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保險公司倒閉對你的保單有什麼影響?

0 意見
分享




  政府官方的正式回答請參閱「壽險、醫療險、意外險、旅行平安險、投資型保單常見問題的官方回答」Q16。

  保險公司會不會倒閉?我相信所有的讀者,碰到所有的業務員,都會告訴你們:「保險公司因為有『安定基金』,有『再保險』,所以保險公司絕對不會倒閉」。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所有企業只要湊足新台幣20億元的資本額,都去開保險公司好了,反正一出事,政府都會出面來協調善後,這是多麼安穩的行業啊!……

  可是就在民國94年底時,保險公司不倒閉的神話,因為「國華產物保險公司」經營不善倒閉,而完全破滅。

  不用到民國94年,民國59年4月,國光人壽因經營不善,奉令停業,民國61年,國光人壽宣告破產。當時是以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幾家壽險公司來「概括承受」該公司的業務,而保戶領到的金額則是按一定比例削減(http://www.rmim.com.tw/see.cfm?re_seq=132,另外可參考「國光人壽破產 逾萬債權人受害35年」這篇報導)。

  如果,你的業務員還是說「保險公司有再保險」、有「安定基金」,所以保險公司「絕對」不會倒閉,那麼你可能要對這位業務人員的專業度,及負責任的態度,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安定基金是指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由財團法人財產保險安定基金及財團法人人身保險安定基金合併設立。不過,財產保險安定基金跟人身保險安定基金的收入支出還是獨立分開(參考「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組織及管理辦法」第二條、第三條)。

  有一位電視觀眾,打電話給我說,因為他投保的保險公司,剛好是這一家倒閉的(國華產物保險)公司,原來4百萬的理賠金額,到最後只剩下3百萬;因為法令的關係,接管這家倒閉保險公司的人員也無可奈何,被保險人平白損失了1百萬的保險理賠金。

  保險解約時,可以拿到解約金的是「要保人」。保險理賠時,可以拿到保險金的是「受益人」。所以,嚴格來說,是「受益人」才會損失保險理賠金,而不是「被保險人」。

  根據保險安定基金規定,保險公司如果出問題,所有的理賠都會按照原來的金額,打九折理賠。且不論保額多少,或是在同一家公司買了多張保單,最高不得超過3百萬元的理賠金額。

  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根據「人身保險安定基金動用範圍及限額」及「財團法人財產保險安定基金動用範圍及限額規定」。

  如果是跟壽險公司買的保險,規定如下:

(一)身故、殘廢、滿期、重大疾病(含確定罹患、提前給付等)保險金:
以每一被保險人計,每一保險事故;或每一被保險人之所有滿期契約(含主附約),為得請求金額之百分之九十,最高以新台幣三百萬元為限。

(二)年金(含壽險之生存給付部分):
以每一被保險人計,所有契約為得請求金額之百分之九十,每年最高以新台幣二十萬元為限。

(三)醫療給付(包含各項主附約之醫療給付):
以每一被保險人計,每一保險事故之墊付,每年最高以新台幣三十萬元為限。

(四)解約金給付:
以每一被保險人計,為得請求金額之百分之二十,最高以新台幣一百萬元為限。

(五)未滿期保險費:
以每一被保險人計,為得請求金額之百分之四十。

(六)紅利給付:
以每一被保險人計,為得請求金額之百分之九十,最高以十萬元為限。

  跟產險公司買的保險,規定如下:

(一)依保險契約請求保險賠款或保險金者,墊付之限額如下:

   1.申請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給付者,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給付標準墊付。

   2.申請住宅地震保險賠款者,依住宅地震保險共保及危險承擔機制實施辦法規定墊付。

   3.其他各種保險按保險契約得請求之保險賠款或保險給付百分之九十墊付,並以新台幣三百萬元為限。

   4.同一人在同一保險公司(保險合作社)有數個請求權者,墊付金額以新台幣三百萬元為限。責任保險依保險法第九十四條第二項直接向保險人請求給付賠償之第三人應與被保險人合併計算該墊付限額。

(二)依保險契約請求退還保險費者,按得請求金額百分之四十墊付。

  這就是目前國內對保險公司倒閉之後,所作出的理賠規定,誰說保險公司不會倒閉,誰說保險公司因為有「再保險」的關係不會倒閉?誰又說保險公司因為有「安定基金」的關係不會倒閉?試想想看,再大的企業都有可能倒閉,為什麼唯獨保險公司不會倒閉?

  目前產物保險公司存放在財政部的「安定基金」當中,大約有20幾億的金額,可是在這一次「國華產物保險公司」的倒閉事件當中,已花去了大約20億的金額。

  如果短期之內,有第二家保險公司倒閉的話,那麼對「被保險人」來說,他所獲得的理賠金額,可能連9折的理賠都不到了。

  「人身保險安定基金動用範圍及限額」第三條提到「本基金動用當時累積之總額如有不足支應墊付之虞時,得於墊付開始前經董事會決議並報主管機關核准後,調降第一項各款之墊付比例及限額。」,也就是賠得更少。

  「財團法人財產保險安定基金動用範圍及限額規定」第二條也寫著「財產保險安定基金依前項標準預估墊付金額,如有累積基金不足支應之虞,得經董事會決議,並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後,重新訂定墊付比例及限額。」

  原因很簡單,因為安定基金被用光了,政府哪來的錢?

  根據「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組織及管理辦法」第三條來看,安定基金的主要來源應該是各家保險公司,而不是政府。

  截至2009年8月底,人身保險安定基金共158.37億元,增資國華人壽60億元之後,人身保險安定基金規模降到百億元以下,未來處理其他問題壽險公司的能量將大幅減弱。(2009.12.03經濟日報「國華人壽 安定基金成最大股東」)

  再來談一談「再保險」的問題,目前國內的所有保險公司,他們轄下所有的保險商品,並不是每一項保險商品,都有投保「再保險」,尤其是「人壽保險」當中,那種「保費很高,保障很低的儲蓄型保險」,幾乎都沒有再保險。

  而這種儲蓄型的保險,幾乎佔了所有保險公司營業額的一半以上。而沒有「再保險」的保險商品,如果保險公司倒閉的話,誰來理賠?

  更何況,保險公司都只是將保險商品部分的風險,轉嫁給再保險公司,自己還是會預留一些風險的存在。假設,你如果一個人向保險公司投保了1千萬的保障,這家保險公司,只將這1千萬的60%,轉嫁給「再保險公司」,自己留有40%的風險。你發生了意外事故,政府的安定基金又被用光了,可能只獲得6百萬的理賠金額。

  但這還是所購買的保險商品,有安排「再保險」,如果你買的保險商品,沒有安排「再保險」,而政府的安定基金也用完的話,那麼,或許連一分錢也拿不到了。(《聰明買保險》頁76)

  既然提到了保險公司倒閉會有什麼影響,現代保險雜誌2009年6月號第246期的這篇「資本適足率不及格 恐損及保戶權益 7家消費者須特別留意的壽險公司」,就值得看看是哪七家保險公司。


相關文章:
  兩則新聞,一個無法挽回的弱勢家庭悲劇──了解規則才能爭取自己的權益、幫助更多的人
  意外險保產險公司的真的又便宜又好嗎?意外險該怎麼買比較好?
  哪些情況下會被商業保險公司拒保?──全民健保註定虧損的其中一個原因
  怎樣查到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條款跟費率?
  幫小孩或自己保醫療險要留心的地方
  打保險理賠官司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保險(理賠)各種申訴管道及其申訴程序與利弊說明

繼續閱讀...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哪裡可以查到法院判例(官司的判決結果)?

0 意見
分享

  前一陣子才知道司法院有一個「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如上圖,可點擊放大)。

  選「裁判書查詢」就可以看到如下圖的畫面。


  有點麻煩的是,沒法一次查所有法院的判決,必須每個法院分開查詢。

  保險理賠官司屬於「民事」。裁判書裡面可以看到雙方的主張跟所持的理由,唉!你也就可以看到「大難臨頭」時,保險公司會怎麼做了。


相關文章:
  打保險理賠官司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為什麼要(終身)學習?

繼續閱讀...

怎樣查到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條款跟費率?

0 意見
分享

  寫了「幫小孩或自己保醫療險要留心的地方」這篇網誌後,隔了一陣子才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沒有寫到,那就是,怎樣查到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條款跟費率?

  最近幾年內,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條款跟費率,都可以在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保險商品查詢資料庫http://insprod.tii.org.tw/database/insurance/index.asp」查到(如上圖,可點擊放大)。


  選擇要查的是壽險(人身保險),還是產險(財產保險)公司?一家保險公司不能同時兼營壽險跟產險。(如上圖)

  選擇保險公司,可以輸入關鍵字查所要找的保險。勾選「未停售」選項,這樣就會只列出現在還在賣的保險。(如上圖)

  必須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樣的保險名稱,在不同的時間點買,條款內容也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一家保險公司的癌症險,某一年買,癌症併發症有理賠,某一年買,癌症併發症不理賠。如果要查的是舊保單的保險資料,就必須注意是哪一年買的保險。(但,一年一約的保險能從新從優理賠)

  資料庫會列出符合條件的保險名稱,開始銷售的日期,跟停止銷售的日期。(如上圖)點選你要看資料的保險名稱,就會出現如下圖的畫面。就可以查到保單條款跟費率了。



相關文章:
  變更職業或職務時,記得立即「書面」通知意外險保險公司
  意外險保產險公司的真的又便宜又好嗎?意外險該怎麼買比較好?
  哪些情況下會被商業保險公司拒保?──全民健保註定虧損的其中一個原因
  壽險、醫療險、意外險、旅行平安險、投資型保單常見問題的官方回答
  幫小孩或自己保醫療險要留心的地方
  打保險理賠官司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保險(理賠)各種申訴管道及其申訴程序與利弊說明
  保險公司倒閉對你的保單有什麼影響?
  發生緊急事故時,怎樣求救可以讓你或你的親友最快獲得幫助?

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你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嗎?

0 意見
分享

  你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嗎?……

  假如你可以活到75歲,那麼你的生命總共有多少分鐘?

  你還剩下多少分鐘呢?……

  75歲的生命有3942萬分鐘。

  假設你真的只活到75歲(我知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會活得更久,不過暫且讓我們以保守的預測來估算),以下是從25歲開始,以每五年的間隔標示出你還剩下多少分鐘可活:

  25歲  26280000分鐘
  30歲  23652000分鐘
  35歲  21024000分鐘
  40歲  18396000分鐘
  45歲  15768000分鐘
  50歲  13140000分鐘
  55歲  10512000分鐘
  60歲   7884000分鐘
  65歲   5256000分鐘
  70歲   2628000分鐘
  74歲   525600分鐘
  74歲11個月  43200分鐘
  74歲11個月又30天  1440分鐘
  74歲11個月30天又23小時  60分鐘
  74歲11個月30天23小時又59分鐘  1分鐘

  我發現最後一列的「1」這個數字不但讓人無法接受,而且令人戰慄。

  如果你堅持不去面對死亡,大可漠視這張表,自以為會活到100歲。但不論你預測自己幾歲才會歸西,生命最後一年(最後四列)的數字仍舊不會改變。(《瞎忙:忙碌偷走了生活,我們該怎麼辦?CrazyBusy: Overstretched, Overbooked, and About to Snap! Strategies for Handling Your Fast-Paced Life》頁160)

  當兵時,夜晚站衛兵時,也是這樣在心裡計算著距離退伍日期的分鐘數。


相關文章:
  The Death Clock(死亡時鐘)網站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善用時間?(腦神經科學的建議)
  松下幸之助談工作
  熬夜加班(唸書)有多沒效率?
  劣幣驅逐良幣的加班文化
  管理拖延的技巧清單
  《人月神話》讀後心得
  樵夫
  你是雲雀(lark)、貓頭鷹(owl),還是蜂鳥(hummingbird)?
  再談作息型態(chronotypes)
  《大腦當家:靈活用腦12守則,學習工作更上層樓》(Brain Rules)
  1年級到7年級的共同回憶
  別當正常的傻瓜

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用心為上

0 意見
分享




  許多有關「如何有效聆聽」的書或訓練營教導你成為好聽眾該做的事,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然後重複對方的話,認可對方的觀點,到直視對方的眼睛,表現殷勤的姿態,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你從這些課程學到這些東西,並急於展現你的新技巧,但很失望的發現,你的朋友或是同事抱怨說你很虛偽,在玩弄技巧。他們說:「別把那套如何有效傾聽的技巧用在我身上。」

  問題出在你學到的是如何說話以及如何表現出某種姿態,但忽略了一件事,要真誠。人們不只讀出你說的話或是你的姿態而已,他們還可以看穿你的內心。如果你的動機不純真,只操縱你的用字遣詞是不夠的。能夠與他人溝通,一個千古不變的原則就是,你是否真心對他人的想法感到好奇,你是否真心關心他人。如果你是虛情假意,精巧的說詞或是姿態都不管用。如果你真心誠意,即使你口才很笨拙,別人也看得出你的誠意。

  真心傾聽時,傾聽才能成為一項有力的工具。真心誠意代表你願意傾聽,是因為你好奇,你關心對方,而且傾聽不是一件應該假裝的事。(《比要求加薪更難以啟齒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Discuss what Matters Most》頁213)


  不管是做哪種工作,通常都是以「效率」為第一優先。我想這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效率,那麼「對看不見的地方投注心力」,當然只會讓人覺得愚不可及。

  反過來想,也就是對於「反正是看不到的地方,隨便做做就好了」這樣的心態,不會抱持任何疑問。

  這麼一來,慢慢就會延伸出「法律上沒問題,做什麼都可以」、「只要不被發現,幹什麼都行」之類的想法了。

  我想應該不只我這麼想吧?現今的成功者,不知為何,似乎都不再「嚮往」誠實正直了。說老實話,我覺得是因為他們缺乏對靈魂、潛意識的訴求。

  讀過這本書的各位讀者,請務必記住下面這件事——

  在意識的世界中,「能夠多麼正確而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就是唯一的準則。

  但是在潛意識的世界中,「到底有多用心」才是唯一的準則。(《業務員要像算命師:瞬間洞察人心、人人搶學的冷讀銷售術》頁202)


相關文章:
  事實的真相只有一個?
  Change:同理心的角度
  培養平等心和慈悲的法門
  正確判讀肢體語言的十大準則
  [心理測驗]眼睛會說話,但你會對意了嗎?
  蘋果是什麼顏色?
  假如…—心智之眼的盲點
  明顯的事實,合理的推論,但……
  好運發自內心(Luck comes from within)

繼續閱讀...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

1 意見
分享


  上面是最近反覆看了好幾次的一個廣告。底下是廣告的故事簡介,摘錄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W25pBPWG75I

  一個從小聾啞的女孩,懷揣著音樂的夢想長大,卻經常遭受姐姐的不屑與打擊。

  正當她對自身的價值產生疑問的時候,一個流浪藝人告訴她:「音樂,只要你閉上眼睛,就能看見。」

  兩人同時入圍音樂節,由於嫉妒和害怕,姐姐在比賽前雇人摔壞了妹妹的小提琴,打傷了一直在教導妹妹的流浪藝人。自以為陰謀得逞,但是妹妹仍然出現在比賽現場,飛揚的卡農從殘破 的小提琴中破繭而出,震動了所有人的心。


相關文章:
  挫折復原力指南
  挫折復原力小語
  不怕失敗,才能讓理想飛翔
  最成功的人,其實也就是被拒絕最多的人
  為什麼你應該學會樂觀?

繼續閱讀...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我說了算!」?請問你是誰?

0 意見
分享






  最近看到新聞,一位「自稱陳姓醫師的人call-in政論節目,要民眾自行購買二盒『克流感Tamiflu』儲備」。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底下這個非常震撼的心理實驗。

  一群精神科醫師和護士們在醫院的真實生活環境中進行下列的田野研究。

  護士(受試者)接到醫院裡一位素未謀面的醫生所打來的電話,他告訴護士先拿藥物給一位病人服用,以便他抵達病房後可以立即進行診斷。他並且說他抵達後會負責在藥單上簽名。他所開的藥劑和藥量是20毫克的Astroten。

  打電話進來的「醫生」,僅僅自稱是「醫生」,護士就相信對方是真的「醫生」。

  但是Astroten藥瓶上的標籤卻註明平常每次用量是5毫克左右,並警告說最大用量不得超過10毫克,否則會危及病人生命。

  護士只憑著一個不熟悉的人所打來的電話,就會真的開過量的藥劑給病人服用嗎?這樣做顯然違反了她們醫學訓練上所要遵守的規範。

  當把這種進退兩難的處境描述給12位護士聽時,有10位說她們將不會服從醫生的命令。

  然而,當實際處於情境中時,幾乎每一位護士都服從命令。

  在22位受試者中,有21位已準備為病人注射那些份量的藥劑(事實上是一種無害的藥劑),直到在場的一位醫師(也是研究人員)阻止她們。(Hofling, CK, Brotzman, E., Dalrymple, S., Graves, N., and Pierce, CM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Nurse-Physician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41:171-180, 1966)

  令人難過的是,一個相似的劇情卻上演悲劇的結果,但這不是實驗,這是真實事件。一位護士聽從吩咐,遵照一位偽裝醫生的電話指示,為一位AIDS病人注射一種特別的藥。她照做了,沒多久,病人死了。(洛杉磯時報,「Nurse Accused of Posing as AIDS Victim's Doctor」,http://articles.latimes.com/1986-09-28/local/me-9940_1_aids-patient(《心理學Psychology and Life》第12版,頁1234。最新版為第19版)

  不要忘記台灣是詐騙技術出口國,連日本漫畫《詐欺獵人》作者都要來台取經。電子郵件轉寄的內容,網路上看到的內容,不要未經查證就輕易相信。


相關文章:
  服從權威(Obedience to Authority)——邪惡的平凡性(banality of evil)
  學習觀察力,培養分析力,擁有判斷力
  搭訕、算命、詐騙、閒嗑牙金句
  如何輕易地讓人道德沈淪?
  你被洗腦了嗎?—脅迫憲章Chart of Coercion(上)
  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與騙術
  為什麼學歷高的人照樣(有時更容易?)會被詐騙?

繼續閱讀...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不利的優勢

0 意見
分享




  現代自助運動開山祖師史麥爾斯(Samuel Smiles)於1858年寫道:「每個年輕人都應當了解一件事:一生的快樂和幸福主要是靠自食其力換來的,不能仰賴別人幫忙與資助。」

  當父母「幫忙」子女逃避痛苦,子女將來一定活得更不快樂:「一個人最大的不幸,就是自己不必花任何力氣便能滿足所有願望。這樣一來,前途、欲望、奮鬥,對他都沒有意義了。」

  孩子在接受挑戰的時候,也和大人一樣能從自身的成就裡找到意義,並且快樂地享受完成目標的過程。

  「不利的優勢」大致可解釋為什麼美國人罹患憂鬱症的情況愈演愈烈,為什麼患者的年齡與過去相較呈現下降趨勢,因為許多年輕人都過得太安逸了。

  奮鬥、吃苦、挑戰,都是豐富心靈生活的必備條件,追求快樂也無法抄捷徑、走近路。

  當我們看到別人辛苦奮鬥,尤其當那些人正好是我們的子女時,我們的立即反應往往是恨不得把事情變得輕鬆容易些。當我們有能力過得比較安逸,卻讓子女吃苦受累,似乎說不過去,但有時候我們還是得壓抑自己的衝動,讓他們也能體會接受磨練的好處。

  不快樂也是有錢人的常態,因為他們太渴望得到快樂,以致於心理壓力愈來愈大,我在幾位出身富豪之家的學生身上就碰過這種現象。

  一位學生常問我:「為什麼我就這麼活該倒楣,日子過得這麼不快樂?」他一方面因為自己不懂得感恩惜福而感到愧疚,一方面又因為無法合理地說出不快樂的原因而感到自責與無能。

  當渴望得到快樂的心理壓力出現時,我們常抱著自慚形穢、無能為力的心情看待負面情緒,結果是更不快樂。

  這位學生和許多豐衣足食的人都沒有認清一點:崇尚物質財富的社會最不在乎的就是個人情緒。(《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Happier: 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頁140)

  讀到這裡時,想起了《浮萍男孩:發現男生缺乏動機的因素,再造獨立負責的男兒本色Boys Adrift》這本書。

  心理學家麥爾斯(David Myers)及戴納(Ed Diener)在一篇論文裡提出了這個結論:「快樂感與滿足感是不分階級的,男女老少、黑人白人、富翁與勞工都能擁有這些感受。」快樂,是最公平的資源分配者。……

  富人的痛苦和窮人的痛苦一樣的真切、自然、普遍與正常。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經歷悲傷、焦慮和喜樂;無論是窮是富,若不親自體驗這些感受,便無權享受快樂。

  任何特權都無法讓我們免於遭受痛苦或感到空虛,期望自己擁有這種豁免權的人只會活得更不快樂。(《更快樂Happier》頁142)

  有人或許會以為,如果能馬上變成有錢人,就能從此快樂地(退休)生活。底下節錄三則新聞,看完您再決定每次出現樂透中獎新聞時,要不要浪費時間跟精神去欣羨。

  2009年8月27日聯合報新聞「中頭彩禍上身 鬧到離鄉離婚

  電腦彩券在台發行八年多,中獎人兌獎爭議時有所聞,八年前金門一位周姓男子「阿村」與友人集資中大獎發生糾紛,後來避居台北;基隆也有一對夫妻因為三億三千多萬元的頭獎反目成仇,親友向國稅局檢舉中獎人逃漏贈與稅。……

  2009年6月11日聯合報新聞「中千萬頭彩加碼再拚 3年一毛不剩

  台南市多福彩券行前晚開出九億大樂透頭彩,附近民眾昨天擠到彩券行沾喜氣,其中蘇姓男子最引人注目,因為他曾是樂透頭獎得主,中了一千多萬;但不甘心只當千萬富翁,大手筆買彩券想拚億萬,結果彩金全花光,一毛也未中。……

  2009年9月1日中國時報新聞「6年敗光1億 22歲女孩:中彩金如墜黑洞

  英國22歲女子凱莉.羅傑斯(Callie Rodgers)雖然年紀輕輕,卻有異於常人的經歷,可以作為很多年輕人的借鏡。據《每日郵報》報導,六年前,才16歲的她獲得幸運之神眷顧,中了190萬英鎊彩金(約台幣1.01億),想不到財富反而為她帶來諸多不幸。

  凱莉坦承,中獎後她開始放縱自己,不但酗酒、染上毒癮、亂搞男女關係、還鬧自殺。

  知足常樂,無欲則剛。


相關文章:
  假如你有50億台幣的財產──「《功夫‧詠春》主角白靜 北京遭夫刺死」新聞聯想
  想要中威力彩頭獎,該怎麼買
  萬一吃了棉花糖Don't Gobble the Marshmallow… Ever!
  三個小習慣,讓自己更快樂
  假如…—心智之眼的盲點
  越有錢,越快樂?
  挫折復原力指南

繼續閱讀...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搭訕、算命、詐騙、閒嗑牙金句

0 意見
分享

●你曾經被信任的人背叛,正因為如此,你與人交往時多少保持著一段距離。你從經驗中學到,坦率地相信人未必是對的,有時候懷疑也是必要的。

●你真是個感情豐富的人,但不善於表達。因此,有時會被人誤解或給人冷淡的印象。

  這兩句要特別注意,在《預知暴力:如何讓您的孩子免受侵害Protecting the Gift: Keeping Children and Teenagers Safe (and Parents Sane)》、《求生之書The Gift of Fear》,作者蓋文‧德‧貝克(Gavin de Becker)特別提到性侵害者常用到這兩句的變化型。

●你曾經因草率下決定而失敗,如果那時稍具耐心多等一下,情況會好得多。但是,失敗中學到的東西,對你來說也是珍貴的寶物。

●從你工作的內容來看,你對現在的薪水感到不滿。你覺得沒有受到客觀且應有的評價。

●家人的事令你擔心,多多少少帶來壓力。你已經做了一切能力所及的事,其他的就是力有未逮之處。這時候,讓時間來解決是最好的。

●你是個直覺敏銳的人,即使才第一次見面,你也能馬上掌握那個人的性格。但是,有時因為過度敏感,知道對方的想法,反而不能輕鬆的交往。

●你最近好像有經濟上的問題。

●即使面臨危機,以為已經無望時,最後總會忽然出現貴人來相助。你過去的人生有好幾次這樣的經驗,經常受到貴人的保護。

●朋友或同事常找你商量事情吧?你具有受人倚賴的特質。

●你因為怕麻煩,有一點拖延該做的事的傾向。其實你擁有難得的實力,最好積極採取行動。

●最近,你期待的事不能稱心如意地進行,以致有點沮喪。那些事比你想像的要更花時間,不要著急,最好耐心地做下去。

●即使你想隱藏,依然看得出你暗自期待事情發展到最佳狀態。你的表情讓人感受到希望之光。
(《瞬間贏得信任的冷讀術─圖解版》頁79)

  事實上是誰都適用的泛泛之詞,但因為被煞有其事地說出來,就讓人覺得好準。這就稱為「例行話題」。

  也就是使用事先準備好的「可適用任何人的慣用語」,進行推測。冷讀術都是先使用例行話題來取得對方的信任。

  以下介紹幾個可使用的例行話題。

  「某某小姐,妳是那種對方高興會比自己高興還來得更重要的人,對不?」

  「某某小姐,其實妳很在乎對方,但對方有時候會誤解妳的心意?」

  「某某小姐,妳在戀愛中曾經遭到背叛?」

  「某某小姐,妳在戀愛方面的直覺好像格外敏銳?」

  「某某小姐,妳一旦喜歡上對方,為了迎合他的期待,有時會勉強自己?」

  一邊營造出真正感覺到對方心意的氣氛,一邊認真地說,就可得到這樣的反應:

  「啊!你怎麼知道?」

  而且對方會以為:

  「這個人,或許真能看見我的內心深處……」

  而開始說起自己的種種。如此一來,一定會贏得對方的信任,使得交談順利進行。(《瞬間贏得信任的冷讀術─圖解版》頁77)


相關文章:
  好運發自內心(Luck comes from within)
  心理學「巫術」
  符咒、巫術能否取人性命?
  唇薄無情?厚唇性感?
  除了送信,鴿子也會迷信
  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與騙術
  風水(Feng shui)心理學
  很強的騙術與誇張有趣的日劇「富豪刑事」
  為什麼學歷高的人照樣(有時更容易?)會被詐騙?
  高學歷、高社經地位、愛面子的人的致命傷——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繼續閱讀...

讓小孩獨自到公共場所前,小孩必須知道的12件事

0 意見
分享

  許多大人還不一定能通過這十二項須知的測試。

  以下提供一個測試,是你許可孩子自行到公共場所之前最好能確定他已知道的十二件事。(我只列出暴力侵害和性侵害相關的事項,並且略去知道自家住址、電話號碼等基本必然的須知。)

  你的孩子是否知道……

1.如何尊重自己的感受——有人令他感到不快的時候不應忍耐。

2.你(父親或母親)的承受力夠強,不論他遭遇了多麼難堪的經驗,你都能傾聽他敘述。

3.他可以斷然拒絕並公然違抗大人的指示。

4.他認為自己才對並無不當。

5.如何向他人要求幫忙或救援。

  根據心理學研究,「發生緊急事故時,怎樣求救可以讓你或你的親友最快獲得幫助?

6.如何選他可以求助的對象。

7.如何描述自己所處的險境。

8.如果自覺身陷危險,打人傷人都無妨,你支持他在感覺不安或害怕時採取的任何行動。

9.他可以吵鬧、尖叫、大喊、逃跑。

10.如果有人要強迫他到什麼地方去,他大叫的言語應當包括:「這個人不是我爸爸」(因為旁人見小孩子叫吵或掙扎,會以為這大人是孩子的父親)。

11.如果有人命他「不要嚷」,他就應該嚷(依此類推:有人命他「不許說出去」,他就該說出去)。

12.不可以跟不認識的人離開公共場所到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如果有人勸說他去什麼地方,尤其不可以跟著去。

  許多人可能從未想到,歹徒如果命你「不要嚷」,等於是在告訴你:你嚷了對你有利,你保持安靜才對他有利。許多人覺得,落入歹徒之手的人不得不聽從歹徒的指示,因為他們以為,如果不聽從就會受傷害。曾任警局督察的斯壯(Sanford Strong)所著的《強勢防衛Strong on Defense》指出,因為歹徒態度兇惡,他下了命令,「我們的思考便以不正確的假設為依據,以為『我若照他的話做,他就不會傷害我』。」

  要注意的是,犯罪新手可能會因為緊張而誤傷受害者。

  在電視影集裡,強悍的角色如果說:「閉上嘴,跟我走」,其他角色都是乖乖聽從。然而,在真實生活中,歹徒如果叫你「不要嚷」,等於是在點出你可以用這一招壞他的事。所以,「不要嚷」聽在孩子耳裡應該就是「趕快嚷」的意思。(可以藉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導孩子這種反應。)按這個原則類推,有人警告孩子「不許講出去」,孩子就該知道是「要講出去」的意思。

  實行須知的第12項是最需要毅力的。抗拒勸誘威迫並不容易,但孩子應當知道,歹徒如果命令你跟他到另一個地方去,其實是在告訴你:待在原地對你有利,對他不利。他要帶你到一個他能擺佈你的地點去,因為在原地他不能遂願。警界老將斯壯說,人們因為害怕受傷害而聽從歹徒的命令,其實應該謹記:「暴力犯罪最初形式的傷害遠不及後果之慘。」

  (注意:如果遭遇持刀械的搶劫者,聽從歹徒命令交出財物可能是保安全的上策。但本文的主題不是強劫財物,而是歹徒必須把受害者帶往別處的案例。)(《預知暴力:如何讓您的孩子免受侵害Protecting the Gift: Keeping Children and Teenagers Safe (and Parents Sane)》頁93)

  告訴小孩這12件事前,或許有些父母需要先學會如何讓小孩聽話守規矩。溺愛小孩、管不了小孩的父母,如果小孩反過來利用這12項須知對付父母,父母應該會更無力招架。

  許多父母親認為使孩子害怕才是安全的上策,為了教孩子聽從指示,總要拿可怖的後果嚇孩子:「馬上回家來,不然你會被綁架。」「不要自己一個人去,小心遇到殺人狂。」如此嚇唬孩子可能產生的後果有二:

  發生效用,孩子害怕了。

  如果以恐懼為保護孩子不受性侵害的手段,可能使孩子蒙受性侵害的一項惡果:對他人心存懼怕與不信任。換言之,孩子反而經驗了我們本來不願他受的傷害。

  沒效,孩子失掉對父母的信任。

  父母親說話不可信,孩子也就不會聽從教導。例如,多數小孩都知道吸大麻不會死,父母說:「吸大麻你會死。」孩子只會把父母的警告當耳邊風,即便真有重要訊息也聽不進去。

  時時處於恐懼中的孩子和不知恐懼為何物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在需要恐懼的時刻不能從恐懼中受益。恐懼既是孩子在緊急狀況下最有力的資源,父母親該如何保護這種資源?

  方法之一是,讓孩子明白,再可怕的是也是可以平靜而明白地討論的。孩子恐懼未知的,所以重要的事該讓孩子知道。……

  世間的事孩子該如何知道、該在什麼時候知道、該知道些什麼,是同樣重要的問題。席格勒(Ava Siegler)博士說:「雖然孩子的心智已有能力吸收各種新經驗——甚至刺激愈多心智愈活潑,太早告訴他們太多會強化孩子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從而妨礙他發展對自我與周遭世界的安全感。」……

  我們現在看見的暴力事件的確比我們年少時代所見的恐怖,但這畢竟是我們(從新聞媒體)「看見」的暴力,沒有必要當它們都是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有些專家還認為父母親應該強迫小孩子看這種新聞,因為「孩子們也該知道真實世界是什麼樣子」。這種說法假定孩子們並未活在真實的世界裡,其實他們早已體驗了真實生活。……

  有一位父親是贊成灌輸恐懼的,他說:「我當然希望我的孩子懼怕生人;這樣他才會安全。」其實膽小可能成為孩子被歹徒利用的弱點。以性侵害的案件為例,許多孩子因為害怕歹徒殺害爸媽、寵物、孩子自己而聽任歹徒支配,其實歹徒只是以恐嚇為手段,根本無意殺人。懼怕生人的孩子會聽從任何命令,所以大多數的侵害者會相中膽小的孩子為下手目標(膽小的成年人也是比較容易被相中的)。(《預知暴力:如何讓您的孩子免受侵害Protecting the Gift: Keeping Children and Teenagers Safe (and Parents Sane)》頁100)


註:《預知暴力:如何讓您的孩子免受侵害Protecting the Gift: Keeping Children and Teenagers Safe (and Parents Sane)》的作者蓋文‧德‧貝克(Gavin de Becker),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人身安全防衛觀念及技術的開拓者,也是知名的暴力行為預測專家。他曾是中央情報局、美國高等法院的安全顧問,並三次榮獲美國總統的任命,改變了美國政府保護高層官員的方法。一般大眾也同時受惠於他的「暴力預測防衛系統」。他創建了受虐婦幼救援組織「戰勝暴力」(Victory Over Violence),現任「家庭暴力審議咨詢理事會」(Domestic Violence CouncilAdvisory Board)主席之一。備受好評的《求生之書The Gift of Fear》,談的是人身安全防衛;本書則將該防衛系統套用於一般幼兒及青少年,讓他們可以避開真正的危險,安適的成長。


相關文章:
  稱讚孩子「很聰明」或「很努力」,會有什麼差別?
  《告白こくはく》——給孩子真誠的讚美,而不是矯情的過度讚美
  再談家暴(DV,Domestic Violence)
  危險家暴的30項徵兆
  發生緊急事故時,怎樣求救可以讓你或你的親友最快獲得幫助?
  對孩子公正而合理的規則就是關心的表示
  玩電玩對你或你的小孩可能有什麼影響?

繼續閱讀...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事實的真相只有一個?

0 意見
分享




  在電影《安妮霍爾》(Annie Hall)中,艾維辛格抱怨說:「我們從來不做愛。」他的女友則說:「我們做愛做個不停。」他們的心理治療師問他們:「那麼你們多久做愛一次?」他們一起回答:「一個禮拜三次。」

  即使我們能獲得完全相同的訊息,我們對訊息的詮釋也不盡相同……。兩個重要的因素影響我們對所見的事有不同的詮釋,第一個因素是,我們的人生經歷不同;第二個因素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有關事情應該怎樣或不該怎樣進行的規則。(《比要求加薪更難以啟齒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Discuss what Matters Most》頁61)


相關文章:
  Change:同理心的角度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創造我們的世界
  世界因為不只一種觀點而多彩多姿
  為什麼不要跟人爭論政治、宗教議題?——我們先用情緒下決定,再用理性找理由
  蘋果是什麼顏色?
  假如…—心智之眼的盲點
  明顯的事實,合理的推論,但……

繼續閱讀...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每個人身上都有過癌細胞

0 意見
分享








  癌症對人威脅不少,但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對它的認識,恐怕還不及對三十年前那些連續劇的瞭解。比方說,你恐怕不曉得,你身上也有癌細胞。沒錯,每個人身上都有過癌細胞,只不過多數情形下,身體發現這些細胞後,會認出它們是外來客,立即予以撲殺,整個過程你根本毫不知情。(《你的身體導覽手冊YOU: The Owner's Manual: An Insider's Guide to the Body that Will Make You Healthier and Younger》頁258)

  前一陣子看到「嗜熱辣牛肉麵 18歲女舌癌亡」這則新聞時,讓我想起《揭開老化之謎Why We Age: What Science Is Discovering about the Body's Journey Through Life》這本書所提到的——癌症無所不在。

  一個有短期利益但長期有害的一般性過程是,細胞一直不停的分裂能力。當然,這個程序一出毛病,我們就得到癌症。癌症是動物界中最常見的一種老化疾病。……

  鯊魚會得癌症的一個原因是因為,牠們的細胞必須要一直保持著能夠分裂的狀態。像皮膚細胞或消化道壁上的細胞常會脫落或磨損掉,而需要換新。傷口的癒合需要細胞能夠分裂產生新細胞來替代受了傷的細胞組織。同時,因為血液細胞一直在死亡,鯊魚和人類一樣,需要去製造出新的細胞來。尤其是白血球需要能夠很快地進行分裂,以保護我們不受細菌和濾過性病毒的侵害。所以細胞保持繼續不斷地分裂對身體的許多功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細胞分裂不好的地方是,假如這個細胞有不斷分裂的能力就有分裂失控的可能性。一個循規蹈矩的細胞分裂就像控制得很穩的汽車一樣。機件的失靈會使汽車變成致命的武器(如剎車不靈),同樣地,假如有地方不對勁,分裂的細胞也會變成致命的癌細胞。細胞分裂的越多次,就像汽車跑的哩程越多,越容易出事一樣。所以當你檢視最常見的癌症時,你會發現它們跟最常分裂的細胞有很大的關係——那些皮膚、消化系統(大腸和直腸)、生殖系統(乳房、攝護腺、子宮、卵巢),以及免疫系統(血癌、淋巴癌)。(《揭開老化之謎Why We Age: What Science Is Discovering about the Body's Journey Through Life》頁188)

  得舌癌的少女正是舌頭反覆破皮、癒合。

  人體細胞有六十兆個……。

  每一種細胞都有生命週期,一旦老化就會被破壞或啟動自然凋亡機制。人體每天有幾千億個細胞凋亡,同時又有幾千億個細胞誕生,這就是新陳代謝。……這麼複雜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異常,所以科學家說每個人每一天體內至少會出現一兩百個癌細胞,只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偵測系統不失靈,這些癌細胞是無法生存的。可是當系統失靈或人體受到嚴重污染,讓癌細胞有機會存活並繼續分裂,癌症就發生了。(《感謝老天,我得了癌症!——許達夫醫師與癌共存之道》頁75)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2008年平均每13分30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比2007年縮短25秒。2008年死於癌症者,平均死亡年齡66.7歲。乳癌、口腔癌與食道癌更是提前奪命的癌症殺手,患者死亡時平均僅五十多歲。(資料出處:蘋果日報新聞「每13分30秒 一人罹癌亡」)

  十大癌症死因依序為(1)肺癌20.0%、(2)肝癌19.7%、(3)結腸直腸癌11.0%、(4)女性乳癌4.0%、(5)胃癌5.9%、(6)口腔癌5.7%、(7)攝護腺癌2.3%、(8)子宮頸癌1.8%、(9)食道癌3.7%、(10)胰臟癌3.5%。(資料出處:衛生署的統計


註:《你的身體導覽手冊》在第261頁,則是寫「人體每天複製七千萬個細胞」。


相關文章:
  幫小孩或自己保醫療險要留心的地方
  活到一百歲以上的長壽秘訣
  用心理學跟醫學知識幫助你成功戒菸
  為何會有事後煙、飯後煙?——抽煙讓人更不容易快樂
  怎樣會讓女人長更多皺紋、乳房更早變形、看起來更老?
  減肥(減重、瘦身)性格類型測驗
  減肥(減重、瘦身)的常見問題——兩星期讓腰瘦兩吋的食譜
  減肥(減重、瘦身)的常見問題——運動塑身
  減肥(減重、瘦身)的常見問題——壓力與睡眠
  壓力對你的傷害有多大?
  為什麼你應該學會樂觀?
  感恩的好處有那些?正向心理學家的研究這麼說
  如何放鬆與睡個好覺
  風水(Feng shui)心理學
  敵意——會不會罹患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腦中風的警訊與處理方法
  發生緊急事故時,怎樣求救可以讓你或你的親友最快獲得幫助?
  喝保特瓶裝的水(或飲料)對你或你的小孩可能有什麼影響?

繼續閱讀...

合法免費看電子書與使用資料庫——臺北縣立圖書館

0 意見
分享
使用注意事項:

◆僅限臺北縣立圖書館已辦證讀者,館外連線使用圖書館電子資源之用。
◆限個人研究使用,請您尊重智慧財產權,嚴禁大量、連續及利用任何軟體系統下載及列印全文內容;如違反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規定者,一經查證屬實,臺北縣立圖書館將停止其使用權,且讀者需自行負擔相關法律責任。

使用上有任何問題,請洽詢臺北縣立圖書館諮詢專線:(02)2255-1140

資料出處:http://www.tphcc.gov.tw/library/esource/menu.htm

電子書

UDN數位閱讀電子書:生活休閒、心靈養生、社會、理財、語言、藝術等177冊電子書。

NetLibrary:共3460本電子書。

親親文化 Little Kiss 電子書:兒童英文閱讀電子書。

小魯兒童文學電子書資料庫:兒童小說、少年文庫。

TumbleBook:英文童書。

Tumble TalkingBooks英文有聲書


資料庫

真像王證券專業線上服務

知識贏家中時新聞資料庫:整合中時報系所有資料精華,內容包羅萬象,除了文字資料外,更包括了加值的新聞專題、照片及全版影像等。

聯合知識庫:聯合報系全文檢索。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收錄約4000萬中文字以及1萬多幅圖表。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大英百科全書-簡明版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光碟WWW版:收錄1970年1月起~迄今之各類期刊論文。

台灣百年時空知識庫:含《台灣堡圖》的地圖資料,《認識台灣:回味1895~2000》圖文內容,與《台灣歷史辭典》的相關詞條。

台灣古蹟學習知識庫:收錄22類古蹟單元、2700個古蹟詞條、1700多張珍貴手繪圖與照片、總長超過1小時的影片。

台灣原住民學習知識庫:收錄1000餘張原住民主題照片,以及總長達10小時的影像紀錄。

台灣魚類學習知識庫:收錄台灣最常見的682種魚類資料、1700多張珍貴生態照片、手繪圖與精緻標本照。

臺灣生態筆記

蔡志忠漫畫改作動畫系列資料庫

傳記文學數位全文資料庫

牛頓教科書自然教學寶庫-實驗篇

牛頓教科書影音資料館:收錄影片298支,包含動物、植物、生態保育、天文氣象、自然景觀及地球科學等。

哥白尼21科學知識庫

昆蟲圖鑑小百科:介紹約1500種昆蟲。

法源法律網:收錄民國以來迄今之法令規章、司法解釋、判例、裁判、決議……等,資料量超過491萬餘筆。


  對已經有申請臺北縣立圖書館網路會員的,不用另外做任何申請,就可以使用,很方便。


相關文章:
  合法免費看電子書——國立台中圖書館
  住外縣市怎麼辦台北市立圖書館借書證?
  如何申請北市圖NetLibrary電子書帳號?
  克莉絲蒂(Christie)等電子書合法免費閱讀下載
  利用免費資源學商業用英文,提昇職場競爭力
  用免費資源增進你的求職競爭力
  非中小企業員工怎麼加入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會員?
  歷屆公務員公職考試、專技人員國家考試考古題與解答
  免費練習英文(美語)聽力的好網站

繼續閱讀...

美國警方怎樣讓街頭沒有飆車族

6 意見
分享

  今天看蘋果日報時看到「百網友靜坐 促警強硬抓飆仔」這則新聞。用「飆車」這個詞在蘋果日報網站搜尋新聞,找到2009年06月20日「祭鐵腕 飆仔列治平對象」的新聞裡有警政署提出的「暑假防飆10措施」,列出如下:

1.網路監控
.加強蒐集飆車族利用網路傳遞活動訊息
2.加強業者情蒐
.對汽、機車修理與改裝業者加強蒐集情資,事先掌握參與飆車者車號和車隊
3.落實不良青少年動態清查
.對飆車者列冊對象進行監控訪談與約制
4.飆車者與改裝業者建檔
.由刑事單位和少年隊專人列管、追蹤
5.嚴密規劃部署防飆勤務
.監控易發生飆車路段,採區域聯防壓制流竄
6.取締惡性違規專案與淨牌專案加強勤務
.擴大取締裝活動車牌、同步反光器的汽、機車蛇行、競駛和競技
7.查緝飆車衍生的暴力、鬥毆等犯罪行為
.各警察機關成立「機動反應任務編組」,迅速逮捕滋事份子
8.從嚴認定取締車體改裝、建檔
.請監理機關召回臨時檢驗加以遏制
9.進行大型掃蕩
.6月13日至8月31日辦理6次全國同步、6次分區防制勤務
10.檢肅重懲
.加強檢肅青少年飆車搶奪砍人等犯罪行為;將帶頭飆車者列入治平對象

  如果這樣算「祭鐵腕」,美國警方應該是請出鋼鐵人了。

  2002年,加州聖地牙哥的死亡率和受傷率突然上升,因為青少年在市區街道飆車。

  那年有14名青少年因而送命、31名重傷,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的教授班德(Stephen Bender)是流行病學教授,他很擔心飆車會變成「流行病」,做為流行病學家,他知道他在說什麼。

  所以他就募款成立一個合法的賽車活動,叫做「合法飆車」,他取得使用聖地牙哥美式足球隊電光人(Chargers)的美式足球場的權利,所有的青少年都可以來飆車,他所需的只是一張合法的駕駛執照及證明他有車主的允許可以使用這部車。

  一開始時沒有人來,男孩子看不出為什麼要付錢來運動場飆車,他們在馬路上是免費的。

  所以聖地牙哥就使街頭飆車取締得更嚴,便衣警察開始用V8錄影機拍攝違法者,然後叫拖車到飆車族的家裡把車子吊走,用手銬把飆車者帶走,送進監獄,吊銷執照一年,罰1500美元(約新台幣4萬9千元),執照記點2點,車子入監30天,罰1000元(約新台幣3萬8千元,兩項罰款加起來共新台幣8萬7千元)。

  史隆(Greg Sloan)警官說:「假如你還敢在街上飆車,第二次被逮到時,你的車就永遠被沒收,即使車主是你父母或是租來的,你也得在牢裡蹲得更久。」

  2001年,這個郡起訴了290個案子,2002年155個,到2003年只剩60個。

  「這個重點是製造了收口的網,包括警察和法律兩種強制執行者。」這個合法飆車計畫的主任狄內柯(Lydia DeNecohea)說:「情況就真的翻轉過來了。」

  在2005年一整年,聖地牙哥郡沒有人因飆車而死亡,只有三個重傷。

  「在我和我同事的心中,我們都覺得合法飆車計畫提供了青少年一個合法的發洩管道,是它使不合法的街頭飆車事件急遽下降。」聖地牙哥警察局的小隊長雷沃(Glen Revell)說:「我們看到飆車減少,死亡與受傷也減少了。我們沒有像過去一樣看到有組織的活動。」聖地牙哥市警察局和警官湯普生(Scott Thompson)也同意:「合法飆車在解決這個問題上真是非常的有效。」

  班德教授的想法慢慢傳開了。在奧克拉荷馬州的諾伯(Noble),青少年花15元就可以在星期五的晚上去雷谷賽車場(Thunder Valley Raceway Park)賽車。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晚上,高中生可以用他自己的車子去和諾伯的警察賽車,警察開的是巡邏車,這有點像把電玩遊戲中的賽車遊戲搬到真實世界來。這個計畫叫做「涼下來」(Beat the Heat),現在同樣計畫在亞特蘭大、拉斯維加斯和印第安那州的孟斯(Muncie)執行。

  當我稱讚合法飆車這個計畫時,我看到父母不安的在椅子上扭動。我可以了解父母對這個計畫不熱心,畢竟讓沒有特別受過訓練的孩子去比時速一百哩的賽車那真是玩命。我提醒父母,合法飆車用的是直線的車道,沒有轉彎,只有八分之一哩長。班德教授的計畫中從來沒有一個賽車者嚴重受傷過。

  最主要的是,告訴男孩不要去馬路上飆車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除非你能提供一個合法的選擇。(《浮萍男孩:發現男生缺乏動機的因素,再造獨立負責的男兒本色Boys Adrift》頁274)

  請轉貼、轉寄或推薦這篇文章給你的親朋好友看,發揮你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飆車族並不是沒有辦法根除的,讓政治人物不要再混下去了。

George P. Blumberg在《紐約時報》所寫的文章"DRIVING; Full Throttle And Fully Legal," September 17, 2004.

Bill Center, "RaceLegal praised for contributing to decline in street racing," San Diego Union-Tribune, December 22, 2005.

"Teens Will Speed; Let's watch them do it,"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8, 2004, p. B8.


相關文章:
  一個男人減少全美國酒醉駕駛的真實故事
  連續強暴犯應該化學去勢(或許比較正確的說法是進行針劑治療)嗎?
  反對死刑的人是殺人幫兇?——從經濟學看死刑
  如何提高器官捐贈率?看看美國伊利諾州怎麼做
  挪威政府如何遏止校園霸凌
  對孩子公正而合理的規則就是關心的表示
  玩電玩對你或你的小孩可能有什麼影響?

繼續閱讀...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幫小孩或自己保醫療險要留心的地方

2 意見
分享
  先講一個真實事件。前一陣子跟當骨科醫生的好友聊天,就聊到某位病患的手術材料因為健保局的核可公文還沒下來,醫院也沒把握健保局一定會通過,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跟幾萬元的呆帳,只能讓病患繼續忍著痛住院等待,而沒有立刻幫病患動手術。

  之後我沒有追問後續狀況。但假如健保局不核可,這病患幾天的痛楚是不是白挨了,反正註定要自費。如果這病患有保醫療險,是不是就能請醫院先開刀再等公文呢?我想,沒有人願意遇到類似這位病患的情況,更不用說讓自己小孩如此了。

  有些人已經保了醫療險,但你可曾仔細看過自己或小孩的保單條款(請參考怎樣查到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條款跟費率?),如果發生不幸全殘(比如失明、中風癱瘓)後,所有的醫療險會不會也跟著失效?(別忘了,盲人也是會得癌症的;人中風癱瘓後,不會因此就不需要醫療照護。請參考自由時報的新聞「一般醫療險 不保障全殘後醫療」)

  你可曾仔細看過醫療險的給付項目跟除外不賠的項目。明明說住院醫療時的每日病房費用可以實支實付,結果付給醫生每天查房的「醫師診察費」,有些保險公司卻不給付。同樣是像吳淡如那樣的高齡產婦,得了妊娠毒血症,有些醫療險就是有給付,有些就是沒有。

一.小孩的醫療險保障要優先於壽險跟意外險

  小孩並非家庭的經濟來源,對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小孩就醫時,能讓小孩有最好的醫治。同樣是一百萬的保險,壽險(或意外險)是小孩身故或殘廢後,可以領到錢;醫療險則是小孩活著時,可以拿出來挽救小孩的生命或健康。(參考2009年6月28日中國時報「13年為保險正義而戰 戴立維終結『兒童死亡險』」)


二.醫療險是主約還是附約?

  如果你的醫療險是附約,你可以在保險的名稱上,很明顯地看到「附約」兩字。

   醫療險附約必須特別注意的是,主約會在什麼條件下失效?醫療險附約會在什麼條件下失效?

  當主約在「完全殘廢保險金給付」部分寫著「本公司按保險金額給付『完全殘廢保險金』,本契約效力終止」,醫療險附約寫著「主契約停止效力時,本附約效力亦同時停止」或「被保險人身故、完全殘廢或達終期日時,本附約的效力即行終止」,你的醫療險就會如一開始所說,在全殘後失效。

  相反地,若附約清楚地寫著「主契約終止時。但主契約因符合完全殘廢並理賠殘廢保險金而終止時,不在此限。」,就不會有全殘後失效的問題。

  其次,必須注意的是,保險的主約是誰的?如果保險的主約是父母的,小孩子的醫療險附約可能只能續保到23歲。也就是說,如果小孩生了一場大病,23歲以後,當他必須自己保醫療險時,他可能會被保險公司拒保醫療險。此外,醫療險也是年紀小時保比較便宜,23歲再自己另外保醫療險,保費也比較貴。

  醫療險附約如果沒有「終身」的字眼,一年一保,就必須注意是否保證續保?保證可以續保到幾歲?要留心的字眼是,「自動」續保不代表「保證」續保。

  假如你的醫療險是主約,第一個必須注意的是,你的醫療險是跟壽險公司還是產險公司買的。

  如果是跟產險公司買的,由於產險公司不賣保證續保的醫療險,假如你或小孩生了一場大病,申請了保險給付後,產險公司可以拒絕不再承保。這時,連其他保險公司也可能跟著拒絕保醫療險。

  如果是跟壽險公司買的醫療險主約,必須注意到契約效力在哪些條件下會終止,比如到達保險給付的上限(每日住院保險金的幾倍或保險金額)、屆滿保險年齡幾歲(也就是幾歲以後就沒有保障了)。

三.需要考慮到的保險給付項目?

   ■門診手術:要特別注意的是,必須仔細看保險條款(不是廣告傳單),有些醫療險雖然宣稱門診手術有給付,但僅限於保險條款中有列出的手術項目(更誇張的 則是列出的項目大多是需住院的手術)。沒有項目限制的會寫出類似「若不在所載項目內時,由本公司與被保險人協議比照程度相當的手術項目,核算給付金額」

  ■住院手術:要特別注意的是,必須仔細看保險條款(不是廣告傳單),住院手術的給付項目有哪些?沒有列在給付項目的手術賠不賠?

  ■每天住院費用:當普通病房沒有病床時,比較貴的病房有床位時,就可以趕快住院趕快治療。你可以從「台灣各大醫院病房費用表」,看看你所在地區的醫院病房費用,做為投保保額的參考。

  另外,也要考慮進去的是,根據全民健保法第33條,除了重大傷病、榮民、低收入戶、分娩,住健保房也需自行負擔部分住院費用。通常住院時的伙食費也要另計。

  ■加護病房費用

  ■燒燙傷病房:小孩子因為好動、容易不小心,燒燙傷病房的保障就比大人來得重要。

  ■重大疾病:包括癌症、中風、重大器官移植手術(心臟、肺臟、肝臟、胰臟、腎臟、骨髓)、心肌梗塞、癱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慢性腎衰竭(尿毒症)。

  ■住院醫療費用實支實付:用來支付健保不給付的雜項費用,比如癌症的標靶藥物、醫師指示用藥、特殊檢查項目、復健治療等等。

  ■海外急難救助:假如你或小孩(長大後)出國玩、讀書或工作,在國外生病,當地若醫療資源不好,可以送回臺灣治療。

  ■保費豁免:如果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父母出事,可以讓小孩的醫療險不用再繳保費,持續有效。由於臺灣男人的平均壽命為75.5歲,女人則為82歲,這時跟房屋所有人的登記不同,保險的要保人最好是父親。

  若是成人,則可以在身體失能,不能工作時,讓醫療險持續有效。

  ■意外醫療費用實支實付:比如小孩在外玩耍,受傷或骨折包紮,沒有住院,也沒有開刀。


四.醫療險日額型跟實支實付型的選擇

  醫療險日額型是以每日住院費用為基準,其他給付項目則乘以特定倍數,當然給付項目越多,金額越高越好。

   醫療險實支實付型,最主要是用來支付健保不給付的項目,所以含括的給付項目越多越好(可以用註1列出的項目來對照你的醫療險給付項目)。

  必須注意的是,實支實付型的醫療險分住院醫療跟意外醫療,有些保險公司會限制只能各買一個,不能同時在其他保險公司有這種保險。(舉例,你可以在A公司買住院醫療,在B公司買意外醫療,然後就不能在其他公司買住院醫療跟意外醫療了。你若在A公司同時買了住院醫療跟意外醫療,也就不能在其他公司買了)保險公司有連線資料庫,可以查出你在其他家保險公司保了什麼險,刻意同時在幾家保險公司保實支實付醫療險,發生理賠狀況時,要有被懷疑詐領保險金的心理準備。

  健保局公告的健保不給付項目
  1. 依其他法令應該由政府負擔費用的醫療服務項目。
  2. 預防接種及其他由政府負擔費用的醫療服務項目。
  3. 藥癮治療、美容外科手術、非外傷治療性齒列矯正、預防性手術、人工協助生殖技術、變性手術。
  4. 成藥、醫師指示用藥。
  5. 指定醫師、特別護士及護理師。
  6. 血液。但因緊急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必要的輸血,不在此限。
  7. 人體試驗。
  8. 日間住院。但精神照護,不在此限。
  9. 管灌飲食以外的膳食、病房費差額。
  10. 病人交通、掛號、證明文件。
  11. 義齒、義眼、眼鏡、助聽器、輪椅、柺杖及其他非具積極性治療性的裝具。
  12. 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不給付的診療服務及藥品。

  需要注意的是第8項「日間住院」,有些保險公司直接將它列入除外責任項目,不理賠。(Google「日間住院」可以看到不少爭議)

  醫療險保單中的「除外責任」條款,是女性保醫療險必須特別注意的部分。底下是條款的樣本內容,藍色字是保險公司不給付的部分(當然越少越好),紅色字則是保險公司理賠的部分(當然範圍越廣越好)。

被保險人因下列事故而住院診療者,本公司不負給付各項保險金的責任。

一、美容手術、外科整型。但為重建其基本功能所作之必要整型,不在此限。

二、外觀可見之天生畸形。

三、非因當次住院事故治療之目的所進行之牙科手術。

四、裝設義齒、義肢、義眼、眼鏡、助聽器或其它附屬品。但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所致者,不在此限,且其裝設以一次為限。

五、健康檢查、療養、靜養、戒毒、戒酒、護理或養老之非以直接診治病人為目的者。

六、懷孕、流產或分娩及其併發症。但下列情形不在此限:

(一)懷孕相關疾病:

  1.子宮外孕。
  2.葡萄胎。
  3.前置胎盤。
  4.胎盤早期剝離。
  5.產後大出血。
  6.子癲前症。
  7.子癇症。
  8.萎縮性胚胎。
  9.胎兒染色體異常之手術。
  10.妊娠毒血症。
  11.先兆性流產。
  12.妊娠劇吐症。

(二)因醫療行為所必要之流產,包含:

  1.因本人或其配偶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傳染性疾病或精神疾病。
  2.因本人或其配偶之四親等以內之血親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疾病。
  3.有醫學上理由,足以認定懷孕或分娩有招致生命危險或危害身體或精神健康。
  4.有醫學上理由,足以認定胎兒有畸型發育之虞。
  5.因被強制性交、誘姦或與依法不得結婚者相姦而受孕者。

(三)醫療行為必要之剖腹產,並符合下列情況者:

  1.產程遲滯:已進行充足引產,但第一產程之潛伏期過長(經產婦超過14小時、初產婦超過20小時),或第一產程之活動期子宮口超過2小時仍無進一步擴張,或第二產程超過2小時胎頭仍無下降。
  2.胎兒窘迫,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a.在子宮無收縮情況下,胎心音圖顯示每分鐘大於160次或少於100次且呈持續性者,或胎兒心跳低於基礎心跳每分鐘30次且持續60秒以上者。
   b.胎兒頭皮酸鹼度檢查PH值少於7.20者。
  3.胎頭骨盆不對稱,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a.胎頭過大(胎兒頭圍37公分以上)。
   b.胎兒超音波檢查顯示巨嬰(胎兒體重4000公克以上)。
   c.骨盆變形、狹窄(骨盆內口10公分以下或中骨盆9.5公分以下)並經骨盆腔攝影確定者。
   d.骨盆腔腫瘤(包括子宮下段之腫瘤,子宮頸之腫瘤及會引起產道壓迫阻塞之骨盆腔腫瘤)致影響生產者。
  4.胎位不正。
  5.多胞胎。
  6.子宮頸未全開而有臍帶脫落時。
  7.兩次(含)以上的死產(懷孕24周以上,胎兒體重560公克以上)。
  8.分娩相關疾病:
   a.前置胎盤。
   b.子癲前症及子癇症。
   c.胎盤早期剝離。
   d.早期破水超過24小時合併感染現象。
   e.母體心肺疾病:
    (a)嚴重心律不整,並附心臟科專科醫師診斷證明或心電圖檢查認定須剖腹產者。
    (b)經心臟科採用之心肺功能分級認定為第三或第四級心臟病,並附診斷證明。
    (c)嚴重肺氣腫,並附胸腔科專科醫師診斷證明。
   f.高齡產婦(第一胎超過三十五歲)。
   g.兩次(不含)以上的剖腹產或曾有子宮上段剖腹生產。
   h.產道傳染病不適合自然產者。
  9.其他醫療因素必須行剖腹產經本公司醫師認定者。

(四)遭受意外傷害事故所致或醫療行為必要之安胎。


七、不孕症、人工受孕或非以治療為目的之避孕及絕育手術。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2008年臺灣人的死亡率約千分之四,比得統一發票普獎兩百元的機率還大。前三大死因依序是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中風)。
  
  但若將年齡層改為1到14歲小孩,則前三大死因變成(1)意外事故;(2)惡性腫瘤;(3)先天性畸形。

   可以用兩個比較具體的例子來檢視你小孩的醫療險,假如,我說假如,萬一小孩得了白血病(血癌。2008年小孩的第二大死因:惡性腫瘤),必須進行骨髓移植跟化療,你的醫療險提供了多少保障?又假如,我說假如,小孩發生意外事故(2008年小孩的第一大死因:意外事故),需要移植器官或住進燒燙傷病房,你的醫療險提供了多少保障?


註1.你可以檢查你的醫療險實支實付項目包括底下哪些項目?

每日病房費用保險金
  超等住院之病房費差額。
  管灌飲食以外之膳食費。
  特別護士以外之護理費。
  醫師診察費

住院手術費用保險金

門診手術費用保險金

重大器官移植手術保險金

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
  指定醫師。
  醫師指示用藥。
  血液(非緊急傷病必要之輸血)。
  掛號費及證明文件。
  來往醫院之救護車費。
  超過全民健康保險給付之住院醫療費用
  義齒、義肢、義眼、眼鏡、助聽器或其他附屬品
  敷料、挾板及石膏整型費用,但不包括特別支架費用
  針劑、氧氣及其應用之費用
  核子醫學檢查費用:(一)造影。(二)試管。
  X光檢查費用:(一)普通檢查。(二)特殊造影檢查(電腦斷層攝映、核磁共振攝映等)。
  癌症(腫瘤)治療費用:(一)放射線治療。(二)化學治療。
  復健治療費用:(一)物理治療。(二)職能治療。(三)語言治療。
  因意外住院,住院前急診費用
  住院前後診療費
  一般尿液檢查費用
  特殊尿液檢查費用
  糞便檢查費用
  血液學檢查費用
  一般生化學檢查費用
  微量元素測定費用
  血中藥物濃度測定費用
  血中毒物濃度測定費用
  輸血前檢查費用
  免疫學檢查費用
  細菌學與黴菌檢查費用
  病毒學檢查費用
  細胞學檢查費用
  穿刺液採取液檢查費用
  呼吸機能檢查費用
  循環機能檢查費用
  超音波檢查費用
  神經系統檢查費用
  泌尿系統檢查費用
  耳鼻喉系統檢查費用
  眼部檢查費用
  負荷試驗費用
  病理組織檢查費用
  內視鏡檢查費用
  診斷穿刺費用
  過敏免疫檢查費用
  注射技術費用


相關文章:
  變更職業或職務時,記得立即「書面」通知意外險保險公司
  哪些情況下會被商業保險公司拒保?──全民健保註定虧損的其中一個原因
  意外險保產險公司的真的又便宜又好嗎?意外險該怎麼買比較好?
  壽險、醫療險、意外險、旅行平安險、投資型保單常見問題的官方回答
  怎樣查到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條款跟費率?
  打保險理賠官司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保險(理賠)各種申訴管道及其申訴程序與利弊說明
  保險公司倒閉對你的保單有什麼影響?
  腦中風的警訊與處理方法
  發生緊急事故時,怎樣求救可以讓你或你的親友最快獲得幫助?
  敵意——會不會罹患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減肥(減重、瘦身)性格類型測驗
  減肥(減重、瘦身)的常見問題——兩星期讓腰瘦兩吋的食譜
  減肥(減重、瘦身)的常見問題——運動塑身
  減肥(減重、瘦身)的常見問題——壓力與睡眠

繼續閱讀...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耶誕節禮物

0 意見
分享

  耶誕節前夕,四歲的女兒未經大人許可用掉一捲金色的禮物包裝紙,爸爸罵了她,說她不該浪費一整捲紙只包一個小盒子。

  耶誕節早上,小女兒鼓起勇氣把金紙包的小盒子送給爸爸。爸爸想起昨天還為此罵了她,很不好意思。他拆了包裝,發現盒子是空的,又發起脾氣來:「你知道嗎,送人禮物的盒子裡面要裝東西才算?不能送空盒子!」小女兒淚眼盈盈望著爸爸說:「盒子不是空的,我放了好多飛吻進去,都是送給你的。」

  爸爸再也兇不起來,摟住小女兒說了對不起。多年來,他一直把這金盒子放在床旁小几上。每當什麼事令他灰心氣餒,他就假想自己從盒中取出一個吻,銘記著小女兒的愛。

  每個孩子都送給父母這樣一盒無條件的愛。做父母親的知道,愛在安全的地方滋長最高,所以要以保護孩子為回報。(《預知暴力:如何讓您的孩子免受侵害Protecting the Gift: Keeping Children and Teenagers Safe (and Parents Sane)》頁267)


註:《預知暴力:如何讓您的孩子免受侵害Protecting the Gift: Keeping Children and Teenagers Safe (and Parents Sane)》的作者蓋文‧德‧貝克(Gavin de Becker),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人身安全防衛觀念及技術的開拓者,也是知名的暴力行為預測專家。他曾是中央情報局、美國高等法院的安全顧問,並三次榮獲美國總統的任命,改變了美國政府保護高層官員的方法。一般大眾也同時受惠於他的「暴力預測防衛系統」。他創建了受虐婦幼救援組織「戰勝暴力」(Victory Over Violence),現任「家庭暴力審議咨詢理事會」(Domestic Violence CouncilAdvisory Board)主席之一。備受好評的《求生之書The Gift of Fear》,談的是人身安全防衛;本書則將該防衛系統套用於一般幼兒及青少年,讓他們可以避開真正的危險,安適的成長。


相關文章:
  蘋果是什麼顏色?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再談家暴(DV,Domestic Violence)
  危險家暴的30項徵兆
  發生緊急事故時,怎樣求救可以讓你或你的親友最快獲得幫助?
  對孩子公正而合理的規則就是關心的表示
  玩電玩對你或你的小孩可能有什麼影響?
  害羞的缺點
  母親對你的影響有多大?——電影「蝴蝶」(Le Papillon)
  戴不戴口罩有關係——意想不到的原因
  喝保特瓶裝的水(或飲料)對你或你的小孩可能有什麼影響?
  偏食有時要順其自然
  噪音對小孩的智力有損害

繼續閱讀...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吃」的正念禪

0 意見
分享





  這一篇網誌不是要勸人吃素的,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之前讀過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的《橘子禪Peace Is Every Step: The Path of Mindfulness in Everyday Life》剛好可以做為互相參照。

  我們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大多受到無意識的理解或反應習慣所制約;只要覺察不到習慣如何宰制生命,它們就繼續控制我們。因此,改變習慣的第一步,就是覺察當下的一切。

  這說法是不是跟「正確判讀肢體語言的十大準則」的準則一「不只是看,要『充分觀察』」很類似。我想高僧能比常人更敏銳地察覺出臉部表情所透露出的情緒,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們需要藉助「努力」和「明性」的特質,使我們從制約的頑強習慣中醒來,這樣才能夠更明瞭習慣,並且不受慣性的認知方式所阻礙。雖然這方法多用在情緒模式上,不過在此,我們可練習將正念覺察帶進「吃」這個中性行為上。

  這個禪修需要少許食物作為輔助,幾粒葡萄乾會是不錯的選擇。

  先將葡萄乾握在一隻手掌中。開始練習前,想想你對葡萄乾的味道有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如果有,放下這些成見。

  接下來,全神貫注在掌中的葡萄乾,讓感覺變得鮮活,同時以正念留意每一粒葡萄乾的形狀、大小、構造,以及表面上光和影的分佈。

  現在,以全部的覺察及正念,用空著的那隻手,拿起一顆葡萄乾,同時放鬆那隻握著葡萄乾的手。

  充分覺察這些感覺。碰觸、擠壓、感覺有一顆葡萄乾在你的指尖,以正念感覺葡萄乾的觸感。然後,慢慢地把葡萄乾舉到唇邊,注意當你的手臂移向嘴邊時,肌肉的變化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把葡萄乾放進嘴裡。就在你想要吃葡萄乾時,注意任何預料中的唾液分泌現象。

  現在,請你仔細留意以下過程。喚醒你的唇、齒和舌,把葡萄乾放進嘴裡並開始咀嚼。

  留意味道在嘴裡爆開,有酸味、甜味,還有葡萄乾特有的香氣;再來是你咀嚼時,葡萄乾在嘴裡爆開的組織變化,以及隨著葡萄乾移向喉頭被吞下的時候,嘴巴和舌頭的運動。最後,注意葡萄乾從嘴裡消失。

  接下來,注意自己是否想趕快再拿一粒葡萄乾來吃,再嚐嚐它的味道……就這樣把全部都吃掉。

  當你結束時,回想一下剛才吃葡萄乾的方式,把它和你平常吃東西的方式比較一下,看看你全新的經驗和習慣的方式是否一樣。

  我們經常「機械式」地吃東西;不是邊吃邊想事情,就是藉「吃」來進行社交活動,而沒有用心體會「吃」。假如你決定以正念進食,你會發覺自己比以前更注意食物的滋味,而且也比以前更意識得到身體發出的「吃飽」訊號;這也表示雖然你吃得更少,卻得到更多享受。

  「吃的正念禪」是將正念帶進機械式習慣中的典型,也是培養全然專注的良好示範。(《煉心術-用智慧的專注,解脫八萬四千情緒慣性Emotional Alchemy: How the Mind Can Heal the Heart》頁76)

  會特別寫這篇網誌的另一個原因是《生命的時間學:一本關於幸福的使用說明書The Secret Pulse of Time: Making Sense of Life's Scarcest Commodity》這本好書提到的新時間觀,感受當下、學習專注,能讓生命活得更豐富。


相關文章:
  原來音樂可以這樣聽
  步行可以樂無窮
  給想要在生活中增添浪漫、驚喜、美好用餐經驗的人
  快樂,從心開始——學習創造樂趣
  如何培養興趣與好奇心
  讀《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的隨想與書摘
  一個腦神經科學家中風後復原的《奇蹟》(My Stroke of Insight)

繼續閱讀...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正確判讀肢體語言的十大準則

6 意見
分享







  假如你大學念的是心理系,你的常見問題(FAQ)要列出的第一條應該是:「你知不知道我現在心裡想什麼?」。對於這問題,我曾想過的回答是:「我知道你現在在想什麼——如果你願意告訴我的話。」

  逛書店的時候,《FBI教你讀心術》這樣的書名引起了我的注意,直到看到心理學教授馬文.卡林斯(Marvin Karlins)背書,書中的內容有經過科學研究證實,才真正引起了我的興趣(原文書有列出資料出處,中文版則完全刪除這部分)。

  閱讀時不免想起了曾是中央情報局、美國高等法院的安全顧問,也擔任過雷根與布希總統安全顧問的蓋文‧德‧貝克所寫的《求生之書The Gift of Fear》,以及研究臉部表情的權威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所寫的《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Emotions Revealed, Second Edition: Recognizing Faces and Feeling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Life》跟《說謊:揭穿商場、政治、婚姻的騙局Telling Lies: Clues to Deceit in the Marketplace, Politics, and Marriage》。

  成功判讀他人,收集非言語情報,以評估別人的想法、感覺、企圖,是一種需要不斷練習與適當訓練的技巧。為了幫你做訓練,我要提供你一些重要的準則,幫你把判讀非言語的功力發揮到最大。當你把這些準則融入日常生活,它們很快就會變成你的第二天性,幾乎不需要刻意思考。這很像在學開車:剛學開車時,新手駕駛老是會「想」著這輛車該怎麼操控,以致很難同時兼顧車外的路況與車裡的動作。只有當你坐在駕駛座上,完全不用想操作動作,你才有辦法將注意焦點擴大到關照整個駕駛環境。這和非言語行為如出一轍,一旦掌握了有效使用非言語溝通的技巧,就能把它變成習慣,於是能將全副精神專注在解讀周遭的世界。

●準則一:不只是看,要「充分觀察」。

  這是任何想要解讀並利用非言語行為的人最基本的要件。

  然而,許多觀察者對於他們周遭的肢體訊號渾然不覺,就像是戴了眼罩。這麼說吧!就像「仔細聆聽」對理解我們的言語說詞很重要一樣,「仔細觀察」對於了解我們的肢體語言也極其重要。換句話說,周全詳盡的觀察,是成功判讀及洞悉他人非言語暗示的基本要件。

  問題在於大多數的人一生都只是看,卻沒有真正看到,就像英國名偵探福爾摩斯對拍檔華生醫生所說的:「你看了,但你沒有觀察。」絕大多數人都是以最小的觀察力看待周遭環境,對世界中的細微變化漫不經心,沒有察覺到四周各種細節交織而成的繁複景象。……

  書中這邊提到了「大猩猩」穿越球場,卻沒人注意到的實驗,參閱「人的記憶有多不可靠」。

  想起了《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 How My Forthcoming Death Transformed My Life》裡所提到的,「活在當下,由衷地去感受周遭的一切,幾乎是我做過最難辦到的事。與此事相比,事業攀上頂峰、管理兩萬人的公司,甚至前九洞就已打出標準桿這些事根本就不算什麼。」。(請參閱「讀《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的隨想與書摘」)

  缺乏觀察力的人,欠缺飛行員所謂的「環境意識」(situational awareness),也就是隨時意識到自己身處的環境,他們的腦子裡,對周圍或眼前的實際狀況並沒有非常具體的「畫面」。請他們走進一個充滿人的陌生房間,要他們環顧四周然後閉上眼,說出自己看到什麼。你可能會很驚訝,很多人甚至連房間理最明顯的特色都回想不起來。

  我們常常會遇到,有人似乎老是對於生活裡的事毫無警覺。這些人的抱怨幾乎千篇一律:

  「我以為老闆對我的工作表現相當滿意,我哪知道就要被炒魷魚了。」

  「我太太剛剛訴請離婚,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她對婚姻有任何不滿。」

  「學校輔導老師告訴我,我兒子嗑藥三年了;我不知道他有吸毒的問題。」

  「我那時跟這個傢伙在爭執,然後他突然就出拳揍我,我根本看不出他想攻擊我的樣子。」……

  幸好,「觀察」是一種可以透過學習而擁有的技巧,我們不必一輩子老是毫無警覺;也由於這是一種技巧,因而可以藉由正確的訓練與練習而更加嫻熟。就算你目前是個「環境意識白痴」也不必灰心,只要願意花時間與心力來認真觀察,就能克服這方面的弱點。

  你要做的,就是把觀察——周全詳盡的觀察——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留意四周環境並不是一種被動行為,而是一種有意識、特意探取的行為,需要花心思、力氣,且要專心,而且要持續練習才能維持住觀察力。觀察就像肌肉一樣,持續使用才會更強壯,不用就會鬆弛衰弱。

  在《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Destructive Emotions: A Scientific Dialogue with the Dalai Lama》一書中第114頁有提到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做的一個研究,證實禪修會讓人更敏銳地察覺出臉部表情所透露出的情緒(每一種表情只出現五分之一秒或三十分之一秒)。

  所謂周密詳盡的觀察,是指運用所有的感官,而不是只有視覺。……

●準則二:背景環境是關鍵

  在你嘗試了解現實環境中的非言語行為時,對於行為所在的背景環境愈清楚,愈能夠了解行為所代表的意義。舉例來說,在一場交通意外之後,我預期在場的人會處於震驚狀態,一臉茫然四處走動,他們的手會抖,甚至會出現類似走入繁忙車陣中這種不智的行為(這是警察會要求你留在車裡的原因之一)。為什麼?因為在意外發生後,一般人會出現大腦「思考」區域完全遭到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區域挾持的現象。思考腦受挾持的結果,會出現類似顫抖、迷惘、緊張、焦慮等的行為,亦即這些行為是可預期的。在求職面試中,我預期應徵者一開始會緊張,然後那種焦躁會慢慢消失;如果我問到特定問題時,應徵者又出現緊張焦躁,那麼我就得揣想:為什麼這些緊張行為會突然又出現。

●準則三:先學會辨認普遍性的非言語行為

  有些肢體行為被認為具有普遍性,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會出現類似的行為。例如,有人雙唇緊緊閉在一起,好像嘴唇都快看不見了,這就是個明顯、常見的訊號,顯示這個人覺得不安,而且情況不對勁。……

●準則四:解讀特殊性的非言語行為

  普遍性的非言語行為,每個人都大同小異;另有一種類型的肢體訊號,稱為特殊性非言語行為(idiosyncratic nonverbal behavior),也就是個人特有的訊號。

  想要分辨特殊訊號,得要留意和你有固定互動的人的行為模式。對一個人愈了解,或者與對方的互動時間愈長,就愈容易發現這類資訊;因為和一般對象比起來,你會有一個較大的資料庫可以作為判斷依據。例如,如果你兒子在考試前會搔頭或咬嘴唇,這可能就是一種可靠的特殊暗示,說明他緊張或準備不夠。這無疑已經成為他處理壓力時的部分表現,而且你會看見這種行為一再出現,因為「過去的行為是未來行為的最佳預測因子」。

  這讓我想起電影「賭神」,前五百次「偷雞」摸戒指的動作是故意加上去的。囧

●準則五:與他人互動時,先確立對方的基準行為

  為了掌握固定與你有互動的人的基準行為,你必須注意他們平常看起來是什麼樣、通常怎麼坐、手擺在哪裡、腳的位置怎麼放、他們的姿勢與平常的臉部表情、頭的傾斜角度、甚至他們平常是怎麼放或拿東西,例如皮包。你必須能夠區分他們「正常的」表情以及「緊張的」表情。

  沒有建立基準,就像父母若在小孩沒生病之前,從來沒看過孩子喉嚨,他們打電話給醫生,試著要形容看到的喉嚨內部情況,但卻沒辦法做比較,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在小孩健康時看過他們的喉嚨。檢驗過正常狀態下的情況,我們才得以區分哪些是不正常的。

  即使只是一次偶遇,也應該試著留意對方在你們互動開始時的「起手式」(starting position)。確立一個人的基準行為相當重要,因為你就能判斷對方是否偏離正常,這是非常重要且很有情報價值的。

  使用測謊器測謊,也是要先建立基準,先詢問能確認是否誠實回答的問題。剛好上星期四(2009.5.21)天海祐希主演的日劇「BOSS女王」第六集有演到。

●準則六:注意多重暗示

  當你觀察到多重暗示,或是一組肢體訊號的行為,就能提高你解讀別人的準確度。這些訊號兜在一起像是拼圖一樣,你擁有的拼圖片數量愈多,就愈有機會將它們組合在一起,拼出全貌。好比說我看到一個競爭對手出現緊張的行為模式,但馬上又出現自行鎮定的行為,我就有把我斷定這人的談判是虛張聲勢。

●準則七:突然改變的個人行為,要記住

  行為突然改變,會透露出一個人如何處理資訊、或是他如何去適應影響情緒的事件。一個因為期待進入主題樂園而表現得欣喜若狂的小孩,在得知主題樂園沒開時,行為會立刻出現變化。成人也一樣。當我們在電話裡得知壞消息,或是看到可能傷害我們的事情,身體會馬上對那樣的變化做出反應。

  個人行為的變化,會透露出當事人在特定情況下的關注焦點與意圖。仔細觀察這類的變化,可以讓你在事件發生前預知,也必然讓你獲得優勢——尤其是即將發生的行為可能對你或其他人造成傷害時。

  前幾天看到「夜市喋血 10多青少年掏刀互捅」這則新聞時,馬上想到的就是《FBI教你讀心術》這本書。

●準則八:何者真實、何者誤導,分清楚

  區別真實的訊號與誤導人的訊號,這種能力需要練習和經驗,不僅需要周密詳盡的觀察,還需要謹慎的判斷。……

●準則九:判讀自在與不安,是破解的基本

  ……有兩件事是我們應該關注並重視的:自在與不安。這是我教非言語溝通的基本。學習準確判讀他人的自在或不安訊號(行為),有助你破解他們身體與心理真正表達的意義。如果不確定那樣的行為代表什麼意義,就問問自己:這樣的表情看起來是否像是安心的行為(好比滿足、快樂、放鬆),還是看起來像是不安的行為(諸如不滿、不悅、壓力、焦慮、緊張)。通常,觀察到的行為都可以區分為這兩大類——自在與不安。

●準則十:觀察別人時,要不動聲色

  要善用非言語行為就得小心觀察別人,精確解讀對方的非言語行為。但是,在觀察別人時,你不可以表現得太明顯,許多人初次嘗試觀察非言語線索時,很容易會盯著人看,這種侵犯性的觀察並不恰當。理想的方式是觀察對方,卻不為對方所知。

  觀察技巧需要不斷練習,就可以達到觀察成功、卻能不動聲色的境界。(《FBI教你讀心術: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What Every BODY is Saying: An Ex-FBI Agent's Guide to Speed-Reading People》頁45)

  題外話,測謊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木村拓哉主演的日劇「腦科學先生Mr. Brain」,在第一集裡面講到「人在說謊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往右上方看」,可別當真拿來做為判斷人家是否說謊的依據。


相關文章:
  舊式身體語言的七大迷思
  [心理測驗]你的身體語言信心指數有多高?
  [心理測驗]眼睛會說話,但你會對意了嗎?
  別再錯怪男人了!女人就是比男人耳聰目明
  [心理測驗]你能分辨真笑或假笑嗎?
  面試不出錯的12要領
  免費又準確的心理測驗網站
  [心理測驗]你是個醋罈子嗎?
  [心理測驗]感情出軌測驗

繼續閱讀...

惡性循環的小島寓言:開發石油、原物料及水資源要面對的問題

0 意見
分享

  昨天(2009.5.25)看到「中油:九二汽油漲破30元 不排除油價凍漲」的新聞,第一個想起的是《石油玩完了Game Over: How You Can Prosper in a Shattered Economy》裡面描寫的「小島寓言」。這寓言提供了一個我未曾仔細思考過的角度,特別是臺灣不產石油,情況可能更加不妙。

  假設有座小島,島上擁有三項主要資源:每年雨季所帶來的淡水、豐富的瀝青砂能源、富含金屬與礦物的礦產。有了這些天然資源,島上居民可以生產足夠的食物,住所與日常生活所需物品,也都能自給自足。

  然而,島上人口漸漸成長,到最後,所有淡水只能用來供應居民飲用與灌溉,已經沒有剩餘可供其他用途。不久,島上居民意識到,淡水可能會不夠用。不過,他們自認為有解決之道:海水淡化。他們可以利用從瀝青砂提煉出來的能源開採金屬,然後再用開採出來的金屬,興建海水淡化廠,將海水變成淡水。

  不過這種做法有點棘手,因為要生產任何一種資源(金屬、瀝青砂、淡水),都要仰賴另外兩種資源。從瀝青砂裡提煉石油,需要用到淡水與金屬;要挖出金屬並加以精煉,則需要淡水和石油;而要興建、運作一座海水淡化廠,則需要能源與金屬。但是島上居民計算過,他們有足夠的資源可以興建新的海水淡化廠,一旦淡化廠開始運作,就可以提高金屬與石油的產量,而且還有多餘的淡水供給,可以維持人口成長所需。於是,他們把海水淡化廠興建完成,一切看起來都運作良好。

  然而好景不長。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瀝青砂蘊藏量開始有點枯竭了,島上居民被迫去開採叫次等的瀝青砂,而次等瀝青砂需要用更大量的淡水與金屬來提煉出石油,而為了滿足新增的金屬需求,又必須投入更多的石油能源與淡水。現在,必須投入愈來愈多淡水,才能生產石油與金屬,所以居民需要有更大的海水淡化廠,而淡化廠又必須動用更多石油能源與礦產。

  這就像人類從很容易挖的陸地油田取得石油,到現在必須挖深海油田。從很容易提煉的輕甜石油,到現在必須打油砂,甚至油頁岩的主意。

  同時還出現另一項打擊,最佳的礦場日漸耗竭,也就是說,島上居民必須在投入額外的石油與金屬,去開發新的礦源、興建新的礦場,而這些新礦場都是比較次等的。以上情況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因為居民當然會先從品質最高的礦場開始開採,所以現在當然需要投入,更多石油能源才能運作。另一方面,島上人口還在成長,水資源與其他資源的需求因而愈來愈高。

  到了某個程度,島上居民便會發現,他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如果想要獲得足夠的任何一種資源,就必須超額使用另外兩種資源。愈是努力要去取得,套在身上的繩索就愈緊。唯一的解決方案是:要有無限的石油供給,可以讓他們取得礦物(透過開採、回收使用、甚至是從海水提煉),以及淡化出足夠的淡水。但是瀝青砂並非無限供應,相反的,現在已經快速消耗到所剩無幾。

  最後的結局:到最後,要生產金屬、淡水或石油,所需投入的另外兩種資源成本,會超過生產所得的資源價值——換句話說,島上居民所投入的生產成本,大於最後取得的產出價值,這明顯是一項賠本生意,事情到了這步田地,就玩完了。這三種資源的產量已經達到最高點,島上的居民必須面對,每一項資源都嚴重匱乏的狀態。

  這一則小島寓言,是地球這個大島今日實際現況的縮影。有一些原物料愈來愈稀少,價格因而愈來愈高,造成其他原物料需要更多成本才能探勘、開採與生產,產量因而減緩。不久之後,大部分關鍵原物料都會變得愈來愈稀少,再加上高漲的石油價格,接踵而來的一連串採礦成本高漲,最後會造成所有開採與生產活動都太昂貴,而無法繼續下去。

  明確的警訊早就出現了。比方說,生產鋁的龍頭大廠美鋁(Alcoa),2008年第一季的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這個數字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鋁的價格從2000年開始,至今已經漲到三倍。但是美鋁公司的盈餘卻非常令人失望,因為能源價格上漲造成成本大增。

  2000年1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鋁的現貨價走勢圖,資料出處:倫敦金屬交易所(LME)http://www.lme.co.uk/aluminium_graphs.asp

  美鋁公司所出現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製鋁公司。生產鋁的過程中,能源是單一最大成本。要生產一噸的鋁,必須使用35桶石油或等量的能源。沒錯,利用回收的方法來取得鋁所需的能源,只要直接提煉鋁所需能源的6.5%,但是全球的鋁供應當中,只有40%左右是利用回收方式取得。

  鋁是所有營造興建過程中,用量第二大的金屬,全世界對鋁的需求正快速上升。到2009年結束之前,全世界將會消耗大約4000萬噸的鋁。一年要消耗8億7500萬桶石油來生產鋁,也就是石油產量的2%以上;看起來,鋁的價格顯然還會繼續飆高。

  高漲的能源價格也造成,其他原物料的生產成本上升,對製造廠商的盈餘產生負面衝擊。儘管黃金與銅的價格雙雙創新高,但是高漲的成本,已經造成許多新礦場開發計畫暫時擱置,例如NovaGold公司加拿大的Galore Creek計畫,以及Petaquilla公司在巴拿馬的銅礦開發案。

  要讓廠商願意開發新的原物料供給,原物料價格必須高到可以支應廠商的成本,而且讓投資人有夠大的獲利空間,否則不會有人去開發新的供給。但是隨著高漲的能源價格吃掉了廠商的利潤,要開發新資源就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新的資源可以取代那些快要耗竭的資源,原物料只會愈來愈稀少,價格只會愈來愈高。

  從前文的案例可以看出,高漲的能源價格已經開始抑制金屬與礦物的部分生產。但是,如同小島寓言裡所苗數的,這是一條雙向道,反過來說也可以成立——高漲的金屬與礦物價格已經開始打擊能源產量。

  就像小島的情形一樣,開發能源資源,需要投入大量的其他原物料,包括鐵礦、鋅、銅,甚至包括銀在內的一些少量貴金屬。當石油價格上升,使得這些原物料變貴的同時,開發其他能源資源的成本也就變貴。惡性循環於是形成。

  舉個例子:2004年5月,《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披露杜克能源公司(Duke Energy)開始規劃,要在北卡羅萊納州興建兩座燃煤發電廠。不過,到了2006年11月,這家公司取消了其中一座電廠的興建計畫,取消的理由是:因為銅、鎳、不銹鋼,以及其他原物料的價格上漲,整個興建成本已經上漲超過80%。同樣的,最近這幾年,從核能發電廠到風力發電廠,各種能源設施的興建成本都漲幅驚人。

馬修‧瓦德(Matthew L. Wald),〈發電廠興建成本高漲〉(Costs Surge for Building Power Plants),2007年7月10日,《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部長(Saudi oil minister)謝克‧艾爾奈米(Sheikh Al-Naimi)曾經說過,一天增加一桶石油產量所需的成本,已經從剛步入2000年當時的2000美元左右,上漲到現在的一萬美元左右。而且我們還懷疑這個數字,並沒有把生產勞力需要之基礎建設的興建成本算進去,例如必須興建海水淡化廠來提供勞工飲用水。如果把這些必要的花費都算進去,多生產一桶油的總成本可能會更大幅提高。如果你不是很相信,沙烏地阿拉伯在這些事情上的說法,還有很多其他管道,可以證實石油生產成本已經高漲。

  比方說,美國的石油公司也提出了相去不遠的生產成本上升報告。以全球最大的石油上市公司艾克森美孚石油(ExxonMobil)來說,該公司公佈2008年第一季的淨利創下歷史新高,達到將近10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乍看之下,這似乎聽起來很不錯,但是不要忘記了,同樣在這段期間,石油價格上漲了超過70%。一般都會以為,獲利應該跟油價漲幅一致才對,但是並沒有。換句話說,艾克森美孚顯示出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這家石油公司沒有能力從高漲的石油價格中獲利。

  假設油價100美元時,艾克森美孚的固定成本為50美元,也就是賺50美元。當油價上漲70%,變成170美元時,假設艾克森美孚的固定成本不變,應該變成賺120美元,獲利成長120%。

  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可以解釋,為何艾克森美孚無法從高油價中獲得高利潤,這兩個原因也強烈顯示了:石油產量正快速達到「石油頂點Peak Oil」,以及「石油絕對頂點Absolute Peak Oil」。第一個原因,艾克森美孚的探勘成本大增30%。第二個原因是,儘管探勘成本大幅增加,實際的石油產量卻減少5%,這是拖累營收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最大、可說是營運最佳的石油公司,竟然要透過不斷花更多錢來避免產量大幅下降,我們該如何解讀這個事實呢?一個結論是:石油產業已經走到了,不管花多少錢都無法避免產量下滑的地步。如果真是如此,這代表了在各大石油公司的產區,亦即不在國營企業掌控範圍的每個油田,例如中東的油田,其石油產量可能已經達到或接近「石油頂點」,甚至可能是「石油絕對頂點」。……

  就算我們還沒走到「石油頂點」,能源與其他原物料所形成的惡性循環意味著,我們也會很快就走到那一步,因為開發石油新供給所需的成本不斷在上升。許多具體的例子再一次證明,這不只是理論而已。卡瑞歐卡油田(Carioca oil deposit),2007年在巴西外海發現的油田,假設在扣除能源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他開發營運成本之後,每桶石油價格必須超過150美元時,開採這個油田才會有利可圖。現在,假設油價真的漲到150美元,擁有開採權的石油公司,應該開始興建油井嗎?

  答案是:不一定。150美元只是依照現行原物料價格,所做的一個靜態估計,等到真正開始鑽油的時候,成本可能會大幅攀升。事實上,光是開始整合大量人力與設備,要開發卡瑞歐卡油田,以及世界上其他類似油田,就會造成所需的能源與其他原物料更加稀少,成本當然會攀升——這也是我們的理論重點。

  這種惡性循環,會使得鑽油成本上升的幅度,大於石油價格上漲的幅度。一旦投入開採的能源(包含用於建造油井、油管、其他設備所需的能源),大於開採出來的能源時,那就是走到「石油絕對頂點」了!同時這也會是「原物料絕對頂點Absolute Peak Commodities」。(《石油玩完了Game Over: How You Can Prosper in a Shattered Economy》頁48)


相關文章:
  「如果現在就廢核,台灣也不會立即缺電」?
  智慧電網(Smart Grid)、德國廢核、電動車──用電容易,省電難。台灣有要推廣電動汽車嗎?
  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他人容易——丹麥面對能源危機的態度
  風力發電(再生能源)的最大問題
  投機炒作?供需問題?油價莫衷一是的原因
  2007年石油供需統計數據整理
  影響油價的變數——石油供需數據透露的訊息(1)
  油價易漲難跌的一個原因:OPEC的態度
  為什麼推動綠能產業能增加就業機會?

繼續閱讀...