸和配偶以外的異性建立密切關係,只會徒增懸疑,遭遇誘惑的機率也跟著增加。

  最後一步:我們要努力提昇自己,這樣婚姻關係才會跟著向上提升。想像一下在某個雞尾酒會,你的配偶拿著開胃菜盤子卻沒動叉子,原來她被一位機智、聰明、活力四射的男士吸引住,正目不轉睛聽他發表高見。那位迷人的男士是你嗎?曾經有一度是的。只要我們能始終維持風趣、魅力,一夫一妻的制度和極力鼓吹我們出軌的壞胚基因,兩者將可以相安無事!(《都是基因惹的禍》頁177)

  我自從成年以來,就一直很喜歡向結婚許久的夫婦詢問他們維繫婚姻的方法。他們的回答全都一樣:「我們很努力。」(《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頁187)

  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努力幸福快樂的日子。


相關文章:
  [心理測驗]感情出軌測驗
  [心理測驗]你是個醋罈子嗎?
  [心理測驗]檢視你的親密關係
  幫愛情加溫的方法──心理學教你談戀愛,增進夫妻感情
  女人和男人對出軌(外遇)的不同反應
  幸福會寫在臉上——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
  女人的友誼跟男人的有什麼不同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活到一百歲以上的長壽秘訣

0 意見
分享

  雖然人類生命的極限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而改變的證據很少,但是世界上有三個地區——三個遺世獨立,與別人不相往來的地區——高加索山區、喀拉昆崙山區,以及安地斯山的北區——都曾經被世人認為是香格里拉(世外桃源),在那邊活到一百歲以上是很平常的事。這些地區的共同特性是斯巴達式的農作方式(Spartan farming)、苦役(hard physical labor)、相互支持的社交網絡(supportive social network)。(《揭開老化之謎Why We Age: What Science Is Discovering about the Body's Journey Through Life》頁27)

  最受到科學家矚目,十年來不斷有科學家前去探訪的地區是厄瓜多爾南部的維卡邦巴(Vilcabamba)安地斯山村落,這個區域的人有一項傳統,喜歡宣稱自己活了120歲,而更多的人說自己現在是90歲,100歲。

  倫敦醫學院的一位老人學家(gerontologist)戴維斯(Dr. Donald Davies)在1970年代初期曾去訪查過這個村莊,他的書《安地斯山的百歲老人》(The Centenarians of Andes)把安地斯山人的長壽歸因為,老人的樂觀態度以及土壤理有豐富的礦物如金、鎂(Magnesium)、鎘(cadmium)。在有壓力時,男性喝酒喝到不省人事,他們每個週末都如此狂醉一番。婦女臉上顯出歲月的風霜,使她們看起來比實際的年齡老,而且她們也不像男性能活得那麼長。


  利夫醫生(Dr. Alexander Leaf),這位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傑出教授,也是麻省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醫生,曾在1970年初訪問過安地斯山的北區,發現那裡衛生環境骯髒、傳染病盛行、嬰兒死亡率高、文盲多,以及缺乏現代的醫療照顧。他認為,假如這些人可以在這麼艱苦的環境裡活得這麼久,那麼有關她們基因的研究或他們生活形態的研究,一定可帶給我們很多的線索教我們如何去延長我們的壽命。

  在相隔四年後,利夫醫生第二次訪問維卡邦巴,他發現原來的石子路已經鋪成了柏油路,州長和當地的樂隊都出動來歡迎他,歡呼他,稱他為拯救當地經濟的英雄。因為他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和《今日營養》(Nutrition Today)中所寫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對這個地區的注意。州長稱這個村莊的老人為「我們的油井」,有日本的投資者與當地政府接洽要蓋高級觀光旅館,美國商人也在動腦筋要把維卡邦巴的水運回去做礦泉水賣。

  利夫醫生發現村裡最老的人米喀爾‧卡皮歐(Miguel Carpio),這個以前是121歲的人瑞,現在突然多了11歲變成132歲了,當他要求看卡皮歐的受洗證明時,這個證明神奇地在教堂的一把火中消失了,而教堂記錄的頭7頁也被人撕去了。

  假如你以為這些浮報年齡是偶發的騙局,你就錯了,它在全世界有系統地在發生,只要記錄不完整,有機可乘,它就會發生。你只要想想看,你活到百歲所需的地理條件,不管你是住在哪裡或生在什麼時候,假如你或你的親戚是文盲,假如你住在一個傳染病頻繁的地區,沒有任何現代醫療設備的話,你就很可能活到一百歲,這合理嗎?

(有趣的是,書中特別提到,關於浮報年齡的可能,中國的漢族,不包括少數民族,或許是例外,因為生辰八字在漢族文化中很重要。)

  假如說活到一百歲以上是有秘訣的話,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個秘訣了。你必須要生在一個文化水準很低的國家(文盲越多越好),或是一個文件保存很馬虎的國家,再不然就是要生在像我們這樣很容易受騙的社會裡。

  當你了解即使在今天這麼先進的醫療照顧中,一個人被雷電打死的機率還是高過他活過110歲時,(更不必說活過120歲),你就沒有辦法去接受那些沒有證據支持的長壽說法了。(《揭開老化之謎》第2章 虛報年齡和生之有涯)

  生命有限,享年48歲的蘭迪.鮑許(Randy Pausch)用生命實現自己的兒時夢想,也幫助他人實現兒時夢想。

  六萬年前的尼安德塔人平均壽命20歲。古希臘人平均壽命不超過30歲,一個40歲的人會被視為老者(這個年齡在許多文化中皆如此,一直到18世紀才有所改變)。古羅馬人平均壽命27歲。20世紀初,美國人平均壽命48歲,日本人平均壽命43歲。

  你會拿比古人長壽的時間做什麼事?忙著討厭、仇恨、吵架、工作、賺錢、埋怨……


PS. 納豆應該不是20世紀才發明的吧?從江口洋介、松島菜菜子主演的「救命病棟24小時」(急診室大醫生)看到最近山下智久、新垣結衣、戶田惠梨香主演的日劇「Code Blue」,日本的急救中心已經進步到為了爭取醫療時間而配置急救直昇機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學歷高的人照樣(有時更容易?)會被詐騙?
  每一秒的不同
  幸福會寫在臉上——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
  憶往惜今
  敵意——會不會罹患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怎樣會讓女人長更多皺紋、乳房更早變形、看起來更老?
  風水心理學
  現代寂寞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檢驗策略的5張投影片

1 意見
分享

  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何許人也?借用一下他著作的作者簡介。

  1960年進入奇異公司,1981年成為奇異第八任執行長。威爾許帶領奇異公司的二十年間,一手打造「奇異傳奇」,讓奇異的身價暴漲四千億美元,躋身全球最有價值的企業之列,成為全球企業追求卓越的楷模。《財富》盛讚威爾許為「世紀經理人」,《金融時報》將之列為當今全球最受景仰的三位商業領袖之一(另兩位為比爾.蓋茲與華倫.巴菲特)。2001年從奇異卸任後,出版自傳《jack:20世紀最佳經理人,第一次發言》(Jack: Straight from the Gut)、以及講述其經營理念的《致勝:威爾許給經理人的二十個建言》(Winning),《致勝的答案:威爾許為你解開74個事業難題》(Winning: The Answers: Confronting 74 of the Toughest Questions in Business Today)。現於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任教(課堂用書正是他的《致勝》!),與全球各地的產學界交流。

  前一陣子才第一次讀完傑克.威爾許的《致勝》這一本書,裡面提到了他檢驗策略的5張投影片,每張投影片都是值得思考的好問題。我想這些問題不止能用在公司檢視策略,應該也可以用來檢視投資標的,甚至是檢視自我。人總是會有心智之眼的盲點,好問題能幫助我們檢視的更周全。

第1張投影片 眼前的局勢如何

■不管規模是大或小,是新加入者或老面孔,誰是這項業務的競爭者?

■各家競爭者在全球和各個市場的佔有率如何?我們能在哪裡切入?

■這項業務的特性是什麼?屬於商品化、高價值型,或者介於兩者之間?產品的生命週期是長或短?它處於成長曲線的哪個階段?獲利動因(driver)是什麼?

■每家競爭者的優勢或弱勢是什麼?他們的產品如何?每家的研發經費各是多少?每家的業務人力有多少?各家企業文化的績效導向程度如何?

■誰是這項業務的主要顧客?他們如何購買?
(《致勝》頁196)


第2張投影片 競爭者做了什麼

■近一年來,每家競爭者都做了哪些事情,而改變了競爭局勢?

■是否有任何競爭者推出改變局勢的新產品、新技術或者新通路?

■是否有新加入的競爭者,一年來它們都做了什麼?
(《致勝》頁198)

  自己認為自己夠努力還不夠,要看競爭者做了什麼,比競爭者努力才算數。


第3張投影片 你做了什麼

■近一年來,你做了哪些事,改變了局勢?

■你是否收購了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種新產品、挖來競爭同業的業務高手,或者取得一家新創公司的新技術授權?

■你是否失掉了曾經擁有的競爭優勢,例如一位業務高手、一種特殊產品、一項專屬技術?
(《致勝》頁199)


第4張投影片 未來會出現什麼?

■未來一年,你最害怕的是什麼?也就是說,競爭同業可能痛擊你的一兩件事情為何?

■競爭同業可能推出哪些新產品或新技術,而改變競爭局勢?

■什麼樣的併購會擊倒你?
(《致勝》頁201)

  未雨綢繆,天有不測風雲,借用我很喜歡的一首歌Forever Young的歌詞「Hoping for the best, but expecting the worst」。


第5張投影片 你的贏招是什麼?

■你如何改變賽局?是收購另一家公司?或是推出新產品?還是全球化?

■你如何提高顧客對你的忠誠度,不但高於以往,也高於對其他對手?
(《致勝》頁203)


相關文章:
  好的公司名帶你上天堂,不好的公司名帶你住套房?
  為什麼招財貓要面帶微笑?
  松下幸之助談工作
  《大腦當家:靈活用腦12守則,學習工作更上層樓》(Brain Rules)
  劣幣驅逐良幣的加班文化
  別搞錯了,Google的「打盹艙nap pods」可不是員工福利
  為顧客創造價值
  假如…—心智之眼的盲點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15大石油出口國2008年1至6月產量數據圖

0 意見
分享
資料出處: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search.asp

1.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sa_cr_ov.pdf

  還要一陣子才能證明沙烏地阿拉伯是不是如之前口頭約定7月增產至每天970萬桶,不過從數據圖來看,國內媒體鉅亨網之前報導增產20萬桶的說法,比CNNMoney從900萬桶增產的報導正確。

2.俄羅斯Russian Federation(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ru_to_ov.pdf

  為什麼俄羅斯(還有底下幾個國家)的原油生產數據已經畫到今年(2008)底了?更神奇的是這線還預測到產量會上下波動(挪威)或突然大增(哈薩克)。

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ue_cr_ov.pdf

4.挪威Norway(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nr_to_ov.pdf

  挪威產量果如之前預測下降了。

5.伊朗Iran(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ir_cr_ov.pdf

6.科威特Kuwait(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ku_cr_ov.pdf

7.委內瑞拉Venezuela(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vz_cr_ov.pdf

8.奈及利亞Nigeria(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ng_cr_ov.pdf

9.阿爾及利亞Algeria(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al_cr_ov.pdf

10.墨西哥Mexico(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mx_to_ov.pdf

  墨西哥產量也如之前預測下降了。

11.利比亞Libya(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lb_cr_ov.pdf

12.伊拉克Iraq(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iq_cr_ov.pdf

13.安哥拉Angola(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an_cr_ov.pdf

  看來還沒到哈伯特頂點。

14.哈薩克Kazakhstan(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ka_to_ov.pdf

15.卡達Qatar(http://omrpublic.iea.org/supply/qa_cr_ov.pdf)


(沒找到詳細數字,只找到數據圖,不知道是不是要付費還是當石油部長才能看到?:P)


相關文章:
  2007年石油供需統計數據整理
  影響油價的變數——石油供需數據透露的訊息(1)
  影響油價的變數——石油供需數據透露的訊息(2)
  影響油價的變數——石油供需數據透露的訊息(3)
  投機炒作?供需問題?油價莫衷一是的原因
  油價易漲難跌的一個原因:OPEC的態度
  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他人容易——丹麥面對能源危機的態度
  原油價格年底前有可能到300美元嗎?
  中國「調漲」油電價解決油電荒

繼續閱讀...

敵意——會不會罹患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1 意見
分享






  根據衛生署的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統計資料(http://www.cichb.gov.tw/sta_information/sta_informations.asp),從民國89年(2000年)以來,心臟疾病成為排名第三大的死因,甚至在2004、2007年成為當年第二大死因。暫且不論其他因素,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考量,「敵意」是預測一個人會不會罹患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1960年代初期,兩位心臟科醫師費利德曼(Meyer Friedman)及羅森曼(Ray Rosenman)發明了「A型性格」(Type A)這個名稱,用來形容在一些人身上發現的一組特質:競爭心強烈、不斷追求成功、永遠覺得時間不夠、沒有耐心、以及具有敵意。……

(這中間有一個插曲,修理這兩位醫師心臟科診所沙發的某位工人是發現A型性格跟心臟病關聯的第一個人,他在修沙發時說:「你們的病人到底有什麼毛病啊?一般人的椅子是不會壞成這個樣子的。」)

  在1980年代初期,心臟學門一些重量級的人物集合起來開了個會,檢驗了相關證據,最後做出結論:具有A型性格的人患上心臟病的風險,至少和抽煙或是含有高膽固醇的人一樣高。……

  近年來,科學家重新分析一些原始的A型性格研究,把諸多的特質一一分開來考量後,就顯現出敵意是預測罹患心臟病與否唯一重要的因子。……

  高度的敵意可以用來預測是否會罹患冠心病、粥狀動脈硬化,以及伴隨這些毛病而來的高死亡率。而且,這些研究已將一些重要的因子,如年齡、體重、血壓、膽固醇值及抽煙等,都做了控制。因此,不太可能說敵意與心臟病的關聯,是由其他的因子所引起。

  更晚進的研究顯示,敵意對所有的疾病來說,都會增加死亡率,不單單是對心臟病而已。(《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壓力、壓力相關疾病及因應之最新守則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 an updated guide to stress, stress-related diseases, and coping》頁348)

  《越快樂越健康Healthy Pleasures》這本入門實用的正向心理學書籍將「敵意」做了更進一步的描述。

  不和別人來往、自我中心以及對別人抱有敵意的人特別容易得到心臟病。

  敵意是許多小事累積起來的連續仇恨。一個人可能表面上好像關心別人,但是內心其實只注意自己的財產、社會地位、收入等等,而對任何事物表現出過度的不滿。這種充滿敵意的人冠狀動脈阻塞的比例最高。

  並不是要做好好先生。憤怒有時也很有用,它使我們跳出沒有成果的生活情境。偶爾必須表示憤怒才能得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把討厭的人趕走,消除烏煙瘴氣。

  但是如果把敵意當作生活的方式,會給自己帶來危險。

  敵意之下有很強的自我涉入,一個自認比別人優秀的人很容易受到別人挑戰的傷害。敵意可能是應對這種挑戰的方式,因為他心中想的是:「你算老幾,敢來挑戰我?」對那種自我涉入,任何事件都看成是人身攻擊的人,會把許多事——如股市的漲跌、公司的盈虧、日常生活婚姻生活的爭執——都看成針對他而發。有些人認為每樣東西都是他的——我的太太、我的小孩、我的公司、我的汽車、我的鄰居、我的教會——有非常多需要他去防禦的領土,使他疲於奔命好把敵人趕出去。

  這些有敵意的人說話時用到比較多的自我參照詞語,開口閉口都是我、我的。當以這種眼光去看世界時,這個世界自然是以他為中心,圍繞著他轉,這種人心臟病發作而死亡的機率比非自我中心的人高。他們的血壓也高,因為他們對壓力的反應很強烈,把每件事都看成是挑戰,卯足了全力去對付它。

  自我中心且有敵意的人把自己和世界分離,而不是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一份子。他們砍斷了維繫自己生命的社會互惠互助的聯繫,這個結果就是「使他們心碎」(break their hearts),如字面上所說的一樣。

  這種情況的解藥是無私無我,只有無私地將自己與別人連結在一起,才能保護自己不受到威脅的傷害。假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別人的福祉上面,對生活的改變和打擊的看法就不會那麼激烈,因為我們看到別人也遭受到同樣的不幸,這使我們比較不會生病。(《越快樂越健康》頁252)

  由哥倫比亞大學外科系教授兼副主任歐茲(Mehmet C. Oz)醫師與紐約州立大學上州分校(SUNY Upstate)藥學暨麻醉學教授羅意升(Michael F. Roizen)醫師共同著作的《你的身體導覽手冊》在「你的心臟和動脈」這一章提到要「拒絕憤怒和敵意」才能愈活愈年輕:

  強烈的負面情緒對心臟不利,還會使你的生理年齡老了8歲,因此這不只是難過而已。這一類情緒會造成高血壓,打亂體內的正常修護機制,還會壓縮血管,阻礙血液流通。

  有好幾種比較健康的治療方式,可幫助你處理這些破壞性的情緒,包括學習放鬆技巧和打坐、結交一些從來不曾生氣的朋友。(《你的身體導覽手冊YOU: The Owner's Manual: An Insider's Guide to the Body that Will Make You Healthier and Younger》,頁54)

  或許可以研究看看,2000年以後台灣的社會環境是不是有什麼變化?特別是2004跟2007年有沒有發生什麼事升高台灣老百姓的「敵意」?


相關文章:
  [心理測驗]憤怒問卷——你是一個愛生氣的人嗎?
  感覺憤怒就應該發洩出來嗎?
  如何控制憤怒的情緒
  三個小習慣,讓自己更快樂
  如何放鬆與睡個好覺
  活到一百歲以上的長壽秘訣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書單
  風水心理學
  快樂,從心開始——學習創造樂趣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美元的歷史

1 意見
分享




  現在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擁有百億以上財富的人民所佔的人口比例最高?

  答案是辛巴威。辛巴威目前官方的年通貨膨脹率已經超過百分之二百廿萬,一千億辛巴威幣約新台幣30元(當然這數字有很大可能在持續減少中)。辛巴威通膨的極端狀況很適合拿來思考跟說明與錢或投資有關的事,比如儲蓄險、國民年金、XX金要一次領還是月領……等等。

  有人或許會認為只有辛巴威這種非洲國家才會發生這麼離譜的事,恰好之前在《大熊市The Bear Book: Survive and Profit in Ferocious Markets》看到了有關美元歷史的內容。

  獨立革命時期的美國無法徵稅支應軍費,他們反抗的正是英國的稅。美國人因此大量印製殖民地紙鈔(Continental),支付軍餉和供應軍需的商人。潘恩(Thomas Paine)的文宣不是美國獨立戰爭最重要的印刷品,殖民地紙鈔才是。

  拿到殖民地紙鈔的人很快就發現,這種新貨幣沒有實質基礎。殖民地紙鈔第一年流失一半價值,後來商人拒絕接受,獨立革命政府於是把拒收殖民地紙鈔定為違法行為。拒收這種鈔票的人,財產會被沒收。

  商人不願意財產充公,也不願意為了沒有價值的錢,出售食物、衣服和其他物品,所以他們把貨品藏起來。這種囤積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做法很普遍,導致1779年物資嚴重短缺,以及波士頓大飢荒。大家再度靠以物易物方式交易。

  美國獨立革命議會發行新紙鈔,轉移民眾對原有殖民地紙鈔的注意;這是發行貨幣解決財政問題的常見手法。新的殖民地紙鈔等於20張舊紙鈔的價值,等於承認舊紙鈔已經失去大半的購買力。新紙鈔也很快地失去大部分的購買力。由於自行發行貨幣,美國獨立革命政府對民眾課稅幅度高達97.5%。

  100元舊殖民地紙鈔換5元新殖民地紙鈔,這情況類似舊台幣換新台幣。

  到了18世紀末葉,紙鈔在全世界都變得沒有價值,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國都實施金或銀本位制。銀行可以發行能換成黃金的紙鈔;每一張鈔票都有貴重金屬為根據。美國民眾可以到合眾國銀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最早的中央銀行),以1美元紙鈔交換等值的黃金。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創造人類史上第一種可靠的現金,但也製造出許多問題。銀行只能印製和他們庫藏黃金等值的紙鈔;大部分的銀行家和許多政治人物都不贊成這種限制。合眾國銀行繼續實施金本位制,但國會拒絕繼續給予他們中央銀行的地位。後來的中央銀行,第二合眾國銀行,也遭到政治批評而在1819年結束業務,導致全國恐慌。近一百年後,美國才在1913年成立第三代的中央銀行。

  美金,美金以前真的可以換黃金。

  1819年的恐慌後,金本位制鬆動,數以百計的地方和州銀行趁機成立。這些新銀行發行的紙鈔,理論上都有實質資產為後盾,但實際上印行的鈔票遠超過其資產價值。19世紀中期,美國聯邦政府對州銀行課徵重稅,迫使銀行業關門。從此美國財政部成為發行美元的唯一機構(除了印製偽鈔者外)。世界各國的政府,包括美國政府在內,平時實施金本位制,發生軍費龐大的戰爭時則放棄。各國政府不斷印製鈔票支應軍費,然後在現金可以換黃金的承諾上跳票。美國大量供給美元應付南北戰爭,等到美元和殖民地紙鈔一樣淪為廢紙時,高通膨出現。美國也以印鈔票方式支應兩次世界大戰和越戰,這三場戰爭都引發兩位數的通膨。

  政府因貨幣供給過度而引發通膨,另一方面又靠中央銀行調高短期利率對抗通膨。這種粗糙的補救手法已造成多次嚴重的不景氣。1944年9月,同盟國政治領袖和銀行家在美國布雷頓森林開會,制定各國貨幣「固定匯率」的新制度。按照計畫,每個國家的貨幣訂有兌換美元的匯率範圍。如果匯率超出範圍,中央銀行將採調節措施。例如瑞士法郎兌美元的匯率過高,瑞士中央銀行將進場賣出法郎,並買進美元。這樣做可以壓低瑞士法郎價位,同時拉高美元。同樣的,如果美元兌瑞士法郎匯率過高,美國中央銀行將進場買進法郎,並賣出美元。

  按照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s),一國匯率超出規定範圍到調節措施無法奏效時,那一國的政府要把貨幣「貶值」。例如,義大利里拉貶值的話,要用更多的里拉才能換到1美元。

  貶值是一項痛苦又不受歡迎的措施,但是弱勢貨幣的國家別無選擇。假設義大利拒絕里拉貶值,其他國家會累積大量的里拉,然後要求義大利中央銀行按照當時匯率,交換等值的黃金。義大利要符合外國的要求,黃金準備一定會減少,所以貶值顯然是兩害當中較輕的選擇。

  布雷頓森林協定生效之後,美元變成世界最強勢的貨幣。簽署這項協定的國家,可以用美元或金、銀準備清算外債。當時,美元被認為「和黃金一樣有價值」。但在1960年代末期時,美國為了越戰和消除貧窮而增加貨幣供給,使得美元開始失去價值。美元走軟後,各國銀行家喪失信心。有些國家向美國要求,把手上的大量美元換成黃金,於是美國的黃金準備量立刻縮減。後來,美國政府拿出銀行以前應付民眾要求兌換黃金的方法,應付其他國家兌換黃金的要求——亦即停止接受美元兌換黃金。

  美金變成「美元」,「美元」不能換黃金。

  其他國家佈滿美國違背協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入協定的德國,於1969年暫時退出;加拿大則於1970年退出;其餘的國家不斷地賣出手上的美元,使得各國貨幣堅挺、美元下跌到約定範圍外。1971年12月,美國採取超乎外界想像的做法——把美元貶值。美元繼續下滑,直到1973年布雷頓森林協定被廢止。從此,世界各國的貨幣匯率自由波動,依銀行家和投機客的想法漲跌。1973年以來,美元的購買力已經減少71%,其他貨幣則減少更多。拉丁美洲國家因為不撙節開支,並大量增加貨幣供給,通膨惡化到三位數和四位數。於是,拉丁美洲國家民眾一有機會就換美元或瑞士法郎,但由於政府管制外匯兌換,他們以非法方式兌換美元保護資產。

  到最後,不論是美元、人民幣、里拉還是印尼盾,各國貨幣都無法長期持有。股票處於空頭市場,尤其是通膨型空頭市場時,持有現金利多於弊,但不要養成習慣。(《大熊市》頁158)

  雖然現金在利率上漲時期表現最佳,而且在股票空頭市場期間,即使利率走低仍可以保障資產,但持有現金其實並非長久之計。時間是股票族的朋友,卻是持有現金者的敵人。每張美鈔背面都印有「吾等信神In God We Trust」字樣,而不是印有「吾等信現金In Cash We Trust」,因為現金是靠不住的。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現金未來的價值會比現在小。(《大熊市》頁156)


相關文章:
  為什麼現在情願美國些微通膨也不要變成通貨緊縮?
  物價一直漲(通膨),你應該注意並避免的事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但過去經驗值得未來參考
  利率下降時該如何挑選投資標的
  一生的理財規劃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但也要用心思考2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從腦神經科學談棉花糖實驗

0 意見
分享






  印象中第一次知道「棉花糖實驗(the marshmallow experiment)」,是從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的著作《EQ》看到的。只是沒想到喬辛.迪.波沙達(Joachim de Posada)還能把它寫成三本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Don't Eat The Marshmallow Yet!》、《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萬一吃了棉花糖Don't Gobble the Marshmallow...Ever!》。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從外在看出實驗中小孩行為的不同,以及實驗14年後小孩成為青少年時的行為表現。不過,《樂在學習的腦The Learning Brain: Lessons for Education》這本書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實驗——腦神經科學。

  為了要在學校裡有效的學習,孩子需要學會如何控制衝動行為,並且抑制對事件的情緒反應。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米契爾(Walter Mischel)及其同事所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能夠對一樣想要的東西產生「延宕滿足」是很重要的。

  他們測試4歲大孩子的延宕滿足能力。孩子坐在一張桌子旁邊,這張桌子上擺著非常吸引人的棉花糖。然後實驗者告訴孩子說實驗者要出去五分鐘拿個東西,而且告訴孩子不能吃桌上的棉花糖,如果他們沒有自己偷吃棉花糖,那麼實驗者回來之後會給他們吃兩個棉花糖。

  米契爾(Walter Mischel)從1962年任教於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1983年後轉到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棉花糖實驗」是1960年代在史丹佛大學進行的。

  這個研究團對在這項研究以及後續的研究中有兩個重要的發現。

  首先,他們發現如果分散孩子對棉花糖的注意力,或是鼓勵他們去想棉花糖的抽象特徵,像是形狀和大小,而不要去想味道時,他們可以等待更久。

  這很合理;想著一個大粉紅棉花糖吃起來有多麼美味,這在你試著不要去吃它的時候是沒有幫助的。另一方面,這是個非常困難的作業——多數的孩子會禁不起誘惑而吃了棉花糖,即使是那些可以抗拒誘惑的孩子,也得要靠著坐在雙手上或走開的方式才能抗拒。

  這個年紀的孩子,大腦發展還不成熟,還有最重要的,幫助我們控制衝動並且讓我們能夠產生抗拒的額葉,在成年之前也還沒有完全發展好。

  第二個重要的發現也最具爭議的是:這研究顯示出那些在4歲大時自我控制能力較好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在學校的表現也會比衝動的同儕來得好。

  自我約束力強的孩子日後在堅持度、專注力以及認知與邏輯測驗上的得分都比較高。

  除此之外,自我約束力強的孩子比起那些叫不能拒絕誘惑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似乎較能處理壓力以及社會處境。

  這些研究顯示,一個人能夠在幼兒時期控制自己的衝動,對其日後的學業成就和社交技能仍有影響。

  抗拒誘惑總是比屈服於誘惑來得困難。可以做到這麼困難的事情究竟需要哪些條件呢?我們還不清楚。

  然而,我們確實知道的是,抗拒誘惑會如此困難是因為負責處理酬賞刺激的是一群龐大且古老的大腦神經網絡,而能夠抑制這些神經網絡的大腦系統(額葉內)相對是非常新近發展出來的。(《樂在學習的腦The Learning Brain: Lessons for Education》頁265)

  換句話說,也就是這實驗其實有點強「小朋友」所難。但是為何實驗14年後會顯現出那樣的差距呢?既然大腦還在發育中,加上大腦是「用進廢退」(也就是越用越靈光,熟能生巧),差距應該有機會弭平吧?我所聯想到的是,美國(甚至全世界)發生了社會改變,導致小朋友的差距持續存在(甚至有擴大的可能)。

  假如你像大多數人一樣的話,你應該從來沒有聽過社會學家艾力厄斯(Norbert Elias)。他的名字在他的出生地德國和他後來居住的英國都不有名,然而凡是知道他的人都認為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批評家。1989年,在他逝世的前一年,這位93歲的老人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書,討論從1939到1989年這50年社會的改變。

  艾力厄斯博士認為這50年最大的社會改變就是權力的移轉:大權從父母親轉到孩子手上。

  過去父母親替孩子選擇高中就讀,孩子不敢說話。例如在1940年代,如果父母親在夏天時,告訴孩子要替他去天主教學校註冊,到9月時,你就看到這個孩子在天主教學校校園走動了。這個孩子可能會抱怨、可能會心情不好、陰沈一陣子,但是父母不會因為孩子不高興而改變他們的初衷。

  現在不是了。現在的父母和孩子商量他秋季要上什麼學校,父母會建議、忠告、威脅、利誘,但是最後的決定權在孩子身上。……

  我發現父母即使對待年幼的孩子,也覺得他們沒有權力告訴孩子該怎麼做。現在的父母能做的充其量是建議。……

  父母對大腦尚未發育成熟的小孩建議:「小寶貝別急著吃棉花糖喔!」小孩還是照樣順從他的慾望,於是他對看到棉花糖就要直接拿來吃越來越拿手,腦神經建立的是順從原始渴望之路。

  就像所有的成人一樣,孩子也只喜歡已知的快樂而不喜歡未知、從來沒有經驗過的事物。……

  當我與父母談到過去60年權力從父母移轉到孩子這個現象時,有一些父母表示這樣很好,給孩子多一些權力會使他們比較負責任。

  我不同意。證據顯示把權力從父母手上拿走交給孩子後,現在我們有比較多過胖兒、更多的青少年懷孕、更多的青少年犯罪。(《養男育女調不同Why Gender Matters: What Parents and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the Emerging Science of Sex Differences》頁217)

  如果小孩都不甩父母了,更不用說學校老師了。

  沒有人說這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也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決之道。為人父母是一項藝術,不是一門科學,你不能逃避你的責任,假如你不管教你的小孩,沒有人會替你管教。(《養男育女調不同》頁257)

  換個角度來看,成年後大腦成熟,還是可能會「豬羊變色」。

  為便於說明,且舉一黑一白兩個男孩的故事為例。

  這個白人小孩成長於芝加哥郊區,父母俱為飽學之士,並致力於教育改革。父親在製造業擔任高階工作,常帶男孩到大自然中健行。母親是家庭主婦,但後來回到大學念完教育學位。男孩生活快樂,在校表現良好,老師認為他有望成為數學奇才。父母經常鼓勵他,也以他讀書跳了一級為榮。他有個關係親密的弟弟,也是個聰明孩子。他的家中不時會舉行文學性聚會。

  黑人小孩出生於佛羅里達州,兩歲即遭母親遺棄。父親有一份不錯的業務工作,卻酗酒嚴重,常用澆花水管的金屬頭毆打他。11歲那年,他正在裝飾一棵小聖誕樹——有生以來頭一棵——而父親卻在廚房揍女友,力量大到好幾顆牙齒由她嘴巴裡飛出來,就掉在聖誕樹下,可是小男孩知道自己最好別作聲。他對學業完全不認真,不久後就開始販賣毒品,又在街頭打劫和攜帶槍枝。他留意在父親回家前睡覺,父親起床前出門。等到父親終於因性侵害入獄,他在12歲就得自食其力。(《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頁216)

  黑人男孩現年(2005年)27歲,是哈佛經濟學新秀弗萊爾(Roland G. Fryer Jr.),研究的是黑人成就偏低的課題。

  那個白人小孩也進了哈佛,可是不久之後行為就變了調。他就是「大學炸彈客」卡辛斯基(Ted Kaczynski)。(《蘋果橘子經濟學》頁283)


相關文章:
  對孩子公正而合理的規則就是關心的表示
  歐美的EQ教育課程:促進另類思考方法PATHS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但也要用心思考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但也要用心思考2
  萬一吃了棉花糖Don't Gobble the Marshmallow… Ever!
  男人在妳面前變笨出錯,是因為妳太迷人的緣故
  「每個人都有,就只有我一個人沒有」──小孩吵著買東西時的有效對策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女人和男人對出軌(外遇)的不同反應

0 意見
分享

  「精神還是肉體外遇比較危險?」「怎樣的行為就(才)算外遇了?」類似這樣的問題跟討論在網路跟媒體上看過好幾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張跟看法。最近讀完一本十分有趣的好書《都是基因惹的禍Mean Genes: From Sex to Money to Food: Taming Our Primal Instincts》,恰好提到了心理學家做過的相關研究。

  想像你的配偶或愛人與另一位異性牽扯出極深情感——兩人一起歡笑,互吐心思,整個下午窩在一起。

  現在,再想像你的伴侶和別人發生一夜情——他們倆沒啥感情,不過滿身是汗,呻吟得很大聲,不停翻來覆去。兩種場景都讓你很不爽,不過哪一個最教你氣得血脈賁張?

  心理學家向男女受試者描述上述情景,然後測量這些狀況發生的生理壓力。

  結果一如預期:兩種配偶出軌的畫面都讓受試者感到難受,不過男性對伴侶和別人做愛的場景反應更為強烈:他們心跳加速、臉冒熱汗。

  女性對兩種場景的反應則較男性平和,不過配偶精神出軌會較她們倍感威脅。(《都是基因惹的禍》頁157)

  為什麼男女會有如此不同的反應?作者Terry Burnham跟Jay Phelan從婚姻的本質與承諾做切入。

  要了解背叛,得先了解婚姻的本質。男人女人藉由不同方法、不同種類的配偶,追求相同的基因目標。

  在卿卿我我的時刻,男人承諾下列事項:和愛人分享人生、一輩子廝守、照顧扶持和不虞匱乏的金錢。

  女人也一樣:和愛人分享人生、一輩子廝守、照顧扶持、幫他生小孩。

  雙方都渴望得到彼此的承諾,說得不厚道些,婚姻就是一種交換行為。

  即使協調的過程極難搞定,雙方還是可以找到共同的立足點。……許多社會則讓男女協商的條件透明化:婚姻讓男人獨家享有某位女士的性愛,他則必須提供無虞匱乏的生活,給妻小當作回報。(《都是基因惹的禍》頁161)

  也就是男女雖然對所謂精神或肉體外遇有不同程度的反應,但骨子裡同樣都是對另一半的違背承諾最為感到憤怒。


相關文章:
  女人出軌(外遇)的機率和兩個原因
  男人精蟲上腦時跟冷靜時有什麼差異?
  女人的友誼跟男人的有什麼不同
  [心理測驗]你是個醋罈子嗎?
  為什麼女人比較容易遇到爛桃花?
  [心理測驗]感情出軌測驗
  [心理測驗]檢視你的親密關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